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烧灼联合巩膜瓣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虹膜烧灼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翻转进入前房引流治疗新牛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22例(22眼)虹膜烧灼联合小梁切除及自体巩膜条翻转进入前房引流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例.结果 术后3月~2年20例眼压控制在10.94~19.55 mmHg.结论 虹膜烧灼联合自体巩膜条进入前房引流小梁切除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反折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48例48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反折进入前房引流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例。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出血、虹膜新生血管及滤过情况。 结果:术后6~12mo,40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6例症状缓解,加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 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反折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睫状体及虹膜水下透热电凝联合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推荐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对8例(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水下透热电凝部分睫状体及虹膜,同时行改良式小梁切除术。结果 7例术后1周内眼压下降至正常,1例经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末次随访,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通过睫状体及虹膜水下透热电凝联合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良式小梁切除联合前房冲洗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良式小梁切除联合前房冲洗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朝阳市中心医院眼科(122000)冯少良常规滤过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难奏效,本人于1992—1995年间试行改良式小梁切除联合前房冲洗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氩激光虹膜小梁网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92例新生血管青光眼,先用氩激光对虹膜及小梁网的新生血管进行激光光凝,然后再行小梁切 除术。结果:术后随访3月,82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1mmHg=0.133kPa),有效率达89.13%,优于睫状体冷冻术。结论:氩激光虹膜小梁网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只眼的患者,进行3—4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约一周后行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术后随访12—15月,随访过程中观察眼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眼球有无萎缩。15例患者12只眼眼压控制良好,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均消退,无明显眼球萎缩,成功率达80%。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5-01/2006-12间对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6眼分别多次行视网膜光凝,部分患者由于屈光间质混浊不能行视网膜光凝,即行全视网膜冷凝,1wk后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12mo,30眼眼压控制正常,成功率达83%,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达100%。结论:全视网膜光凝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氪激光虹膜新生血管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药物难于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首先应用氪-绿激光器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直接覆盖光凝,观察虹膜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与虹膜周边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0.4mg/ml)。术后处理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项目:眼压、结膜滤过泡、眼前段反应等,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22例术后第1周眼压(11.42±2.61)mmHg较术前(43.42±6.46)mmHg明显降低(t=15.06,p=0.000):随访时眼压控制良好(18.17±2.04mmHg),其中仅2例接受局部应用β-受体阻滞剂。20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2例较为扁平。术中有1例前房少量出血,不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前房无继发性出血发生。结论采用氪-绿激光直接覆盖光凝虹膜新生血管及小梁切除术的“二步”法,即首先利用氪-绿激光器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激光光凝,待虹膜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继之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随访能有效降低眼压,控制病情进展。减少与避免常规滤过性手术中、术后因虹膜新生血管出血而导致的前房出血并发症,提高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一种较安全及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干扰素结膜下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采用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结膜下注射α-2b干扰素,隔日一次,共12次。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年,21例术后眼压均低于21mmHg(1mmHg=0.133kPa)。19例存在功能性滤过泡,虹膜及前房角处新生血管退缩无残留。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干扰素应用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11例 15眼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 ,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 ,术中为预防虹膜根部切除时发生出血应用肾上腺素。结果 随访观察 1~ 8个月 ,平均 5 .7个月 ,2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8例保持不变 ,1例下降。 7例 11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其成功率 6 3.6 4 % .术后 2个月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者 2例 ;5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变淡或大部分消退 ,其余无明显改变。 1例 1眼术中前房出血 ,术后 7d自行吸收 ,4例 4眼术后眼压需药物控制。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广泛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广泛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5例(35只眼)。结果 术后6月,33只眼1次手术眼压控制,2只眼2次手术眼压控制。35只眼虹膜及小梁新生血管消退。12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行。结论 广泛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并保留残存视功能和眼球外形。  相似文献   

12.
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倍频532激光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1例(32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倍频532 nm激光封闭虹膜表面新生血管,1~d天后再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27例(28只眼)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有效率达85.71%。结论倍频532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部分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药物难于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首先进行180°范围内睫状体冷凝然后联合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与虹膜周边切除,术中巩膜瓣下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处理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32例术后第1周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随访期间眼压控制良好。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87.96%,非功能性滤过泡(Ⅲ型)5.06%,薄壁滤过泡3.65%。结论采用180°范围内睫状体冷凝联合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应用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bevacizumab注射后联合二联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 NVG )的临床疗效。
  方法:NVG 患者25例25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 1.0mg(0.05m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其中5眼行前房穿刺放液辅助控制眼压,2 wk后均接受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9眼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患者的眼压、视力、角膜、新生血管的变化及并发症,并随访12 mo。
  结果:患者25眼注射bevacizumab后,有20眼于3~5 d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另有5眼于7d后虹膜新血管消退,控制眼压后,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629±226个/mm2,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均未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随访12mo,20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眼用1种抗青光眼药后眼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3眼用抗青光眼药后眼压34~38 mmHg。9眼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视力有提高。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可以短期有效清除虹膜和前房角新生血管,降低眼压,并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风险,联合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5.
岳钟  宋森  冯丽  杨倩  李威威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681-1682
目的: 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42例42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NVG的患者。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出血、虹膜新生血管及滤过情况。结果: 术后6~12mo,34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6例症状缓解,加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NVG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6.
小梁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9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予全视网膜光凝术.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检查,眼底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及无灌注区情况.结果 术后12个月患者视力提高8眼,1眼无明显提高.术后眼压:5例患者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4例眼压控制欠佳,需要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其中2例使用一种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另外2例眼压不能控制.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眼底3个月和12个月后行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新生血管消退,无水肿,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结论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是一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难以控制的青光眼。本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方法:对1998年10月-2002年1月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3例(13眼)采用在小梁切除术的同时根据眼底可见情况分次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全部患均随访5月-2年。结果:患13例13眼术后眼压降至正常,虹膜新生血管消退,视乳头和视网膜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消退。4例视力提高,8例视力不变,1例视力下降。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促进新生血管消退,防止再出血和眼压升高的发生。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继发性青光眼最严重的类型,以往的各种治疗,包括睫状体破坏和滤过性手术,效果均不理想。我科自1993年以来,对小梁切除术加以改良,术中虹膜水下电凝,辅以抗瘢痕药物,术后选择性按摩,明显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科1993年4月~1996年4月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例流眼,男7例女8例,年龄26~77岁。原发病:中央静脉栓塞4例,高血压眼底出血3例,糖尿病4例,不明原因眼底出血2例,继发视网膜脱离1例,青光眼1例。手术方法:手术切口选择,尽量避开粗大的虹膜新生血管,常现做巩膜瓣,小梁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难以控制的青光眼。本文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方法对1998年10月-2002年1月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3例(13眼)采用在小梁切除术的同时根据眼底可见情况分次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全部患者均随访5月~2年。结果患者13例13眼术后眼压降至正常,虹膜新生血管消退,视乳头和视网膜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消退。4例视力提高,8例视力不变,1例视力下降。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促进新生血管消退,防止再出血和眼压升高的发生。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16眼,手术方法为先通过两个0.7毫米的透明角膜穿刺口完成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再于上方结膜切口下切除2m中层角巩膜条带,周边虹膜切除及前房成形后球结膜连续缝合。观察记录手术前后眼压、前房、视力变化及滤过泡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术眼手术后眼压均低于21mmHg,滤过泡形成良好,虹膜新生血管大多消褪,全部眼球得以保留,其中11例视力保持不变,5例不同程度提高。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mm×2.5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