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我院近10年所收治的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3例IE的诊治经过,并将所得结果与1994年报道的1983~1993年的IE的相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43例中有心脏基础疾患者37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病5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3例,左房室瓣脱垂1例,既往有IE史者6例)。43例中人工瓣膜的心内膜炎(PVE)占27.9%(12/43)。发热为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共42例(98.9%),其次为贫血和心功能不全,分别为25例(占58.1%)和18例(41.9%)。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26例(62.8%),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和PVE的赘生物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别。赘生物好发部位依次为左房室瓣(16例),主动脉瓣(7例)以及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均受累(3例)。43例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8.8%(21/43),其中,最常见的虽然仍是草绿色链球菌,共5例(11.6%),但所占比例已明显下降。值得重视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的IE。结论: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探讨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应该是目前针对IE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17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抗菌药物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我院170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将调查项目分别填入设计的调查表中,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基础病因方面,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比例最高(85例,占51.8%),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49例,占29.8%),再次是风湿性瓣膜心脏病(30例,占18.3%);患者临床表现方面,发热最常见(65例,占38.2%),其次为贫血和肝脾肿大;血培养阳性率40.7%,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21例,占56.8%),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占27.0%);170例患者平均抗感染治疗时间为25 d,86%的患者抗感染疗程达到4周以上。治疗效果好转的有147例(占86.5%),死亡的3例(占1.8%),77%的患者抗感染治疗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前3位常见的基础病因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瓣膜心脏病;临床表现方面,发热最常见,但其发生率已明显降低;最常见的致病菌仍为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3.
<正>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粘液性变性、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多发于20~40岁人群,女性多于男性[1]。欧洲心脏瓣膜病以退行性病变为主,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中可高达12%以上[2]。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病因与病原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IE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左右心瓣膜病变、有无基础心脏病、健康护理机构相关性IE(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HCA-IE)与社区获得性IE(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CA-IE)患者的病原学分布以及不同病因患者的预后。结果 66例IE排在前3位的病原菌是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左心瓣膜病变59例,病原学分布居首位的是链球菌属,右心瓣膜病变7例,病原学分布居首位的是葡萄球菌属,二者病原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有和无基础心脏病IE病原学分布均以链球菌属居首位,病原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HCA-IE病原学分布以葡萄球菌属居首位,CA-IE病原学分布以链球菌属居首位,二者病原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基础心脏病和无基础心脏病IE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结论不同病因导致的IE病原学分布不同,分析患者的病因有利于预测病原学分布及早期准确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5.
唐韫  高志文  刘焱斌  白浪  刘凯 《华西医学》2005,20(1):116-117
目的 :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 5年来收治的 32例感染性自然瓣膜心内膜炎 (nativevalveebdocarditis,NVE)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32例NVE的诊治经过 ,病原学特点 ,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应以及临床转归。结果 :32例中有心脏基础疾患者 2 7例 (风湿性心脏病 12例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7例 ,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 4例 ,冠心病 3例 ,左房室瓣脱垂 1例 )。发热、贫血和心功能不全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者 2 5例 ,赘生物发生部位分别为左房室瓣 (17例 ) ,主动脉瓣 (9例 ) ,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均受累 (3例 ) ,二尖瓣 (3例 ) ,其中 3例二尖瓣赘生物均通过经食道彩超才得以检出。 32例中血培养阳性率为 4 6 9%(15 / 32 ) ,草绿色链球菌仍为最常见病原菌 (6例 ) ,金黄色葡萄球菌 3例 ,表皮葡萄球菌 2例。值得重视的是亦发现由鲍曼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所致心内膜炎。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体已有所变化 ;需要重视经食道彩色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迁(附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因、致病微生物的变化、临床变迁及预后等因素,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0年6月-2002年6月住院的116例IE患基础心脏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IE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34.5%)有所升高,而风湿性心脏病的比例(25.9%)有所下降,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比例(19.O%)较既往国内外报道的发病率有明显的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为41.4%,草绿色链球菌是IE的主要致病菌(29.2%);近年来,发现条件致病菌假单胞菌属引起IE(本组4例)。超声心动图探测心内赘生物的比例为65.5%。人工瓣膜性IE发病率(17.2%)有所升高,死亡率为25.O%。本组死亡13例(11.2%),本病预后严重。结论 IE基础心脏病和致病菌发生较明显变化,超声心动图对IE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本病预后严重,人工瓣膜性IE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3 发病机理就基础心脏疾病而言,IE常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中.此时血液从高压的心腔或管腔流入低压腔或管腔,使心室舒张期存在压力阶差或心瓣膜口存在返流,容易形成涡流,为血循环中的细菌、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粘附到心瓣膜上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含有胶原纤维的心内膜下结缔组织剥脱内皮时,血小板就聚集于这些部位.业已表明这些凝集物偶尔也可发生在正常心瓣膜上,但更多见于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和既往有IE发作史的受损心瓣膜表面上.镜下可见变性的血小板束与纤维蛋白丝条聚集在一起,伴有少量其他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住院患中各类先天性心脏病IE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血培养、心内膜受累和治疗情况。结果①先天性心脏病IE中主动脉瓣受累的发生率最高(11/11);②手术证实累及多个瓣膜及病变多样;③尿检查改变、肝肿大和脾肿大的发生率及血培养阳性率下降,可能与抗生素广泛应用及开展侵袭性检查有关。本组血培养阳性率35.7%(20/50).致病菌以草绿色链球菌为常见(14/25);④手术治疗45例。治愈44例,死亡1例.其余内科治愈13例,因动脉栓塞或心功能恶化而自行出院14例,死亡3例。结论适当的内科治疗与积极的外科治疗相结合是治疗IE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一种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以瓣膜损害为主的心脏病.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常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栓塞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者可发生心跳呼吸骤停(阿斯综合征)等并发症[1].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发生于心内膜和(或)心瓣膜的炎性反应病变。几乎每一种细菌都可以聚集或感染人体而引起心内膜炎,但80%以上的心内膜炎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所致,尤其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内膜炎(IE)是发于心内膜和/或心脏瓣膜的炎症病变,好发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及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仅用内科药物治疗,其死亡率可高达80%,而及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可降至9%~14%[1].2002年1月~2007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对50例IE患者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就其术前、术后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 12 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及临床表现。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仍主要是风湿性心脏病 51.7% ,先天性心脏病 18.3% ,无基础心脏病 ( 15.0 % )和发热 ( 89.2 % ) ,这些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临床表现及首发症状 ,其次是贫血 ( 6 6 .9% )及脏器栓塞 ( 2 8.3% ) ,无一例患者有皮肤损害。血培养阳性率为 4 0 .2 % ,其中主要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 43.2 %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 2 9.7% )。 6 2例 ( 51.7% )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病死率 2 6 .7% ,死亡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同以往无明显变化 ,但致病菌则以草绿色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心脏瓣膜病中,风湿性瓣膜病占首位。风湿性瓣膜病指由于风湿炎症因素使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如瓣叶、腱索及乳头肌)发生增厚、钙化、粘连、纤维化及缩短等病理改变,造成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病,其主要病变为二尖瓣狭窄,同时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瓣膜病变、左房血栓等。在排除先天性二尖瓣狭窄、老年退行性变等病因外,当有二尖瓣狭窄,风湿性瓣膜病的诊断基本可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近17年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结果 ①38例患者中36例为自体心脏瓣膜心内膜炎,2例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36例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中,基础心脏病占72.22%(26/36),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6.11%(13/36),先天性心脏病占22.22%(8/36),原发性二尖瓣脱垂占8.33%(3/36),高血压性心脏病占2.78%(1/36).心肌病占2.78%(1/36).②38例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38/38),寒颤57.89%(22/38).贫血55.26%(21/38).脾肿大50%(19/38).脏器栓寒15.79%(6/38).③血培养阳性率为31.58%(12/38).其中8例为链球菌属,4例为葡萄球菌属.④38例患者中30例(78.94%)患者经单纯抗感染治疗后治愈,4例(11.1l%)患者经手术联合药物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有4例(11.11%)合并心衰而死亡.⑤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无基础心脏病患者10例,有基础心脏病患者26例.10例无基础心脏病患者中有明确感染途径的占6例,26例有基础心脏病患者中有明确感染途径的占7例,两者感染途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是风湿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对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有明确感染途径而长期发热者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血培养阳性率并不高.合并心力哀竭者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张呈淑  孟昭全 《临床荟萃》1999,14(15):692-693
心脏病妊娠时,会加重心脏病患者死亡的危险性,特别是在分娩时,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母婴死亡。以我院产科近5年收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妊娠孕妇分娩前后处理情况,探讨对孕产妇防治心力衰竭,降低病死率的可行途径,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1993年10月至1998年9月共收治孕产妇11346例,患心脏病者105例(0.93%)。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8例,占孕妇并心脏病者的45.7%,先天性心脏病35例,占33.3%。心脏瓣膜手术后的孕产妇占心瓣膜孕产妇27.1%。心瓣膜病初产妇24例,占50%,经产妇24例,占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确诊的不合并CHD儿童IE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共42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09±4.27)岁。临床表现发热最常见。血培养阳性32例(76.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2例。39例(92.9%)超声心动图提示赘生物,其中位于左心31例,右心7例,累及双心系统1例。赘生物多位于瓣膜,21例累及二尖瓣。37例患儿出现瓣膜反流,1例患儿出现瓣膜轻度狭窄。内科治疗后超声发现赘生物减小或消失16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为不合并CHD儿童IE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的效果监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纯性右心增大患者的临床病因,为右心增大的超声诊断提供思路。 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2086例单纯右心增大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总结右心增大的临床病因。 结果2086例单纯右心增大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1098例(52.64%),其中简单先天性心脏病804例(38.54%),以房间隔缺损为主674例(32.31%),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94例(14.09%);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术后继发右心增大373例(17.88%);肺心病140例(6.71%);瓣膜疾病113例(5.42%),其中三尖瓣57例(2.73%),风湿性心脏病36例(1.73%),非风湿性心脏病21例(1.01%),乏氏窦瘤破入右心42例(2.01%),联合瓣膜疾病8例(0.96%),肺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0.19%);心肌病30例(1.44%),以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右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常见;冠心病21例(1.0%);冠状动脉瘘入右心系统20例(0.96%);肺栓塞14例(0.67%);心律失常14例(0.67%);其他原因265例(12.51%)。 结论引起单纯性右心增大的主要原因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为主,其次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术后继发、瓣膜疾病、心肌病、冠心病等。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所引起的炎症,常累及心瓣膜、心内膜及动脉内膜,以感染性赘生物形成为特征.IE 的发生一般均存在一定的心脏基础病变,对于存在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很容易导致左右心瓣膜的同时感染受累.对于四个瓣膜同时受累的IE 患者相对较为少见,目前国内外对此也缺乏相关的外科治疗报道,故本中心回顾性分析我院3 例四个心脏瓣膜同时受累的IE 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外科治疗措施、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引起风湿性心辨膜病的病因是什么?其机理如何? 答:风湿性心瓣膜病,以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其次是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据资料统计,青少年的心血管疾病中,风湿性心瓣膜病占80%,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病因及机理迄今尚未完全明白,但多效认为与链球菌菌属中的A族链球菌密切相关。一.病因: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体呈圆球状,直径0.9~1.0mm,常排列呈链状,故称链球菌。  相似文献   

20.
薛菊云  刘慧  徐晓妮 《全科护理》2010,8(31):2907-2908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表面伴赘生物形成的一种炎症,瓣膜为最常见受累的部位;病程在6周以内为急性,病程超过6周为亚急性。60%~75%的IE发生在有基础性心脏病病人,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占首位,风湿性心脏病占第2位,二尖瓣脱垂病人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