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0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s)信号通路直接持续活化在γ-珠蛋白基因转录激活和胎儿血红蛋白(HbF)合成中的作用,为阐明p38磷酸化与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关系提供直接依据.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pCDNA 3.1-MKK3(Clu)和pCDNA 3.1-MKK3(Ala)重组质粒转染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经G418筛选,反转录(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p38持续高磷酸化和低磷酸化的稳定细胞株K562-MKK3(Glu)和K562-MKK3(Ah).通过RT-PCR和联苯胺染色观察不同细胞模型中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和HbF的合成.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细胞模型中p38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但与K562亲本细胞、K562-vect和K562-MKK3(Ala)细胞比较,K562-MKK3(Glu)细胞中p38蛋白磷酸化水平、γ-珠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联苯胺染色结果 显示,K562亲本细胞、K562-vect、K562-MKK3(Ala)、K562-MKK3(Glu)和SB203580处理的K562-MKK3(Glu)细胞中联苯胺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2±1.4)%、(3.7±1.2)%、(2.8±0.9)%、(32.6 ±5.3)%和(7.8 ±2.3)%(q=7.56 P<0.01).结论 p38 MAPKs信号通路直接持续活化可激活γ-珠蛋白基因的转录,并促进HbF的合成.p38磷酸化在K562细胞红系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丁酸钠(NaB)诱导K562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与红系分化相关基因,探索NaB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全基因组HG-U133 Plus 2芯片,检测0.5 mmol/L NaB诱导K562细胞48 h的珠蛋白基因变化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与红系分化相关基因.应用反转录(RT)-PCR检测ε、γ、β、δ4个珠蛋白基因及2个红系分化相关基因KLF1及KLF3的表达,验证基因芯片结果 .结果 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分析显示:总探针组54 675个芯片中,阳性表达数23 175(42.4%),阴性表达数30693(56.1%).信号比对数值(SLR)结果显示,表达上调(SLR>1)433个,包含340个不同的基因;表达下调(SLR<-1)171个,包含144个不同的基因.生物学功能分类发现所涉及的基因主要包括参与细胞及大分子代谢、细胞信号、生物学调节、细胞发育及细胞增殖等.7个珠蛋白中ε、Aγ、Gγ、β、δ珠蛋白基因表达均上调,而α及ζ珠蛋白基因无明显改变;表达上调或下调且与红系分化相关的有ALAS2、EGR1、LMO2、RUNX1、KIT、GYPA、GATA-2、KLF1及KLF3等29个基因.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 可靠.结论 NaB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NaB可能通过调节ALAS2、EGR1、LMO2、RUNX1、KIT、GYPA、GATA-2、KLF1及KLF3等与红系分化相关的基因调控γ珠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和丁酸钠(NaB)联合用药对人K562细胞胎儿血红蛋白(HbF)合成的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治疗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K562细胞为模型,低剂量APS和NaB联合用药诱导的细胞为实验组,低剂量APS、NaB单药和常规剂量 NaB单药诱导的细胞分别为阳性对照组1、2、3,未加药组细胞为对照组4,采用联苯胺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药物作用K562细胞96 h后红系分化和HbF表达.结果 1.实验组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弱于对照组3(P<0.05).2.APS和NaB联合作用K562细胞的最佳剂量组合为APS 2.50 g·L-1+NaB 250 μmol·L-1.3.联苯胺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联苯胺染色阳性率于48 h显著升高,96 h达高峰,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6.630,P<0.05),作用可维持至144 h.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3诱导K562细胞后HbF合成分别增加至对照组4的(1.82±0.16)倍和(1.57±0.08)倍(F=26.569,P<0.05),实验组Hb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P<0.05).结论 APS和 NaB低剂量联合用药诱导HbF表达增强,作用维持时间长,细胞毒性低,有望成为β-地贫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K562白血病细胞中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产物(H-Fn、TfR及IRP2)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联苯胺、瑞氏、非特异性酯酶、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4种染色方法 ,观察ATRA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特点;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ATRA处理后,K562细胞表面抗原CD71及CDl3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RNA/蛋白带移动分析方法 (RNA/protein band-shift assay)检测铁调节蛋白(IRP)的结合活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K562细胞内铁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 对ATRA处理的K562细胞H-Fn、TfR及IRP2 mRNA水平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对RT-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 K562细胞经ATRA诱导,出现粒系分化的形态学特征,中幼粒细胞及以后阶段的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表面抗原CD71下降而CD13表达升高.ATRA处理组的H-Fn 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而IRP2及TfR mRNA减少;处理组IRP结合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但铁蛋白含量升高.结论 ATRA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方向分化过程中,伴有一系列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产物的改变,其上游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K562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12-0-十四酰基咐哌醇-13-乙酸酯(TPA)诱导K562细胞分化,探讨白血病细胞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的表达及与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分化的情况;用流式细胞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纽咆表面分化抗原CD33、CD14及EGR-1 mRNA的表达。结果 TPA作用后K562细胞形态趋向成熟分化,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阳性,多可被氟化钠抑制;多数细胞被阻滞在G0 G1期,S期细胞减少;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表面抗原CD33,表达有所减少,CD14表达逐渐增多;EGR1 mRNA仅在TPA诱导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结论 TPA可诱导K562细胞向单核或巨噬细胞分化;EGR1-mRNA在TPA诱导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才有表达,它可能参与K562细胞向单核或巨噬细胞分化的过程,并在诱导和维持细胞分化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n XH  Xu YH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79-283
目的采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研究survivin与白血病细胞K562分化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反义寡核苷酸组、无义寡核苷酸组、脂质体组、空白对照组,转染后48h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转染后24、48h分别进行联苯胺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及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细胞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水平。结果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K562细胞出现向成熟红系及粒系分化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联苯胺染色阳性率、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率、NBT还原实验阳性率均高于无义寡核苷酸组、脂质体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3的平均荧光强度在反义寡核苷酸组降低(P<0.01);反义寡核苷酸作用24h后细胞内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与无义寡核苷酸组、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8h后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能诱导K562细胞向成熟红系及粒系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干预来分析同源盒基因(HOX)A5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周期、凋亡的关系,探讨HOXA5在髓系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细胞增殖-毒性实验(CCK-8)筛选出ATRA干预K562细胞的最佳浓度值。流式细胞术检测10μmol/LATRA分别干预K562细胞24 h、48 h和72 h后,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K562细胞中HOXA5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OXA5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周期、凋亡的关系。结果 K562细胞中可以检测到HOXA5 mRNA及蛋白的表达,ATRA干预K562细胞后HOXA5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细胞增殖周期被阻抑在G_0/G_1期,细胞增殖受抑,且HOXA5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44,r=0.826),与细胞周期G0/G1期增加百分比呈正相关(r=0.870,r=0.962),与S期降低百分比呈负相关(r=-0.946,r=-0.926)。结论 ATRA干预K562细胞后,细胞中HOXA5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升高;ATRA可能通过上调HOXA5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肿瘤细胞具有广泛的抑制增殖、促进分化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检测ATRA对K562细胞是否具有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联苯胺染色、瑞氏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硝基四唑氮蓝还原试验4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经1μmol/L及2.5μmol/L ATRA诱导1d,4d,5d后,K562细胞出现诱导分化特征。结果:1μmol/L及2.5μmol/L ATRA均可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分化。培养4d,1μmol/L ATRA组61.5%的K562细胞、2.5μmol/L组39%的K562细胞显示出向粒系成熟方向分化;培养5d,处理组的分化细胞数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种浓度ATRA的诱导分化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未出现向红系或单核细胞方向分化的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诱导前后CD13及CD71的表达,1μmol/L ATRA诱导K562细胞1d,CD13抗原表达阳性率为8.0%,2.5μmol/L组则为6.7%,均高于对照组(2.1%)。培养5d,1μmol/L和2.5μmol/L AFRA组的CD13分别升高到28.1%,37.8%,而CD71则分别下降至1.2%和0.9%。与对照组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TRA可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成熟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槐耳清膏联合羟基脲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以及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槐耳清膏联合羟基脲抗白血病作用的效果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取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用于实验研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细胞形态学观察槐耳清膏联合羟基脲对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槐耳清膏联合羟基脲对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RT-PCR技术检测K562细胞bcr-abl、bax和bcl-xl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槐耳清膏单用及联合羟基脲均对K562细胞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且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药单独应用均可不同程度下调bcl-xl mRNA的表达并上调bax mRNA的表达,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槐耳清膏亦可下调bcr-abl mRNA的表达,而羟基脲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两药联合对bcr-abl mRNA表达未见有协同作用.结论 槐耳清膏可协同羟基脲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诱导K562细胞凋亡;槐耳清膏诱导K562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K562细胞bcr-abl, bcl-xl mRNA的表达并上调bax mRNA的表达有关;槐耳清膏联合羟基脲对K562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两药协同下调bcl-xl mRNA的表达并上调bax mRNA的表达有关,而两药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机制并不是通过调节bcr-abl mRNA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苦参碱及川芎嗪对低氧(3%O2)培养条件下人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ji细胞、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细胞,低氧环境下继续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15、0.2、0.25 g/L苦参碱或0、0.1、0.15、0.2 g/L川芎嗪处理,以常氧培养不加药物的细胞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以RT-PCR方法检测HIF-1α、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低氧环境下Raji细胞和K562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HIF-1α、VEGF mRNA的表达均较常氧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0.15、0.2、0.25 g/L苦参碱均有效抑制低氧环境下Raji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下调HIF-1α、VEGF mRNA的表达(P<0.05)。0.2、0.25 g/L苦参碱均有效抑制低氧环境下K562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下调HIF-1α、VEGF mRNA的表达(P<0.05)。0.1、0.15、0.2 g/L川芎嗪均有效抑制Raji细胞、K562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下调HIF-1α、VEGF mRNA的表达(P<0.05),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和川芎嗪能有效抑制低氧环境下Raji细胞和K562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内HIF-1α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VEGF mRNA的生成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神经母细胞瘤是4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MYCN基因的高表达导致预后更加恶劣。苦参碱作为中药苦参的重要成分对多种肿瘤有治疗作用,该实验拟应用苦参碱作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LA-N-5),对肿瘤细胞增殖及MYCN基因mRNA表达受抑制情况进行初步研究,希望可以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方法:以终浓度为0.25 mg/mL,0.50 mg/mL,0.75 mg/mL,1.00 mg/mL苦参碱作用神经母细胞瘤LA-N-5细胞, MTT法检测LA-N-5细胞增殖情况变化,采用SYBR 绿色荧光染料Ⅰ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YCN基因mRNA表达受抑制情况。结果:苦参碱对LA-N-5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随剂量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逐渐加强。1.00 mg/mL作用72 h后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效率达36.3%,单细胞MYCN基因mRNA表达9.7±0.35拷贝,抑制效率达44.6%。结论:应用苦参碱在体外环境作用LA-N-5细胞,可以有效抑制该细胞的增殖、原癌基因MYCN mRNA的表达,为临床上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γ—IFN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及TrK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γ-IFN对NB细胞产生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作用时,TrkA 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增殖抑制,分化程度的关系。首先应用,常规培养SMS-KCNR细胞;然后用三种不同浓度的γ-IFN处理这些细胞,在不同的作用时间,通过台盼蓝拒染实验判定γ-INF对NB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差显微镜观察NB细胞形态学变化;用RNA-PCR及Southern Blot杂交法检测γ-IFN对NB细胞的Tr-k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0IU/ml,2000IU/ml,γ-INF对人NB细胞的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2)γ-IFN可诱导NB细胞分化成熟及TrkA mRNA表达水平增高,其作用随时间延长,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1)γ-IFN能够抑制NB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同时TrkA mRNA表达增加,其作用效应,呈量效依赖关系。(2)TrkA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γ-IFN体外诱导NB细胞分化逆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ATM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AML)中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PCR检测儿童AML白血病细胞中ATM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siRNA转染AML白血病细胞株NB4及K562降低ATM基因的表达。采用CCK-8计数法检测ATM基因对人AML细胞系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情况。结果ATM基因在儿童AML白血病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降低ATM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且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细胞周期转变,促进G0/G1期细胞向S及G2期细胞转变。结论儿童AML白血病细胞中ATM基因低表达,抑制ATM基因表达可以促进AML细胞增殖及G0/G1期细胞向S及G2期细胞转变。因此,ATM基因在AML中起"抑癌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榄香烯(β-ELE)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K562和不同浓度的β-ELE共同培养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Hoe-chest33258/PI荧光染色法检测β-ELE对K56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技术测定野生型p53活化片段(P21wild-type p53 activated fregmentl,P21WAF1)、Survivin mRNA水平。结果不同浓度β-ELE能使K562细胞阻滞于G1期,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β-ELE作用于K562细胞24h,48h后,在G0/G1期前,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其凋亡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Hoechest33258/PI免疫荧光技术发现β-ELE能使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RT-PCR结果显示β-ELE能下调K562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上调P21WAF1mRNA的表达(P<0.01)。结论β-ELE能够阻止细胞K562细胞从G1期向S期转换。β-ELE可以诱导K562细胞凋亡,呈剂量、时间依赖性。β-ELE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可能与上调P21WAF1mRNA的表达有关;促进K562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有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21WAF1mRNA表达增加,而SurvivinmRNA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盐酸吉西他滨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bcr/abl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盐酸吉西他滨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水溶性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盐酸吉西他滨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凋亡的原位酶标记检测(TUNEL)法检测盐酸吉西他滨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盐酸吉西他滨作用于K562细胞后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变化. 结果 0.1 mg/L、1.0 mg/L 、10.0 mg/L盐酸吉西他滨分别作用K562细胞12 h、24 h、48 h、72 h 后,K56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及时间增加而增强,但48 h和72 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0.0 mg/L吉西他滨组作用K562细胞48 h抑制率达(29.3±0.008)%.吉西他滨组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同质量浓度同时间的阿糖胞苷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UNEL实验结果 显示10.0 mg/L吉西他滨作用于K562细胞48 h,凋亡率为15.3%,明显高于阿糖胞苷组 3.7%(P<0.05)和空白对照组2.0%(P<0.05).RT-PCR结果 显示10 mg/L吉西他滨作用48 h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同剂量阿糖胞苷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盐酸吉西他滨对K562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0 mg/L吉西他滨能够明显下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有望联合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白血病细胞K562动态铁池(LIP)、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DFO组、DFO 三氯化铁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钙黄绿素检测K562细胞LIP改变、流式细胞术观察K562细胞凋亡和RT-PCR测定K562细胞c-myc、Rbb、ax mRNA表达。结果1.不同浓度的DFO作用于K562细胞后,随培养时间延长及DFO浓度增加,LIP降低,细胞生存率逐渐下降,显示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2.不同浓度的DFO作用于K562不同时间后,细胞凋亡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3.RT-PCR结果显示,DFO能明显上调c-myc、Rb和bax mRNA表达(P<0.05)。结论DFO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诱导K562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其螯合细胞内铁,降低细胞LIP,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myc、Rb、bax 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与人γ珠蛋白基因互补的多肽核酸 (PNAs)对红系干 /祖细胞中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合成可与人γ珠蛋白基因 - 1 86区结合的多肽核酸 ,加载反向载体肽。二步法进行外周血红系干 祖细胞的液体培养 ,于第二步培养的第6天加入PNA 0、1 5、30 μmol L。于第二步培养第 1 2天结束培养 ,提取细胞总RNA。RT -PCR进行cDNA合成和目的片段的扩增 ;进行PCR产物分析。结果  PNAs对正常人及 β地贫患者体外培养红系细胞珠蛋白的 β/αmRNA比值无明显影响 (P >0 0 5) ;PNA 1 5、30 μmol L均可使正常人和β地贫患儿外周血体外培养红系细胞珠蛋白γ/αmRNA、非α/αmRNA的比值提高 (P <0 0 1 ) ,且 1 5、30 μmol L浓度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PNAs能促进体外培养红系细胞γ珠蛋白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Survivi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靶向Survivin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经脂质体介导转染骨肉瘤MG63细胞系,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反义寡核苷酸后,MG63细胞中Survivin基因mRNA水平表达显著下降;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率达61%;倒置显微镜显示细胞变圆,漂浮细胞增多;吖啶橙染色显示转染组细胞出现明显核碎裂等凋亡改变。结论Survivin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K562和K562/AO2细胞药物耐受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从白血病患儿骨髓中分离、培养并鉴定MSCs;建立K562和K562/AO2细胞株与MSCs共培养体系,观察MSCs对2种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 V-FITC检测一定浓度的多柔比星对2种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的2种细胞周期;反转录PCR分析K562和K562/AO2细胞株的黏附培养组Bcl-2和Bax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种细胞mdr1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与单独培养的K562和K562/AO2细胞相比,与MSCs黏附共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生长较为缓慢,未见明显的对数生长期;黏附共培养的白血病细胞,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K562和K562/AO2细胞株的黏附培养组Bcl-2基因表达强于悬浮组,此2组Bax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差异,K562/AO2细胞Bcl-2基因相对表达要强于K562细胞株;白血病细胞单独悬浮培养组、黏附共培养组细胞mdrl基因转录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患儿MSCs能抑制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K562/AO2生长,改变细胞周期而逃避药物的促凋亡作用,K562/AO2对多柔比星产生耐药性可能与黏附共培养后Bcl-2基因表达增强有关,而与其本身含有的mdr1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LYRM1基因沉默对成熟脂肪细胞线粒体形态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以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为工具细胞,建立LYRM1基因沉默细胞株,以转染空载质粒的3T3-L1脂肪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将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状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熟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形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成熟脂肪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基因(Mfn) 1/2 mRNA、线粒体动态相关基因(Drp)1 mRNA、线粒体分裂基因(Fis)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油红O染色诱导分化第8天的脂肪细胞,发现85%以上脂肪细胞已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细胞形态大而圆,胞质含大量被油红O染成亮红色的脂滴,比较发现2组细胞无论脂滴的大小、数量均无显著差异.2.透射电镜观察发现2组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基本正常,线粒体无明显肿胀、皱缩,线粒体嵴清晰可见,2组细胞间线粒体数目无明显差异.3.LYRM1基因沉默成熟脂肪细胞的Mfn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熟脂肪细胞.4.LYRM1基因沉默成熟脂肪细胞的Mfnl mRNA、Drpl mRNA和Fisl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成熟脂肪细胞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LYRM1基因沉默能够引起成熟脂肪细胞Mfn2 mRNA表达水平升高,对线粒体形态结构并无显著影响,提示LYRM1基因沉默可部分影响成熟脂肪细胞线粒体形态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