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雌激素β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β)在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基底前脑内表达的变化。方法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在两性大鼠,出生之日(P0)时均未见ER-β蛋白表达,P3后开始出现散在的阳性细胞。随后在两性大鼠基底前脑ER-β的表达增加,在P14~1月龄达到高峰,然后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一直到12月龄。到老年时,表达明显减弱,甚至消失。雄性的ER-β免疫反应性强于雌性。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但在大鼠基底前脑也可见到阳性物质位于细胞浆的情况。结论 ER-β的上述表达模式与性别差异提示该受体可能参与了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发育和功能的性别差异性调节。ER-β免疫阳性产物也可位于细胞核以外的部位,提示它可能在发育的特定时期还具有非基因型调节效应,即通过第二信使途径调节胆碱能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鼠基底前脑Nestin阳性神经元表达雌激素α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基底前脑巢蛋白(Nestin)阳性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基底前脑Nestin阳性神经元雌激素α受体的表达。结果:大鼠基底前脑有20%-40%的Nestin阳性神经元表达雌激素α受体。结论:雌激素可通过雌激素α受体对大鼠基底前脑Nestin阳性神经元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3.
银杏内酯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基底前脑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对体外培养的鼠胚基底前脑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成银杏组、NGF组和单纯对照组。取 E17d SD大鼠胚基底前脑原基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 2块 2 4孔培养板中 ,分别加入含银杏内酯、NGF及不含上述成份的 DMEM培养液 ,于体外分别培养 18d和 3 0 d后 ,用 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显微镜下计数各组的凋亡细胞。数据用方差分析和 SNK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培养 18d和 3 0 d两个时期的银杏组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单纯对照组 ( P<0 .0 1) ,而略多于 NGF组 ,但其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银杏内酯具有类似NGF的作用 ,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胚基底前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不同类型脑震荡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初步探讨脑震荡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36只,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脑震荡模型,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标记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细胞,光镜下计数,并捡测反映ChAT活性的荧度值。结果 单纯型、复杂型脑震荡与对照组相比,复杂型脑震荡组与单纯性脑震荡组相比,大鼠基底前脑内侧隔核、斜角带核垂直支ChAT阳性表达细胞数减少,ChAT活性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不同类型的脑震荡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程度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脑震荡后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特征、分布特征及比例.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为Ch1~Ch4 4群.Ch1分布于内侧隔核(MS)的外侧和靠中线处,占21.6%,细胞多为卵圆形,胞体直径11~13μn,突起1~2条;Ch2与非胆碱能细胞混杂或呈簇状分布于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占64 %,胞体以卵圆形为主,直径13~16μm,突起2~3支;Ch3均匀分布于斜角带核水平支(HDB),但内侧部的较密,占51 2%,外侧部的稀疏,仅占21.7%,胞体也多呈卵圆形.直径12~1 6μm,突起多为1条;Ch4均匀分布于Meynenert基底核(NB),占68 1%,胞体深染,形态多样,直径14~17μm突起少.结论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大鼠、猴的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特征、分布特征及比较。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为Ch1-Ch44群。Ch1分布于内侧隔核(MS)的外侧和靠中线处,占21.6%,细胞多为卵圆形,胞体直径11-13μm,突起1-2条;Ch2与非胆碱能细胞混杂或呈族状分布于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占64%,胸体以卵圆形,胞体以卵圆形为主,直径13-16μm,突起2-3支;Ch3均匀分布于斜角带核水平支(HDB),但内侧部的较密,占51.2%,外侧部的稀疏,仅占21.7%,胸体也多呈卵圆形。直径12-16μm,突起多为1条;Ch4均匀分布于Meynert基底核(NB),占68.1%,胸体深染,形态多样,直径14-17μm,突起少。结论: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大鼠、猴的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大鼠胚基底前脑NOS、AchE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银杏组、神经生长因子(NGF)组、脑原神经营养因子(BDNF)组和单纯对照组。取孕17天SD大鼠胚基底前脑原基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和2块24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含银杏内酯、NGF、BDNF及不含上述成分的DMEM培养液。于体外培养18天后,96孔培养板行MTT比色分析测定光密度值(A值),以检测培养的神经元活力。2块24孔培养板分别行NADPH-d和AchE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各组每孔中一氧化氢合酶(NOS)、AchE阳性神经元数目,并用CMM-301图像分析系统对两种神经元的细胞面积和细胞周长进行处理,数据用方差分析、SNK检验作统计学处理。结果:银杏组MTT比色分析的A值和NOS、AchE阳性神经元数目、细胞面积、细胞周长等指标均优于单纯对照组,达到或仅稍差于NGF组或BDNF组的指标。结论:银杏内酯在促进大鼠胚基底前脑NOS、AchE阳性神经元发育方面具有类似NGF或BDNF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刺五加皂甙(Acanthopanax Senticousus Saponins,ASS)对胚基底前脑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孕17 d SD大鼠胚基底前脑原基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含12.5、25、50、75 mg/L的ASS(ASS组),或100 ng/mL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组),及不含上述成份(对照组)的DMEM培养液,于体外培养18 d后,进行AChE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统计各组每孔中的AChE阳性神经元数,并用CMM-301图像分析系统对AChE阳性神经元的细胞面积和细胞周径进行统计,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SS各质量浓度组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ASS各质量浓度组AChE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和周径的指标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ASS可能通过促进胚基底前脑AChE阳性神经元的发育来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基底前脑内雌激素β受体(ER-β)的表达。方法 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结果 小鼠基底前脑内ER-β免疫阳性物质位于细胞核。新生时在两性基底前脑ER-β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少,生后第14天至3月龄时最多,老龄(18月时)表达显著减少甚至消失,尤其在雌性更明显。ER-β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生后早期和老龄时雄性表达强于同期雌性。结论 小鼠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基底前脑内ER-β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循环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一致,表明该受体可能参与了雌激素对基底前脑神经结构与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对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2周后行Genistein和雌激素替代治疗4周。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nNOS神经元数量、n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去卵巢6周后,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垂直支(VDB)部位的nNOS神经元数量、n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和Genistein替代治疗后能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该部位的nNOS神经元数量、n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结论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nNOS神经元具有类似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宫内发育迟缓 ( IUGR)幼鼠脑发育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 ( NGF)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探讨 IU GR所致脑损伤的发生机理。方法 采用钳夹孕鼠子宫血管 30分钟的方法建立 IU GR幼鼠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IUGR幼鼠出生时及生后第 6天小脑皮层 NGF蛋白变化。结果  1IUGR幼鼠出生体重较正常对照组降低 16 .1% (小于 2个标准差 ,P<0 .0 0 0 1) ;2 IU GR幼鼠出生时脑重较正常对照组脑重降低 ( P<0 .0 5 ) ;3IU GR幼鼠生后第 6天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 P>0 .0 5 ) ,但脑重仍有差异 ( P<0 .0 5 ) ;4IU GR幼鼠出生时小脑皮层 NGF蛋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 ( P<0 .0 0 5 ) ,且在生后第 6天仍有差异 ( P<0 .0 5 ) ,此改变与脑重改变一致。结论 本方法成功建立了 IU GR动物模型 ,且该模型所致 IUGR幼鼠伴有脑发育迟缓。IU GR幼鼠脑发育落后的发生可能与脑内 NGF水平下降有关 ,且 NGF的降低持续时间长 ,影响持久。本研究还发现 :IU GR幼鼠体格发育存在追赶生长 ,而脑发育迟缓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替代对切卵巢大鼠基底前脑NGFR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替代对切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和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50只雌性切卵巢大鼠分成给雌激素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给药后1周、2周、4周时基底前脑各部位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数,用MORRIS迷宫观察给药4周时大鼠逃避潜伏和搜索策略,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给雌激素组与对照组NGFR阳性神经元数内侧隔核(MS)和Meynert基  相似文献   

13.
黄志刚 《河北医学》2016,(6):910-913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考察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经微创术治疗后再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新发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经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后,NGF干预1组:生理盐水2mL/d,颅内注射;4d后改为NGF(Nerve Growth Factor,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mL/d,肌肉注射.NGF干预2组:神经生长因子2mL/d,颅内注射;4d后改为神经生长因子2mL/d,肌肉注射.对照观察组:生理盐水2mL/d,颅内注射;4d后改为注射用水2mI/d,肌肉注射.3组疗程均为14d.考察患者经治疗后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以及预后(致残率、病死率).结果:治疗后14d,3个组GCS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3个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3个组BI指数均较其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3个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3个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干预1组、2组和观察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41/50)、96.0%(48/50)和74.0%(37/50),其中NGF干预2组的总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12个月,全部患者中119例(79.33%)致残,其中NGF干预2组的致残率(78.0%)更低(P<0.05);而全部患者中96例(64.0%)患者死亡,3个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的GCS评分、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明显降低致残率,其临床效果或与用药剂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小脑皮质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含 0 5mmol·L-1连二亚硫酸钠 (Na2 S2 O4)的无糖Earle’s液复制小脑皮质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 ,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和LDH活性的测定研究NGF对小脑皮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NGF (5 0 ,10 0 μg·L-1)组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损伤明显减轻 ,细胞存活率升高 ,培养液中LDH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NGF对缺氧、缺糖引起的小脑皮质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 (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观察 NGF和 BDNF的改变。结果  NGF、BDN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第 3、5层的神经元。脑缺血 1小时后 ,NGF、BDNF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NGF、BDNF与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NGF)为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素家族成员,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神经元生长、存活和分化。近年来研究发现,NGF还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NGF可与低亲和力膜受体p75NTR和高亲和力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A结合,除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外,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肿瘤的增殖、凋亡、转移、血管、神经新生等。NGF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逐渐被关注,对区分易复发或转移乳腺癌,帮助判断预后情况有重要作用,可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及靶标。本文就NGF及其受体作为乳腺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可行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细胞外老年斑的沉积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典型的病理改变。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basal forebrain cholinergic neurons,BFCNs)功能异常导致的海马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功能下降也被认为是AD 发生的主要特征。该文介绍了ACh 突触传递过程、BFCNs 投射系统、BFCNs 在调节认知功能中的作用以及BFCNs 功能异常在AD 中的作用和近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丁基苯酞对大鼠缺血脑组织NGF及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丁基苯酞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永久性缺血模型,按照Zea-Longa的方法对动物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选取1~3分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2组:丁基苯酞治疗组(A组),大脑中动脉永久缺血对照组(B组),每组各20只.A组于术后予以丁基苯酞,每天2次,每次25 mg/kg,B组给予相应剂量食用油灌胃给药,72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分别取脑梗死周围、海马区和梗死区脑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NGF蛋白表达变化,原位杂交检测BDNF mRNA、NGF mRNA的表达.结果 丁基苯酞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1.35±0.81)低于对照组(1.7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丁基苯酞治疗组BDNF和NGF蛋白BDNF mRNA和NGF mRNA在梗死区周围和海马区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梗死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基苯酞可上调大鼠梗死区周围和海马区缺血脑组织中BDNF和NGF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