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军  戴桂满 《河北医学》1996,2(4):375-376
奔豚气与腹主动脉搏动(050091)河北中医学院秦军,戴桂满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的病证,发作时病人自觉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烦乱不安,难以忍受,平复则如常人。本病很少有器质性病变,常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笔者认为奔豚气的临床特征是:①脐下腹主动脉明显搏...  相似文献   

2.
“冲气”为病辨治初探梁胜斌白银公司职工医院关键词《金匮要略》冲气中图分类号R256.12“冲气”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二》“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临床各科辨证中常可见到肝阴亏虚证,滋养肝阴、滋水涵木乃其治疗大法,然观临床及名家方论,对本证证侯与治法多有不同认识,作者不揣浅陋,剖析如下。1 辨证分层,轻重有别 “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病理阶段,病因、病位、病机、病征和病程、病性是其基本要素,病因、病位、病机、病性是证侯诊断的最后结点;病征则是证侯诊断的主要依据;肝阴虚证是临床常见的基本证型,其以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见手足蠕动,或胁肋隐隐灼痛,舌红少律,脉弦细而数,为主要病…  相似文献   

4.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仲景先生用治“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诸证的方剂。笔者根据其主证和病机,衍化推广凡属于脾胃阳虚,水湿内停者,无论症状各异,用之均收到满意效果。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张锡纯倡导的“冲气学说”的病因病机并治法与方药。通过自己的临床应用经验,在预防为主、临证救治、善后调理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中风的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6.
喉痹为咽喉疼痛或梗阻不利或声音嘶哑之证,虚实寒热外感内伤皆可使咽喉机窍不利,阻痹为肿为痛为嘶哑。临床上属火者居多,寒者百中难得一二,故世人多用清凉解毒或养阴利咽之品治之,阴证喉痹临床每易疏忽。1阴证喉痹喉痹病本在太阴肺,病位在上焦,但与少阴肾密切相关,因肾脉系咽喉  相似文献   

7.
脑血栓形成的中医分型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栓形成多因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内风妄动,挟痰挟瘀上冲,脉络痹阻,脑络失常,清窍空虚而发病,其主证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根据兼证不同,临床分5型。1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兼症见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弦有力,血压偏高。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钩藤、菊花、  相似文献   

8.
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为妇科危急重证之一。其病机复杂,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但临床上以肾阴虚型多见。导师循古籍结合临床经验认为肾阴虚型崩漏是以肾阴虚为本,血热血瘀为标的本虚标实证。其基本病机是:阴虚内热迫血妄行,冲任不固;气随血脱,热灼津液而致气虚血瘀。临床运用补肾滋阴、益气化瘀法治疗该型崩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从肺治咳,是为常法.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亦有不从肺治者.病机所在,同病异治之法耳. 1利咽止痒法 临证所见,咳嗽之发作,常因气逆喉痒、喉痒则咳.查其咽喉常见红肿或干红,咽后壁滤泡增生,咽喉不利,红肿痒痛,每每诱发咳嗽.  相似文献   

10.
一、何谓奔豚气病?奔豚气病与肾积奔豚有何不同? 答:《金匮要略》所论述的奔豚气病,从其命名来看,奔即奔突,指上冲之势。豚是小猪之称(也有的认为是指江豚)。由于这种疾病,发作时少腹气撑作痛,继而气从少腹向上冲至胸咽,其气上冲如惊猪奔跑之急(江豚上冲之势),故而得名。此病的发生与心、肝、肾有关,其气上冲之机理,与冲脉有联系。临床特征:“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金匮要略》所论之奔豚气病,重在“气”字,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但待冲气渐平,则不留任何症  相似文献   

11.
眩晕证治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临床上各科都较常见。本病的发生,以风、火、痰、虚四者为主因,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笔者根据文献记载及临床所见,对本症的治疗归纳为八个证型,现分述于下,希同道指正。1眩晕的证治11肝火上炎型:证见眩晕头痛,面赤目红,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或弦滑有?..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肺炎中医辨识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通过对经治32例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证、热毒炽盛证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润肺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最为常用。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阴伤、气虚、血瘀、热毒是病机要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热毒炽盛兼血瘀证,益气养阴润燥、清热解毒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是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3.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简称苓桂味甘汤 )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第十二篇》。用于“咳逆倚息不得卧”服小青龙汤后 ,“多唾口燥 ,寸脉沉 ,尺脉微 ,手足厥逆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手足痹 ,其面翕热如醉状 ,因复下流阴股 ,小便难 ,时复冒者”。笔者用其利水平冲、收敛固摄之力治疗水饮下积、逆气上冲证之充血性心力衰竭 ,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观察治疗 6 8例中 ,二度心衰 32例 ,三度心衰 36例 ;男43例 ,女 2 5例 ;年龄 40岁~ 5 0岁 12例 ,5 1岁~ 6 0岁 2 3例 ,6 1岁~ 70岁 18例 ,71岁~ 90岁 15例。原发病为风心病 38例…  相似文献   

14.
观之临床 ,奔豚气殊不少见。究其病因病机 ,虽然多与情志变化有关 ,而病位有在肝、在心、在肾和属实、属热、属虚的不同 ,笔者辨证论治数例皆取得了满意疗效。1 肝气郁结化热 ,气火冲逆顾某 ,女 ,31岁 ,教师 ,1 996年 3月 5日初诊。因似有一物自下腹部上冲至心脘半年余 ,经多处中、西医治疗无效而来诊。患者自诉半年前因邻里纠纷而致忧思不解 ,数日后觉有一块物自下腹区上冲至心脘 ,痛苦难忍 ,休止时如常人 ,经常发作。诊见 :除上述症状外 ,口苦、舌质红、舌苔薄黄、右脉和缓 ,左脉略弦。患者平素性情急躁 ,多忧郁 ,此为郁极肝火冲动所致。…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治肝方法丰富多彩 ,现将其归纳为十法予以介绍。1 行气活血 通阳散结“肝着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先未苦时 ,但欲热饮 ,旋复花汤主之“(《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由于气郁寒凝 ,胸胁脉络郁滞 ,则著而不利而为肝着 ,可见胸胁痞闷或胀痛不休。主以旋复花汤 ,方中旋复花善通肝络而行气 ,更以清绛活血化瘀 ,助以葱白温通阳气而散结 ,气行血行 ,阳通瘀化则肝着可愈。2 行气开郁 降逆化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半夏厚朴汤主之”(《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情志郁结 ,气郁化火 ,炼液成痰 ,凝于咽喉 ,自觉咽中如一肉块…  相似文献   

16.
胆胀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其病位以胆腑为本,以肝脾及散膏为标;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有先病经者,多突然发病,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右上腹胀痛,拒按,恶心,呕吐,甚则呕吐胆汁;亦有先病腑者.病人腹胀,右上腹及胁内绵绵而痛不止,时作时止,多牵及右肩胛下酸楚,或有波及腰酸者,或嗳气矢气.胃中灼热.大便时干时溏为主。本病的病程长,在治疗上比较缠绵.多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7.
认为经年累月不愈之咽痒咳嗽的主要病机是风邪恋肺,肺气失宣,上冲于咽喉,治疗应辛散风邪,宣肺利咽。用自拟蝉蜕散风汤治疗本病22例,结果:治愈20例,好转2例。  相似文献   

18.
冲脉的生理功能包含调节人体气机升降与渗灌储藏气血,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冲气上逆,临床表现为气机上冲类症状及腹痛,在寸口脉表现为牢脉和长脉,在冲阳脉与太冲脉表现为大脉和动数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之循行与冲脉循行相近,可知冲脉与肝、胃、肾关系密切。基于《金匮要略》经文探索冲脉气逆的证治,痰饮病主要症状为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病机为水饮挟肾气不敛而冲气上逆,治以温阳化饮敛冲气;肾气奔豚主要症状包括脐下悸、气从少腹上冲心及气上冲咽,治以温补阳气、化饮降逆;肝气奔豚表现为气上冲胸和腹痛,其病机为肝郁化热致冲气逆,治以疏肝清热降逆;呕吐病、胃反病、妊娠恶阻病均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其病机包含肝寒、中虚、胃气逆、痰饮,均挟有冲脉气逆,当分别治以散肝寒、补中气、化痰饮、降冲气。  相似文献   

19.
喉痹为咽喉疼痛或梗阻不利或声音嘶哑之证,虚实寒热外感内伤皆可使咽喉机窍不利,阻痹为肿为痛为嘶哑。临床上属火者居多,寒者百中难得一二,故世人多用清凉解毒或养阴利咽之品治之,阴证喉痹临床每易疏忽。  相似文献   

20.
从通降论治呕吐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呕吐一证,其病在胃,“通”和“降”是胃腑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然呕吐病机的关键是胃气上逆,所以临床根据通降理论治疗呕吐,疗效颇佳。1清热通腑,和胃降逆法适用于胃中积热所致的呕吐。《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