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200例,根据不同采血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进行静脉血采集,对照组进行末梢血采集,对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检查项目的差异。结果: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中WBC、RBC、PLT、HCT、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静脉血采集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静脉血液采集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1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两组血液标本做不同处理,使其具有不同的采集部位、送检时间、溶血状态等性质,针对此做分析对比,比较不同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同。结果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溶血状态的不同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其中于输液同侧上肢采集的血液标本中的血糖(231.10%)、氯(-37.57%)、钠(32.85%)尿酸(159.48%)、肌酐(-20.27%)、钾(-30.69%)等成分均有显著变化;送检时间长的标本准确率低如肌酸激酶同工酶(24.71%)显著升高;溶血标本中的血清浓度较红细胞内物质浓度低,如溶血标本中胆红素变化率高达123.89%,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补肾法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可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显著。选择恰当的采集部位,及时迅速的将血液标本送检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LIS与血液采集系统的通信接口,应用于检验流程管理。方法: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Power Builder8.0环境,建立LIS与血液采集系统的服务端、客户端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的接口程序,并采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比较血液采集系统使用前、后6个月的平均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urn around time,TAT)的差异性。结果:实现了患者血液采集在登记排号、叫号、条形码生成及粘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提高了条形码的识别率;血液采集系统使用前TAT平均为(26.1±2.2)min,使用后平均为(20.4±2.5)min,P〈0.01,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缩短了TAT时间及患者等候血液采集的时间。结论:基于LIS的血液采集系统优化了检验流程,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对检验数据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的进步,对临床检验标本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本采集及检验过程中,患者的采集、状态、饮食以及服用药物,都影响着标本的质量,所以必须要建立标本质量保证的体系,做好电子条码系统并进行宣传培训,优化标本采集和检验的流程,做好标本采集和检验的各个环节,以确保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联机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传统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作进一步的阐释,提出实验室联机信息系统(LOIS)的概念,着重强调联机(ONLINE)的重要意义,这里联机有两重含义,一是指的仪器数据的自动采集,二是指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文中给出了关键技术和程序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不同方法采集的痰液标本在细菌学检验过程中所发挥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细菌学检验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84例,首先采用自然采集方法对痰液标本进行采集(定义为对照组),然后采用改进的标准采集方法对痰液标本进行采集(定义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痰液标本的合格率和病原菌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痰液标本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改进的标准采集方法采集痰液标本,可以使细菌学检验过程中标本合格率和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基本功能需求的标准化方案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标本检验过程的信息化是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对标本检验前(申请、收费、采样、核收)、检验中(质控、分析前处理、分析过程、分析后处理)、检验后(审核、报告单要求、查询)提出基本功能需求的标准化建议.来促进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尚凤兰 《现代保健》2014,(7):140-142
目的:分析观察标本采集对医院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下半年到2013上半年的100份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不同时间采血、不同部位采血、标本溶血与标本送检时间对医院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医院生化检验结果中,对于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部位以及标本溶血、标本送检时间都会影响到医院的生化检验结果,与正常标本参考值比较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为提高医院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严格控制在采集标本上的误差,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融合临床信息辅助采集技术深化临床信息系统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已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阶段向临床信息系统(CIS)阶段发展.其目标定位于提高医护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提高病人的安全性.我们通过引进并融合疾病分类编码、合理用药监测、联机信息采集、PDA等临床信息的辅助采集技术和工具,提高临床信息采集的效率和信息质量,极大地提高了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确采集标本预防检验医疗纠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临床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增多,采集标本工作量增大,要求采集标本者要掌握正确方法,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检验医疗纠纷的发生.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医疗单位标本采集都是由临床护士完成.笔者就采集血液标本的注意事项与检验结果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溪市自1994年起建设了约100座垃圾房。通过对几种垃圾收运方式的比较,结合本溪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以建设垃圾屋为主,逐渐开展居民生活垃圾袋化收集的方式,在新建小区的环卫验收时,要验收是否建设了配套的垃圾房,从而解决了垃圾房的建设资金问题,使环境卫工作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市宝安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未来可能采取的分栏垃圾车流动收运模式、移动容器收运模式、一对一分类收运模式3种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移动容器收运模式为宝安区最适宜推广应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市特别是宝安区为例,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收运模式和收运设施规划经验,指出了垃圾收运设施(特别是垃圾转运站)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垃圾产生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应着重考虑覆盖全部产生源头、转运过程的优化、与末端处理设施规划的衔接以及实施的可行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垃圾成分、发展趋势以及收运模式、转运设施现状的调查分析,预测垃圾产生量,确定发展目标,选择适宜天津市城市发展特性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即直运和转运相结合的密闭运输模式,并对天津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5.
选取7个密闭式清洁站,通过NH3、H2S、臭气浓度和噪声等4项环境指标,分析了不同类型垃圾收集设备的环境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臭气是密闭式清洁站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采用吊装式和固定压缩式收集设备的密闭式清洁站中臭气污染严重超标,而采用移动压缩式垃圾收集设备大气环境3项指标均未检出。相比非压缩设备,无论是固定压缩式还是移动压缩式收集设备运行时均存在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16.
以南华西街为例,通过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问卷调查,揭示了广州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应从学校和居住区入手,向居民和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完善垃圾收集设备及体系,以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生物安全保证、菌种资源丰富、相应资料齐全、操作流程顺畅、资源共享便捷的分枝杆菌菌株库,为结核病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平台。方法主要依照二级生物安全(BSL-2)实验室管理要求和"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法规构建分枝杆菌菌株库生物安全保证体系;根据菌株库的功能作用结合结核病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及未来发展要求确立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以临床分离菌株、专项研究收集菌株为操作对象制定适宜的菌株资料、相应病例资料收集及信息库建设流程;采用网络通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以提高建库工作效率和提供便捷的资源共享服务。结果①构建了包括生物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实验技术生物安全水平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护、菌株库生物安全管理等在内的分枝杆菌菌株库生物安全保证体系;②分枝杆菌菌株库包括菌株保存库、菌株资料库及相应病例资料库、菌株库信息系统三大主要部分,保存菌株的资料收集以相应的1个治疗周期为界限,菌株保存周期为10年;③临床分离菌株的菌株资料、相应病例资料收集及信息库建设流程按时间序列包括收集菌株库外暂存、菌株资料录入、病例资料录入、菌株保存价值判定、菌株入库保存、特定菌株取用及研究信息补充录入等重大步骤,专项研究收集菌株则按其特定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④采用SQL SERVER大型数据库和Delphi7开发工具开发了基于C/S体系结构包含保藏管理、质控管理、文档管理、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等五大子系统的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结论在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中,生物安全保证是前提、丰富内涵建设是中心、合理流程设置是关键、信息系统开发是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光电传感器在脉搏采集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搏是人类对自身生理特征认识非常早的一项指标,人类对脉搏的采集也是和社会技术发展同步的,从机械到电子发展到近代的光学.目前医疗产品中临床上的脉搏采集基本以光电传感器采集脉搏方法为主.光电传感器种类也比较多,大多都可用于对脉搏采集.各种光电传感器各有自己的特点,可用于不同情况下的脉搏采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监测采血车空气消毒状况,为有效控制细菌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板暴露法对采血车空气进行静态及动态细菌监控.结果 2010年监控采血车与固定采血屋空气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血车的入口处、中间处和出口处空气细菌监测的合格率分别为54.2%、44.2%和63.9%;且随着采血时间的延长,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不断增加,细菌检测合格率下降;臭氧与紫外线对采血车空气细菌杀灭率分别为79.4%、44.8%.结论 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地监控整改、采用动态空气消毒等措施以提高采血车空气质量,同时建议要加大献血屋建设,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