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 (sP—selectin)在创伤发生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 30例创伤患者及 2 0例健康正常人血浆sP—选择素水平。结果 创伤患者早期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重症组血浆sP -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 (P <0 .0 1)。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在创伤后早期血浆sP -选择素水平在创伤后升高与创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检测血浆sP -选择素对创伤病情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P—选择素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E -选择素和P -选择素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患者血栓形成过程中 ,对炎症诱导的凝血因子前体 (酶原 )变化和内皮细胞活性改变的作用。方法  6 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纳入研究 ,并在开始抗生素治疗 3d内 ,完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 ,其中 15例住院期间发生栓塞事件。另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 35例设为对照组 ,于入院 /门诊体检时空腹抽外周静脉血测IE患者中发生血栓事件者和未发生血栓事件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sE -SLT和sP -SLT水平。结果 IE栓塞 (+)组赘生物检出率较高 ,但与IE栓塞 (- )组比较 ,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86 .7%vs 6 2 .5 % ,P >0 .0 5 ) ,但前者赘生物的最大径较后者大 ,并有显著差异 [(13± 5 )mmvs (9± 4 )mm ,P <0 .0 5 ]。IE栓塞 (+)组血浆sP -SLT水平明显增高 ,与IE栓塞 (- )组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 [(6 0 .31± 6 .6 3) μg/Lvs (30 .72± 5 .33) μg/L ,P <0 .0 0 1,和(6 0 .31± 6 .6 3) μg/Lvs (2 7.39± 5 .5 8) μg/L ,P <0 .0 0 1]。同样 ,IE栓塞 (+)组血浆sE -SLT水平也明显增高 ,与IE栓塞 (- )组和对照组比较都差异显著 [(76 .0 6± 9.37) μg/Lvs (4 0 .6 5± 6 .6 9) μg/L ,P <0 .0 0 1和(76 .0 6± 9.37) μg/Lvs (37.2 3± 5 .76 ) μg/  相似文献   

5.
创伤时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时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92例创伤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中P-选择素即有表达,创伤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创伤可导致血清中P-选择素大量表达,这与创伤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P选择素(P-selectin)是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成员之一,也称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炎症及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2]。本文采用ELISA法对40例风湿病血管炎和15例正常人进行血浆P选择素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外周血和肾组织中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对NS患者外周血和肾活检组织进行了CD62P表达的研究。结果NS患者外周血CD62P表达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肾组织中显示CD62P表达32例(88.89%),表达部位常见于肾小球系膜区、血管袢,其次为肾小管、间质小血管及球囊壁。CD62P在外周血表达水平与肾组织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肾组织的表达与患者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随着病程的好转CD62P逐渐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D62P在NS患者肾组织和外周血中表达增强,且与病变程度及疗效密切相关,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有关粘附分子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关注 ,其中P选择素(CD62P)已成为一研究热点 ,但其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尚不太清楚。为探讨其在慢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笔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此类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CD62P的阳性细胞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11月 ,我院门诊和住院符合慢性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 (血尿酸 >4 2 0 μmol/L ,尿尿酸 >3.5 4mmol/2 4h ,排除其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入选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正常 ,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肾脏疾…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冠心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检测了60例CHD病人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的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HB患者血浆sP-sel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显著高于其他各型患者(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P〈0.01):结论CHD患者sP-se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浆P 选择素及vonWillebrand因子 (vWF)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 68例MHD患者 (MHD组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P 选择素、vWF含量 ,同时作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 1)MHD组P 选择素、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 1) ,MHD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者P 选择素、vWF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 (P <0 0 5 ,P <0 0 1)。( 2 )MHD组vWF含量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 (r=0 45 31,P <0 0 5 )。结论 MH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 ;P 选择素、vWF参与了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P 选择素、vWF可作为反映MHD患者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伤寒、副伤寒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10年来广西地区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伤寒沙门氏菌的药敏实验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诊治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9月10年间收治的经血或骨髓细菌培养确诊为伤寒、副伤寒病例的发病季节、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等临床资料。结果79例病例中,男性55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1.6±10.3)岁;伤寒60例(75.9%),副伤寒19例(24.1%),数据表明近年伤寒病例的构成比从1999年前的93.1%明显下降到2004年的60.0%,副伤寒病例的构成比则从1999年前的6.9%上升到2004年的40.0%;两种疾病全年均有散发病例,但58.2%(46/79)在夏秋季6~10月为主;伤寒、副伤寒在临床以发热、肝脾肿大及血白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常见的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和胆囊炎;79例病人仅有49例(62.0%)肥达氏反应阳性,其中伤寒病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副伤寒病人,分别为73.3%与26.3%(P<0.05);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仍具很好的敏感性,但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率较低;在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6.3±2.1)d,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近年来伤寒发病率有下降,而副伤寒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伤寒、副伤寒临床表现多呈不典型表现,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菌素药物为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一起甲型副伤寒爆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疫情爆发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所有病例都采用统一表格进行个案调查,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国标,由临床医生和防疫医生共同诊断。在爆发期间有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明显或症状不典型但白细胞数下降的定为临床病例;血或粪便培养副伤寒杆菌阳性,或血清肥达式反映达辅助诊断意义的定为确诊病例。结果共发病223例,无死亡病例,总罹患率为2.42%(223/9215)。其中学生发病211例,罹患率为2.56%(211/8215);教职工发病12例,罹患率为1.20%(12/1000)。本次疫情是因沙门氏菌污染食物造成的副伤寒爆发,后期疫情延续是因接触性传染引起的。结论本次疫情延续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发现和报告时间较迟,失去早日控制疫情的时机,造成后期接触性传染。因此必须重视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以防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高胆固醇血症 (HC)患者血浆P-选择素表达的特性。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HC患者和非HC患者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 结果 HC组患者的血浆P-选择素明显高于非HC组患者 (P<0.001);而男性患者血浆P-选择素表达水平与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甘油三酯(TG)水平的相关性较强 (r=0.445、0.414、0.373,均P<0.05);女性患者血浆P -选择素表达水平与TC呈正相关(r=0.457,P<0.05),与LDL-C、TG无相关性 (r=0.291、0.322 ,均P>0.05),而与糖尿病史、血糖值的关系更为密切。 结论 性别可影响HC患者血浆P -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唾液酸化Lewis X和选择素P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CSA)法检测90例大肠癌组织和30例远离癌组织的正常大肠粘膜的唾液酸化Lewis X和选择素P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远离癌组织的正常大肠粘膜中,唾液酸化Lewis X表达率为16.7%,选择素P的表达率为0.0%;而在大肠癌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 X和选择素P的表达率分别为94.4%和64.4%。结论:唾液酸化Lewis X和选择素P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转移潜能有关。联合检测对评估癌组织的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休克大鼠重要脏器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洪武  陈荣剑  黄宗海 《广东医学》2002,23(11):1139-1140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重要脏器P-选择素的分布,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休克后20min和4h大鼠心脏,肝脏,肺脏及小肠P-选择素水平,结果:正常大鼠组大多数重要脏器的P-选择均有表达,其中肺脏中P-选择素浓度最高,休克后20min、心脏、肝脏,肺脏及小肠P-选择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休克后4h,各个脏器的P-选择素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创伤性休克可导体内重要脏器P-选择素大量表达,这与休克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近50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广州市伤寒、副伤寒近50年的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 对1950~1999年广州市传染病年报的伤寒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近50年发病率在1.27/10万-61.33/10万水平波动,逐代年下降,50年代发病率38、70/10万为最高,60年代后呈明显下降趋势,90年代为3.04/10万;死亡率、病死率逐年代大幅下降,50年代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89/10万、2.32%,1987年后仅1999年有1例死亡病报告。病例分布广泛,从90年代以前以市区为主转变为90年代的以市辖县为主状态;全年均有病例,8月份为最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0—9岁组为主,占总病例的31.01%,并有向大年龄组推移的趋势;职业分布以儿童、工人、学生为主,农民和干部职员有增加倾向。结论 广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结果提示21世纪广州市伤寒病的防治应以农村和儿童青少年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和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62P和CD44表达。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表达,CD44在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均有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和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62P和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和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62P和CD44表达。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表达,CD44在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均有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和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62P和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9例病例资料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发病特点、诊断、治疗要点及其流行特征。结果:本组病例以农村儿童为多发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0岁之间,临床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呈稽留热和驰张热型;消化道症状较轻;感染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少见;外周血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培养是明确诊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头孢类和氨基糖甙类为敏感药物。结论:甲型副伤寒,临床未显现典型的消化造症状及体征,用药应以药物敏感试验为指导,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玉溪市红塔区1998—2007年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红塔区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塔区1998-2007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和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后伤寒和甲型副伤寒年度总发病率均超过100/10万,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且间隔2~3年出现高强度的流行;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5~10月之间;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干部职员和教师为主(近80%);发病以10~50岁年龄组为主(85%以上);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发病危险因素与食用生冷食物有关。结论红塔区2000年后属于甲型副伤寒高流行区,流行因素主要与本地居民饮食习惯有关,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及饮食行为干预和生冷食物的监测,是控制当前红塔区伤寒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