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总结各类儿童散光眼的屈光状态、分布情况、对视力的影响程度及同弱视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演变规律.方法 对2~15岁1091例儿童、1507只散光眼的屈光性质、弱视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性远视散光占43.4%.单纯远视散光占17.3%,复性近视视散光占18.8%,单纯近视散光占15.7%.混合性散光4.8%.复性远视散光的弱视患病率98%,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60.6%.单纯远视散光的弱视患病率89%,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22%.复性近视视散光的弱视患病率22.3%,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6%.单纯近视视散光的弱视发病率21.5%,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4.8%,混合性散光的弱视发病率97%,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6.6%.2~5岁散光眼初诊占23%,6~8岁占58%,9~12岁占19%.结论 各类散光眼中远视性质散光占大多数,并且弱视发病率远高于近视性散光.随着年龄增长远视性散光的比率逐渐减少,近视性散光相对增加.散光眼大部分生后已经形成,初诊率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2.
张宁  陶晗  张春丽  唐业卫  陈奇妙  庞瑛 《中外医疗》2008,27(35):190-191
目的 探讨6至12月婴儿屈光分布情况,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使用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对6至12月婴幼儿进行屈光检查,随机收集237例(男179例女58例)分析.结果 :婴幼儿屈光状态,男婴179例358眼,远视性屈光313眼,占87.43%,近视性屈光15眼,占4.19%,混合散光30眼,占8.38%;女婴58例116眼,远视性屈光81眼,占69.83%、近视性屈光14眼,占12.07%、混合散光21眼,占18.10%,男女婴都是以远视性屈光为主,女婴近视性屈光和混合散光均高于男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6至12月婴儿屈光分布以远视性屈光为主,女婴近视性屈光和混合散光均高于男婴,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各类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探讨其发病规律。方法统计125例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并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了各类弱视的屈光状态。结果斜视性弱视与非斜视性弱视患病率接近。在内斜视性弱视中,远视及远视散光占96.4%。在外斜视弱视中,远视及远视散光占30%,近视及近视散光占70%。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及远视散光占62.7%,近视及近视散光占25.4%。在屈光参差性弱视中,远视及远视散光占6.77%,近视及近视散光占5.1%。结论在各类弱视的屈光不正中,以远视及远视散光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双眼屈光状态及变化情况,为临床儿童屈光不正及屈光不正性弱视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 816例3~6岁幼儿园儿童使用索维双目视力筛查仪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屈光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筛查5438名,筛查率93.50%。实际筛查人数中男孩2 935名,发现异常157名(5.35%);女孩2 503名,发现异常162名(6.47%)。男孩与女孩屈光异常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情况中以单纯散光最常见共236名(73.98%),远视伴散光33名(10.34%),近视伴散光6名(1.88%),单纯近视12名(3.76%),单纯远视32名(10.03%)。3周岁组与4周岁组、4周岁组与5周岁组屈光异常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周岁、4周岁组男女屈光异常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周岁组男女屈光异常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次屈光筛查异常的319名儿童均转诊至本院眼科门诊进一步检查确诊,实际有195名到本院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136名。结论 3~6岁儿童屈光不正中散光检出率最高,远视次之,近视最少,散光中以顺规散光最多见。索维双目视力筛查仪可以快速、方便、有效的检查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其对散光及远视的检查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对近视检查的准确性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散瞳验光及眼底检查 ,筛选出 5 30例 4岁~ 12岁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 ,分为近视性弱视组远视性弱视组、混合散光性弱视组 ,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中 ,远视性弱视组、治愈率占 79.6 1% ,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率占 76 .4 3% ,近视性弱视组治愈率占 4 3.33% ,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3~15岁少年儿童屈光不正4 739眼验光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灵  梁彩红  段艳华 《广东医学》2006,27(8):1246-1247
目的了解3~15岁少年儿童屈光不正状态,为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验光者中3~15岁2388例4739眼散瞳验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岁年龄组远视653眼,占81.42%,近视86眼,占10.72%,混合散光63眼,占7.86%。7~15岁年龄组近视3050眼,占77.47%,远视786眼,占19.96%,混合散光101眼,占2.57%。屈光不正程度均以低度为主。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远视居首位,只要每半年至一年检影验光1次,配戴合适眼镜,及时弱视治疗,视力会逐步提高。7~15岁组则以近视为主,防治近视应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减少看近或过度调节着手。  相似文献   

7.
陶晗  张宁  张春丽  邓丽梅 《中外医疗》2008,27(33):126-126
目的:探讨3~4岁正常群体儿童屈光分布情况,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使用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对3~4岁正常群体儿童进行屈光检查,随机收集317例(男169例女148例)634眼屈光分析.结果:男童169例338眼,远视性屈光322眼,占95.53%,近视性屈6眼,占1.78%,混合散光10眼,占2.96%;女童148例296眼,远视性屈光287眼,占96.96%、近视性屈光4眼,占1.69%、混合散光5眼,占1.69%,男女童的屈光分布都是以远视性屈光为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3~4岁正常群体儿童屈光状态屈光分布以远视性屈光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散瞳验光及眼底检查,筛选出530例4岁~12岁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分为近视性弱视组远视性弱视组、混合散光性弱视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性弱视组、治愈率占79.61%,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率占76.43%,近视性弱视组治愈率占43.33%,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弱视的类型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2.5-14岁弱视儿童按年龄、类型及屈光状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弱视患儿之比为1:1;斜视性弱视占65.5%,屈光不正性弱视占22.5%,屈光参差性弱视占12.0%;内、外斜视性弱视之比为2.3:1,屈光不正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之比为1.9:1;各类弱视的屈兴状态为,远视及远视散光占79.1%.近视及近视散光占16.1%,混合性散光占4.1%,正视眼占0.69%.结论 儿童弱视的类型,年龄分布及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屈光不正眼各类型分布情况。方法对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视力下降的青少年采用扩瞳检影验光。再对其最后试镜结果进行分类总结;结果13~18岁的2012人;3990只屈光不正眼中,散光眼2212只,占55.44%,弱视眼233只,占5.84%,近视眼3840只,占96.24%,远视眼127只,占3.18%,混合散光眼23只,占0.58%,结论13~18岁学生屈光不正眼中,散光眼占大部分,近视占绝大部分,有散光的人易发生弱视。提示扩瞳检影验光,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并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眼屈光要素对青少年屈光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及儿童眼球的屈光要素 (角膜曲率、眼轴、前房深度、晶体厚度 )的测定 ,了解其对青少年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以 3~ 19岁作为研究对象用散瞳验光、A超测量仪及角膜曲率计检测出 395例远视、近视屈光程度和屈光各要素的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12岁前远视 2 74眼 (6 4 .0 % ) ;角膜水平径线的总平均值为 (4 2 .80± 1.5 0 )D,垂直径线总平均值为 (4 3.75± 1.6 7) D,顺规性散光 4 33眼 (91.2 % ) ,逆规性散光 1眼 (0 .2 % ) ,斜散光 4 1眼 (8.6 % )。近视程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 ,远视程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前房深度、晶体厚度与度数无明显相关。中低度近视、远视与平均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高度近视、远视与平均眼轴长度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儿童青少年屈光变化是由远视到正视 ,再由正视转变为近视 ,在屈光程度上起主要作用的屈光要素是眼轴和角膜曲率  相似文献   

12.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招志毅  陆华文 《广东医学》2006,27(7):1040-1041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散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57例297只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最多,为61.95%,其次为混合性散光,占17.51%;复性近视散光,占15.49%。单纯远视散光4.71%。单纯近视散光0.34%。从弱视程度来看,轻度弱视155眼,占52.19%;中度弱视125眼,占42.09%,重度弱视17眼,占5.72%。结论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62±0.52)D。混合散光柱镜平均度数为(2.30±0.61)D。柱镜度≤ 2.00 D,球面镜度数> 6.00 D以及柱镜度> 2.00 D,球面镜度数> 3.00 D的复性远视散光容易引起重度弱视;球面镜度数在-6.00 D以上的复性近视散光亦容易引起重度弱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22例3~15岁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调查,进一步了解各类弱视之屈光情况。其中斜视性弱视170例;非斜视性弱视52例,二者之比约为3:1。在内斜视性弱视中,远视及远视散光占80.7%;混合散光占14.5%;近视及近视散光占4.8%。在外斜视性弱视中,远视及远视散光占57.7%;混合散光占30.8%;近视及近视散光占11.5%。合并散光者194例,占87.4%;无散光者28例,占12.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性质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 147例259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分为近视性弱视组、远视性弱视组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远视性弱视总有效率86.5%,均高于混合散光性弱视83.3%和近视性弱视66.7%(P<0.01和P<0.05)。结论: 屈光不正的性质影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儿童、青少年各种屈光不正分布状况,做好近视眼的防治和弱视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方法对眼科门诊1.5—20岁屈光不正患儿常规散瞳后分别用电脑验光仪、带状光检影镜、主觉插片验光,待瞳孔恢复正常后复查,给予配镜矫正,对记录资料回顾总结。结果7052名儿童、青少年14104眼中有屈光不正眼13726只,占97.32%,其中近视6317眼占46.02%,远视1272眼占9.27%,散光6137眼占44.71%。在6137散光眼中近视性散光3790眼占61.76%,远视性散光2004眼占32.65%,混合性散光343眼占5.59%。结论屈光不正中近视眼随年龄增加比率升高,远视眼随年龄增加比率降低。各类散光眼的比率也与年龄有关,近视性散光随年龄增加比率升高,远视性散光和混合性散光随年龄增加比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视力低常且排除器质性眼病的10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屈光不正年龄分布:100例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共检出屈光不正85例,3岁组50例(58.82%)、4岁组20例(23.53%)、5岁组10例(11.76%)、6岁组5例(5.88%);不同年龄的儿童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组儿童混合散光指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弱视分布特征:100例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弱视50例(50.00%),屈光不正性弱视22例(44.00%)、屈光参差性弱视18例(36.00%)、斜视性弱视10例(20.00%),各年龄组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屈光类型分布:85例屈光不正儿童中,远视性屈光不正52例(61.18%)、近视性屈光不正22例(25.88%),混合散光11例(12.94%);(4)屈光程度分布:85例屈光不正儿童中,轻度屈光不正者60例(70.59%),中度21例(24.71%),重度4例(4.71%)。 结论 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主要发生在低龄儿童,随着年龄增加,屈光不正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屈光不正程度主要为轻度,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7.
曹宜  廖孟 《重庆医学》2008,37(21):2451-2452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促进学龄前儿童视觉保健的普及.方法 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最新屈光筛查仪对本院门诊体检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对1745名儿童进行屈光类型和散光类型分析.结果 共检查了3490眼,屈光类型分析显示.单纯近视1眼,正视74眼(2.1%),单纯远视1 072眼(30.7%),单纯近视散光44眼(1.3%),单纯远视散光156眼(4.5%),复性近视散光13眼(0.4%),复性远视散光2 034眼(58.3%),混合散光96眼(2.8%);散光类型分析显示,逆规散光431眼(18.4%).顺规散光1700眼(72.6%),斜轴散光212眼(9.0%).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其次为单纯远视;散光类型以顺规散光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远视散光的轴向分布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视光中心门诊4—10岁视力低常儿童单纯远视散光患者139例277眼按散光轴向分类,统计各组弱视的发生率,并使用RXC表,检验。结果277眼中,逆规散光组197眼,占总数的71.1%,其中弱视147眼,占本组病例的74.6%;顺规散光组50眼,占总数的18.1%,其中弱视16眼,占本组病例的32%;斜轴散光组30眼,占总数的10.8%,其中弱视11眼,占本组病例的36.7%。三组中以逆规散光组的弱视发生率最高,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单纯远视散光中逆规散光所占比例最高,该组弱视的发生率也最高。提示在儿童的视力保健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逆规散光对儿童弱视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当前少年儿童视力低下的病因,探讨屈光不正的发病规律,为少年儿童眼保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我院门诊3~18岁视力低于正常的少年儿童进行散瞳验光并统计分析。结果:3~6岁组:远视488例,占86.07%;近视72例,占12.70%;混合散光7例,占1.23%;7~12岁组:远视402例,占64.01%;近视210例,占33.44%;混合散光16例,占2.55%;13~18岁组远视167例,占15.43%;近视897例,占82.90%;混合散光18例,占1.67%。屈光度近视以低度为主,远视以中度为主。近视眼矫正视力较好,远视眼矫正视力较差。结论:学龄前儿童以远视为主,要注意弱视的早期发现和治疗。13~18岁少年则以近视眼居多,应采取综合、简易手段,对近视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疆学龄期维吾尔族儿童视力、弱视的患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2156名6-12岁学龄期维吾尔族儿童进行视力筛查,视力低下者行检影验光后分析其屈光状态。结果弱视患病率为3.71%,弱视首次检出率为81.25%,男女之间弱视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检出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41.25%,屈光参差性弱视占42.50%,斜视性弱视占13.75%,形觉剥夺性弱视占2.50%。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中,远视占42.42%,近视占12.12%,混合散光占45.46%;在屈光参差性弱视眼中,远视占35.29%,近视占47.07%,混合散光占17.64%。结论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是形成弱视的最常见原因,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远视为多,而屈光参差性弱视以近视为多,且以单眼的中、高度近视多见,进一步证实我们的临床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