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阳离子多肽MP-1拮抗内毒素/脂多糖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阳离子多肽MP -1对内毒素/脂多糖(LPS)攻击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MP- 1组(尾静脉注射3mg/kgMP- 1)、致伤组(尾静脉注射20mg/kgLPS)、保护组(先注射20mg/kgLPS, 20s内再注射3mg/kgMP- 1),每组10只。观察3组小鼠注射后3d内的存活情况。应用生物传感器及FASTfit作图,比较MP- 1、多黏菌素(PMB)与LPS的亲和力,以Kd值表示。通过动态比浊法和鲎试验定量,比较5、10、20、40μmol/LMP -1、PMB对2μg/LLPS的中和作用,以LPS中和0μmol/LMP -1、PMB为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观察MP- 1对LPS刺激的10只昆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Toll样受体4(TLR4)mRNA、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白细胞介素(IL)6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致伤组小鼠注射LPS后48h全部死亡。保护组小鼠精神状态一度萎靡但恢复较快,食欲、活动度在短时间内改善,存活率为90%。MP- 1组小鼠存活率为100%。MP -1对LPS具有高亲和力(Kd值为484. 0nmol/L)但弱于对LPS有极高亲和力的PMB(Kd值为18.9nmol/L). MP- 1具有中和LPS的能力但弱于PMB; 20、40μmol/LMP -1中和LPS的能力明显高于0μmol/LMP- 1(P<0. 01).MP- 1对LPS刺激的小鼠PM-TLR4mRNA、TNF- αmRNA和IL -6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论 MP -1对L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内毒素结合肽(EBP)及其突变体mEBP在E.coli DH5α中表达,纯化后鉴定其抗内毒素/脂多糖(LPS)活性。方法(1)将含Pinpoint Xa3-EBP及其突变体Pinpoint Xa3-mEBP的工程菌DHSα活化,加入异丙硫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表达生物素融合蛋白。分离纯化表达产物,因子Xa酶切融合蛋白分离目的肽EBP和mEBP。采用亲和层析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目的肽,用氨基末端1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法鉴定突变体mEBP。(2)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5mg/L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LPS+不同浓度EBP或mEBP(均为2.0、5.0、12、5mg/L)刺激PBMC,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用1mg/L LPS+3种浓度(同前)EBP或mEBP刺激PBMC,5h后取上清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3)将25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腹腔注射等渗盐水0.2ml;模型组(5只):小鼠造成20%TBSAHI度烧伤,伤后腹腔注射LPS(1mg/kg);治疗组(15只):小鼠同前致伤后,腹腔注射多黏菌素B(PMB,5mg/kg)或EBP或mEBP(后两者均为10mg/kg)。6h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IL-6浓度及肝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纯化后的目的肽EBP、mEBP纯度均达98%以上,mEBP氨基末端1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符合预期结果。(2)随着mEBP或EBP浓度的增加,PBMC表面的平均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且在同一浓度下,加入mEBP后平均荧光强度的减弱程度较加入EBP明显。与用1mg/LLPS刺激PBMC比较,加入1mg/L LPS+12.5mg/LEBP以及1mg/LLPS+3种浓度mEBP刺激后,PBMC培养上清液中IL-6及TNF—α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3)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10mg/kg mEBP治疗组两指标低于等浓度EBP治疗组(P〈0.05)。(4)小鼠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相对灰度值为0.25,模型组为0.93,10mg/kg mEBP治疗组为0.51,10mg/kg EBP治疗组为0.77,5mg/kg PMB治疗组为0.43。结论具有抗LPS活性的小分子肽可通过原核表达获得:EBP及mEBP均具有抗LPS活性,其中mEBP拮抗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拮抗内毒素/脂多糖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对内毒素/脂多糖(LPS)的体外拮抗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传感技术测定PGG与脂质A(lipidA)的亲和力,动态浊度法测定PGG对LPS的中和作用。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观察不同浓度的PGG对LPS刺激下人PBMC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PGG与脂质A发生结合反应,其反应的速率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快,二者的解离常数(Kd)值为5.2×10-7mol/L。PGG对LPS具有较强的中和作用。PGG在20mg/L以上的浓度时能够显著抑制LPS刺激下TNF-α和IL-6的释放,此时其TNF-α和IL-6水平分别从(1788±171)、(1966±232)ng/L降至(958±234)、(1351±99)ng/L(P<0.05),该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PGG可通过对LPS的结合及中和作用,在体外发挥拮抗LPS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观察重组人N末端脂多糖结合蛋白 (tLBP)对细菌脂多糖 (LPS)致伤小鼠的保护效应。 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小鼠 70只 ,随机分为致伤组 1(2 1只 ) :腹腔内注射LPS 10 0ng;保护组 1(2 1只 ) :腹腔内注射 10 0ngLPS 40mgtLBP;对照组 (8只 ) :腹腔内注射等渗盐水。于注射后15、30min及 1、3、6、12、2 4h测定 3组动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含量 ,并观察其肝、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另设致伤组 2及保护组 2各 10只 ,分别腹腔内注射LPS 4 0 0ng及4 0 0ngLPS 40mgtLBP,观察伤后 2 4h内动物的死亡数。 结果 保护组 1与致伤组 1血清ALT含量分别于伤后 12、6h到达峰值 ,各为 (41.0 0± 4 .5 8)、(99.5 0± 6 2 .6 3)U L,前者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后者 (P <0.0 1);两组血清TNF α含量均于伤后 3h到达峰值 ,各为 (35 .96± 7.33)、(42 .4 9± 4 .79)fmol ml,保护组 1的升高幅度低于致伤组 1。与致伤组 1比较 ,保护组 1肝细胞变性程度明显减轻 ,未见肝细胞散在坏死病变 ;肺组织充血有不同程度减轻 ,肺泡腔内、支气管内炎性渗出明显减弱。致伤组2伤后 2 4h死亡 9只 ,保护组 2死亡 3只。 结论 初步认为重组人tLBP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对LPS致伤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脂多糖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内毒素/脂多糖(LPS)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烫伤组)和烫伤后LPS攻击组(攻击组),另设假烫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0只。攻击组大鼠于烫伤后2h腹腔注射LPS,3.0mg/kg.伤后24、48h分别检测3组大鼠血浆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和肝组织内腺苷三磷酸(ATP)、甘油三酯(TG)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大鼠假烫后24、48h,血浆FFA水平分别为(0.4±0.3)、(0.5±0.3)mmol/L,烫伤组分别为(0.9±0.3)、(1.2±0.5)mmol/L,攻击组大鼠伤后增加至(2.3±0.3)、(2.5±0.4)mmol/L,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48h,烫伤组和攻击组的肝组织TG含量分别为(242±27)mmol/g和(530±30)mmol/g,ATP含量分别为(6.0±2.4)μmol/g和(1.7±0.5)μmol/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形态学检查见,烫伤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攻击组,对照组肝细胞形态正常。结论烧伤后早期LPS打击可引发脂源性能量利用障碍,并加剧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稀土元素镧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核因子KB(NF-κB)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Mφ,分为:空白对照组,无刺激因素:LPS组,用1μg/mlLPS刺激30min;镧离子(La^3+)组,用2,5μmol/L La^3+刺激30min;La^3++LPS组,先后用2,5-μmol/L La^3+、1μg/ml LPS各刺激30min;La^3+/L PS组,2.5μmol/L La^3+刺激30min后,洗涤细胞,再加入1μg/ml LPS刺激30min。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F-κB在各组细胞中的分布与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胞核中NF-κB/p65蛋白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及胞质中核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量。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La^3+组、La^3++LPS组和La^3+/LPS组M小绿色荧光多分布于胞质,胞核荧光强度分别为42±7、73±30、48±11和67±19;LPS组绿色荧光集中于胞核,荧光强度为116±14,明显高于其余4组(P〈0.01)。(2)胞核NF-κB/p65蛋白活性:LPS组吸光度值为0.435±0.066,与空白对照组(0.048±0.027)、La^3+组(0.062±0.049)、La^3++LPS组(0.066±0.031)、La^3+/LPS组(0.108±0.017)比较.明显偏高(P〈0.01)。(3)LPS组M由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4组,胞质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4组。(4)TNF-α含量:La^3+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25pg/m1)及空白对照组(P〈0.05),La^3++LPS组和La^3+/LPS组低于LPS组(P〈0.01),但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LPS可激活小鼠腹腔M由NF-κB/p65核移位,并使胞核中NF-κB/p65的表达量和活性升高、胞质IκBα蛋白表达下调,导致TNF-α分泌增多。镧可抑制上述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模拟肽(BNEP)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 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BNEP组,每组20只。LPS组和BNEP组分别经鼻滴注等渗盐水(NS) LPS和NS LPS 尾静脉注射BNEP复制小鼠ALI模型。对照组处理方式类似,但仅滴注NS.检测各组小鼠肺脏湿干重比、肺血管通透性、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 2、4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BNEP组与LPS组比较,肺湿干重比减小,肺血管通透性降低,肺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 TLR2、4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减弱(两组TLR2分别为128±10、214±12,P<0. 01). 结论 BNEP对由LPS引起的小鼠ALI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黄蜂毒素1(MP-1)对LPS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4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8只,不作任何处理)、LPS组(48只,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和MP-1组(48只,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和MP-1 3 mg/kg).后2组小鼠于注射后2、6、12、24、48、72 h处死,每组每时相点8只,采集血和肝组织标本.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检测2组小鼠各时相点血浆LP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6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TNF-α和IL-6 mRNA表达,观察注射药物后各时相点肝组织病理变化.另取健康对照组小鼠相同样本进行以上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血浆LPS和TNF-α水平在注射药物后2 h迅速升高,各为(18 320.50±2782.50)EU/mL和(988±130)ng/L,此后逐渐下降,72 h降至(1.80±0.80)EU/mL和(150±44)ng/L,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IL-6、ALT和AST逐渐升高,12 h达峰值,随后下降,72 h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LPS组小鼠肝组织TLR4、TNF-α和IL-6mRNA表达也在注射后明显增强,12~48 h时肝组织炎性反应性病理改变最为显著.与LPS组比较,MP-1组小鼠LPS、细胞因子和转氨酶水平在注射后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相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P<0.05或P<0.01),病理改变较轻.结论 MP-1可能通过中和LPS,减少其诱导的炎性介质合成与释放,进而减轻小鼠肝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脂氧素A4(LXA4)对脂多糖(LPS)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NF-κB及TNF-α转化酶的影响。方法 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株培养于细胞培养板,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LPS 1μg/ml)和LPS+LXA4组(LPS 1μg/ml+LXA4 10^-7mol/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TNF-α水平,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 p65、IκB-α及TNF-α转化酶含量,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测定NF-κB活性。结果 LXA4抑制LPS活化的RAW 264.7巨噬细胞IκB-α降解、NF-κB p65核转位及NF-κB活性,同时抑制TNF-α蛋白表达和上调TNF-α转化酶蛋白表达。结论 LXA4通过抑制NF-κB活性和下调TNF-α转化酶表达而减少LPS活化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TNF-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毒素/脂多糖(LPS)及烧伤血清对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KCa)的影响,探讨烧伤后发生胃肠动力障碍的分子电生理机制。方法用急性酶分离法获取单个健康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在对称性高钾溶液中采用细胞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技术,分别记录细胞贴附式膜片(电极位于细胞膜外面)和内面向外式膜片(电极位于细胞膜内面)上的电流。引出的电流信号经转换器转换,输入计算机,用离子通道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并测定以下指标:(1)电流幅值(CA);(2)开放概率(PO);(3)开放时间(OT);(4)关闭时间(CT),以检测其特性并鉴定是否为KCa。确定为KCa后,向浴液中分别加入20、40、60、80、100 mg/L的LPS,观察LPS对两种膜片方式上KCa的影响。在浴液中分别加入正常血清和烧伤血清,观察血清对KCa的影响。结果在对称性高钾溶液中,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内面向外式膜片上的KCa电导值为(271±7)ps,是高电导的离子通道。随着膜去极化及细胞内Ca~(2+)增加,通道PO增加,该通道可被细胞外低浓度的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 mmol/L)所阻断,而膜内面较高浓度的TEA(40 mmol/L)对该通道无阻断作用,证实为KCa。当Ca~(2+)为0 mol/L时,向浴液中分别加入20、40、60、80、100 mg/L的LPS,两种膜片方式KCa活性随L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0 mg/L以上的LPS对KCa具有明显激活作用,通道PO显著增加(P<0.05或0.01),用不含LPS的浴液灌流后亦不能回转。两种膜片方式下烧伤血清对KCa有激活作用,而正常血清无此作用。结论LPS和烧伤血清可通过激活肠道平滑肌细胞KCa抑制肠道蠕动。  相似文献   

11.
对5种透析膜及内毒素在体外对人单核细胞生成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单核细胞已处于激活状态,接触透析膜和脂多醣后,IL-1的生成进一步增加,以醋酸纤维素膜最明显,脂多醣刺激单核细胞生成IL-1的作用更大,且醋酸纤维素膜和聚丙烯腈膜与脂多醣有协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鲎抗内毒素因子模拟肽REMP2体外中和内毒素及抗菌活性的作用. 方法以多黏菌素B(PMB)为阳性对照,将REMP2、PMB与内毒素/脂多糖(LPS)溶液混合,使REMP2、PMB反应终浓度分别为100.00、10.00、1.00、0.10、0.01μmol/L,LPS为1 EU/mL.测定各溶液中LPS浓度,计算其中和率;以等渗盐水(NS)作为对照,分别将REMP2及PMB配制成10、20、40、80 μmol/L溶液,LPS配制成100μg/L,分别作用于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将REMP2加入大肠杆菌标准菌株菌液中,终浓度为40μmol/L,于加入后10、20、40 min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大肠杆菌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浓度为0.10、10.00、100.00μmol/L的REMP2对LPS的中和率与阳性对照的PMB值相近(P>0.05);浓度为10、20、40、80μmol/L的REMP2作用于细胞后,其TNF-α含量[(1175-4-162)、(859-4-122)、(645±142)、(489±102)ng/L]均低于对照组[(3463±218)ng/L,P<0.01].REMP2作用后透射电镜下大肠杆菌内外膜变模糊、毛糙,菌体肿胀,胞质空泡变性. 结论 REMP2具有良好的中和LPs活性及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激活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全身炎症反应.LPS识别及跨膜信号转导是引起细胞效应的关键,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的 对新近提出的“LPS受体簇”理论和大电导Ca2+激活K+通道(MaxiK)在LPS信号识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 LPS与CD14结合后,不同的信号分子在脂质筏内聚集,LPS被释放到脂质双分子层,并与由多种受体分子组成的受体簇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细菌刺激,形成了不同的LPS受体簇.MaxiK通道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早期即被激活.并且以IκB-α/NF-κB为中心的促炎症反应依赖MaxiK的功能.趋向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LPS受体簇在细胞膜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确切分子机制,以及组成受体簇的几种蛋白分子在刺激识别和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嗜酸粒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IL-10、IL-12、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嗜酸粒细胞用CD16抗体磁珠方法从人新鲜外周血中分离;分别进行5×10^5/ml嗜酸粒细胞的单独培养和与LPS(1ug/ml)共培养18h;应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方法定量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从外周血中新分离的嗜酸粒细胞单独培养过程中没有或仅有极少量上述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但新分离的嗜酸性粒细胞与LPS共培养18h后,其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IL-10和TNF-α大量增加(P均〈0.001),而IL-2、IL-4、IL,12和IFN-γ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LPS对嗜酸粒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Polymyxin B antagonizing biological activity of lipopolysacchar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polymyxin B ( PMB ) antagonizing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Hipopolysaccharide (LPS). Methods: The affinity of PMB for LPS and lipid A was assayed by biosensor, and the neutralization of PMB for LPS (2 ng/ml ) was detected by kinetic turbidimetric limnins test. The releases of TNF-α and IL-6 in murin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PMφ) after exposure to LPS ( 100 ng/ml) were detected,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LR4, TNF-α and IL-6 mRNA in PMφ induced by LPS (100 ng/ml) were measured by RT-PCR. Results: PMB had high-affinity to LPS and lipid A with dissocia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18.9 nmol/L and 11.1 nmol/L, respectively, and neutralized LP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Furthermore, PMB could markedly inhibit the expressions of TLR4, TNF-α and IL-6 mRNA and the release of cycokines in LPS-stimniated murine PMφ. Conclusions: PMB neutralizes LPS and inhibites the expression and release of cycokines in macrophages, in which the affinity of PMB for lipid 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相似文献   

16.
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刺激大鼠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单核细胞组织因子(TF)及蛋白酶激活受体(PAR)表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方法 分离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组、LPS组及血必净组细胞PAR-1、PAR-2荧光强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TF、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а含量.结果 LPS组PAR-1、PAR-2平均荧光强度(30.20±0.62和42.15±0.80)显著高于正常组(26.29±0.42和37.93±0.81,P<0.05或P<0.01),TF、IL-6、TNF-а(832.38±83.50)、(235.56±34.21)、(1183.84±143.71)ng/L较正常组(507.50±40.13)、(111.1l±13.88)、(166.74±8.15)ng/L也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1 g/L血必净组PAR-1表达(25.73±1.13)恢复至正常范围,TF(581.07±101.97)ng/L降低也最明显;10 g/L组IL-6(171.11±10.18)ng/L下降尤为显著;100 g/L组TNF-а(205.61±39.50)ng/L降低最明显,但10 g/L组能显著上调PAR-2(48.95±2.71).结论 低、中、高浓度血必净都可不同程度地下调LPS诱导单核细胞PAR-1,并明显减少TF、IL-6、TNF-а分泌,从而改善单核细胞介导凝血功能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探讨脓毒症时大鼠肺、肝组织内毒素受体Th4及CD14mRNA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CLP组(40只),CLP后24、48、72和96h处死动物,留取肺、肝、肾及空肠组织,分别检测Tlr4、CD14mRNA的表达。CLP组24、48、72和96h肺、肝组织Tlr4及CD14mRNA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空肠组织Tlr4及CD14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肺、肝组织中Tlr4及CD14基因的表达改变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血必净注射液促进LPS刺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凋亡过程及介导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漂移的调节作用.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选获得大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分为常规培养对照组、抗CD3/CD28组、抗CD3/CD28+LPS组、抗CD3/CD28+血必净组和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培养3 d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凋亡率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将CD4+CD25+Treg细胞与CD4+CD25+T淋巴细胞1:1培养,伴刀豆球蛋白A刺激68 h,检测上清液中Th1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Th2分泌的IL-4、Th17分泌的IL-17水平.结果 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Treg细胞凋亡率为(45.1±2.7)%,明显高于抗CD3/CD28+LPS组[(29.4±1.6)%,P<0.01];2组Foxp3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95±9、1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抗CD3/CD28+LPS组(P<0.01),IL-4则呈相反变化(P<0.05),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IFN-γ/IL-4较对照组升高(P<0.01);抗CD3/CD28+血必净组IL-17分泌水平较抗CD3/CD28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CD4+CD25+Treg细胞活化介导了Th1向Th2功能性极化;血必净对LPS诱导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可促进CD4+CD25+Treg细胞凋亡并介导Th2向Th1漂移,从而缓解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C1306→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全血培养LBP表达及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采集118例健康献血员静脉血,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Stu Ⅰ对PCR产物的消化作用检测C1306→T基因多态性,并采用全血细胞培养模型检测内毒素刺激前后LB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蛋白水平。结果118例健康献血员中,14例为T/C杂合子,104例为T/T纯合子。对照组及内毒索刺激组中T/C基因型上清液LBP浓度均明显高于T/T纯合子,而TNF-α、IL-6及IL-10对内毒索的反应性在两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内毒素受体LBP C1306→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间接影响LBP的蛋白水平,但与体外炎症介质的生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