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吴爱纯  章志超 《中国康复》2010,25(6):453-454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并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20 d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与35.0%,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5d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3.
林茜  陈美云  林秀瑶 《中国康复》2014,29(6):409-411
目的:观察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治疗前后采用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饮水试验分级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4-12月于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住院的运动神经元病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及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电视透视检查(video 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评定,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运动神经元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6例,根据入院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察两组患者治愈率、吞咽造影检查(VFSS)、洼田氏饮水试验,并进行心理状态量评分调查。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6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的分级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平均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同时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及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同时给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给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困难分级。结果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5.23±1.65)分,(4.78±1.7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3.68±1.60)分,(3.78±1.70)分〕,而且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反馈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NMES组加用NMES治疗,反馈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NMES组、反馈组更优于对照组(均P〈0.05),反馈组更优于NMES组(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反馈组总有效率更高于NMES组及对照组(均P〈0.05),NMES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电刺激组)20例、冰刺激治疗组(冰刺激组)2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肢体功能运动训练,电刺激组患者同时应用VitalStim电刺激仪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进行口一颜面肌功能训练,冰刺激组同时用冰棉签刺激其咽部并进行口一颜面肌功能训练。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和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和冰刺激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刺激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均较冰刺激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或冰刺激结合功能训练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冰刺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采用低频电刺激及吞咽训练对咽部期神经源性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62例咽部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2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及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单纯进行吞咽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反复唾液吞咽测试及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反复唾液吞咽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水功能好转例数多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低频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吞咽反射引发性功能,加强吞咽再学习训练疗效;早期联合应用低频电刺激及吞咽训练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吞咽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刺激及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伴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咽期吞咽困难患者分为针刺组、电刺激组及综合治疗组,针刺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针刺治疗;电刺激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吞咽功能训练、针刺及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标准化床边吞咽功能检查表(SSA)对各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SS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综合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9±0.6)分]及SSA评分[(25.9±2.2)分]均显著优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5),针刺组与电刺激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联合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针刺及电刺激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伴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咽期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及感染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86例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顾怡雯  舒锦 《中国康复》2021,36(10):599-603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基础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基础吞咽康复训练组(A组),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组(B组),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组(C组),每组40名患者。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和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颏下肌群肌电信号(平均波幅、吞咽时限)]、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生活质量[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有所改善(P<0.05),且B组、C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A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sEMG平均波幅、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吞咽时限较治疗前缩短,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C组上述指标优于B组和A组,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均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  相似文献   

14.
姚萍  张玲  孙静  周莹 《中国康复》2011,26(3):211-21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口面肌群、声带、咀嚼及吞咽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等。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训练仪(低频电)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洼田饮水试验≥3分的患者,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结合低频电及TMS治疗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9例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摄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降低,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均升高,舌骨向前、向上移动距离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改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反复刺激肌肉神经促使吞咽的作用机制,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及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孟玲  徐江  陆敏  彭军 《中国康复》2010,25(5):380-382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脑损伤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均接受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球囊扩张术及低频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A组同时实施摄食直接训练、摄食行为训练、食物调节与营养及心理康复等护理干预。治疗前后评定2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改善程度和X线透视(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A组高于B组(均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93.3%与73.3%,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更加有效促进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 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及表面肌电生 物反馈治疗,观察组给予健侧阳极电流刺激,而对照组给予健侧假性电流刺激,均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 后,进行吞咽功能障碍等级评定,进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评价患者摄食能力,检测血清白蛋白 (ALB)和血清前白蛋白(PA)评价营养状态,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患者 情绪状态,记录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吞咽功能障碍等级评定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 评分、营养状态、情绪状态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周后,2组的吞咽功能障碍等级评定和FOIS吞咽功 能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血清ALB和P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肺部感染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35.42%(P<0.05)。结论:tDCS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 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每组1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冷刺激、吞咽肌肉相关训练等,抗阻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压抗阻训练系统治疗,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渗透-误吸评分(PAS)及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VFSS、PAS、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VFSS、PAS、FOI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VFSS、PAS、FO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VFSS[(8.9±1.4)分]、PAS[(1.6±0.9)分]、FOIS[(6.7±0.6)分]评分优于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减少误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82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吞咽行为治疗,B组采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C组在吞咽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10次为1个疗程。结果 1~2个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72.7%,B组总有效率82.6%,C组总有效率94.5%。且C组经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吞咽障碍恢复分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00)。结论在吞咽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0.
程华军  李海  许琼瑜  王令 《新医学》2011,42(6):390-391,411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助治疗脑卒中所致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50例脑卒中导致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NMES疗法。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电视荧光透视吞咽检查(VFSS)及洼田饮水实验评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结果:治疗6周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VFSS评分显示两组均无显著有效病例,观察组有效20例(80%)、无效5例(20%),对照组有效14例(56%)、无效11例(44%),两组有效及无效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俊夫饮水实验显示观察组显著有效3例(12%)、有效17例(68%)、无效5例(20%),对照组无显著有效病例、有效14例(56%)、无效11例(44%),两组显效、有效、无效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ES联合康复训练与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导致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