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丽敏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7(1):56-58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情况,为正确预防、控制、治疗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结合2008年保定市手足口病疫情的特点、流行因素及流行病学规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及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方法等。结果得出20例手足口重症病例人间、区间、时间分布。临床表现特点:男孩多,100%为农村人口,家居卫生条件差;临床以高热、多发皮疹及多系统损害常见(95%);EV71阳性近半数(45%)。结论农村、农民依然是传染病控制的薄弱环节和重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手足口病疫情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早期重症病例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手足口病早期重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给予甘露醇脱水、炎琥宁抗病毒、甲基泼尼龙抗炎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滴注,1 g·kg^-1·d^-1,连用2天.治疗48 h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统计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1±1.5)d,对照组为(6.5±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早期重症病例疗效好,可显著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症状的特点,使小儿重症手足口病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方法:108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入院就诊。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每天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及时进行完整的记录,定期对这些患者的情况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以后的确诊作参照。结果: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为:长时间的持续发热,精神不好,呕吐,小儿容易烦躁,情绪不好,呼吸心率加快,出冷汗,肢体末梢循环不良等。有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高血压,高血糖的现象。结论:小儿患上重症手足口病后,由于该病的发展极快,所以了解该种疾病的症状对其治疗非常重要。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减少患儿的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62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设为病例组,245例手足口病轻症患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皮疹较少、易惊、EV71感染、血糖升高以及白细胞增高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呕吐、皮疹较少、易惊以及EV71感染是手足口病重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早期监测、及时治疗,可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湖南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降低手足口重症病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0月湖南省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结果湖南省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数明显多于2009年,占两年重症总数的59.32%,并于4月进入高发期;病例集中在湘北、湘西南,占67.83%;多为农村散居儿童,92.74%为3岁及以下幼儿;患者发病到初诊平均间隔为0d,46.38%的初诊机构为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初诊正确诊断率占50.42%;转诊平均间隔为2d;临床表现多样,其中手、足、口三部位均出现皮疹者占57.71%;80.45%的重症病例为EV71感染。结论除了早期科学识别外,采取加强农村地区、3岁以内幼儿为主为重点的监测控制,提升基层医务人员防控能力,加强病原学监测并就此及时预测预警等综合防控措施,将有助于减少和控制今后该地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山市手足口病(HFMD)重症病例发生的早期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市2009-2011年重症与轻症个案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与筛检,考虑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的均衡,轻症与重症采用1∶1配对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足口病原学的检测采用PCR方法进行确认。结果单因素筛选分析显示:高热(OR=2.258,95%CI:1.260~4.049)、溃疡(OR=3.918,95%CI:1.892~8.113)、咳嗽(OR=5.516,95%CI:1.530~19.882)、呕吐(OR=5.185,95%CI:1.087~24.742)、颤抖(OR=8.972,95%CI:2.998~26.848)、呼吸过快(OR=9.702,95%CI:3.391~27.758)、心率过快(OR=4.029,95%CI:1.866~8.701)、外周血L%升高(OR=3.452,95%CI:1.577~7.559)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热、溃疡、呼吸过快、心率过快是儿童患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859(95%CI:1.325~6.170)、4.332(95%CI:1.752~10.712)、9.888(95%CI:2.801~34.900)、3.842(95%CI:1.535~9.619)。结论高热、溃疡、呼吸过快、心率过快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危险因素,应及早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提高鉴别高危患儿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影响柳州市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40例HFMD重症病例、131例普通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预测HFMD重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HFMD病原学主要为EV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就诊时发病日≥3 d(OR=6.903,95%CI:2.787~17.101,P=0.000)、最高体温≥38.5 ℃(OR=4.452,95%CI:1.854~10.693,P=0.001)、CK-MB≥30 U/L(OR=3.467,95%CI:1.474~8.155,P=0.004)及胸片示肺炎(OR=5.615,95%CI:1.836~17.171,P=0.002)是HFMD患儿重症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就诊时发病日≥3 d、最高体温≥38.5 ℃、CK-MB≥30 U/L及胸片示肺炎是HFMD重症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寻手足口病重症化的早期预警指标,为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与普通病例相比,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临床常持续高热或高热难退、初期的呕吐、精神萎靡、嗜睡、易惊、惊厥、难以解释的烦躁不安、肢体抖动、震颤、肌阵挛、无力、神经反射异常等可提示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多不典型,但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高血压、高血糖、EV71感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体温39℃以上>3天或常规退热效果不好、精神萎靡、嗜睡、易惊、惊厥、难以解释的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震颤或肌阵挛、持续高血压、神经反射异常、EV71感染、白细胞>15×109/L且中性粒升高、血糖>9 mmol/L等13项指标是手足口病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3岁、体温39℃>3天或常规退热效果不好、精神萎靡、嗜睡、易惊、惊厥、难以解释的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震颤或肌阵挛、血压持续增高、神经反射异常、EV71感染、白细胞>15×109/L且中性粒升高、血糖>9 mmol/L为手足口病重症化的早期预警指标,具有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完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5月在笔者医院住院的24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普通型手足口病组(普通组)和重症手足口病组(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44例患儿中,重症手足口病58例,发生率23.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意识障碍、抽搐、精神差、颈抵抗、神经反射异常、体温39℃及以上>3天、外周血白细胞>12×109/L以及血糖>9mmol/L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体温39℃>3天以及血糖>9mmol/L等5项指标是手足口病重症化的独立性相关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且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高热手足口病患儿需重视其病情,及早发现及正确治疗干预对提高治愈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点改变和脑电图表现,评价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异常脑电图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时间在7~9月份,3岁以下的婴幼儿占71.3%(489例),病例1(0~3岁)组的异常率为1.8%(9/489);病例2(4~14岁)组的异常率为79.7%(157/197),轻度异常表现为以θ波增高为主,中度异常表现为θ、δ波并存,重度异常表现为广泛δ波;对照组的异常率为30.0%(56/200),皮疹和发热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少数患儿可合并脑炎。病例2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脑电图弥漫性慢波异常的出现率及异常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检查敏感性高,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特点,可有效发现HFMD患儿是否合并脑组织损伤,可早期协助诊断脑炎,减少漏诊和误诊,可以作为HFMD患儿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二次复发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二次复发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二次复发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0例患儿均急性起病,均有呼吸道感染症状.首发症状为流涎、流涕、咳嗽、低热,手掌及足底部皮肤出现散在斑丘疹,部分为小水疱.继而口腔、臀部、躯干部及膝部出现数个至数十个斑丘疹及水疱,色泽灰暗,部分脱屑.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计数升高为主.病毒阳性率低.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边缘欠清.结论 与第一次发病相比,手足口病患儿二次复发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毒检出率低;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测定,探讨手足口病病情由重型向危重型进展的预警指标,以期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以降低其病死率。方法: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重症组和危重症组,在2组患儿于安静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应用荧光检测的方法测肾血清中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肾上腺素水平:重型组1.48±0.58、危重型组2.08±0.1.72,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重型组1.58±0.68、危重型组2.28±1.02,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不能作为早期发现手足口病由重型向危重型进展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患有重症手足口的患儿随机分为大剂量组(60例)和小剂量组(60例),两组患儿在使用丙种球蛋白的基础上,分别联合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10~20 mg)和小剂量甲泼尼龙(1~2 mg)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肺出血、肺水肿、休克发生情况以及好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大剂量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肺出血、肺水肿、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1),好转率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的甲泼尼龙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治疗,增加了患儿的肺出血、肺水肿以及休克的发生率,联合应用小剂量的甲泼尼龙进行治疗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科住院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典型临床表现,所有患儿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童常见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典型,易引起心肌损伤,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应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时正确诊断,给予必要检查,有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的场所要注意餐具及环境卫生,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20.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265例的临床资料,按其发病的孕周分为:〈32周的为早发型组有75例,≥132周的为晚发型共190例。比较两组孕妇基本情况、生育史、部分临床指标及辅助检查结果、围生儿情况。结果对比分析两组中有定期产检者的比例、孕妇有自觉症状者的比例、有严重高血压、蛋白尿、大量胸水、腹水者的比例,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比例、围生儿死亡率,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年龄、基础血压、孕产次,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相比,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率高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