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学随访结果,了解支架技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在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47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15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1~6个月造影随访56例动脉瘤内无造影剂显影,4例仍有瘤颈残留,1例复发而再次治疗;12~37个月随访43例中,2例瘤颈残余,1例动脉瘤复发,其余完全闭塞,弹簧圈形态无改变。结论 血管内支架植入后明显改变瘤内血流动力学并促进血栓形成,通过促进瘤颈内膜形成达到影像学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我科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宽颈脑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 2例 2 4枚宽颈颅内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和弹簧圈进行栓塞 ,其中急性破裂动脉瘤 19枚、未破裂动脉瘤 5枚。结果 支架均成功地释放 ,支架置入后的造影未发现有瘤内造影剂滞留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10 0 %闭塞动脉瘤 18枚 ,90 %以上闭塞 5枚 ,1枚伴发的未破裂小型宽颈动脉瘤在支架置入后微导管无法超选 ,载瘤动脉均通畅。有 2枚动脉瘤虽有支架阻挡 ,但仍有部分弹簧圈畔进入载瘤动脉。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与支架置入有关的症状性缺血性并发症。 17例造影随访中 ,有 1例在 3个月复查时发现再通 ,进行 2次栓塞完全闭塞动脉瘤 ,其余未见复发 ,结论 Neuroform颅内支架使用安全有效 ,适合于宽颈颅内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特别适合于迂曲的脑血管 ;其径向支撑力较差 ,在输送微导管时应防止其移位 ;其支架网眼较大 ,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 ,致密填塞是重要的 ,在输送弹簧圈时仍应防止弹簧圈畔进入载瘤动脉 ;术前、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术后严格的系列造影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目的 初步总结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5例颅内梭形动脉瘤及12例宽颈动脉瘤,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继续填塞GDC。结果 13例动脉瘤致密填塞,3例大部分填塞,1例支架未能送入颅内而单用弹簧圈部分栓塞,载瘤动脉通畅,临床效果优良。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颅内多发动脉瘤采取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分析2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共65个动脉瘤),均选择血管内一次性栓塞治疗,采用弹簧圈栓塞和成篮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数量分别为9例和16个,不参与此治疗方案的患者为3例。结果临床应用裸弹簧圈栓塞技术对肿瘤进行栓塞,其中宽颈动脉瘤被栓塞15个,栓塞率92%,整个栓塞过程中没有形成分支闭塞、支架内栓塞以及没有载瘤动脉栓塞,支架移位产生,没有内膜移位。采用成篮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41个动脉瘤,致密栓塞占67%。结论对于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采用本方法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用弹簧圈栓塞25例,宽颈动脉瘤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7例,疏松栓塞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完全康复22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死亡1例。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比较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大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6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选标准为动脉瘤直径≥10 mm、瘤颈≥4 mm或动脉瘤体颈比<2。根据植入支架类型,分为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n=30)和密网支架组(n=33)。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和随访时血管造影结果、临床预后。结果 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破裂动脉瘤患者占比较多(P=0.047),密网支架组动脉瘤直径较大(P=0.001)。两组患者随访3~25个月,平均(11.9±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密网支架组复发率低于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P=0.01),但两组临床预后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 结论 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密网支架均为颅内宽颈大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即使动脉瘤直径较大,密网支架组复发率也低于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但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6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直径<3mm,体/颈比<1.5)采用Enterprise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5例采用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1例将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结果6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均满意到位,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闭塞95%以上2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3~6个月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Enterprise支架和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3年以上的复发率、支架内狭窄率、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方法 47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3年以上接受DSA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架内狭窄3例,其中1例出现载瘤动脉慢性闭塞.复发5例,其中1例为小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动脉瘤体可见部分显影;4例为超过1.5 cm的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大型动脉瘤,栓塞后半年随访发现,动脉瘤内弹簧圈压缩,瘤体再度显影,该4例中有3例经过2次栓塞后即时显影消失,但仍有2例3年随访动脉瘤体再度显影,另1例拒绝2次栓塞,继续随访中.3年随访期内无一例患者栓塞后动脉瘤再破裂.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复发率低,支架内狭窄发生率不高,长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运用,使介入治疗成为动脉瘤除夹闭手术之外的一项可靠治疗手段。但对于宽颈动脉瘤仍然无能为力,而血管内支架的运用使这种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本文报道联合应用颅内专用支架和弹簧圈,成功对1例宽颈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和探讨一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2010年6月收治的1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44个动脉瘤行一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2个,颅内支架(LEO支架或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12个。术后3~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全部病例栓塞成功。12枚支架到位满意。38个动脉瘤完全闭塞,5个闭塞95%以上,1个闭塞95%以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临床随访3~12个月无动脉瘤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9例无动脉瘤复发及支架狭窄。结论一期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7例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颅内宽颈动脉瘤,为临床选用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提供参考.方法:20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中,129例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78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3个月-5年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36例39个动脉瘤,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5例.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1个,颈内动脉后交通段13个,眼动脉段13个,海绵窦段4个,椎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自膨胀式颅内专用支架(Neuroform支架)与可解脱微弹簧圈(GDC)栓塞相结合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与GDC结合栓塞治疗30例基底动脉宽颈动脉瘤(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6例、基底动脉千9例、基底动脉起始部5例),30例后交通宽颈动脉瘤,5例椎动脉宽颈动脉瘤。通过微导管释放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将另一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进入动脉瘤腔以GDC栓塞动脉瘤。结果全部病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GDC栓塞,支架均顺利通过载瘤动脉,覆盖瘤颈,其中60例致密栓塞,5例部分栓塞。2例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42例术后3~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39例致街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3例动脉瘤颈有残留。结论Neuroform颅内支架使用方便、安全,适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GDC栓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微弹簧圈(MC)血管内治疗25例颅内动脉瘤。方法 使用国产普通MC和进口电解可脱弹簧圈(GDC),经血管内治疗颅人动脉瘤25例,大多数病例在局麻下施术。2例Hunt-Hess V级病人急性期治疗请麻醉师协助。结果 本组25例中残废例,完全闭塞动脉瘤20例,不完全闭塞5例。15例随访3月 ̄4年无一例再出现SAH。结论 M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尤其对宽颈动脉瘤及形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支架植入及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犬颈动脉宽颈侧壁囊性动脉瘤实验研究评价动脉瘤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于6只健康犬双侧颈动脉分别建立宽颈侧壁动脉瘤,一侧单纯支架植入,对侧行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行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并观察大体解剖及电镜检查:结果单纯支架植入的动脉瘤内无血栓形成,瘤颈处新生内膜生长较慢,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动脉瘤内很快形成血栓,新生内膜能完全覆盖动脉瘤颈。结论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不但可以降低动脉瘤再破裂的风险,而且能达到动脉瘤解剖学治愈。  相似文献   

16.
支架辅助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以提高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105例难治性动脉瘤,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入GDC。结果 6例患者术中出现支架移位,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穿支出血,1例发生支架塌陷,1例发生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弹簧圈突入小脑后下动脉(PICA)起始部,10例发生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预后良好。结论 在支架植入过程中,联合采用多种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支架和GDC联合应用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适应证 ,急诊期使用支架术中、术后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Neuroform支架 ,弹簧圈主要采用Matrix。以 1枚支架覆盖 2枚动脉瘤并同时栓塞 2例 ;以支架辅助栓塞巨大宽颈动脉瘤 1例 ,急诊常规栓塞时瘤颈残留 ,择期再以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瘤颈 1例 ;动脉瘤常规弹簧圈栓塞后 3年复发 ,再以支架辅助栓塞 1例 ;急诊期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 4例。择期栓塞患者术前 3d予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所有患者术后予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 5d抗凝治疗。术后 3~ 6个月复查 4例。结果 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 ,无手术并发症 ;除 1例巨大动脉瘤为次全栓塞外 ,其他均致密栓塞 ;复查 4例中 ,除次全栓塞的巨大动脉瘤出现动脉瘤腔部分显影外 ,其余 3例均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 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提高了颅内宽颈动脉瘤、复杂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既使用Matrix也要求致密栓塞 ;使用支架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要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需要的外科手术处理存在矛盾 ;未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准备情况下 ,急诊栓塞时使用支架的安全性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3,他引: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疗效,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前循环78例,后循环27例),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塞GDC,术后3、6、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6~12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104例手术成功,1例失败;80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24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颈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在GDC填塞过程中支架完全塌陷。98例临床随访3~32个月,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的症状。血管造影随访62例(随访期6~12个月),60例动脉瘤不再显影,2例明显缩小,1例出现支架近端轻度狭窄。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支架使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支架不但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还可防止弹簧圈压缩,促进瘤内血栓形成,防止动脉瘤复发,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索使用血管内支架及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可能性。方法:3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及6例宽颈动脉瘤,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入GDC。结果:7例动脉瘤致密堵塞,2例大部堵塞,载瘤动脉通畅,临床效果优良。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可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颅内支架或球囊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方法应用颅内支架或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结合Microplex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33例。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8例,后交通动脉19例,大脑中动脉3例,基底动脉顶端3例。结果以支架辅助治疗的19例动脉瘤中13例完全致密填塞,4例填塞90%以上,2例大部填塞(70%~90%)。以球囊辅助治疗的14例动脉瘤中9例完全致密填塞,3例填塞90%以上,2例大部填塞。结论支架或球囊辅助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采用支架或球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