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强迫现象为其特点,在主观上感到有一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强迫性怀疑、强迫性联想、强迫性穷思极虑、疾病恐怖和强迫性  相似文献   

2.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系疾病引起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的综合征,其无冠状动脉器质性改变。当胆系疾病经手术治疗后心脏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明显改善或正常者,即可确诊为胆心综合征。临床上可见胸痛呈针刺样或紧缩感,可由上腹部放射至心脏部位、左肩或左上肢,或伴有胸闷、心慌、口干、口苦等症状。笔者随张老师门诊,见张老师以茵陈四物汤加味治疗胆心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胆瘅涉及胆、胃两腑,是胆胃症状并见的一种疾病,既异于胆病,又有别于一般胃病。本文介绍了黄连温胆汤在胆瘅治疗中的运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胆病证型及症状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系疾病以胆道感染、胆石症为典型代表,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疗效。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有关胆系疾病的证侯学研究也更广泛,为了进一步理清胆病的证型及症状学规律,我们收集文献报道的病案,在他人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胆病的证型及症状进行二次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轨,生存压力的增大,强迫性晚睡患者渐渐多见。强迫性晚睡属强迫症的一种,是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睡眠障碍,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晚睡和反强迫晚睡并存,两者发生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甚至有因此而轻生的念头。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74例临床资料入手,对《内经》的胆瘅病进行了论证和研究。根据中医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和现代科研手段,论述了胆瘅应确立的概念范围,初步提出胆瘅病的定义:是由胆邪逆胃,胆胃失降所致的,临床以口苦、呕苦、嘈杂、脘胁胀痛等为特征,或与其它胃病症状并见的一种疾病。其病机特点为“邪在胆,逆在胃”,胆热,胆汁随胃气上逆所致。基本治则为和胃降逆,通降胆胃。代表方剂为黄连温胆汤。7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中符合胆瘅诊断的68例。治疗显效以上占67.6%,总有效率为93.2%。随访表明疗效巩固。疗效优于西医药。  相似文献   

7.
黄疸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尤其多见于肝脏、胆系和胰腺疾病。临床上常见有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黄疸的深浅常标识着肝胆疾病的轻重,因此,有效地治疗黄疸是肝胆疾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退黄丸治疗黄疸患者9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心综合征是一种由胆系病变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症状的疾病。易误诊“冠心病”,误诊率占该病的29.4%。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类于中医学的“胸痹”、“心悸”、“胸胁痛”等病证。笔者于临床诊疗胆心综合征18例,采取针刺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功能性腹痛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与生理事件(如进食、排便或月经)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功能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并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及其他与腹痛相关的功能性胃肠疾病[1],相当于中医学"腹痛病""心下痛"等,病位主要在脾胃,涉及大肠、小肠、肝、胆、三焦、肾等脏器,病机相对比较复杂。现代医学主要以心理辅导、抗过敏及三环类抗抑郁治疗,但疗效不甚理想。因此病病程较长,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症状反反复复,缠绵难愈,对患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轨,生存压力的增大,强迫性晚睡患者渐渐多见。强迫性晚睡属强迫症的一种,是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睡眠障碍,其特点是有意识地自我强迫晚睡和反强迫晚睡并存,二者发生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甚至有因此而轻生的念头。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违反自己的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情迁延者可彻夜工作、学习  相似文献   

11.
利胆和胃汤治疗胆胃综合征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胆囊炎、胆石症伴有胃十二指肠炎及溃疡病的患者呈逐渐增多趋势,这种胆胃疾患的因果关系已开始在国内受到重视,被称之为“胆胃综合征”[1]。由于临床上症状交替出现故在诊断上往往忽略了另一种病的存在,导致治疗上多针对单一病种而忽略了另一病种,并且本综合征多为慢性疾病,患者虽然在急性发作期经西药治疗后症状和体征上得到缓解,但以后症状又会反复出现,若长期服用西药,易导致各种副作用的出现,因此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自拟利胆和胃汤治疗70例胆胃综合征患者,并与常规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系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胆心综合征的发病率随之升高。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明确,西医治疗以抗炎、解痉及手术治疗为主,并且手术治疗中应注意胆心反射的防治,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的中药治疗为主,临床效果显著,症状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13.
淤胆型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过去称为毛细胆管型肝炎或小胆管型肝炎、可发生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炎後肝硬化病人。据此,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和慢性淤胆型肝炎。其临床特征为自觉症状较轻.但黄疸往往较深、持续时间长、可伴有皮肤瘙痒、大便为色浅或灰白.并可有明显的肝肿大。  相似文献   

14.
<正>胆胀是以反复发作的上腹或右胁肋部隐痛、胀痛不适,或伴右肩区疼痛,餐后上腹部饱胀、嗳气呃逆、厌油,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病位在胆。常见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笔者在临床工  相似文献   

15.
口臭的食疗     
口臭是一种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口臭是内热的表现,与脾胃火盛、肺热壅滞、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有关。口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龋齿、牙周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口腔、鼻咽喉、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口臭是一种反映内在疾病的症状,多见于慢性肝病、胆病、胃病、胃窦炎、肺炎、肺脓疡、糖尿病、肝硬化及金属中毒等急慢性疾病。有虚热,也有实热。  相似文献   

16.
一、概论胆系疾病系指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等疾病。其以胁痛为主要症状,类似中医的结胸、胁痛、黄疽等。临床症状常有右上腹部压痛,莫菲氏征阳性、白细胞增高,发烧或不烧、右上腹包块等。有时胆囊炎与胆管炎、胆道蛔虫症、胆囊胆道结石等症合并存在。本病发病率较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劳动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胆病症状学聚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胆系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胆道感染、胆石症可视作胆系疾病的典型代表,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疗效。为完全客观地研究胆病的症状学规律和证候规律,我们采用了系统聚类的方法,分析大样本病案的临床表现,并取得了一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
陆芷青治疗胆心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胆道疾病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症状,如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临床以胸闷、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胆道疾病并发症,其心脏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胆道疾病病情呈正相关,心脏并无器质性病变,心脏症状随胆道疾病的控制或治愈而缓解甚至完全恢复[1]。  相似文献   

19.
王丹 《吉林中医药》2011,31(7):674-675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病患者同时出现一过性的冠心病症状和体征,常伴随胆道疾病的急性发作而发生,胆病缓解后多能自行消失。胆心综合征的患者并无冠状动脉的器质性病变,胆病治愈后可望完全恢复正常。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胆心综合征亦随之增多,且具有低龄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艳 《天津中医药》2009,26(4):305-305
胃脘痛系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常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胃下垂及部分胆胰疾病其症状上表现有胃脘不适或疼痛者可按胃脘痛辨证.笔者采用调气法治疗胃脘痛5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