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半合成抗生素,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等具良好的抗菌活性等特点。然而,该类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比较窄,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中有些还是不可逆毒性,因此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如何合理安全使用氨基糖苷类,避免不良反应成为抗感染化疗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且较均衡,与头孢类抗生素联用有协同作用,是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但此类药物的耳、肾毒性及耐药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道了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治疗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的队列研究结果。目前对于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研究主要局限于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多见,尤其是肾功能损害,限制了此类药物的经验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一定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大系列回顾性列队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天然或半合成的多价阳离子化合物,临床应用历史已有60年(第1个应用于临床的是链霉素,1944年[1]),主要作用机制是抗生素与核糖体小亚基的16S rRNA结合,使蛋白质翻译的忠实性降低,最终导致菌体死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与羟基基团关系不大,而与氨基基团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密切[2](顺序为2′,6′-二氨基>6′-氨基>2′-氨基>无氨基)。细菌通过多种机制保护自身免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侵害,包括:①产生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使抗生素失活;②细胞膜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通透性降低,使药物难以进入细胞内;③药物的核糖体…  相似文献   

5.
<正>重症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初始治疗常需选择可覆盖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通常使用广谱β内酰胺类与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因为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较高,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抗菌谱更为合适。但氨基糖苷类药物有明显肾毒性,因此需  相似文献   

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16S rRNA高度保守的A位点,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细菌死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抗菌谱广,较长抗生素后效应等特点,而且还与其他抗菌药物有协同作  相似文献   

7.
<正>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因其毒副作用,在临床抗感染治疗领域被搁置了几十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相关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作为一种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效果也会随着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够大幅度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例如每日一次服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再加上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能够有效确保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疗效并预防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后效应和新的给药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半合成抗生素,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等具良好的抗菌活性等特点。然而,该类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比较窄,不良反应较常见,  相似文献   

9.
质粒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耐药机制:16S rRNA甲基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抑制其蛋白质合成,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完整性而杀灭细菌。由于这类药物具杀菌作用,抗菌谱广,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与其他抗菌药物有协同作用,目前是治疗革兰阳性及阴性菌感染,尤其是耐多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常用的联合治疗药物。但随着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细菌对其耐药率也持续上升。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有3种:  相似文献   

10.
张敏瑞 《新医学》1989,20(1):4-4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一般说来,抗菌药物包括:①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②合成的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吡啶酮酸类(或称喹酮类)、呋喃类、甲基苄氨嘧啶、乌洛托  相似文献   

1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30S核糖体的16S rRNA亚单位结合,导致读码错误,干扰蛋白合成从而阻止细菌生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为一类高效、广谱的抗生素,因其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快速杀菌、可与细胞壁活性抗菌药物产生协同作用的特点,一直是临床上治疗革兰阴性菌所致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是随着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1 儿童禁用或慎用的药物1.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抗G-杆菌作用较强,对G 菌的作用较差,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等,是临床较常应用的一类抗生素。这类药物口服不吸收或吸收极少,主要通过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它们共同的毒副作用是耳毒性和肾毒性。耳毒性以卡那霉素和链霉素、新霉素为明显。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即使药量合理,也可能有耳毒性的不良反应,这就需要注意观察有无耳鸣、眩晕等早期反应的表现。笔者曾遇到1例1岁多小儿因腹泻、呕吐就诊,只注射1次4万单位庆大霉…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非典型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系通过抑制细胞内β-内酰胺转肽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该抗生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范围广,毒性低,疗效高,而且品种多,临床使用率高,现报道如下。门诊用药评估近年来,我们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了用药统计,发现每天有65%~70%的患者是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其中使用β-内酰胺药物的比例占所有抗生素的30%~35%,我们对2000例年龄从15~60岁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的患者进行了简单的问卷式调查。在调查…  相似文献   

14.
硫酸依替米星作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耳肾毒性极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对于感染较重的患者,如烧伤,有时将硫酸依替米星与头孢类药物联合应用,效果较好。近年来,笔者发现有关硫酸依替米星与头孢类药物发生配伍禁忌的报道不断,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很难预料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个体是否会发生耳毒性,但一般血药浓度长时间稳定于治疗浓度区间者发生率较高。然而线粒体1555A→G基因突变可以作为标记,预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发生:存在该突变的患者,几乎100%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后会发生严重的听力障碍,且首次用药后即可出现。该突变呈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16.
甘利欣为中药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黏膜即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奈替米星是一种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活性高,耳、肾毒性较其他氨基糖苷类小。我们发现甘利欣与奈替米星合用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欣 《临床医学》2006,26(4):68-69
抗菌药物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在其使用过程中,一定坚持选择有效药物,合理应用,防治不良反应,避免引起病原菌耐药,其中对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并合理应用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就抗菌治疗而言,尤应关注药物浓度与抗菌效果及毒副作用的关系。抗菌活性的持续时间是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两者内在关系的反映,根据抗生素的药物动力学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①时间依赖性和极短的后效应者;②浓度依赖性具有抗菌后效应持续者;③时间依赖性又有后效应者。以下我们就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临床合理使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徐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70-7970
以往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且较均衡,与头孢抗生素联用有协调作用,是l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及手术后的常用药物,但此类药物常有用药配伍禁忌。现将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胺钠存在配伍禁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分析icaADBC操纵子在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中的检出及与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10月上海市东方医院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77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和阿米卡星)药敏试验特征;构建icaADBC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检测77株细菌中icaADBC的分布状况。结果结果77株表皮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分别为庆大霉素:62.3%,链霉素:61.0%,阿米卡星:22.1%,奈替米星:23.4%。icaADBC操纵子的检出率为20.8%,ica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离的icaADBC操纵子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2009~2012年住院患者细菌培养标本中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临床常见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hionx-10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到种,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9~2012年共检出阳性标本130株,下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手术部位感染居前3位,分别占感染总数的39.2%、27.7%和22.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明显耐药,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1.5%和93.8%。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药物体外试验敏感性较强,不易产生耐药。结论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治疗上应慎用,避免诱导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可作为治疗之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