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风回春丸对脑梗塞患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对中医症候的疗效。方法:对23例确诊为缺血性中风病(脑梗塞)患比较中风回春丸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症候的疗效观察。结果:中风回春丸能显降低血脂、全血粘度(低切、高切)和纤维蛋白元浓度,改善中医临床各症候。结论:中风回春丸对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各症候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舌下针法对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舌下针法对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欧阳八四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苏州215003)缺血性中风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以此作为缺血性中风的诊断和疗效的动态观察指标之一。笔者与导师刘济生先生对10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舌下针治疗,测定其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与血液“高凝状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检测56例缺血性中风病人和4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研究缺血性中风与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缺血性中风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值和“高凝状态”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或p<0.05),证实本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其可能为缺血性中风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针前甲皱微循环明显异常,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异常增高现象,治疗后随着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得到相应好转,表明本法有改善微循环,改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从而促进受损脑组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华佗再造丸治疗中风恢复期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培森  朱继军 《中药材》1999,22(4):214-216
本文用华佗再造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病人60例,对其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TCD)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用同期病人作对照,结果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CD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时,辅用自拟中风回春汤对3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金纳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病之一,近几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年龄组逐渐提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特别是随着血液流变学在医学各领域中研究不断深入,利用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指导中风的治疗,是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项临床课题。笔者现将近1年来以金纳多注射液为主治疗6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了解其对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治疗作用和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明显,其总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是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益气活血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老年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口服液对急性期老年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加均衡法将85例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益气活血口服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及血脂、血糖、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沉降率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可调整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等指标。结论益气活血口服液治疗老年缺血性中风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3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有降低,各指标都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节辅助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更快的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黄中风康胶囊对大鼠高凝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血浆血小板聚集试验、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测,比较三黄中风康胶囊高、中、低剂量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模型组相比,三黄中风康胶囊能改善实验大鼠的高凝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三黄中风康胶囊能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对缺血性中风有重要的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择时取穴针刺法治疗中风60例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择时取穴针灸法治疗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探讨针灸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子午流注配合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中风病人 6 0例 ,分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 治疗前中风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 ,择时取穴针治后 ,全血及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明显改善 (P<0 .0 0 1)。结论 择时取穴针法具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其作用机理与降低血粘度 ,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性 ,改善血液循环 ,恢复血液动力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金明华  丘瑞香 《中药材》1999,22(8):427-428
目的:探讨华佗再造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方法:华佗再造丸与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结果:华怕再造丸对早期轻中度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改善作用,经治疗后血浆SOD活性增强,NO及MDA水平降低,与西药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华伦再造丸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性,对缺血性中风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及调节NO有关。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辨证分型与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21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病例的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91.95%为中经络,9.05%为中脏腑.风痰阻络、痰热腑实血脂较正常组升高(P<0.01),肝阳暴亢、痰热腑实的血压较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高(P<0.05~0.01),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型的血液流变学较正常升高(P<0.05~0.01).结论: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指标可为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CT确诊的缺血性中风47例,观察其脑部CT病灶,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发和大片状脑部病灶者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高于小片状病灶者组。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特别是后者,可作为判断缺血性中风病情轻重、治疗难易的指标之一,表明不同的证具有不同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16.
滋阴活血法治疗中风先兆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滋阴活血法,自拟防瘫Ⅱ号方治疗阴虚血瘀中风先兆患者56例,并在治疗前后作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改变的观察,临床观察表明,阴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常增讽刺 象,治疗后随着血液变学指标的改善中风先兆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常增高现象,治疗的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临床症状也得到相应好转;对合并有高血脂症者,本方能明显降低血脂含量,说明防瘫Ⅱ号有预防缺血性中风发病的作用,对改善动脉硬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也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脑通滴界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该药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的作用。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可明显降低大鼠全血及血浆高、中、低切粘度,抑制红细胞、血小板聚集,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上述结果提示:脑通滴鼻液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改善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状态,是该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灸对中风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凌杰  郭郡浩  蔡辉 《针刺研究》2003,28(4):299-302
本文综述了针灸治疗中风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方面 ,通过对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 ,证明针刺能够改善中风患者全身及脑组织的微循环状况 ;另一方面 ,资料显示 ,针刺后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提示针刺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液粘度 ,加速血流 ,从而有利于病变部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缺血缺氧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检通络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步长脑心通。两组均以30 d为1疗程,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评价步长脑心通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上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治疗组在治疗后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只在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治疗后两组在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浆粘度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改善脑缺血缺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实验研究近况515031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医教研室陈海初血液流变学方面:有报道〔1~4〕,针刺可使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某些指标明显改善,表现为经针刺后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