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10年来中药实验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药理学研究 3.1 中药配伍药理学研究思路 许氏等[45]认为中药配伍后其药理作用所以能优于单味药,主要是由于中药配伍后可以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解除(或减弱)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等。 赵氏[46]认为,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离不开现代药理学的基本方法,但同时还必须遵循中医方剂学的组方理论和配伍规律。常采用的具体研究形式有复方整体研究法与拆方研究法,拆方研究法又包括单味研究法、药对研究法和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等。 姜氏[47]从药理学角度探讨了君药的主导地位及其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从药理学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伍应用,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依据临床辨证立法,将两种以上药物组成复方,用以治疗疾病,是千百年来中医从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在近代临床应用中效果确切,而且药理实验也表明中药配伍往往优于单味药的药理作用,或能产生新的药理效能,或可消除(减弱)某些毒、副作用。内容丰富,在临床应用上效果卓著。现将各种不同的药物配伍,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为一味多功效中药。"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桂枝在不同的配伍环境下,发挥不同的功效。桂枝常用的四类药对分别为辛温解表类桂枝-麻黄、桂枝-柴胡药对;活血通络类桂枝-茯苓、桂枝-桃仁药对;调和气血类桂枝-白芍药对;温达通阳类桂枝-附子、桂枝-黄芪、桂枝-甘草药对。配伍后,药对中的化学成分产生了一些变化,如桂枝-麻黄配伍后,两者有效成分含量均降低,且产生了单味药中没有的化学成分;桂枝-柴胡配伍后,有效成分溶出量与配伍比例有关;桂枝-茯苓药对、桂枝-白芍药对、桂枝-附子药对中的有效成分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而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桂枝-黄芪、桂枝-甘草配伍后,黄芪及甘草中有效成分含量均增加。不同药对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其中桂枝-麻黄药对可发汗解热;桂枝-柴胡药对可镇痛;桂枝-茯苓药对具有利尿、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桂枝-桃仁药对可抗凝血;桂枝-白芍药对可抗炎镇痛等;桂枝-附子药对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桂枝-黄芪药对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桂枝-甘草药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血栓等作用。本文对桂枝四类药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进行综述,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桂枝药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柴胡和黄芩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药配伍,是《伤寒论》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药对配伍之一,作为经典药对广泛运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方治疗中。研究发现,柴胡黄芩药对配伍可以提高柴胡皂苷和黄芩苷的溶出量,这可能该是药对配伍药效增强的物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黄药对具有缓解肝损伤、抗肝纤维化、抗病毒、解热抗炎、治疗肝癌、利胆和抗癫痫等作用。本文从配伍后主要药效成分溶出研究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柴胡黄芩药对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是医治疾病的物质基础。通过一定的配伍,药物之间产生相须、相使、相畏、相杀作用而发挥相应的疗效,其中包括了增效作用。所谓增效作用,就是有些中药或中药的某些成份本身并不具有某些药理作用,或者作用微弱,但却能使别的药物增强药理作用。关于中药的增效作用,古代医家早已有所认识,如《神农本草经》中的“相使“,《本草纲目》注释时就明确指出“相使者,我之佐使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中药的增效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在仅就个人肤浅认识,略举中药增效实例  相似文献   

6.
药对组成是以中医理论为原则,以中药性能功效与治法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特定配伍组合,这些配伍组合或可以增进药物疗效,或降低另一药物的毒性等等。该文主要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与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总结药对的配伍效应,以单体成分-成分(群)配伍-单味药-药对-方剂为主线,比较评价其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作用,探索相关作用机制,从而为药对的临床应用和中药新药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综述附子入药方剂的现代研究进展,阐明各方剂药理作用及机制,为多靶点协同用药理念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中药配伍、药理作用及机制等方面综述各方剂研究现状。发现附子常与红参、甘草、麻黄、大黄等中药配伍,其方剂具有增效减毒的药理作用,但方剂中有效成分在体内作用的多靶点调控网络有待进一步的系统化探究。附子入药方剂的配伍方式和治疗效果为疾病多靶点协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配伍是中药运用的主要形式。古人将其概括为“七情”,揭示了中药配伍的部分规律。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客观上不能用以完全解释中药的配伍关系。有鉴于此,笔者拟就中药配伍的性能变化特点作一初步总结分析,现略述如次: 一、协同增效指某些药物配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原有疗效。除“七情”中的相须、相使配伍外,有些性能、功效不同的药物,通过适当的配伍,亦可产生协同作用。如化痰药与健脾药合用,治痰并杜其生痰之源;驱虫药与泻下药同用,有助虫体从大便排出,等等。协同增效,在于集中药物的优势力量,并力捣其中坚,对疾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药对配伍可产生协同增效、降低烈性、制约减毒等相互作用,其机制研究是方剂配伍模型化研究的主要方式及有效途径。本文归纳了近10年基于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群)、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等药对配伍机制研究,以期为揭示药对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是决定药物体内过程的关键因素,底物对它们的抑制或诱导作用是药物联合应用时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复杂化学成分组合体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也表现出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并且中药在配伍应用时也产生了对药效物质体内过程的影响。由此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也是中药在按照传统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组成方剂时发挥增效解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在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层面上研究整合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活性的方剂配伍规律,对于指导有效组分配伍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配伍规律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补中益气汤由李东垣创制,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甘温除热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等脾胃功能障碍有关的诸多病证。现代学者对补中益气汤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质量标准和配伍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关其配伍规律的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多,但未见综述整理,该文旨在从该方药物配伍对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两方面入手,总结补中益气汤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无论有效成分的研究还是药理作用的研究都证明了补中益气汤配伍的合理性,任何单味药物或药对的缺失,其药效均不如原方。在配伍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方面,方中君臣药均可增加橙皮苷的含量,佐药可降低甘草酸的含量;在配伍对药理效应的影响方面,君药黄芪及益气健脾药味配伍在免疫调节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佐使药柴胡、升麻起关键性增效作用;同时益气升阳药味配伍对脾虚证模型动物的病理状态和代谢的调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充分阐明了补中益气汤的方药配伍所涉及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学理论的科学性。经典方剂的配伍理论能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及方剂学理论,而对经典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诠释中医基础理论,同时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5,(9)
甘草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之中,除本身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之外,其复方配伍也产生了不少活性,目前已探索了它与柴胡、桔梗、附子、茯苓等20余种药对的复方配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甘草在对难溶性成分增溶、提高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以及增效减毒等方面作用显著,而且它们是相互联系和互相推动的。本文综述了以上作用机制,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2):257-262
马钱子性味功效明确,临证应用疗效突出,因其毒性大制约了药用价值,为了安全高效应用于临床,可通过配伍达到增效减毒目的。尽管马钱子现代药理研究及化学成分确切,但缺乏规范化配伍模式,本文通过挖掘分析常用对药应用情况,遴选出16味与马钱子最具中药七情配伍特征的中药:活血药乳香、没药、苏木,解表药麻黄、生姜,平肝息风药全蝎、地龙、僵蚕,补血药当归,泻下药大黄,清热凉血药生地、赤芍,补虚药甘草、白术、肉桂、麻油,分析七情配伍应用机制发现抗炎、镇痛、止痉、抗凝、抗血栓、抗肿瘤、免疫调节、减毒效果理想,且存在最佳配伍比例功效最大化的特点,可见药理作用效应下的靶向作用有利于拓展临床遣药组方思维,能够客观呈现七情配伍的安全合理高效性及科学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是决定药物体内过程的关键因素,底物对它们的抑制或诱导作用是药物联合应用时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复杂化学成分组合体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也表现出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并且中药在配伍应用时也产生了对药效物质体内过程的影响。由此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也是中药在按照传统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组成方剂时发挥增效解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在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层面上研究整合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活性的方剂配伍规律,对于指导有效组分配伍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药对研究(Ⅰ)——药对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经过临床应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有一定理论依据和一定组合法度的2味相对固定药物的配对,通过这样的配伍组合,从而发挥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等作用。药对是单味中药与若干方剂之间的桥梁,是许多方剂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内涵体现。该文分析并总结了药对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与研究意义,以期引领药对配伍理论的现代基础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角药由三味药组成,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中药气味、性能等严密的配伍原则,联合发挥增效减毒等作用的中药组合。《伤寒杂病论》作为方书之祖,开创了角药的临床配伍应用。书中含黄芩的角药配伍严谨,灵活多变,适应证广泛,既有角药独立成方,也有作为处方的主要或次要组成部分,在经方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配合他药组成角药,可强化黄芩原本的清热燥湿、泻火、止血等作用,也可制约其凉、燥之性,引导药性归经等,充分发挥角药的协同增效减毒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肖健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2):115-115
中药的双向性调节作用,是临床应用的一大特点,随着对中药药理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显示出中药运用的复杂性,灵活性和西药不可替代的多效性,双向性是指同一种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在功效、作用部位等方面产生截然相反的两种效果,有些中药,直接应用就可以产生双向性作用,其中有的同一种药对人体不同部位产生双向性,有的同一种药对人体同一部位即可产生双向性,还有些中经通过不同的炮制,不同的剂量或不同的配伍谱亦产生双向性。  相似文献   

18.
综述甘草药理作用及其药对配伍比例研究进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免疫、抗溃疡、解毒抗癌、抗肝纤维化等药理作用。甘草不仅单味药有治疗效果,甘草-桔梗、甘草-芍药、甘草-桂枝、甘草-大黄等药对不同比例配伍,也可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方剂"要药"是指方剂中除君臣药以外,在整首方剂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增效作用的药物。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是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方,其配伍特点符合东垣治疗脾胃病的两大用药特点:一是组方以补气药与升阳药为主,二是升阳药善用升麻柴胡,方剂配伍分析中升麻柴胡为佐药,其升举阳气的作用对于方中君臣药黄芪、人参、白术等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由此我们推导升麻柴胡为补中益气汤"要药",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也验证了升麻柴胡为该方的"要药"。通过本文的研究考证,既证实了方剂"要药"理论的客观存在,又运用"要药"的理论阐明了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中升阳药配伍的科学性,为该方的方解剖析、临证合理组方配伍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广此类方剂"要药"的研究考证,对于方剂的理论解析、临证组方、创制新方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药熏洗疗法的药物配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晓青 《中医杂志》2006,47(2):156-157
中药熏洗疗法是指采用药物煎汤,趁热将全身或局部的皮肤熏蒸、淋洗或浸泡的一种治疗方法。该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配伍,加上手法整复、针灸推拿、穴位注射、微波热疗等手段,往往起到协同增效的效果。其中,药物的配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