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腹症包括诸多疾病。中医学认为,其发病皆因机体失调或正虚邪入而起,其病变部位在腑,病机特点是“不通则痛”。近年来我们采用通腑泻下法治疗急腹症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5~71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者12例,急性单纯性肠梗阻5例,胆结石合并胆系感染者4例,麻痹性肠梗阻4例;均用中医保守治疗。1.2治疗方法(1)灌肠:予大承气汤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大黄20g(后入),芒硝10g,厚朴、黄芩各15g,枳实、桃仁各10g。水煎去渣存汁约400m l,取200m l保留灌肠,每日1剂,早晚各1次。可根据患者病…  相似文献   

2.
<正>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五味药组成,现代常用于有湿热瘀滞证的急性阑尾炎和急性盆腔炎。笔者将本方辨证运用于热毒内聚、湿热与气血互阻的多种疾病亦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 1995年起 ,运用大黄牡丹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4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参照 1978年全国消化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确诊。舌红苔黄腻 ,脉弦涩。中医均辨证为湿热与气血互阻所致。 34例中 ,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2 1~ 6 3岁 ,平均 38岁 ;病程最短 1.5年 ,最长 15年。2 治疗方法 大黄牡丹汤加减药用 :生大黄 6 g,牡丹皮、桃仁、黄芩各 10 g,冬瓜仁、马齿苋、仙鹤草、生黄芪各 30 g。里急后重加槟榔 9g;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加木香9g;恶心呕吐加姜半夏、陈皮各 9g。每天 1剂 ,加水55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对子宫肌瘤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后(湿热瘀阻型)的疗效。方法所选病例均来自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妇科2018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肌瘤HIFU术后患者120例。治疗组60例(实际回访53例)予口服"大黄牡丹皮汤加减"中药方;对照组60例(实际回访50例)不予该治疗。大黄牡丹皮汤加减组成:大黄,牡丹皮,冬瓜仁,蒲黄,香附,延胡索,由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制剂室提供,按照制剂标准浓煎过滤,每袋100 mL。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贫血、增强肌瘤消融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对子宫肌瘤HIFU术后(湿热瘀阻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多因痰、瘀、气、食、郁等病邪阻滞,脏腑气血阴阳失衡而致,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脏虚腑滞,临床又以口苦、口粘、胸腹沉闷、便秘、苔厚或腻或黄为辨证要点。通腑降浊法针对病机,取其“心主血脉,以通为贵”,“脏邪以腑为通路”之意,从而达到“一窍通则诸窍通,腑气通则一通百通”之目的。笔者据以上治法拟方通腑降浊汤:瓜蒌、丹参各30 g,半夏、大黄、黄连、枳实、桔梗、石菖蒲、郁金各12 g,甘草10 g。方中瓜蒌清热化痰、下气宽胸,黄连清热燥湿、清心除烦,半夏降逆消痰。三药合之,辛开苦降,配大黄苦寒沉降通腑…  相似文献   

6.
中风一病,起病暴急,如矢石之中的,如暴风之疾速,病势危重多变。本病患者多嗜食高梁厚味,胃肠湿热内蕴,故多病大便闭结,苔腻口臭之症。对此治疗,余临证体验,唯通腑清下最宜,可用生大黄、元明粉之属,如不能内服,亦可灌肠。此法治疗,一可借通降阳明胃腑之势,使湿热邪浊随大便而去;二可借泻下阳明之力,上病下取,使血气下行,气血得降,痰热消散,元神之府自然清净;三则借硝黄通导  相似文献   

7.
"和"的思想理念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始终。肝胆脏腑,又是阴阳之脏、阴阳之腑。在生理方面,肝的疏泄与储藏和胆的储藏与排泄共同维持和谐平衡的状态,而病理上储藏与开泄平衡破坏又是病机的关键;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肝胆湿热是肝胆病常见而又基础的证型。治疗肝胆疾病重在调和气血阴阳,疏肝理气必须调和气血,柔肝补血必须行气疏肝,疏肝利胆又是清利肝胆湿热必不可少的治法。治疗选方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一贯煎、龙胆泻肝汤等都蕴含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补泻兼施等"和"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芍药汤方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痢论》,原为治疗"泄痢"而设,方由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大黄、黄芩、肉桂、甘草组成,具调和气血、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湿热痢疾,疗效颇佳。该方虽为湿热痢疾而设,但因其配伍独到,组合严密,其中大黄、肉桂二味,尤为妙  相似文献   

9.
增液承气汤是清代名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治疗阳明腑实证因下后不通而设的方剂.用药玄参30g,生地24g,麦冬24g,大黄9g,芒硝4.5g.其方有滋阴攻下的作用.笔者用于治疗因阳明腑实引起的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仝小林教授从"态靶因果"方略出发,根据高血压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将高血压病划分为"病气血、病脉络、病脏腑"三期及"壅、水、郁、寒、老"五态。本文主要论述仝小林教授对于"壅态"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及用药经验。"壅态"高血压病常见于中青年患者,常合并超重或肥胖、糖脂或尿酸代谢异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其核心治法为通腑降气、决渎壅塞。调节"壅态"的常用方为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而决明子、莱菔子、大黄针对"壅态"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其中决明子常用剂量为15~60 g,莱菔子常用剂量为15~60 g,大黄的常用剂量为6~15 g。  相似文献   

11.
正失职,均可导致湿热蕴蒸肝胆,疏泄失职,外溢肌肤而现瘙痒、黄疸等肝胆湿热诸证,湿热壅阻中焦,肝胆疏泄失职是病机关键,治疗当以清热祛湿、疏肝理气、利胆化瘀为主。笔者因此自拟清热利胆祛瘀汤治疗,方中茵陈、金钱草、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是治疗黄疸的要药,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柴胡、郁金疏肝利胆、行气解瘀退黄;大黄通腑泄热、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助柴胡之力,使瘀热下行,由大便而解;黄芩清热燥湿安胎;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黄芪、白术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利湿热、行气化瘀、利胆退黄之功效。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不良妊娠发生率降低,黄疸和瘙痒消失  相似文献   

12.
正大黄牡丹汤是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中所立之方。近年来,本方广泛用治于临床各科疾病,疗效满意。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本方的临床新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内科疾病1.1消化系统疾病1.1.1肠炎徐惠琴[1]用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红藤、蚂蚁草、川连、木香)治疗1例辨证为湿热蕴结,热毒稽留于肠中,日久成瘀的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患者,疗效显  相似文献   

13.
贾鹏 《中国中医急症》2014,(11):1993+2023-1993
升降散是治疗温病的名方,首见于明代龚延贤《万病回春》,原无方名;清代杨栗山于《寒温条辩》中取其名为升降散.此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物组成,方中僵蚕为君,善能升清散火,轻浮而升;蝉蜕为臣,清热解表,疏风透疹,二药轻清,能升阳中之清阳.姜黄为佐,行气开郁,通经活血;大黄为使,泻火解毒,通腑逐瘀,二黄厚重,能降阴中浊阴.诸药配合,升清降浊,条达气血,透邪清热,可使周身气血流畅而郁火得散,笔者运用此方治疗一些郁火所致血液疾病效果较好,现举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贾英杰教授运用大黄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提出临床运用大黄不应拘于泻下药的范畴,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大黄既可泻下癌毒、瘀血,又可通腑气、调气血进而达到缓中补虚、安和五脏。同时认为,泻下癌毒、瘀血亦有缓下和峻下之别,需根据毒瘀的轻重、大便的溏结、正气的强弱综合考虑大黄的运用,且常以生大黄与熟大黄并用以防伤胃之虞。从量效关系、常用配伍两个方面总结了大黄的用药法度,提出大黄小剂量(3~5 g)应用缓中补虚,中剂量(10~30 g)应用去湿泻浊,大剂量(10~30 g)应用急下通腑,且常与黄芪配伍扶正抗癌,与枳壳、厚朴、莱菔子配伍畅达三焦气机,与郁金、姜黄配伍化浊解毒祛瘀。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其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与气血失调有关。创伤性骨折的基本病机是气血不和,而腑气不通、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则是创伤性骨折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本文概述了气血学说,简要介绍了创伤性骨折的病机特点,并以气血学说为基础对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对中风治疗经验丰富,认为中风病因为内伤积损、情志所伤、气虚邪中,病机关键在于玄府闭塞、气血不通,故以开通玄府,畅行气血为治疗大法,主张分期、分证型论治:针对急性期与恢复期证属痰热腑实采用“三化汤”,恢复期证属气虚血瘀使用“救痪汤”,并自创验方“黄芪愈风汤”治疗恢复期属风痰阻络者。重视风药与虫药,以及黄芪、山楂,丹参、牡丹皮和半夏、橘红的配伍,均收显效。  相似文献   

17.
袁晓  姜宁  孙菊  李中洲  黄宣  葛琳仪 《中医杂志》2024,(10):996-1000
总结葛琳仪教授运用清法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核心病机为肠腑湿热,提出治疗以清法为基础,立清化、清疏、清润、清养四法。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病机为肠腑湿热、气血壅滞、瘀毒蕴积,治以清化兼清疏为法,清化法常用白头翁汤配伍黄芩、马齿苋、蒲公英为基本方以清化湿热、凉血解毒止痢;同时配合清疏法,常用柴胡、醋香附、木香、枳壳、槟榔等理气之品,当归、侧柏叶、地榆炭等调血之品。缓解期病机为正气亏虚且肠腑湿热瘀毒余邪未尽,治以清养、清润为法,清润法主要针对阴津受损者,自拟清润益肠汤;清养法主要针对脾胃虚弱者,自拟清养健脾汤。  相似文献   

18.
总结许尤琪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经验。许尤琪认为大肠癌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瘀毒积滞,以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湿热、瘀滞、邪毒蕴结为标,病机关键在于脾虚而邪实。提出大肠癌术后的基本治法为扶正化瘀解毒散结法。用药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善用通腑及虫类药物;对术后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患者采用不同治法及药物;并独创了治疗大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特色中医药疗法。  相似文献   

19.
吴铁认为脾失健运,肾失气化等原因造成体内痰湿积聚,浊毒内蕴;或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而发为浊瘀痹,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热毒、瘀血为标,痰湿、热毒瘀滞,血脉痹阻为病机之关键。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泄浊,化瘀通络止痛。泄浊化瘀痛风汤(萆薢、土茯苓、威灵仙各30g,苍术15g,黄柏10g,薏苡仁20g,怀牛膝、泽兰、泽泻各15g,车前子10g,秦艽、秦皮、络石藤各15g,天南星10g,虎杖20g;关节剧痛加五灵脂、蒲黄、乳香、没药;痛风反复发作,关节僵硬变形加水蛭、土虫、穿山甲、全蝎、蜈蚣、白花蛇;大便秘结加大黄;合并泌尿系结石加金钱草、海金砂;形体肥胖,脾虚,痰湿偏盛,头身困重加陈皮、茯苓、白术、菖蒲;形体虚浮,合并阳虚证加桂枝、甘草;关节红肿,发热重加生石膏;气血亏耗,肝肾亏损加当归、白芍、熟地、枸杞、肉苁蓉)。  相似文献   

20.
陈民藩教授认为肛肠疾病的产生皆与气血不和有关,尤其是痔病更应重视气血论治。陈教授将气血辨证与痔病的病因病机相结合,认为气血失调是痔病形成的基础,气血瘀滞、湿热下注是痔病的常见病机,故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内治外治并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气血瘀滞证治以行气活血凉血,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兼行气,术后"瘀"证治以活血止血。陈民藩教授认为固脾胃即调气血,防治痔病时要重视对脾胃之气的固护;气血辨治应贯穿痔病治疗的始终,包括痔病的保守治疗、术后调养以及未病先防。气血辨治是陈民藩教授治疗痔病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