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何永祥  肖芸  尹迎秋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73-73,76
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老年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3例老年哮喘患者,采用布地奈德吸入剂200~400μg/d,分两次吸入;治疗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让患者口服茶碱控释片,使用量为每次0.1~0.2 g,每天2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前后症状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4%。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哮喘中,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哮喘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池蕊   《中国医学工程》2013,(4):75-75
目的探讨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9月-2012年6月我科收入的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茶碱联合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激素治疗;记录峰值呼气流速(PEF)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明显减轻,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患者的PEF及FEV1%增加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在改善症状及肺功能等方面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激素治疗效果类似,但其费用低廉,可作为基层医院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3.
周娇妹  张晔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946-948
目的观察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6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酌情使用茶碱缓释剂及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NAC治疗,200mg/次,3次/d,均于餐后服用,疗程14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等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包括治疗前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E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NAC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减轻气流阻塞,防止氧化应激,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背景哮喘患者呼气峰值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存在昼夜变异的特点,评估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影响的研究均要求患者在1 d中的相同时间点进行肺功能检测,而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是否存在日间差异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日间变异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就诊的202例哮喘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均完成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根据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时间分为上午检测组(上午组)81例和下午检测组(下午组)121例;根据患者的病程分组,病程≤6个月为初诊组98例,>6个月为复诊组104例,其中初诊组和复诊组又根据检测时间分为初诊上午组、初诊下午组和复诊上午组、复诊下午组;参照中国肺功能指南气道高反应性分级,根据使FEV1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EV1)将患者分为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主要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值流量(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50%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MEF50%pred)、25%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25%)占预计值百分比(MEF25%pred)〕及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使FVC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VC)、PD20-FEV1、使P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PEF)、使MM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MEF)、使MEF25%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25%)、使MEF50%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50%)〕。结果上午组和下午组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FEV1%pred及PD20-PEF均高于复诊组(P<0.05);初诊组与复诊组FVC%pred、PEF%pred、MMEF%pred、MEF50%pred、MEF25%pred、PD20-FEV1、PD20-MMEF、PD20-MEF25%、PD20-MEF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组患者下午MMEF%pred、MEF50%pred高于上午(P<0.05);复诊组上、下午其余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上、下午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与PD20-FVC、PD20-FEV1、PD20-PEF、PD20-MMEF、PD20-MEF25%、PD20-MEF50%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上午与下午、初诊与复诊PD20-FEV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病程越长肺功能受损越严重,而气道高反应性在上午与下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谢俊大  毛敏  黄凤  续畅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25-29+3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VIP、CBM、万方及Pub Med数据库,收集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累计13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索茶碱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等肺通气指标的疗效显著优于氨茶碱(P0.01);而在总有效人数方面,也同样显示多索茶碱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氨茶碱(P0.01)。结论多索茶碱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指标的临床疗效优于氨茶碱。  相似文献   

6.
冯可青 《中原医刊》2006,33(18):20-21
目的观察可必特(溴化异丙托品/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可必特雾化吸入与对照组沙丁胺醇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及治疗后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呼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改善率两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必特可使中小气道得以扩张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疗效优于沙丁胺醇,是目前较理想的支气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茶碱缓释剂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43例,予以茶碱缓释胶囊,1次200mg,早晚各1次,口服,连续服用12周,并以班布特罗片为对照。于治疗前后对咳嗽、气促症状量化评估和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记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长期口服茶碱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的症状,对肺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华军  邱丹  杜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891-2892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止咳作用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及控制气道慢性炎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苏黄止咳胶囊3粒口服,每天3次,治疗10 d。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咳嗽症状及肺功能等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及最大呼气流量(PEF)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在治疗AECOPD患者中其止咳及改善肺功能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且确诊的30名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另选取同期就诊的40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的日间及夜间症状评分、晨间呼气峰流速(m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e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及晨间呼气峰流速(mPEF)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er)方面均有改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治疗哮喘药物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子胥  彭莉 《现代医学》2014,(6):615-618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呼吸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3、6、12个月FEV1、FEV1%及FEV1/FVC%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也显著远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昕红  王天宝  禹萌  张光文 《医学综述》2010,16(15):2382-2383
目的观察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LT、AST、HBV DNA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AST、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外周血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可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数目增多,且CD4+/CD8+升高,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志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化疗药物剂量对肝癌患者肝细胞癌(HCC)患者T导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6例不能动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进行选择性TACE。A组(n=18)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肿瘤直径小于5cm者给予丝裂霉素(MMC)2-4mg;在5-8cm之间者给予MMC4-6mg及表阿霉素(EPI)10mg;大于8cm者给予MMC6-8mg、EPI10mg及卡铂(CBP)100mg。B组(n=18)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MMC10mg、CBP300mg及EPI40mg)。术前和术后1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 ^3 、CD^4 、CD^8 、NK、CD^4 /CD^8 、CD^4 CD45^ 、CD4^ CD29^ 、CD8^ CD28^ 、CD8^ CD38^-)。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细胞亚群均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治疗后CD ^3 、CD^4 、CD^8 、NK、CD^4 /CD^8 、CD^4 CD45^ 、CD4^ CD29^ 、CD8^ CD28^-无显著变化。但CD4^ CD45^+显著下降(P<0.05),CD8^ CD28^ 明显增高(P<0.001);B组CD4^ 、CD4^ CD29^ 和CD^4 /CD8^ 比值显著下降(P<0.05),CD8^ 、CD8^ CD28^-显著增高(P<0.05)。结论:常规剂量化疗药物TACE 可明显抑制细胞免疫功能,而小剂量化疗药物TACE可以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剂量茶碱对哮喘患者气道嗜酸粒细胞 (eosinophils ,Eos)Bcl 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2名哮喘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 (舒弗美 ,2 0 0mg·12h-1,平均血浆药物浓度 7.5mg·L-1)治疗 4周 ,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使用茶碱治疗后 ,Eos%明显低于治疗前 (2 9.0 5± 8.30vs 2 2 .5 4± 10 .32 ,P <0 .0 1) ;痰涂片Bcl 2 (+)Eos%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 (4 .82± 2 .82vs 7.14± 3.5 1,P <0 .0 1) ;Bax(+)Eos%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 (6 .0 9± 3.2 3vs 1.5 9± 1.4 0 ,P <0 .0 1) ;哮喘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 ,即哮喘症状评分好转 (5 .12± 1.4 7vs 7.17± 1.4 3,P <0 .0 5 ) ;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小剂量茶碱可使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的Bcl 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Bax蛋白表达水平上升。提示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的Bcl 2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作为衡量哮喘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茶碱可能通过影响气道Eos的凋亡而发挥抗炎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在Eos中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郭惠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31-1433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二者关系,综合分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新生儿HIE发病中的特点。方法:不同程度HIE患儿30名作为HIE组;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18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结果。结果:T细胞亚群的比较:HIE组CD3+、CD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D8+、CD4+/CD8+在三组间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比较:HIE组IgM较正常对照组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gG、IgA在三组间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细胞免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总T细胞(CD3+)和辅助/诱导T细胞(CD4+)的降低;对体液免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清免疫球蛋白IgM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HIV感染和AIDS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病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Li T  Qiu Z  Wang A  Sheng R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391-1395
目的 探讨我国HIV感染和AIDS患者T淋巴细胞的免疫病理改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3例HIV感染患者 (HIV组 )、2 7例AIDS患者 (AIDS组 )和 5 1名健康献血员 (正常对照组 )的抗凝血 ,用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 T淋巴细胞 (T4细胞 )、CD8+ T淋巴细胞 (T8细胞 )及其亚群 ,并检测患者血浆HIV载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HIV组和AIDS组外周血T4细胞计数 (× 10 6个 /L)分别为 84 9± 2 88,4 37± 184 ,5 0± 5 1,组间比较P <0 0 1;T8细胞计数 (× 10 6个 /L)分别为 5 79± 175 ,10 31± 345 ,5 35± 338,HIV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 ;T4纯真细胞 (CD4 + CD4 5RA+ CD6 2L+ )亚群比例分别为 4 3 0 %± 11 4 % ,4 4 2 %± 12 8% ,2 4 8%± 15 5 % ,AIDS组明显为低 (P <0 0 5 ) ;T4纯真细胞计数 (× 10 6个 /L)分别为 36 8± 16 2 ,185±134,18± 2 0 ,组间比较P <0 0 1;T4功能细胞 (CD4 + CD2 8+ )亚群比例分别为 93 1%± 8 1% ,6 2 6 %±2 8 2 % ,5 6 9%± 2 6 4 % ,组间比较P <0 0 1;T4和T8激活细胞 (CD4 + HLA DR+ ,CD8+ HLA DR+ ,CD8+CD38+ )亚群比例均表现为AIDS组 >HIV组 >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T4和T8凋亡细胞 (CD4 +CD95 + ,C  相似文献   

16.
喘可治注射液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喘可治组(CKZ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CKZ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喘可治注射液肌注双足三里穴,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CD3%、CD4%、CD8%)的变化、肺功能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以及临床主要症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CKZ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肺功能PEF%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也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能够调节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状态,使之恢复平衡,而且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检测 34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2 1例健康人外周血CD+ 3 T ,CD+ 4 T ,CD+ 8T细胞的百分率及CD+ 4 /CD+ 8的比值 ,同时测定 2 4例哮喘发作期患者FVC ,FEV1,FEV1/FVC ,FEF 2 5 %~ 75 % .结果 :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 4 T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D+ 8T细胞著性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D+ 4 T细胞与CD+ 8T细胞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D+ 3 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FVC与CD+ 3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4 85 ,P <0 0 5 ) ,与CD+ 4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4 17,P <0 0 5 ) ;FEV1与CD+ 4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5 12 ,P <0 0 5 ) ,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 0 5 30 ,P<0 0 1) ;FEF 2 5 %~ 75 %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 0 5 0 1,P <0 0 5 ) ;FEV1/FVC与CD+ 3 T ,CD+ 4 T ,CD+ 8T及CD4/CD8比值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结论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表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哮喘变应性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且哮喘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某些呼气流速的肺功能指标有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患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方法:慢重肝患者61例,乙肝引起的肝硬化26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健康志愿者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自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CD3-/CD16 /CD56 )、NKT细胞(CD3 /CD16 CD56 )等亚群表达百分比,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乙肝引起的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相比,慢重肝患者CD3 、CD4 及CD8 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存活者相比,慢重肝死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NKT细胞绝对值均有一种降低的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重肝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息肉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探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与鼻息肉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70例鼻息肉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 4、CD 8的表达,并与正常人外周血进行比较.结果:鼻息肉患者外周血中CD 4、CD 8细胞数以及CD 4/CD 8细胞数比值均明显增高(与正常人比较:P<0.01);且鼻息肉患者外周血中CD 4细胞数明显高于CD 8细胞数(P<0.05).结论:鼻息肉患者外周血中有大量T淋巴细胞表达且高度表达CD 4分子,提示鼻息肉的形成与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幼年大鼠不同时间接触卵蛋白(ovalbumin, OVA)对成年后气道哮喘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生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出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变应原接触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各变应原接触组分别于出生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给予皮下注射OVA 1mg(含氢氧化铝凝胶5mg).大鼠饲养至6周龄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经OVA致敏并激发为哮喘模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计数每个细支气管上皮中黏液细胞数量.检测脾及胸腺中CIM+ CD25+ T细胞比例和叉头框P3(forkhead box P3,Foxp3)转录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出生后第3天组(2.29±0.49)、出生后第7天组(1.25 4±0.46)与哮喘组相比(3.50±0.76)黏液细胞数量减少(P<0.01),气道炎症明显减轻;而出生后第14天组黏液细胞数未见减少[(3.00±1.16) vs (3.50±0.76),P>0.05].出生后第3天组、第7天组脾中CD4+ CD25+ T细胞比例[(13.68±3.54)% vs (7.33±3.39)%,P<0.01;(16.65±4.91)% vs (7.33±3.39)%,P<0.01]和Foxp3 mRNA水平[(18.46±5.01)vs(5.49±1.99),P<0.01;(26.37±4.68) vs (5.49±1.99),P<0.01]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且出生后第7天组胸腺中Foxp3 mRNA表达亦增高[(18.73±3.66)vs(11.13±1.75),P<0.01];但出生后第14天组脾CIM+ CD25+ T细胞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4±2.88)% vs (7.33±3.39)%,P>0.05;(8.71±2.19) vs (5.49±1.99),P>0.05].结论:早期接触变应原对大鼠哮喘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存在"时间窗"现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诱导产生调节性T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