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厂喷漆工业苯防护装置的研制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制与评价喷漆工业苯防护装置,降低喷漆岗位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简称“混合苯”)浓度。我们采用半密闭罩通风、净化喷漆及空气幕屏蔽工业苯,使室内工人操作岗位混合苯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结果表明,改装前喷漆岗位混合苯平均浓度分别为:苯74.07 mg/m3,甲苯106.50 mg/m3,二甲苯172.15 mg/m3。改造后混合苯平均浓度分别为:苯6.21 mg/m3,甲苯为22.28 mg/m3,二甲苯为48.19 mg/m3。改造前、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造前尾气浓度分别为:苯5.70 mg/m3、甲苯328.80 mg/m3,二甲苯3.80 mg/m3。改造后尾气浓度分别为:苯、二甲苯未检出、甲苯28.80 mg/m3;甲苯净化效率为91.20%。改造后经对喷漆作业人员176人健康检查,无中毒发生,这也间接证明防护效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汽修企业喷枪清洗及调漆岗位职业病防护措施改造情况,对安装排毒柜后的改造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北京市海淀区67家安装了排毒柜的汽修企业为调查对象,调查企业基本情况及排毒柜改造情况,并对喷枪清洗岗位及调漆岗位进行检测;同时,收集未安装排毒柜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比较安装排毒柜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变化。结果调查的汽修企业在安装排毒柜前后相比较,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喷枪清洗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甲醇,安装排毒柜后二甲苯和乙酸丁酯短时间接触浓度低于安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漆岗位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安装排毒柜后二甲苯和乙酸丁酯短时间接触浓度及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低于安装前,苯短时间接触浓度均低于安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7家汽修企业中22家对安装的排毒柜进行了验收,验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罩口风速及噪声,罩口风速均高于0.5 m/s,噪声结果均≤75 dB(A)。结论北京市海淀区汽修企业安装的排毒柜罩口风速能够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包西机务段电机大修库浸漆作业场所安装通风排毒净化系统前后,从监测的温度、湿度、风速、气压指标来看,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未发生变化,都符合通风设计的要求。但设备安装后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差别很大,均远远低于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排放口的浓度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从排毒净化效果来看,苯、甲苯、二甲苯的排毒率平均达到99.8%,净化率达到了95.22%,安装后排毒和净化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认为此设备的设计合理,通风排毒净化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某制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管理前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估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管理对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控制效果。方法对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其实施清洁生产管理前后工作场所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制革企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酸乙酯、丙酮、丁酮、粉尘等是该企业所存在主要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实施清洁生产前,开布车间开布机台、表处车间调油墨岗位的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最高浓度分别达61.72、117.84 mg/m~3,丙酮短时间接触浓度达453.26 mg/m~3,压延车间压延线高搅岗位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达10.70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实施清洁生产后,各种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较实施清洁生产前明显降低。结论清洁生产管理对以有毒化学物质作为原辅材料的人工制革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我市四家制鞋厂在不同通风条件下生产车间“三苯”废气污染程度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治理前甲苯浓度严重超标,超标点数为 55.1%,超标倍数高达2.0倍;采用局部机械抽风排毒整改措施后,甲苯浓度明显降低,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内,治理前甲苯浓度明显高于治理后,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显著(T值为10.25,P<0.01)。同时提示我们,局部机械抽风排毒工人操作台面罩口风速达2.0米/秒以上,工人呼吸带风速达0.25米/秒以上,就可达到降低生产车间空气中的“三苯”废气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兴化市渔具制造企业喷漆岗位安装排风罩对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企业规模、作业强度、作业场所基本相似的渔具制造企业中,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对象,干预企业作业场所中喷漆岗位安装40 cm×50 cm×50 cm方形排风罩,按评价监测检测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及排风罩口风速。结果两对象企业排风罩(口)平均风速差异不大,干预企业作业场所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低于对照企业,甲苯、二甲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车间空气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结论渔具制造企业作业场所喷漆岗位安装排风罩对有害物质浓度控制有明显效果,可在其他企业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苯酐是邻二甲苯与氧进行氧化反应而生成。生产中主要职业病危害有:苯、甲苯、二甲苯等可挥发性气体和中和废液用的NaOH及包装时产生的苯酐粉尘,生产性噪声来源于各种泵、电机和高压蒸汽排放。竣工验收时监测结果表明,苯酐生产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包括苯、甲苯、吡啶、NaOH)均低于仪器最低检测限,但原料泵房中的二甲苯平均浓度为166mg/m3,高于国家卫生标准限值,其原因是排空阀门关闭不严所致。该项目毒物单项指数为0.07,毒物浓度测试点合格率为95%。粉尘浓度大部分合格,但包装二层平台由于窗口泄漏,粉尘平均浓度达13.6mg/m3,高于国家卫生标准限值,粉尘单项指数为0.75,测试点合格率为80%。车间噪声虽然在凝水泵等处较高,但工人的LAeq8h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该项目噪声单项指数为0.90,测量岗位合格率为100%。车间各点照度和微小气候等测试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苯酐生产装置总体工程卫生学评价综合指数为0.50,卫生评价级别为Ⅰ级,综合卫生评价为合格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近3年来苯、甲苯和二甲苯职业危害状况,为制定控制苯系物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苯系物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企业进行连续3年(2009-2011年)7月到9月的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采样分析。结果苯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GTWA)均值为1.0 mg/m3,最高浓度为31.8 mg/m3;苯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CSTEL)均值为1.9 mg/m3,最高浓度为63.2mg/mg3;甲苯GTWA均值为29.4mg/m3,最高浓度为722.7mg/m3;甲苯CSTEL均值为82.1mg/m3,最高浓度为1908mg/m3;二甲苯GTWA均值为6.5 mg/m3,最高浓度为115.8 mg/m3,二甲苯CSTEL均值为20.0 mg/m3,最高浓度为408.9 mg/m3。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浓度合格率均在80%以上,但3年合计的苯、甲苯和二甲苯合格率比较,甲苯合格率明显低于苯、二甲苯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6,P0.05)。苯、甲苯和二甲苯的个体采样合格率高于定点采样,其中甲苯的个体和定点样本合格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5)。甲苯和二甲苯的合格率在行业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38.45,P0.01)、(χ2=16.17,P0.05)。结论应加强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加强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有效控制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噻吩存在于煤焦油中,同苯、甲苯、二甲苯等共存。因此,从煤焦油中提取苯,从精苯洗涤废酸中提取噻吩,以及用噻吩作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过程中,都可能使噻吩逸散于作业环境中。苏联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噻吩的容许浓度为30mg/m~3。我国尚未制定噻吩的卫生标准及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循环水除漆装置对苯、甲苯、二甲苯的净化效率和排放浓度,喷漆车间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方法分别在净化前后的管道内端面设置采样点,采用净化前后同步等时采样,连续采取3个工作日的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净化后苯、甲苯、二甲苯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0.72、3.04、36.4 mg/m3,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64.24%、82.46%和60.91%;喷漆车间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喷漆房二甲苯CSTEL、CTWA浓度均超出标准。结论该净化装置对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有较好的效果。但苯类等有机溶剂类很难通过简单的喷淋吸收达到高净化效果,在循环水中加上能够吸附苯类的设施和吸附过程,可望提高其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某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法、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机加车间喷砂机操作工接触的矽尘总尘时间加权浓度为1.6 mg/m~3,呼尘时间加权浓度为0.3 mg/m~3,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经整改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余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净化间超声波清洗设备操作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86.2 d B、超声波塑胶熔接机操作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104.8 d B、粉料间粉料机操作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85.2 d B,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其余各操作位工人接触的噪声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铜(按Cu计)铜烟、二氧化氮、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其他粉尘(总尘)、电焊烟尘(总尘)、矽尘、噪声和紫外辐射,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矽尘、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为关键控制点,工人作业时应注意工程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青海省部分制鞋行业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结果车间空气中苯平均浓度为259.82mg/m~3,甲苯平均浓度为79.29mg/m~3,二甲苯平均浓度为16.98mg/m~3,接触组神经衰弱症候群阳性率为17.35%,血色素、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率分别为13.49%、7.94%、2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青海省制鞋行业职业危害严重,建议加强监督和建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某箱包制造企业2015年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和职业病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法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分析。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乙二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噪声。其中,印刷车间调墨岗位二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78.3 mg/m~3、印刷岗位二甲苯C_(TWA)=101.3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缝纫车间、印刷车间通风不佳。劳动者个体防护用品佩戴情况不佳。结论车间调墨岗位、印刷岗位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重点岗位防毒措施欠缺,需尽快整改。  相似文献   

14.
双侧管道抽风治理混苯危害效果评价福建省龙岩地区职业病防治院(364000)张力增,郑干泉龙岩地区某玩具厂喷漆车间,1991年安装了双侧管道抽风排毒系统,在安装前后分别测量工人呼吸带混苯浓度。安装前测量13个点,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值分别为98.6,...  相似文献   

15.
刘涛  杨艳  焦洁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3,(4):272-274,277
目的比较某铅冶炼厂局部通风设施改造前后的防护效果。方法对该铅冶炼厂电解车间生产工艺及通风排毒设施进行调查,对排风系统改造前后工作场所铅烟浓度进行检测,对改造前后除铜岗位、熔铅铸锭岗位排风罩罩口风速及控制风速进行测试,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造前,除铜岗位控制风速为0.30 m/s,铅烟浓度为0.17 mg/m3,改造后,该岗位控制风速提高到2.20 m/s,铅烟浓度降低到0.08 mg/m3;改造前,熔铅铸锭岗位控制风速为0.25 m/s,铅烟浓度为0.19 mg/m3,改造后,该岗位控制风速提高到2.00 m/s,铅烟浓度降低到0.06 mg/m3。结论经改造,除铜岗位、熔铅铸锭岗位局部通风设施的防护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能够达到控制工作场所铅烟浓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喷漆作业车间空气中,苯浓度平均23.66mg/m~3,甲苯浓度平均151mg/m~3,该作业女工37名,工龄1~26年,通过书面问询,体检和血常规检验与非接触苯作业的对照组比较显示,除白细胞、血小板异常  相似文献   

17.
报道:台钻厂喷漆车间生产过程中,空气中苯、甲苯浓度随着产量增加而逐年上升。经测定,1978年苯浓度为28.72mg/m~3;1979年苯为77mg/m~3、甲苯为99.5mg/m~3;1980年苯为259mg/m~3~507mg/m~3,甲苯为134.4mg/m~3;1982年苯为  相似文献   

18.
空气中正己烷、苯系物同时测定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彩  陈卫 《职业与健康》2006,22(7):494-495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同时测定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方法。方法按照《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研究规范》的要求进行实验室实验及现场实验。结果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方法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在4.9%以内,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均在2.4mg/m^3以内,热解吸效率均在80%以上,空气中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等在该方法条件下可同时分别测定。结论该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研究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的同时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某电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对其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其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予以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以及现场检测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设施开展检测与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车间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为:二氧化锡(C_(TWA)2 mg/m~3、el2.5),丙酮(C_(TWA)6.7 mg/m~3、C_(STEL)6.7 mg/m~3),丁酮(C_(TWA)4 mg/m~3、C_(STEL)4 mg/m~3),苯(C_(TWA)0.6 mg/m~3、C_(STEL)0.6 mg/m~3),甲苯(C_(TWA)1.2~6 mg/m~3、C_(STEL)1.2~8 mg/m~3),二甲苯(C_(TWA)3.3~3.9 mg/m~3、C_(STEL)3.3~5.2 mg/m~3),异丙醇(C_(TWA)0.3~3 mg/m~3、C_(STEL)0.3~4 mg/m~3),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要求,经对其局部通风设施的通风进行检测其防护效果达到防护要求。结论该企业对车间各工作场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有效的,使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浓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作业工人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测定的气相色谱标准方法。方法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用活性炭管采集,经二硫化碳解吸后,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进样1μl时,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检出限分别为:1.9×10-4μg、2.2×10~(-4)μg、3.0×10~(-4)μg、3.0×10~(-4)μg和3.7×10-4μg;当使用活性炭管采样20 L,用1 ml二硫化碳解吸样品时,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测定范围分别为0.031 mg/m~3~20.0 mg/m~3、0.036 mg/m~3~20.0 mg/m~3、0.050 mg/m~3~20.0 mg/m~3、0.050 mg/m~3~20.0 mg/m~3、0.060 mg/m~3~20.0 mg/m~3;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9%~1.4%。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94.0%~99.0%范围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的测定。也适用于室内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