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后锋  张军伟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51-2052
目的:调查应届师范本科毕业生的焦虑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徐州师范大学2003级385名应届毕业生的焦虑心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应届毕业生焦虑水平比正常人偏高,男女大学毕业生焦虑心理无显著差异,生源地(乡镇与城市)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应届毕业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就业压力相关显著;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焦虑心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应届师范毕业生抵御焦虑的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尤拉 《中外医疗》2011,30(26):1+4-1,4
目的探讨我市农村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我市随机选取农村4所中学420名学生进行调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组成的调查问卷测查进行调查。结果 SAS、SDS得分与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各因子呈正相关。另外,SAS、SDS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而SAS、SDS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农村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其生活事件和其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毕业生考研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对105名考研学生在考研前一个半月进行调查。结果考研学生SCL-90阳性项目数及精神病性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t值分别为4.94,3.68,P<0.001),其强迫、焦虑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值分别为2.76,2.76,P<0.01)。专升本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分与本科五年制学生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考研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56.8%。SAS、SDS评分:中度以上焦虑者为3.88%,中度以上抑郁者为6.79%。结论考研大学生群体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应进行重视及进行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院学生情绪抑郁与焦虑问题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职业学院学生情绪抑郁与焦虑问题的现状,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保健网络。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滨州职业学院75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情绪抑郁与焦虑问题明显;不同学科的学生抑郁与焦虑问题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抑郁与焦虑问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职业学院学生情绪抑郁与焦虑问题严重,亟需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当前医科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了解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266名医科大学生进行评估.结果:医科大学生的SAS、SDS标准分平均值分别为40.49±11.91、44.83±11.63,其中分别有27.44%、36.10%的学生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量表评分≥50).不同性别、年级和城乡类别的学生在SAS、SDS中的标准分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分别为城镇和乡村学生的情绪状况差异不显著,有部分学生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彩华  王月琴 《农垦医学》2011,33(3):252-254
目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20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中,20.5%的患者出现焦虑情绪,33%的患者出现抑郁情绪,12.5%的患者焦虑抑郁并存。性别、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发生有关。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护理人员应指导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术前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术前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时间顺序将200例人工流产患者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人工流产患者的SAS及SDS分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患者在术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术前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 人工流产;护理干预; 横断面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上海市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上海市547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心理健康进行评定。结果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9.75%,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均高于中国常模水平(P〈0.05)。在焦虑和偏执上,男生平均分高于女生(P〈0.05)。未签约组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偏执的分值高于已签约组。理科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类毕业生。结论大学生毕业生心理状况较差,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存在考试焦虑的大学生进行测试,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后采用SCL-90,SAS进行再次评估。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对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有效,其中SCL-90在躯体化、焦虑及抑郁等项指标上治疗前后有差异,且差异显著(p〈0.01-0.05),SAS量表辅导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对考试焦虑的大学生可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280例心理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136例,给予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144例,采用特定的心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2、4及8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白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SAS、SDS、HAMD、HAMA分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第2周开始.研究组的SAS、SDS、HAMD、HAMA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疗效较好,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考学生和家长考前焦虑的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焦虑问卷(S-AI)、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高一学生315人和高三学生295人进行测试,同时对其父母进行SAS、S-AI测试;对高考学生57人及其父母102人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测试.结果 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S、S-AI评分明显高于高一学生及其父母(t=2.422-3.975,P<0.05,P<0.01);高三学生TAS评分高于高一学生(P<0.01).学生与父母的SAS、S-A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0.759,0.733,0.824,P<0.01).心理干预后高考学生的TAS得分明显下降,高考学生及家长的SAS、S-AI评分低于非干预的考生及家长[(41.12±10.13)分,(49.24±11.80)分;(43.05±9.97)分,(49.01±11.29)分;(53.28±9.87)分,(58.55±10.20)分;(52.47±9.91)分,(59.18±11.75)分,t=2.861~4.456,P<0.01].结论 高考学生及家长的焦虑程度较非高考学生及家长高;学生与家长的焦虑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性;对学生及其家长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高考学生考前焦虑有效.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考试应激源下焦虑、抑郁情绪的状态调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调查高校大学生在面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应激源下的心理特点,研究考试应激状态时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考试应激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Beck抑郁问卷(BD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大学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200名大学生在平时、考试时、考试后进行了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相关测试和分析.结果:考试组在应激状态的焦虑、抑郁分值比对照组显性增高,并随着考试的结束,其分值逐渐降低;考试失败经历次数越多的考试组焦虑、抑郁分值越高;焦虑、抑郁情绪与EPQ人格E维度呈负相关,与N维度呈正相关.结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经的应激源,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因此,必须在考前对考试学生采取心理干预,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尤其是多次经历考试失败的学生、个性不稳定及内向.应成为心理指导与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考和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与家长的焦虑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初一、初三、高一和高三共208名学生进行测试, 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SAS测试.结果: 初三和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初一和高一学生及其父母, 初三学生的SAS评分高于高三学生, 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TAS评分在初三和高三学生差异不显著.结论: 升学考试的学生及父母的焦虑水平高于非升学考试的学生及父母; 中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高于高考学生的焦虑程度.因此, 为缓解学生考试焦虑,对考生及家长采取恰当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校园中长跑锻炼完成情况对新冠疫情期间广州市内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滚雪球抽样的方式,利用线上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在剔除异常问卷、与体质测试数据及中长跑锻炼数据匹配后共剩余问卷1022份。问卷按中长跑锻炼完成标准进行分组,其中完成组869份,未完成组153份。问卷中的量表部分按照对应量表的评分标准计分及筛查标准分级。应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长跑锻炼完成组学生体测成绩优于未完成组(P<0.05);两组学生的PCL-C、SDS、SAS量表得分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情况均无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中长跑锻炼完成情况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情况无影响,而体测分数可以降低学生疫情期间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的风险,OR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7(0.95,0.98)与0.98(0.97,0.99);但却增加了焦虑的发生风险,OR值及95%置信区间为1.02(1.01,1.04)。结论 规律且适量的中长跑锻炼可能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进而间接促进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目的 研究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并对影响睡眠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以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为评价工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某医学院1-4年级医学本科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分布特征。结果 医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5.75%,男生(9.42%)女生(6.34%)间无显著性差异。19.18%的学生有抑郁情绪,男女生分别为10.10%和9.08%(P<0.05),15.75%的学生存在焦虑,并且10.27%的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并存。PSQI总分与SAS、SDS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影响PSQI总分的因素依次为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医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在校大学生中嗜酒人群的人格特征、焦虑抑郁状况及精神障碍.方法 应用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100例嗜酒在校学生,并与大学生常模比较.结果 嗜酒者个性外倾较多,SAS、SDS和SCL-90所有统计指标均明显高于常模.结论 大学生中嗜酒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情感障碍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焦虑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焦虑现状提出消除大学生焦虑的举措。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焦虑的总检出率为23.48%。 SAS的平均得分为(42.58±11.286),焦虑自评量表20个条目可提取4个公共因子,分别为精神-情感障碍、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障碍和焦虑的心理障碍;其中以躯体性障碍和焦虑的心理障碍为主。结论:焦虑状况在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且不容忽视,对待焦虑的干预措施应以改变躯体性障碍和焦虑的心理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在一个农村中学中 ,选取全部 10 14名学生 ,应用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 [1] 进行调查。结果在准确完成问卷的 92 2名学生中 ,SDS和SAS标准分的阳性率分别为 40 .78%,12 .80 %,并与ASLEC各因子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农村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并与其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短程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短程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设计为期1天的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按每次120人共5批次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并从中随机抽取60名设为辅导组,从未参加辅导的学生中随机抽取60名为对照组。分别在辅导前1天、辅导后1周、12周进行信赖他人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和比较。结果:辅导后两组各量表的评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短程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可改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毕业班大学生发生焦虑的相关因素,针对毕业班大学生的焦虑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以焦虑自评量表为常模.结果 毕业班大学生存在焦虑情绪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45%;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生患焦虑比例有明显的差异;引起毕业班大学生焦虑情绪的首要因素是就业问题,其后依次是学习压力、个人前途、失恋、父母关系、人际关系和家庭成员挫折等.结论 毕业班大学生存在焦虑情绪比较普遍,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应对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