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中医古籍经典挖掘“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涵,以“和胃安神”法治疗失眠。并融合现代医学原理说明其思想内涵的科学性和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3.
于晓艳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4,(3):57-58
正"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原文:"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1]74原文旨在说 相似文献
4.
“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语出《素问·逆调论》。大多数解释为食滞于胃导致不寐之怔。而《内经》中关于“卧”字含义有二,一是指睡眠,二是指平卧。如《逆调论》所提到的卧字当释为“平卧”为适宜,清代张隐俺释《评热论》关于“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其中的“正偃”,仰卧也,水上乘于胃,则胃中不和故不得正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许兵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0):612-613
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反复思考,并结合临床实践,发现"胃不和"与"卧不安"两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根据现代医学对小儿胃食道反流发生机制的认识,以及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认为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在小儿哮喘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廖鸿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3):13-14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历代医家对此理解不一,认为胃气不和就使得睡眠不安(即“不寐”)者,不在少数。临床上许多医者还往往将此语引证为睡眠不安的病机。笔者认为以上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那么《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究竟是何意呢?首先,从这句话的语言环境来加以考察。《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原文记载如下:“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 相似文献
7.
浅谈《内经》之“胃不和则卧不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4):280-282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解有以下两种:一是指患者由于气喘而不得平卧,是一种疾病强迫性体位的表现;二是指由于脾 相似文献
8.
“胃不和则卧不安”源于《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日:“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长期以来多解释为食积于胃而致不寐之症,对此笔者将多年临床体会陈述于下,供同道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胃不和则卧不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华亮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3):178-178
“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出自《素问·逆调论》,意即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气失于和降 ,胃脘搅扰不适 ,浊气上犯 ,扰动心神而卧不安寐。此语之关键在一“和”字。“和”者 ,阴阳自和也。阴阳交感既济 ,谐和为用 ,通过阴阳恒动、相互消长的自我调节机制而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的最佳稳定状态。从广义概念上讲 ,人体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稳态 ,即谓之“和”。如若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超越了机体自我协调的限度 ,即破坏了阴阳的动态平衡 ,引起阴阳失调 ,脏腑功能运行失常 ,此即为“不和”。1 “不和”为其辨证依据前贤所云 ,“寐在乎阴 ,神为主也 ,卫气… 相似文献
10.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其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甚至彻夜不寐.后世医家将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致寝寐不安者均归于此.“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中医失眠的重要理论之一,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该理论认为,胃阳明不逆,气从其道,则得和而卧安;在内因或外因作用下,胃纳运失度,阳明逆,其气不得道... 相似文献
11.
从卫阳交会的角度探究“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顺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2):1-2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不寐”证的常见病机,对其内在机理的认识直接关系到临床的应用。从《内经》卫阳交会的角度探究了其内在机理。研究认为:邪阻阳明,不仅导致阳明失“阖”,还可以导致阳跷交通阴阳失职,从而使卫阳不能正常入阴是“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李中宇教授治疗失眠的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治疗失眠的经验。结论: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和胃安神法对亚健康失眠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148例亚健康失眠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与试验组(75例),分别采用养心安神法与和胃安神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应用亚健康中医证候测量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量表检测评分.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2%与92.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症状总分分别为(166.84±19.75)分和(172.73±23.54)分,治疗后两组的症状总分分别为(101.27±14.06)分和(89.61±15.71)分,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降低均较显著,但试验组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睡眠质量完全改善率分别为64.4%和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的PSQI总分分别为(12.00±2.13)分和(12.47±2.68)分,治疗后两组的PSQI总分分别为(10.17±2.26)分和(8.95±1.14)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分的变化均较显著,但试验组PSQI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安神法对亚健康失眠治疗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亚健康失眠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和胃安神法是中医治疗失眠的常用手段,近年来脑肠轴理论的提出为和胃安神法提供了现代理论依据.本文基于脑肠轴理论将神经、 内分泌、 免疫、 肠道菌群等通路与脑功能和胃肠道功能紧密联系起来,为从调理胃肠道功能治疗失眠提供理论基础;并结合中医的"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说明胃肠道功能紊乱会影响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针灸配合推拿对于脾胃不和型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治疗失眠的患者中方便选取200例脾胃不和型失眠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100例)与采用针灸配合推拿综合疗法的观察组(10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改善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此评价针灸配合推拿对脾胃不和型失眠的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失眠治愈52例,显效22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00%.仅采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治愈31例,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失眠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PSQI评分(5.39±0.51)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7.71±1.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推拿对于脾胃不和型失眠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介绍跨界的含义,阐述图书馆跨界发展的内容,在建设上包括外部建筑、内部建设;在服务上包括智能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成为社区文化娱乐中心、开展跨机构跨领域协同服务等方面.认为知识服务与环境服务结合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胃的螺旋CT检查方法及其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饮水螺旋CT扫描方法与经病理证实的.25例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方法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及邻近器管的毗邻关系。诊断为胃癌的所有病例胃壁均增厚,显示有肿块20例,有肝转移3例,有淋巴结转移8例。结论螺旋CT能清晰显示胃解剖和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分型及肿瘤扩散范围,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
以上海民营医院为点,通过案头资料收集和对部分公众、医院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发现,现阶段,上海民营医院发展总体而言不客乐观。民营医院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明确办医理念、确定市场定位,宣传方式要注重长远,必须取信于民、加强监管。中国的压疗需求份额很大,民营医院只要找准市场,本着“服务患者,造福社会”的信念,它的前景将会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20.
康守山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6):38-3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病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260例病例治疗后临床治愈167例,显效43例,有效2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38%。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整体调节治疗失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