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陶友  刘丽 《四川医学》1998,19(5):420-420
乙肝病毒(HBV)常用检测指标有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PCR是检测HBVDNA的一项高灵敏度的技术,本研究将血清标本制成血斑纸片形式送检,进行PCR相关处理,检测效果与常规PCR类似。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与设备:①乙肝PCR试剂盒:由扬...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于我国恶性疟、间日疟和两混合感染地区,一次性检测人体内或蚊体内的恶性疟原虫(P.f.)和间日疟原虫(P.v,)的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方法 根据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基因特定片段,设计合成3条寡核苷酸特异引物,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P.f.与P.v.的双重PCR技术,操作方法按PCR常规。结果 从P.f.和P.v.感染血样中,分别扩增出274bp和412bp的特异片段,检出水平达1-5个虫/μl血,而人基因组DNA、约氏疟原虫、伯氏疟原虫均未见扩增条带;但食蟹猴疟原虫(P.c,)与P.v.相似,在412bp可见扩增条带。经对采自不同疟区发热待查病人的滤纸干血滴和确诊疟疾病人的静脉血检测,344例血样中,检出阴性112例、P.f.109例、P.v.l114例、P.f. P.v.9例,阳性率67.4%;比常规镜检的阳性率66.3%稍高,尤以检出P.f. P.v.感染病例高。分别检测人工感染P.f.与P.v.各10只大劣按蚊的阳性唾腺,均被检出同种的阳性结果。结论一次性检测P.f.DNA与P.v.DNA的双重PCR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具有简化操作、提高工效、降低耗费的优点。对发热待查病人诊断和蚊媒感染疟原虫调查,以及疟疾病原学的检测质控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1996年10月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常规血片镜检法对100名不同籍贯来血库献血者进行恶性疟疾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对照阳性模板扩增结果均见有恶性疟疾感染的特有条带。并对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恶性疟疾感染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乙肝大国,如果造成血液标本HbsAg漏检,则不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为了保证送检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与真值相近,减少在标本存放过程中因为保存时间与温度的变化引起血液各类成分的变化,从而对生化、酶免等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如影响HbsAg检测结果,笔者现对40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探讨血液标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和时间下,全血和血浆的保存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最适送检方法和条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由于其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在临床疟疾诊断及现场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优化基因诊断试剂盒的条件,使其更加简便实用,本研究进行了关键步骤的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套式PCR检测滤纸干血滴恶性疟原虫孙明林陈培霞薛采芳刘忠湘(第四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西安710033)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血迹中图号R382.9疟疾防治一直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有效的诊断是预防和治疗的前提,因而探索高效、灵敏、快速...  相似文献   

7.
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与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集每例病人空腹静脉血2管,1h后离心血清(A-细胞留于管内,B-分离血清),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27个生化检测项目结果是否有变化。方法使用Bayer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45名门诊病人血液标本的27个生化指标,以及观察标本的不同保存方法与保存一定时间后结果是否有变化。结果离心后不分离血清(A方法)的绝大多数生化结果在实验室允许范围内,但GLU(血糖)必须在6h内测定,K,ALT(谷丙转氨酶),UA(尿酸),CK—MB(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不宜在4℃冰箱保存过夜后测试或复查,其余项目可在4℃冰箱加盖保存,进行测试或复查,最好的方法是采集1h后离心分离血清(B方法)后加盖4℃冰箱保存,可进行测试或复查。结论实验室应对标本保存标准化,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9.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疟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能鉴别诊断恶性疟原虫间和日疟原虫的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红内期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89份门诊“四热”病人血样,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恶性疟原虫血样能扩增出205bp的特异带,间日疟原虫血样能扩增出120bp的特异带,PCR检测的阳性率为74.16%,镜检法为68.54%,PCR法与镜检法的符合率为94.38%。结论 PCR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镜检法,对于诊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以及恶性疟原虫的间日疟原虫的混合感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81例男性性病尿道感染的PCR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1例疑为淋菌性尿道炎(Gu)或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检测,其中获得阳性结果3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为男性,年龄19~51岁,平均27.9岁。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滤纸干血斑基因组DNA自动化提取方法及流程,并探索其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45份干血斑标本,采用打孔钳打孔后提取DNA,使用多重PCR结合荧光探针技术进行SMN1检测,考察最低起始干血斑用量。收集103份4℃不同保存时长的新生儿干血斑和17份EDTA抗凝血制备的干血斑,使用最低起始量提取DNA并检测SMN1,考察运输与保存条件对基因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最低1片直径4mm的干血斑所提取的DNA浓度2.54~5.71ng/μL、纯度1.676~1.984,可满足SMN1检测要求。4℃避光保存1~24个月的新生儿干血斑标本,新鲜采集并经冷链运输48~72h的EDTA抗凝血及-80℃超低温冷冻保存1~2年的EDTA抗凝血制备的干血斑标本均可稳定检出SMA基因型。结论 1片直径4mm的干血斑即可满足SMN1检测要求,大大降低了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有利于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为现有新生儿筛查体系下增加SMA筛查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手和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方法及环节质量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及可比性等十分重要。《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要求采样后应立即送检。然而,笔者在参加10余所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时发现,采样液在实验室保存方法及时问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解采样液不同保存方法及时间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巨细胞病毒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寻找早期快速检测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敏感方法。②方法 用HCMV即刻早期(IE)基因和晚期(LA)基因的7对待异性引物分别进行普通聚合酶链的反应(PCR),套式PCR(nPCR)和双重PCR,检测血清中的HCMV DNA,比较不同引物及不同PCR方法的灵敏度。③结果 同一基因的不同引物扩增HCMV DNA灵敏度差别无显著意义;LA基因的引物扩增灵敏度高于IE基因的引物;3种方法中以nPCR灵敏度最高,其次为双重PCR,普通PCR最低。④结论 用L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nPCR是早期快速检测HCMV感染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在辽宁省鞍山地区疟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镜检、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RDT)胶体金法、巢式PCR法,对鞍山地区2016-2018年16份疟疾疑似病例血样进行检测。结果 镜检法、胶体金法、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50%、75.00%和68.75%,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以镜检法为金标准,PCR法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83.33%,以胶体金法为金标准,PCR法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75.00%,胶体金法敏感性最强。结论 在鞍山地区疟疾检测中,RDT胶体金法结合PCR法和镜检法诊断疟原虫,能有效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PCR检测结核性胸膜炎三种标本结果比较张望鑫崔慧玲崔卫平河南医科大学二附院检验科(450003)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院1996年1月~1997年11月住院患者,年龄20~56岁,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抗结核治疗有效而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其中...  相似文献   

16.
247例患儿巨细胞病毒PCR检测阳性率为15.4%,采用酚-氯仿抽提法优于煮沸法,男女无显著差异,血尿检测一致结果较低,建议临床应对孕妇及新生儿常规同时检测血尿CMV。  相似文献   

17.
疟疾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媒传染病.迄今为止,显微镜镜检(厚血膜,薄血膜)仍是疟疾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显微镜镜检做为一种诊断方法又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疟原虫形体小,形态相似,难以染色和检出,要有经验的人员才能做到正确的诊断;同时,镜检费时费力,小适合人规模样品的检测[1]七十年代初,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间接荧光抗体[1,2]和 ELISA[3]均很快在疟疾诊断中得到应用。然而,这些方法也有自身的缺点:首先难以区分是现在还是以前的疟疾感染;其次,疟疾流行区人群的循环抗体水平高,用血清学检测流行区个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CR仪温度特性及变性温度、变性时间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影响.方法 分析比较变性温度范围为88℃-97℃,变性时间分别为5 s和40 s,退火和延伸60℃,40 s,循环数40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结果 变性温度超过97℃或者变性时间超过40 s.检测到的DNA的量明显降低;变性时间小于20 s,模板含量较低的样本难以检出.结论 变性初期或退火初期PCK温度与程序设置温度偏差较大;变性时间不应超过95℃,否则,检测到的DNA数量将显著降低;变性时间不应小于20 s或超过40 s,否则容易导致假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4℃下保存时间的长短对血细胞参数的测定结果的影响,为日后标本的复查和校对提供必要的证据。方法选取140例体检健康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2小时内全部测定后分成7个组,每组20份标本,编号为1~7组,全部放入4℃冰箱内保存,分别于第2、3、4、5、6、7、8天,每天检测1组20例标本,将测定结果与新鲜标本结果进行比对,血细胞参数包括:WBC、RBC、Hb、PL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嗜中性粒细胞比率(N%)、淋巴细胞比率(L%)、单核细胞比率(M%)及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结果 WBC、RBC、Hb、PLT、MCH、RDW,N%、L%、M%及E%经7天4℃冰箱保存后,仍可保持稳定,测定数据与新鲜标本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CV及由此MCV与RBC及Hb计算所得的MCHC在标本保存3天后结果出现不稳定,所测结果与新鲜标本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V在保存2天后,所测数据即与新鲜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4℃冰箱保存1周,血常规主要分析指标结果仍可保持稳定,有利于标本的复查和核对。  相似文献   

20.
作者等1996年10月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常规血片镜检法对100名不同籍贯来血库献血者进行恶性疟疾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对照阳性模板扩增结果均见有恶性疟疾感染的特有条带。并对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恶性疟疾感染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