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月  李鑫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719-720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24例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人采用常规化疗,试验组12人加用利奈唑胺,比较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试验组试验组症状改善、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抗酸染色涂片阴性、痰结核分枝杆菌阴性、痰定量PCR阴性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背景和目的: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均证实利奈唑胺具有很强的抗耐药MTB活性,但有报道认为,利奈唑胺易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外周神经炎等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较差.为进一步评估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安全性、耐受性和临床疗效,该研究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30例MDR-T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评价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MDR-TB)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e等电子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7个国家的5个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分析结果表明,含利奈唑胺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DR-TB的合并成功率为82%(95%CI 73%~89%);治疗结果为失败、丢失或死亡的比例分别为2%、5%、11%。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神经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2%、25%、6%。结论 利奈唑胺对耐多药结核病有较好的疗效,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泛耐药结核病(XDR-TB)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因治疗尚缺乏有效的药物,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利奈唑胺(1inezolid,LZ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有杀菌作用,其临床疗效已得到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但在使用过程中,对该药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作者就LZD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现状、作用特点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耐药性、安全性、使用剂量等问题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LZD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属(CoNS),是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的革兰阳性球菌之一.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是针对耐甲氧西林的SA(M RSA)、耐甲氧西林的CoNS(MRCoNS)感染的一线抗菌药物,但随着MRSA MIC值的漂移、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的SA(hVISA,指万古霉素MIC值为1~2 mg/L,但其中不到10-6的菌株为能在万古霉素浓度>2 mg/L的培养基中生长的MRSA菌株,与万古霉素治疗反应差、MRSA感染患者预后不佳密切相关)、万古霉素中介的SA乃至万古霉素耐药的SA的出现,美国感染病学会推荐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及替加环素等用于这类感染的抗菌治疗[1-2].  相似文献   

6.
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被证实除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外,还对任何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以及3种二线抗结核注射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中的至少1种耐药[1]。XDR-TB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耐药结核病,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其临床治疗效果极差,死亡率高且死亡发生的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5年3月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收治的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的住院患者1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使用利奈唑胺治疗IE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入选患者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7.0±19.4)岁;既往心脏病史:二尖瓣脱垂3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3例(其中1例安装起搏器),既往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2例,先天性心脏病史1例,无心脏病史2例;心脏瓣膜损害情况:左心自体瓣膜4例,右心自体瓣膜1例,左右心自体瓣膜1例,人工瓣膜5例;病原菌:粪肠球菌3例,丙酸丙酸杆菌1例,路邓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血链球菌1例,血培养阴性2例;血培养阳性细菌对糖肽类及噁唑酮类抗菌药物均敏感;心脏超声情况:单纯瓣膜赘生物形成5例,赘生物并穿孔3例,赘生物并瓣周脓肿1例,单纯瓣膜脓肿2例;治疗情况:急诊手术1例,择期手术4例,保守治疗6例,治愈10例,治愈率达90.90%;使用利奈唑胺时间5~56 d,平均(23.6±16.2)d;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4年无复发;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总共有6例,占54.55%,患者停药和输注血小板或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利奈唑胺治疗IE临床疗效好,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可逆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4例MRSA菌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万古霉素治疗(A组,n=8)和利奈唑胺治疗(B组,n=6).观察2种药物治疗后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第28天病死率、细菌清除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退热时间及细菌清除时间较B组缩短(P<0.05),入住ICU时间延长(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结果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内生肌酐清除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第14天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疗效相当,且两种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付道芳  梁宗安 《传染病信息》2019,32(1):66-68,72
目的探讨含利奈唑胺联合方案治疗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及对氨基水杨酸。研究组治疗方案为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研究组痰菌阴转率与病灶吸收有效率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空洞变化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均> 0.05)。结论含利奈唑胺联合方案治疗可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有效率,但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须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空洞变化有效率及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同。  相似文献   

10.
陆奇志  曾嵘  李俊 《内科》2013,8(3):297-299,291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2000~2012年中国知网《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内收录的50例利奈唑胺不良反应患者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常在用药第1周(46.43%)、第2周(30.36%)发生;50例患者中70岁以上高龄患者占66%;不良反应多为对血液系统的影响(86%),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76%),64.10%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低至50×109/L以下,最低值4×109/L,其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贫血、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再次为血乳酸水平升高、血压升高等。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利奈唑胺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注意加强用药监护,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的?唑烷酮类抗生素,是治疗耐药结核病的关键药物,该药治疗窗口狭窄,虽然疗效明显,但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该药治疗耐药结核病一直困扰临床医生。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通过监测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可为药物剂量调整提供依据,使药物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目前国内外均有报道利用TDM研究利奈唑胺在耐药结核病患者中的最佳使用剂量和疗程,探讨利奈唑胺的谷浓度、峰浓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安全使用利奈唑胺个体化治疗进行系列的探索研究。本文对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利奈唑胺的使用剂量及安全性、利奈唑胺药物浓度的影响因素、TDM的方式和应用等进行综述,为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伴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日趋加重.革兰阳性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感染等,已成为社会和院内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大量文献报道显示,新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耐药菌有良好抗菌活性.现就利奈唑胺及其在革兰阳性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对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7岁,因反复寒战发热近2个月于2007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9月下旬出现反复寒战发热,体温在37.5~39.5℃,伴有阵发性心慌胸闷气短.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39岁,因"反复发作上腹痛6年,加重5 d"于2007-11-29入院.患者自述2001-2007年"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多次发作,均经内科治疗后好转.5 d前因劳累及饮酒后再发腹痛,在外院查血尿淀粉酶增高,经内科治疗不能缓解,逐渐出现腹压增高、血压下降、少尿症状,遂在外院急诊行"胰腺松解术,胃、空肠、胆囊造瘘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ICU重症感染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入住ICU的27例重症感染患者给予利奈唑胺0.6 g,2次/d,观察用药前和用药72 h后的体温、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7例患者中19例好转,8例死亡或自动出院,临床有效率为70.37%。使用利奈唑胺72 h后,患者体温血象均较前下降,血小板计数稍有下降,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所观察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短期应用是安全有效的,长期应用的药物副作用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前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全球耐药结核病的疫情不容乐观。由于抗结核新药的匮乏,耐药结核病治疗非常困难,治疗时间长,成功率低,因此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发非常迫切。近期除了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新药如利奈唑胺、贝达喹啉及德拉马尼外,还有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约17种新化合物正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将耐药结核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耐药结核病的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我国结核病耐药状况我国为全球结核病发病数首位,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发病率居全球第二位。2000年我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调显示初始耐药率为18.6%,继发耐药率为46.5%^[1]。2006年一篇我国肺结核病耐药状况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分析25篇文献,检测21166例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43.46%,耐药类型看,获得性耐药率均显著高于初始耐药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谷浓度在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中的有效参考浓度范围,并分析利奈唑胺谷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其在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的94例次患者的血液样本,使用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奈唑胺谷浓度,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利奈唑胺谷浓度的影响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利奈唑胺谷浓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初步确定利奈唑胺谷浓度的有效参考范围。结果?患者血利奈唑胺谷浓度在0.12~6.62 mg/L之间,平均血药谷浓度值为1.24 mg/L。用药剂量及体质量指数是影响利奈唑胺谷浓度的重要因素(P=0.000,P=0.033),得到下列回归方程:Y(谷浓度)= -0.029+5.058X1(用药剂量)-0.079X2(BMI)(R2=0.467)。谷浓度和肌酐清除率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联,即每增加1个单位的谷浓度,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增加为之前的6.519倍,每增加1个单位肌酐清除率,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降低为之前0.957倍。结论?结合疗效相关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建议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的血药谷浓度的推荐参考范围在0.25~2.00 mg/L之间。可通过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利奈唑胺谷浓度,指导利奈唑胺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耐药结核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药结核病(MDR-TB)指至少耐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两种药物的结核病,其中原发性MDR-TB是指未结受过抗结核治疗者首次感染MDR-TB菌株而发生的MDR-TB[1]。近年来,MDR-TB流行与传播使本已严峻的全球结核病防治形势变得更加紧迫[2]。美国约有13%的新发患者至少耐一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约3.2%的患者耐INH和RFP[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