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源性二氧化硫(SO_2)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方法 9周龄健康C57BL小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 Con组)、野生型+AngⅡ组(WT AngⅡ组);心肌特异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AAT2)转基因小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AT2对照组(AAT2 Con组)、AAT2+AngⅡ组(AAT2 AngⅡ组)。每组8只。每只小鼠在背部皮下植入预装生理盐水或AngⅡ的胶囊渗透压泵,连续给药4周。检测4组小鼠全心重/体重(HW/BW)比值;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标志分子α重链肌球蛋白(α-MHC)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心肌组织SO_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SO_2生成酶AAT1和AAT2、心肌表型标志分子α-MHC和β-MHC以及心肌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LC3、Atg4B以及p6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WT Con组相比,WT AngⅡ组心肌组织SO_2含量显著降低(P0.01),AAT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AAT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HW/BW明显增加(P0.01),心肌纤维明显增粗,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心肌细胞浆中α-MHC蛋白表达明显减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肌细胞α-MH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β-MHC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Beclin-1和Atg4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与WT Con组相比,AAT2 AngⅡ组小鼠心肌组织SO_2含量和AAT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AAT1的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HW/BW显著降低(P0.05),心肌纤维的增粗显著减轻,α-MHC蛋白向β-MHC蛋白的转化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自噬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内源性SO_2/AAT2体系可抑制AngⅡ致小鼠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2.
目的:巨噬细胞浸润与高血压及肾损伤有密切关系,本实验观察使用脂质体氯膦酸二钠(CL)去除巨噬细胞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高血压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正常+CL组(CL 0.1 ml/10g体重,每周2次尾静脉注射)、AngⅡ组[1.4 mg/(kg·d),通过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连续灌注14d]、AngⅡ+CL组。结果:与正常组比,AngⅡ明显增加小鼠收缩压,蛋白尿,肾结构损伤和巨噬细胞浸润以及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在AngⅡ高血压小鼠,CL显著降低肾脏巨噬细胞浸润,改善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并轻度降低血压。AngⅡ还诱导肾脏纤维化,增加纤维化因子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及NADPH氧化酶gp91phox和p22phox的表达,CL治疗有效地抑制AngⅡ诱导肾脏纤维化以及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巨噬细胞浸润在AngⅡ高血压引起的肾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巨噬细胞在肾脏组织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去除巨噬细胞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Dioscin)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分为Vehicle、Dioscin、AngⅡ+Vehicle、AngⅡ+Dioscin四组,利用血管紧张素Ⅱ泵注建立小鼠心肌肥厚模型,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心肌细胞面积、心脏纤维化比例、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相关蛋白mRNA水平、MAPK和Akt/GSK-3β/mTOR通路激活情况。分离并培养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分别予以薯蓣皂苷和血管紧张素Ⅱ刺激,检测原代心肌细胞面积、MAPK和Akt/GSK-3β/mTOR通路激活情况、心肌细胞胞浆和胞核p-Akt1表达水平。结果薯蓣皂苷可有效改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功能受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和心脏纤维化。薯菌皂苷发挥其抗心肌肥厚保护效应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诱导的MAPK通路和Akt/GSK-3β/mTOR通路激活及p-Akt1入核。结论薯蓣皂苷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MAPK通路和Akt/GSK-3β/mTOR通路激活、p-Akt1入核,从而缓解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和心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Wnt-C59对病理性心肌肥大的作用并探讨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方法 (1)动物实验:对8~10周龄(18~22g)的雄性C57B/L小鼠施行主动脉缩窄术(TAC)以诱导病理性心肌肥大。实验分4组:1对照组;2Wnt-C59组;3TAC模型组;4TAC+Wnt-C59组。(2)细胞实验:使用0.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RVM)诱导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实验分4组:1对照组;2Wnt-C59组;3AngⅡ模型组;4AngⅡ+Wnt-C59组。观察的实验指标:TAC术后4周小鼠的心脏质量/体质量、心功能、心肌细胞横截面面积;NRVM表面积、β-catenin核转位、β-catenin下游肥大相关基因C-myc、Cyclin-D1的mRNA表达量。结果 Wnt-C59明显降低由TAC所致的心脏质量/体质量增加[TAC+Wnt-C59:(6.02±0.48)比TAC:(7.45±1.15)mg/g,P0.05],改善心功能[射血分数:TAC+Wnt-C59:(59.29±4.61)%比TAC:(48.60±2.72)%,P0.05]。并减轻TAC诱导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加。Wnt-C59明显减轻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β-catenin入核[AngⅡ+Wnt-C59:(15.90±4.11)%比AngⅡ(25.27±6.69)%,P0.05]以及肥大基因C-myc、Cyclin-D1的高表达。结论 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Wnt-C59对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β-catenin入核进而抑制其下游肥大基因C-myc、Cyclin-D1的转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光对小鼠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只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分3批随机分为对照光组(CL组)及蓝光组(BL组);对照光+假手术组(CLS组)、对照光+手术组(CLO组)、蓝光+假手术组(BLS组)及蓝光+手术组(BLO组);对照光+正常血压组(CLN组)、蓝光+正常血压组(BLN组)、对照光+高血压组(CLH组)及蓝光+高血压组(BLH组),每组10只。建立各组模型小鼠并进行相应干预,测量小鼠血压、血浆中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1)与CL组相比,在蓝光照射较短时间(30 min)内,BL组小鼠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而舒张压变化不明显(P0.05);(2)与CLO组相比,BLO组小鼠血压升高较缓慢、血压升高幅度较低(P0.05);(3)与CLH组相比,BLH组小鼠血压显著降低(P均0.05);(4)与CLN组相比,蓝光照射14 d时CLH组小鼠血清中e NOS及NO含量减少,ET-1含量增加(P均0.05);(5)与CLH组相比,BLH组血清中e NOS及NO含量明显升高,而ET-1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蓝光能延缓Ang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发生的速度,降低高血压发展的程度,并改善高血压小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可能具有防治高血压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改善小鼠心肌肥厚的作用,为防治心肌肥厚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组、心肌肥厚+SAHA组,通过部分结扎小鼠胸主动脉建立心肌肥厚模型,最终每组纳入6只。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细胞,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比色法检测HDAC活性,小鼠心肌组织中HDAC亚型HDAC5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心肌肥厚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细胞核深染。心肌肥厚组小鼠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室间隔明显较假手术组增厚(P0.05)。心肌肥厚组小鼠HDACs活性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肌肥厚组HDAC5和β-MHC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SAHA能够显著降低HDAC5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心脏肥厚相关基因β-MHC的表达并改善小鼠心功能和心肌肥厚(P均0.05)。结论:HDAC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HDAC抑制剂SAHA通过抑制HDAC5的表达从而改善小鼠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7.
背景 以往研究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于心肌梗死和阿霉素所致心肌病的心功能不全有改善作用.目的 研究G-CSF对于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所致心室肥厚过程中心室重塑的作用.方法 雄性野生型(WT)小鼠36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9),或小鼠皮下注射G-CSF(10 μg/kg,n=9),或给药AngⅡ(2.88 mg/kg,n=9),或给药Ang Ⅱ同时皮下注射G-CSF(Ang Ⅱ 2.88 mg/kg G-CSF 10 μg/kg,n=9).测量各组小鼠的血压和心功能.处死动物后测量心室质量/体质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纤维化面积.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ACE2和磷酸化p70S6激酶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AngⅡ使WT小鼠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AngⅡ给药组:(139.7±1.6)mmHg比WT组:(108.7±2.3)mmHg,P<0.05]并出现心室肥大和纤维化.G-CSF不影响血压,却明显减少了心肌细胞横截面积[Ang Ⅱ G-CSF组:(181.06±0.11)比AngⅡ给药组:(202.02±0.16)μm2,P<0.05]、纤维化面积[Ang Ⅱ G-CSF组:(2.87±0.12)%比Ang Ⅱ给药组:(3.91±0.06)%,P<0.05]、心室质量体质量比[Ang Ⅱ G-CSF组:(3.7±0.2)mg/g比Ang Ⅱ给药组:(4.2±0.1)mg/g,P<0.05],以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等容舒张时间,AngⅡ G-CSF组:(0.11±0.02)ms比Ang Ⅱ给药组:(0.16±0.01)ms,P<0.05].Western-Blot和RT-PCR的结果表明G-CSF降低了ACE、骨桥蛋白、磷酸化p70S6激酶的表达量,同时增加了ACE2的表达量.结论 这些结果说明G-CSF能够防止AngⅡ所致心室肥厚.G-CSF治疗增加ACE2的表达量,抑制了Ang Ⅱ引起心室肥厚.抑制OPN表达和p70S6K磷酸化,这些因素可能介导了G-CSF抑制心室肥厚、改善心室重塑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心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小鼠18只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ngⅡ组和TLR4阻断组,每组6只。AngⅡ组和TLR4阻断组AngⅡ微量泵灌注建立高血压模型,TLR4阻断组尾静脉注射TLR4中和抗体后,小鼠尾动脉套法测血压,心动超声图观察小鼠的心脏功能变化。免疫组织化学、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RT-PCR检测心肌白细胞介素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结果与AngⅡ组比较,TLR4阻断组小鼠血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壁厚度减少,舒缩未期左心室内径增加(P<0.05)。心肌组织半乳糖凝集素2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白细胞介素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小鼠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纤维化减轻(P<0.05)。结论 TLR4通过介导炎性反应参与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心脏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滞剂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DID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AngⅡ1μmol/L刺激心肌H9C2细胞株,构建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观察12、24、36、48和72h各项表达,另给予50、100、200μmol/L DIDS预处理H9C2细胞,细胞分组:空白组、AngⅡ组、DIDS组、AngⅡ+DIDS组;免疫荧光染色测量细胞表面积,BCA法检测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肥厚基因心房钠尿肽(ANP)和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二氯荧光素二乙酸检测活性氧水平。结果48h细胞表面积最大(50 166±2697)μm2和总蛋白含量最大(1.68±0.06)mg/107个,36hANP mRNA为4.08±0.38和β-MHC mRNA为2.80±0.18,表达量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心肌细胞表面积、总蛋白含量、ANP、β-MHC mRNA表达量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增加(P0.05),DIDS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AngⅡ组比较,DIDS+AngⅡ组的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减小(P0.05)、总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ANP mRNA和β-MHC mRNA表达量明显减低(P0.05)、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DIDS可以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活性氧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高血压致炎症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纯合脂联素敲除鼠12只(APN-/-)和野生型小鼠(WT)12只,采用微量泵持续灌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500 ng/(kg·min),7天]建立高血压模型,对照组给予乙酸溶液微量泵灌注,连续灌注7天,实验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野生型小鼠+血管紧张素Ⅱ组(WT+AngⅡ),APN-/-对照组(APN-/-),APN-/-+血管紧张素Ⅱ组(APN-/-+AngⅡ),采用小鼠无创血压计测定小鼠尾动脉血压,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 ICAM-1、s VCAM-1、v WF的含量,心肌组织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α-SMA免疫组化法观察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Western blot法测定TGF-β、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WT组相比,WT+AngⅡ组第二天血压开始升高,连续监测7天,血压均明显升高(P0.05),造模成功。与WT+AngⅡ组相比,APN-/-+AngⅡ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5),s ICAM-1、s VCAM-1、v WF含量明显增加,TGF-β、TNF-α表达显著上调,α-SMA+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P0.05)。结论在高血压致心脏纤维化过程中,脂联素可能有保护血管内皮损伤,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心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YTHDF2)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为探讨AngⅡ刺激下YTHDF2的表达水平,将细胞分为正常组和AngⅡ组。为探讨沉默YTHDF2对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的影响,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转染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PBS]、siYTHDF2组[转染YTHDF2 siRNA(siYTHDF2)+PBS]、模型组(siRNA+AngⅡ)和实验组(siYTHDF2+AngⅡ)。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YTHDF2基因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心肌肥厚相关基因心房钠尿肽(ANP)、B型钠尿肽(B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及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表面积,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沉淀反应验证YTHDF2和Bcl-2的结合关系。结果 AngⅡ组YTHDF2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1.49±0.03 vs 0.97±0.09,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是否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改善压力超负荷下小鼠心肌肥厚。方法小鼠行升主动脉缩窄手术(TAC)建立心肌肥厚模型,8-10周龄野生型雄性小鼠(WT)和雄性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敲除小鼠(AT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芪苈强心胶囊三组,TAC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或1.0mg/(kg.d)药物灌胃处理。术后2周行心超及血流动力学检查,同时分析心肌组织学指标以及肥厚相关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表达。结果 WT和ATG-/-小鼠TAC后2周,主动脉血压及左室收缩末期压显著升高,芪苈强心胶囊对其均无影响。WT小鼠中,此药显著抑制TAC介导AngⅡ的升高(P<0.05),抑制TAC介导的左室前壁,左室后壁增厚以及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和纤维化面积增大,同时抑制肥厚相关基因、AT1受体和p-ERK表达上调(P<0.05),;ATG-/-小鼠中,在AngⅡ缺失的情况下,TAC两组间左室前后壁、CSA、纤维化面积以及肥厚相关基因、AT1受体和p-ERK...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影响舒张功能,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刺激胶原形成以及直接毒性反应,还会间接引起左心室肥厚。 机制AngⅡ引起心肌肥厚已在各种实验中证实。心肌细胞培养发现,AngⅡ能增加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TRPA1)在压力负荷致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SPF级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6只。2组于第4周行超声检测,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以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处死小鼠测量心脏质量和体质量,常规心肌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麦胚凝集素染色。RT-PCR检测小鼠心肌组织心房钠尿肽(ANP)、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β-MHC)和TRPA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磷酸化钙调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总CaMKⅡ和TRPA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心脏质量、LVESD和LVEDD明显高于假手术组,LVEF和LVFS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89.4±46.3)μm2 vs(213.1±27.5)μm2,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ANP、β-MHC和TRPA1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磷酸化CaMKⅡ/总CaMKⅡ和TRPA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TRPA1参与致心肌肥厚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Ca2+相关信号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ROS的影响。方法对Wistar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行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加入15%小牛血清DEME培养液)、AngⅡ组(15%小牛血清DEME培养液+1×10-6 mol/L AngⅡ),替米沙坦组(TE组,在AngⅡ组基础上加入10μmol/L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AM组,AngⅡ组基础上加入1μmol/L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TE+AM组,在AngⅡ组基础上加入10μmol/L替米沙坦+1μmol/L氨氯地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不同时期增殖情况及TGF-β1(免疫荧光法测定)、ROS(荧光探针DCFH-DA分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在S期时增殖率较高,而在G0/G1期、G2/M期时增殖率下降(P0.05),TGF-β1、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相比,TE组、AM组及TE+AM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在S期时增殖率显著下降,而在G0/G1期、G2/M期时增殖率升高(P0.05),TGF-β1、ROS水平下降(P0.05)。TE+AM组与TE组、AM组相比心肌成纤维细胞在S期时增殖率下降,在G0/G1期、G2/M期时增殖率升高更明显(P0.05),心肌成纤维细胞中TGF-β1水平低于TE组、AM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抑制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其可能机制与抑制TGF-β1过度表达及ROS过度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PPAR)β/δ的特异性激动剂GW0742体外抑制心肌肥厚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体外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新生大鼠的心室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肥厚模型,以GW0742作用于肥大的心肌细胞,设立正常组、AngⅡ组、AngⅡ+GW0742组,并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3H-亮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及使用RT-PCR半定量测定心钠素、脑钠素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心肌细胞比较,AngⅡ组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表面积、3H-亮氨酸掺入、心钠素、脑钠素表达显著增加(P<0.01);AngⅡ+GW0742组在终浓度为10μmol/L时可明显逆转此改变(P<0.01);同时GW0742抑制肥大心肌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过度表达。结论GW0742抑制AngⅡ介导的体外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炎性因子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K-704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肥大组、SK-7041组。利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肥大模型,并给予SK-7041进行干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在AngⅡ作用下表面积增加,超微结构发生改变;β-MHC mRNA和c-fos蛋白表达增加(P<0.05)。给予SK-7041干预后,上述变化显著缓解(P<0.05)。结论 SK-7041可抑制AngⅡ刺激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为临床上治疗心肌肥厚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当归挥发油含药血清对肥大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超临界萃取当归挥发油,制备含药血清。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5%当归挥发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以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Fluo-3测定肥大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变化。结果:AngⅡ组(10-7 mmol/L)心肌细胞表面积、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与空白组相比(P0.05),心肌细胞肥大模型成功建立。5%当归挥发油含药血清处理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下降,与AngⅡ组相比(P0.05),当归挥发油可减少AngⅡ(10-7 mmol/L)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内Ca2+的浓度。结论:当归挥发油含药血清可能对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具有钙通道阻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影响舒张功能,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刺激胶原形成以及直接毒性反应,还会间接引起左心室肥厚。 机制AngⅡ引起心肌肥厚已在各种实验中证实。心肌细胞培养发现,AngⅡ能增加蛋白、DNA合成和细胞数量。以往动物实验和人体中尚无证据表明,AngⅡ会直接引起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激活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3日龄乳鼠心肌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MT)蛋白质谱技术检测蛋白表达差异,并作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机制研究分6组,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GPER1激活剂(G1)组、AngⅡ+G1+GPER1抑制剂(G15)组、AngⅡ+G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U0126)组和AngⅡ+G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抑制剂(MK2206)组,各组n=3。检测各组心肌细胞GPER1的表达,心房钠尿肽(ANP)和B型利钠肽(BNP)的m RNA水平,ERK、AKT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对自噬相关蛋白胞浆型自噬标记轻链3(LC3II)和膜型自噬标记轻链3(LC3I)的调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GPER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呈浓度依赖性,ANP和BNP m RNA水平梯度升高(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心肌细胞上存在GPER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结果显示,激活剂G1激活GPER1,并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心肌细胞ANP和BNP m RNA水平(P0.05);在AngⅡ+G1+G15组,心肌细胞ANP和BNP m RNA水平重新升高(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或AngⅡ组相比,AngⅡ+G1组p-ERK、p-AKT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AngⅡ+G1组相比,AngⅡ+G1+G15组p-ERK和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AngⅡ+G1+MK2206组p-ERK、p-AKT蛋白表达水平和ANP、BNP m RNA水平降低(P0.05);AngⅡ+G1+U0126组对G1诱导的p-AKT蛋白的表达无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显示,AngⅡ+G1组与AngⅡ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无差异(P0.05)。AngⅡ组较空白对照组LC3II/LC3I比值增大,其自噬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AngⅡ+G1组较AngⅡ组LC3II/LC3I比值降低,其心肌细胞自噬水平降低(P0.01)。结论:GPER1的激活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和ERK信号通路以及细胞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