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目的评价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②方法应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24~76岁,平均56岁;术前患者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其中单间隙突出25例,多间隙突出11例,C型臂定位后局部麻醉下手术。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腰腿痛进行VAS评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③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24小时后均可下地活动,疼痛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肌力减弱,经积极保守治疗后痊愈。④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经腰椎CT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采用侧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结合理疗、药物等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术后随访26个月,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26例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随访26个月,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26例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随访26个月术后VAS较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以术式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治疗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5.48%(4/7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44%(12/73)(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势,可尽快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减少腰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4周、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11.6±3.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大出血、脊神经根性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各时点腰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 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口小、出血量少、费用低、效率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08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A组采用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A、B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术后6个月的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差异不大。两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该把握好适应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3、12个月随访,采用VAS、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78例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腰痛、腿痛VAS及ODI评分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9~11月共收治经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VAS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及神经根损失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9-2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治疗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诊断为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B组(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两组患者均进行VAS评分、JO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于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于术后1年时行MacNab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优效、良效、可效分别为66、28、6例,优良率为94.0%(94/100例).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2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接受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情况、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86.89%(53/61),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33%(49/61)(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创伤更小,优良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axmorespine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局麻下经侧后路椎间孔安放工作通道,用椎间孔内窥镜结合射频行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测评手术前、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评分,评定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术后1周、1月、3月、6月VAS评分分别为(2.55±0.1.34)分、(2.27±1.10)分、(2.01±0.69)分和(1.9±0.9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01±2.84)分(P均<0.01),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28例,良6例,可2例。术后优良率为94.44%。1例初次手术效果差,再次经过镜下翻修效果优。结论:采用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创伤小,而且疗效确切,是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评分以及Lehmann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方式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黄振华 《大家健康》2016,(5):109-1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该单位合作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术后3个月O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该单位合作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术后3个月O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得宝松局部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得宝松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两组术前以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采用MacNab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1 d观察组腰腿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术后1 d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MacNab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联合得宝松局部用药后,患者早期疼痛缓解更彻底、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前进行有效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加强体位及康复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3-5d,出院后随访24-30个月,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3.67%,并发症发生率为7.59%。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腰椎微创手术的优势。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有效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6月~2017年3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时、3个月时、1年时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年时临床疗效:优192例,良32例,可28例,差4例,优良率为87.5%(224/256)。所有患者均无椎间隙感染、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罗旺  王兵  陈凌强  龚志强  杨晋  李修恩 《西部医学》2018,30(3):400-404+40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 2015年7月应用局麻下经皮椎间孔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病程19.6个月。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 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12个月时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44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93.8%。结论 应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中期疗效肯定,随着恢复时间延长,腰椎功能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36例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临床疗效标准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VAS评分术前1天8.1±3.6分,术后1天2.3±1.6分,术后6个月2.1±1.9分,末次随访1.8±1.2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术前1天61.3±8.3分,术后1天18.6±6.8分,术后6个月12.8±7.2分,末次随访9.1±3.7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2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1.7%。无复发病例。未发生相关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65±15 min,卧床时间9.5±2.0 h,住院天数3.5±1.0天。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法,选择正确穿刺靶点以及椎间孔成形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椎间孔镜下采取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椎间孔镜下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对2组手术情况加以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均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术前2组VAS和J0A评分相差区别不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而J0A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间孔镜下进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且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及放射暴露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