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唑类耐药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至2011年9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毒性肝炎、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血液、无菌部位和黏膜分离鉴定的白念珠菌104株,选用ATB FUNGUS3检测抗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唑类敏感、浓度依赖性敏感(S-DD)和耐药菌株之间药物外排泵基因CDR1、CDR2、MDR1和药物靶酶基因ERG11表达的差异,同时通过甲基四氮盐(XTT)代谢试验筛选强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HBFs),研究其与弱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LBFs)相关基因ALS3和HWP1表达的差异。结果 104株白念珠菌中共检测出16株至少对1种唑类药物耐药,6株至少对1种唑类药物S-DD。药物靶酶基因ERG11在耐药株、S-DD株和敏感菌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8),且耐药株、S-DD株分别与敏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CDR1、CDR2和MDR1表达量在3种菌株间无明显差异。生物膜形成能力试验显示16株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其HWP1表达量与LB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9),ALS3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G11基因的过度表达为白念珠菌唑类耐药的重要机制。菌丝细胞壁蛋白HWP1基因的高表达与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阴道中光滑念珠菌耐药性及氟康唑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分离、鉴定阴道分泌物中的光滑念珠菌,并进行药敏实验.抽提光滑念珠菌总RNA,通过RT-PCR检测耐药基因CDR1、CDR2和ERG1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光滑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药物敏感性最好,5-氟胞嘧啶次之,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41.00%~67.00%)较高;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44.00%.RT-PCR结果显示,光滑念珠菌氟康唑耐药组CDR1、CDR2和ERG11基因高表达.结论 光滑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光滑念珠菌耐药基因CDR1、CDR2和ERG11的高表达,与临床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较3种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易感性及其体外诱导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选取同一患者中同时分离的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1株,在体外氟康唑的作用下诱导其成为耐药株。采用罗丹明6G试验比较敏感株与耐药株的外排泵作用,RT-PCR检测外排相关基因CDR1、CDR2以及靶酶编码基因ERG11的表达,并对ERG1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通过罗丹明123试验对3种念珠菌的线粒体膜电位(ΔΨm)进行检测。结果光滑念珠菌最易被氟康唑诱导为耐药株,其CDR1的过度表达引起外排泵作用增强。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诱导耐药株以ERG11表达增加为主,其中白念珠菌的ERG11存在V437I、A430V、S263L和T128K突变位点。此外,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诱导耐药株表现为呼吸缺陷。结论不同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易感性不同,耐药机制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口腔白念珠菌耐药情况及其基因型分布,初步探讨其耐药表型、基因型、生物膜与耐药基因(CDR1、ERG11)表达之间的联系。方法选用ATB Fungus 3药物敏感性试剂盒对所收集的125株口腔白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结晶紫法检测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白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基因CDR1和ERG11的表达。结果在125株白念珠菌中筛选出7株耐药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4.8%(6/125),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0.8%(1/125),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为0.8%(1/125)。重复序列PCR将菌株分为4个型别,其中1型19株、2型2株、3型2株、4型2株,各型之间在耐药率、生物膜形成能力、ERG11和CDR1的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45、0.769、0.686、0.782)。耐药组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ERG11表达能力强于敏感组(P值分别为0.001、0.002),而CDR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结论绝大部分口腔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少数对抗真菌药物耐药,以对伊曲康唑耐药为主。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耐药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敏感株。口腔白念珠菌重复序列PCR分型与耐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耐药株耐药基因ERG11的表达总体强于敏感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从尿路感染患者泌尿系统分离的非白念珠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4年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真菌显色平板鉴定,对难以鉴定的菌株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1~4(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4,ITS1-4)测序分析鉴定。用Sensititre誖Yeast-One比色法检测55株非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这9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对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进行唑类药物耐药基因ERG11测序,分析潜在的耐药突变位点。结果:临床分离的55株非白念珠菌,包括26株光滑念珠菌,17株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12株。药敏试验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3.64%(35/55)、50.91%(28/55);而对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2.73%(7/55)、7.27%(4/55)。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T1037A位点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T1103C位点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结论:尿路感染最常见非白念珠菌是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其构成比超过了白念珠菌,而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T1037A、T1103C位点突变可能是潜在的唑类药物耐药位点。  相似文献   

6.
张炜  应春妹 《检验医学》2013,28(9):780-783
目的探讨ERG11、CDRI和CDR2基因差异表达在耐氟康唑光滑念珠菌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临床分离的耐氟康唑药物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和敏感株共22株光滑念珠菌的ERG11、CDR1和CDR2基因表达的mRNA进行相对定量,以2-△△Ct表示试验组目的基因的表达相对于对照组的变化倍数。所有数据采用R(2.1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耐药株及剂量依赖性敏感株CDR1、CDR2以及ERG11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敏感株(P〈0.05),且随着对氟康唑耐药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CDR1、CDR2及ERG11基因表达上调是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阴道白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白假丝酵母菌四个耐药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耐药组CDR1、CDR2和MDR1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组;耐药组ERG11的表达与敏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R1、CDR2和MDR1的高表达,与临床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有关;ERG11的表达与耐药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假丝酵母菌中 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菌株对吡咯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的关系。方法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集反复发作阴道炎患者白假丝酵母菌60株,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作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把菌株分为4组菌株:全敏感组、氟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组、酮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组、咪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组,每组随机选取12株菌株,运用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菌株中 MDR1基因的表达量,采用t检验方法把中度敏感或耐药组与敏感组的 MDR1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株白假丝酵母菌中酮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株有26株、氟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株有12株、咪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株有38株、全敏感株有22株;酮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组、氟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组、咪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组和敏感组中 MDR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2±4.46,2.27±3.05,0.9±0.81和0.41±0.47;酮康唑、氟康唑、咪康唑的中度敏感或耐药组与敏感组比较,t值分别为-2.177,-2.130和-2.0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基因的表达量与临床白假丝酵母菌对吡咯类药物的耐药性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生殖道白色念珠菌耐吡咯类药物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分泌物标本93份,分离白色念珠菌后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裂解法提取白色念珠菌的吡咯类药物耐药株和敏感株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白色念珠菌多药耐药基因CDRl、CDR2、MDRl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出59株白色念珠菌,18株热带念珠菌,10株克柔念珠菌,6株光滑念珠菌;白念珠菌中37株对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6.7%、18.3%、51.7%;白念珠菌耐药株CDR1基因的2~(-△△Ct)为1.46±0.24,敏感株为1.09±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P=0.001);CDR2及MDRl基因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0,P=0.800)。结论白色念珠菌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CDR1高表达有关,CDR2和MDR1表达与耐药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氟康唑作用的靶酶编码基因(ERG11)突变与氟康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临床分离的23株白念珠菌ERG11基因,包括2株耐氟康唑株、9株氟康唑剂量依赖敏感株和12株氟康唑敏感株,并进行双向测序。应用B 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与网上已发表序列(GenBankAY856352)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结果23株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序列共检出16个同义突变位点和18个错义突变位点。错义突变中Y205E、I437V、A255V、E260V、K487N、G472R、N435V、D502E、K143Q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结论Y205E、I437V、A255V位点突变发现于敏感株,可能与白念珠菌耐药无关;K487N、G472R、N435V、D502E、E260V发现于剂量依赖敏感株,K143Q发现于耐药株,可能与耐药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金蕾 《临床检验杂志》2021,39(4):307-309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白念珠菌分离及ERG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12月妇产科门诊VVC患者阴道分泌物500例,通过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选取可疑标本,经沙保弱琼脂平板增菌后接种科玛嘉显色平板,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用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白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部分白念珠菌ERG5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色平板鉴定结果显示,VVC病原以白念珠菌最多(54.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2.5%)、热带念珠菌(16.5%)、克柔念珠菌(4.2%)和其他真菌(2.1%);156株显色平板鉴定结果为白念珠菌的菌株中,经MALDI-TOF MS鉴定为白念珠菌共155株。155株白念珠菌对5-氟尿嘧啶均敏感,对各类唑类药物呈现不同水平耐药性;对7株(3株唑类药物耐药菌株,3株唑类药物敏感菌株和1株质控菌株)进行ERG5扩增测序,检出2个突变位点(1个同义突变位点G528A,1个错义突变位点G528C)。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并对各类唑类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耐药菌株中ERG5基因在G528C位点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易感性及其诱导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 :选取对氟康唑敏感的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临床株各1株以及对氟康唑敏感的光滑念珠菌标准株ATCC2001、近平滑念珠菌标准株ATCC22019,利用浓度递增法,在体外用氟康唑诱导使其成为耐药株,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排泵相关基因、其转录因子和靶酶编码基因表达,并对光滑念珠菌PDR1转录因子、近平滑念珠菌MRR1转录因子和ERG1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 :光滑念珠菌较近平滑念珠菌更易被氟康唑诱导为耐药株,CDR1的过度表达为其主要的耐药机制,对PDR1转录因子测序后发现了新的突变位点Y932C、V847F。近平滑念珠菌诱导耐药株的MDR1表达显著增加,其MRR1转录因子中亦存在新的突变位点P295S、I799S。结论 :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易感性不同,耐药机制也存在差异。新发现的转录因子突变位点有待验证其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锌簇转录因子——多药耐药调节因子2(Mrr2)编码基因MRR2错义突变C1409A与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白念珠菌工程菌株SN152构建MRR2基因敲除菌株,通过一步法克隆及定点突变技术构建MRR2基因C1409A突变型表达质粒,再用高效醋酸锂转染法将质粒片段转染入MRR2基因敲除菌株,异位表达于ADE2位点以构建MRR2基因定点突变菌株。通过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错义突变C1409A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结果 氟康唑对MRR2基因C1409A定点突变的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较对工程菌株SN152的MIC增加4倍,CDR1表达上调约3倍。结论 MRR2基因错义突变C1409A可上调白念珠菌CDR1表达并介导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耐氟康唑热带假丝酵母菌的ERG11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热带假丝酵母菌,用ATB Fungus 3酵母菌药敏试剂盒测定其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对8株耐氟康唑的菌株及随机选取的17株敏感株,提取基因组DNA,扩增ERG11基因并测序,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的已知标准序列(M23673)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5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均扩增到ERG11基因并成功测序,发现7个不同的碱基突变位点。耐药株错义突变位点为Y132F、S154F和K143Q,其中K143Q为首次报道;敏感株无错义突变位点。结论耐氟康唑的热带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存在多个错义突变位点,且多为多位点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白假丝酵母菌耐吡咯类药物的ERG11的变异情况.方法 将93例诊断为真菌性阴道炎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筛选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药敏试验,用加热裂解法提取菌株DNA,扩增ERG11基因,扩增后的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SC5314)比较分析.结果 93例均培养出假丝酵母菌,包括60株白假丝酵母菌,19株热带假丝酵母菌,9株克柔假丝酵母菌和5株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耐药率分别为13.33%,20.00%和51.67%;对白假丝酵母菌的ERG11基因测序发现存在25个碱基突变位点,其中13个同义突变,12个错义突变,其中有6个是新变异:V36F,V51L,T123I,E194K,Y257H和K344N.结论 耐吡咯类药物白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有多个错义突变位点,其中某些位点突变导致的氨基酸变异可能与其耐药性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耐氟康唑白念珠菌临床株ERG11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查耐氟康唑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用柯玛嘉显色培养基和25S rDNA转座内含子保守区分型方法,收集鉴定白念珠菌临床株.联用微量稀释法和Rosco药敏纸片扩散法体外测定试验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以ERG11序列明确的白念珠菌标准耐药株ATCC 76615-19和达令顿株为质控,以标准敏感株C1b和临床敏感株02928为对照,分3段扩增临床耐药株ERG11基因并测序.结果 获得15株A型白念珠菌临床耐药株.ERG11基因测序共发现16处同义突变和11处错义突变.质控株突变与既往报道一致.敏感株共出现9处同义突变和3处错义突变G640A(E165K)、A945C(E266D)、G1609A/G(V488I).耐药临床株中的14株均出现2处共有的错义突变G487T(A114S)和T916C(Y257H),不伴其他突变;另1株出现8处同义突变和4处错义突变R541C(Y132H)、T495A(D116E)、A530C(K128T)、T1493A(F449Y),其中T1493A(F449Y)未见报道.结论不同来源的白念珠菌临床耐药株集中发生G487T(A114S)和T916C(Y257H)突变,暗示这2处突变极可能参与菌株耐药.耐药株可以发生T1493A(F449Y)突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带假丝酵母菌外排泵基因CDR1和MDR1表达水平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太原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分离的41株热带假丝酵母菌;采用ATB FUNGU3试条进行药敏试验;RT-PCR的方法检测外排泵基因CDR1和MDR1在热带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主动外排泵基因CDR1和MDR1在氟康唑耐药热带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0.905±0.026vs.0.735±0.101;0.749±0.028vs.0.542±0.068,P均<0.05)。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外排泵基因CDR1和MDR1高表达可能与氟康唑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rg11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的关系,以初步了解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的机制。方法从临床分离耐唑类药物的白念珠菌,通过PCR扩增Erg11基因并测序,与敏感白念珠菌进行对照,以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结果2株唑类药物敏感的白念珠菌中,通过Erg11基因测序,未发现有义突变;6株耐唑类药物的白念珠菌中,Erg11基因存在E266D、Y257H、K259E、A114S、F487L突变,其中A114S、Y257H、K259E、F487L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结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与Erg11基因的突变有关,通过Erg11基因突变,可引起Erg11P的蛋白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可导致唑类药物与Erg11P亲和力下降而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9.
孔海深  徐卫益  江琴 《检验医学》2003,18(6):336-33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Sensititre YeastOne试验板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08株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08株念珠菌中达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药标准的分别有8株(7.4%)、15株(13.9%)、2株(1.9%),念珠菌属MIC值分布种间差异较大.白色念珠菌对5种药物的MIC90值最低,60株白色念珠菌中仅2株耐氟康唑,3株耐伊曲康唑,对氟胞嘧啶无耐药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分布呈高值,10株光滑念珠菌中4株耐氟康唑,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7株耐伊曲康唑,且吡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其他菌株,除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有一定的耐药(2/6)外,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分布均较低.结论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SensititreYeastOne试验板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 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 10 8株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10 8株念珠菌中达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药标准的分别有 8株 (7.4%)、15株(13.9%)、2株 (1.9%) ,念珠菌属MIC值分布种间差异较大。白色念珠菌对 5种药物的MIC90 值最低 ,6 0株白色念珠菌中仅 2株耐氟康唑 ,3株耐伊曲康唑 ,对氟胞嘧啶无耐药株 ;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分布呈高值 ,10株光滑念珠菌中 4株耐氟康唑 ,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 ,7株耐伊曲康唑 ,且吡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其他菌株 ,除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有一定的耐药 (2 /6 )外 ,对 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分布均较低。结论 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