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中华烧伤杂志》第20卷重点号内容预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病房是发生医院内感染和产生各种耐药菌株的重点区域,笔单位烧伤科2000年收治患67例,对其烧伤创面感染的细菌及耐药性作了如下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浸浴疗法是处理烧伤创面的重要方法之一。严重烧伤患创面感染较重,同时由于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创面耐药菌株明显增多,浸浴时如浴缸消毒不充分,极易发生交叉感染。此外,患创面的防护作用差,对消毒液的物理刺激较敏感。因此,烧伤病房对于浸浴缸的消毒要求比其他科室更严格。本研究中,笔监测了术必泰应用于浸浴缸消毒的效果,并与临床常用的肝炎病毒洗消剂进行比较,以期为烧伤病房浸浴缸消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烧伤创面不动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创面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 方法 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1999~ 2 0 0 3年笔者单位住院烧伤患者创面中的不动杆菌细菌株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标准 ,测定细菌耐药谱及耐药酶。  结果 从烧伤创面分离出不动杆菌 6 9株 ,其中鲍曼不动杆菌 5 2株 ,占 75 .36 % ;不动杆菌对 17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 ,其中产酶菌株的耐药率较高 ,平均为 6 8.2 5 % ;不产酶菌株耐药率较低 ,为 2 0 .33%。 38株产酶菌株中产AmpCβ内酰胺酶 (AmpCBLA)菌株占 4 2 .10 %。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 ,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各种 β内酰胺酶。  结论 不动杆菌是引起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加强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准确测定其耐药性 ,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轻中度烧伤创面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烧伤科住院的轻中度烧伤患者409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为抗生素应用组,以观察创面是否出现感染征象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阳性者判定感染的标准. 结果 轻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率低,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本研究中,笔者认为轻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率与是否应用抗生素无关,临床中对这类患者可以不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5.
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进展   总被引:56,自引:15,他引:56  
烧伤创面的处理,贯穿在烧伤治疗的全过程。烧伤后病情变化复杂皆因烧伤创面所引起,并随创面修复而告终。如何正确处理创面,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因此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烧伤创面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保护与清洁创面、减少感染、尽早封闭创面,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与外形。一、深度烧伤与感染的关系目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仍是全身感染,细菌主要来源是创面,深度烧伤创面大量组织损毁、坏死,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对患者的威胁极大。有实验证明,烧伤6 h后创面上即可有大量的细菌繁殖,并开始侵入皮下组织;伤后8 h 细菌…  相似文献   

6.
带肌膜的筋膜皮瓣在修复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孙业祥李守生王永杰陈新寿伴有骨骼、肌肉烧伤的深度烧伤以及电烧伤,很难用一次手术清创彻底,故术后创面感染难以避免。我们既往应用筋膜皮瓣修复电烧伤创面常因创面感染而导致皮瓣感染失败。此后,我们采用带肌膜的筋膜皮瓣...  相似文献   

7.
烧伤病房728株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笔者单位近5年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6年笔者单位30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37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数居首位,尤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革兰阴性杆菌338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的菌株数居首位,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检出真菌12株。结论笔者单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可能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性以及鲍氏不动杆菌产生各种类型的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8.
2003-2005年积水潭医院烧伤感染常见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笔者单位近期的烧伤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5年12月从笔者单位492例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尿液、粪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292株,分离率最高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7%),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占82.5%;革兰阴性菌372株,分离率较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2.5%)、大肠埃希菌(11.1%)。3年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率分别为60.8%和42.9%。结论 笔者单位烧伤病区细菌耐药问题严重,仍需不断监测病区菌种变化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9.
20060821应用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20060822电动磨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20060823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菌种变迁及耐药性的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烧伤外科病房难愈性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定植感染情况,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〇五医院烧伤外科住院患者难愈性创面的细菌学资料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MDRO的分布、检出率及特殊耐药情况。 结果难愈性创面分离出270株MDRO,其中革兰阳性菌128株(47.41%),革兰阴性菌142株(52.59%)。居前5位的MDRO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5株)、铜绿假单胞菌(56株)、大肠埃希菌(30株)、肺炎克雷伯菌(19株)和鲍曼不动杆菌(18株)。MDRO平均检出率为77.14%,以上前5位MDRO检出率分别为88.65%、65.12%、90.91%、100.00%和90.00%。特殊耐药菌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1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2株、12株和5株。 结论烧伤外科病房难愈性创面MDRO分布广泛、检出率高,应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51例,其中男43例、女8例,年龄8~43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34例,热水烫伤15例,化学烧伤2例。烧伤总面积31%~85%TBSA,深Ⅱ、Ⅲ度。残余创面形成时间为伤后2个月~4年,创面直径0.5~8.0cm。创面数1~15处/人,创面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有脓液渗出、味臭,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未愈收入笔单位。创面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2.
烧伤患者由于皮肤黏膜屏障破坏及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患者。近年来,虽然新型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创面病原菌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我们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烧伤科收治的59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烧伤创面真菌侵袭性感染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地处海南热带地区 ,气候炎热潮湿 ,湿度大 ,烧伤创面容易生长真菌。近三年来 ,发生烧伤创面真菌侵袭性感染13例 ,其中死亡 5例 ,治愈 8例。临 床 资 料本组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2 5 7岁。平均烧伤面积 6 2 .3% ,平均Ⅲ度烧伤面积 40 .7%。患者入院后 ,烧伤创面均行暴露治疗 ,外用自制红树烧伤液[1] 10例 ,外用磺胺嘧啶银糊剂 3例。本组 13例患者烧伤创面出现真菌侵袭性感染前均较长时间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 ,如头孢噻甲羧肟、头孢三嗪噻肟、拉氧头孢钠、伊米配能 /西司他丁钠盐等 ,平均使用时间 12d ,其中有 8例烧伤创面外用上述广…  相似文献   

14.
FE复合酶防治烧伤后期肉芽创面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FE复合酶控制烧伤后期肉芽创面常见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笔者单位烧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将FE复合酶50 ml溶于等渗盐水0-150 ml中,使其终浓度为1-3 U/ml,用无菌纱布浸湿该液后湿敷创面,1-2次/d;对照组15例,用庆大霉素+ 等渗盐水纱布湿敷创面,1-2次/d。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5 d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检测两组患者创面的细菌种类及所用药物对创面细菌的敏感率;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植皮术后3、5、 8、10、12 d的创面愈合率。结果两组患者创面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治疗组对MRSA、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3.8%、100.0%、100.0%、100.0%、100.O%、95.0%,高于对照组的17.6%、31.3%、28.6%、44.0%、33.3%、28.0%(P<0.01)。治疗组植皮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0.6±1.5)d,明显短于对照组[(15.3±1.7)d,P<0.01]。治疗组患者植皮术后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植皮术后10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85.4±2.4)%,与对照组(51.3±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E复合酶可以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提高烧伤后期感染创面植皮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烧伤患者由于皮肤的屏障功能破坏,易引起创面感染,目前感染仍是烧伤患者创面延迟愈合和并发败血症甚或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治疗与预防感染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除系统的应用抗生素治疗外,加强创面的换药无疑是创面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我院烧伤创面菌群和药敏情况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新的抗生素在控制烧伤感染,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创面病原菌流行病学是否也随之变化,对我院1989年4月至1999年4月十年间烧伤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资料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实验室1989年4月至1999年4月十年间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989年4月~1994年3月为第1组,1994年4月~1999年4月为第2组。第1组患者781人,年龄3个月~74岁,平均烧伤面积(27.55±12.46)%TBSA。第2组712人,年龄7个月~78岁,平均烧伤面积(28.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在治疗烧伤后期创面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入选的60例烧伤后期创面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入院后创面应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上海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溶液清创并湿敷,1次/d;对照组以庆大霉素+0.9%氯化钠注射液纱布湿敷,1次/d.2组创面清洁后40例行清创植皮,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检测创面菌群变化,比较两组累计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3、6、9d累计细菌清除率为45.8%、73.9%、89.5%,较对照组13.8%、27.6%、57.4%明硅增高(P<0.01).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2±5)d,较对照组(16±4)d明显缩短(P<0.01).创丽愈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烧伤后期创面感染应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治疗,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提高了植皮成活率、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自95年以来,我们用1%碘伏外敷治疗烧伤感染创面,疗效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浆冷沉淀物在深度烧伤创面应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冷沉淀物应用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40只豚鼠烧伤模型及46例临床烧伤患者创面应用血浆冷沉淀物与创面应用磺胺嘧啶银对照观察伤后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结果:应用血浆冷沉淀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优于应用磺胺嘧啶银对照组,表明血浆冷沉淀具有促进烧伤创面愈合作用。结论:血浆冷沉淀中所含的主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它能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0.
烧伤创面痂下活组织细菌定量培养与植皮存活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创面是病原菌侵入机体造成侵袭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病原菌数量会与日俱增[1 ] 。及早、彻底清除烧伤坏死组织并封闭创面是救治严重烧伤患者的关键措施之一[2 ] ,植皮是覆盖创面的根本方法。影响创面植皮存活率的因素较多 ,痂下组织细菌定量培养是预测植皮存活率、判断感染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之一[3] 。笔者通过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痂下活组织细菌进行定量培养和菌种鉴定 ,试图探讨其与植皮存活率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及分组 :选择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患者 36 5例 (2 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