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的治疗作用,常因操作方法的不同而各异,就是同一疾病,同一穴位,其临床效应却相差悬殊。这种方法古代称为补泻手法。今人以为补法即是弱(轻)刺激,泻法即是强(重)刺激。并提出前者产生兴奋作用,后者产生抑制作用,故把它又叫兴奋法和抑制法。这种比拟是否符合临床实际,是值得商榷的。兹仅就个人临床体会,略述管见。一、关于补泻的概念众所周知,针刺所起的治疗作用,它与手法至为密切。《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  相似文献   

2.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同针刺手法包含不同刺激参数,进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和治疗效应。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均显示针刺治疗FD有效且安全,然而关于针刺手法刺激参数与针刺治疗FD的相关性研究却仍显不足,这严重阻碍了针刺治疗FD的方案优化。该文将对针刺手法刺激参数与针刺治疗FD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针刺治疗FD临床最优方案的确定提供一定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针灸临床,医者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补泻手法,其实质都是求得一种良性刺激。当人体某些特定部位(腧穴)获得这种良性刺激,并通过经络的作用,机体就可能产生自我修复调整的作用。而这种刺激必须因人因病而宜,必须具有足够的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才能成为有效刺激。目前临床上习用的平补平泻手法,实际上就是既不补也不泻,得气即止的平和刺激手法。倘若针刺不得气,那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补泻手法也是不会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如果某些经穴对某种病症没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强度对痹证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针刺强度是指针刺作用力的大小及刺激量的强弱。任何针刺手法中均包含有一定的刺激强度。针刺治疗痹证具有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其作用是在施一定手法的基础上,通过针刺所产生的刺激量强度而决定的。为了进一步探讨针刺的治疗作用,我们采用肢体血流图为指标,观察强弱不同的针刺刺激对下肢痹证患者肢体血流图波幅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掌握刺激量,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刺补泻法与刺激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煦东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72-1772
针刺的治疗作用是通过针刺的补泻手法来实现的,而补泻手法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针刺补泻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机体产生刺激的过程。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生理病理功能状态的不同,补泻过程中,机体所需的刺激量和所适应的刺激量则不相同。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掌握针刺补泻的量的大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浅谈针刺手法的刺激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报春  刘超 《陕西中医》1998,19(10):460-460
<正> 针刺手法是我们在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各种针刺手法刺激量虽然不同,但均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因此掌握好针刺手法是针刺作用产生的关键之一。而在临床治疗时,手法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刺激强度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则恐伤机体正气,增加患者病痛;过小则又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过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它的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能比较正确地掌握刺激参数的代替手法。但常因电针操作方法的不同而各异,就是同一种疾病,同一个穴...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针刺临床和针刺原理研究中常常采用电针代替手法捻针,因此,电针刺激参数成为针刺临床和针刺原理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重要研究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对阐明针刺原理和提高针刺治疗效果将是非常必要的。电针刺激参数包括波形、波幅、波宽、频率、节律和持续时间等。本文比较了两种不同电针刺激强度和频率对大鼠不同脑区内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申田教授认为,疾病的发生均与"神损"有关,治疗应注重"调神"。孙教授基于"脑为元神之府""凡刺之法,必本于神"的中医理论以及西医对大脑解剖学及功能的探索,以经颅重复针刺激(r TAS)手法在特定穴、区(百会穴、情感区)进行针刺刺激,通过调神来治疗临床各类病症,此方法可概括为"神安病减"。该方法仅应用于头针,并强调足够的刺激量。研究介绍了孙教授"神安病减"的理论基础、中西医机理、操作方法,并提出r TAS可能的作用途径,为临床针刺治疗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烧山火"针刺手法是一种复合针刺手法,为多种单式针刺手法综合操作方法,主要由提插、捻转、呼吸、徐疾、迎随、开阖、九六等多种单式补泻手法组合而成。临床多用于治疗寒证、痹证及迁延难愈的慢性虚寒性疾病,为临床行之有效的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11.
腧穴特异性对临床疗效起决定性作用,针刺手法(刺激量)促进腧穴特异性的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对针刺临床疗效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针刺补泻与轻重刺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针刺补泻与轻重刺激210029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徐兰凤针刺补泻手法是在补虚泻实原则的前提下施行的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它是建立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之上,以不同的手法达到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目的、从古到今,补泻手法不断发展,40年代末,有人提出进退补泻法,...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分层治疗的传统复式针刺手法中,隐藏着古代先贤们的临床智慧,因此有必要揭示分层针刺治疗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本文尝试基于现代筋膜学,多角度探析分层治疗的传统复式手法的科学性,认为其手法得气的产生与对筋膜分层刺激有关,能有效治疗筋膜相关疾病,手法分层行针的机械力刺激对筋膜有很好的分层治疗作用.对各筋膜行分层治疗符合腧穴的...  相似文献   

14.
针刺补泻,既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又是指治疗原则。而针刺是通过腧穴来产生治疗效应的。因此,在元明时期的不少针灸医家,将针刺补泻手法与腧穴的性能结合起来,创立了在一组处方中的不同穴位,分别施用补或泻的  相似文献   

15.
谈针刺的刺激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效果是以毫针等针具,通过行针(运针)及相应的针刺手法对机体腧穴、经络进行刺激来实现的.所以只有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才能产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疗效,而能引起这些效应的刺激量就是有效刺激量.一般认为针刺的刺激量为针刺的有效刺激强度乘以刺激时间.在临床上笔者体会到针灸的刺激量对针灸的临床疗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影响刺激量的因素,决定刺激量的依据,以及如何掌握刺激量等问题谈谈在随师学习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所谓得气,即是指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称之为“得气”。现代临床中又有称为“针感”者。针刺得气时,病人在针刺部位有酸胀重麻感,有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向远处传递。医者持针的手上也会感觉到针下有沉重紧涩的现象。历代医家均认为得气是针刺产生效应的关键,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针法,是医生利用针具刺激人体腧穴,通过经气的作用,调整经络、脏腑气机,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操作方法。针法运用是否恰当,是促进人体正气旺盛,邪气衰退的关键所在。《难经》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为针法篇。主要论述了针刺手法、针刺补泻和针刺因时制宜等方面的内容。对《内经》的有关方面作了补充发挥,反映了战国以后至秦汉时代的针法概貌,对国内外针刺疗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针刺手法针刺手法,主要介绍针刺的进针与出针、角度与深度、行针与候气等多种手法。 (一)进针与出针:一般右手持针,称之为“刺手”;左手辅助,称之为“押手”。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针具,持针姿势,一般以姆、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刀刺激松解术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先行针刀刺激松解,后行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在传统针刺治疗后行手法整复治疗。对比2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针刀刺激松解术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烧山火、透天凉是一种具有特定操作方法的针刺补泻手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其操作方法有分天、人、地三部者,有分深浅两层或不分层次者。其针刺后产生热感与凉感的主客观反应十分明显。文章并对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的临床适应症、施术部位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针刺疗效的高低取决于手法应用的是否恰当。本人遵循前人的经验,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现就进针法、行气法、补泻法等常用手法,提出个人管见,供同道参考。一、进针法:即是研究如何减少进针时疼痛问题。临床上有少数人无论进针、出针都只用刺手而不用押手,这种操作方法势必会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笔者认为凡是进针、出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