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有机磷农药神经发育毒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有机磷农药神经发育毒性的证据、毒代动力学因素以及毒理学机制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系统生物学学科的发展突飞猛进,为毒理学研究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大大促进了毒理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然而,基因组和蛋白组的研究不能提供机体对外源性毒物刺激的整体应答信息,更不能反映出基因、疾病、环境、毒物等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为系统生物学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代谢组学",通过考察机体受毒物刺激后体液或组织中代谢物的整体动态变化轨迹,结合模式识别的多元分析方法,快速筛选毒性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进而更系统、更全面的揭示毒物作用于机体的典型特征,为相关毒性作用模型建立、环境或药物中毒性化学物的快速高通量筛选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将从环境毒理学、靶器官毒性、毒性机制等方面人手,对"代谢组学"在毒理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毒理学实验表明,2-乙氧基乙醇(EE)可引起生殖发育毒性、血液毒性和神经毒性。其毒代动力学特征表现为经呼吸道、皮肝同时吸收,且以后者为主,半衰期较长。EE的主要代谢产物为2-乙氧基乙酸(EAA),是导致生殖/发育毒笥的最终物质。EE的化学结构与甘氨酸类似,可选择性地竞争一碳单位合成,干扰了代谢旺盛的细胞组织系统,如性腺、血液、骨髓和神经等。本综述为我国开展安全性评价及健康危险  相似文献   

4.
结合毒理学和毒代动力学,以纳米材料的表征、暴露途径、毒代动力学和毒理学分析建立了纳米材料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框架,并确定了纳米材料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流程,包括纳米颗粒释放的概率、纳米粒子的分布、毒理学评估以及风险评估。展望了纳米材料医疗器械安全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以使得纳米材料医疗器械更加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作为植物源杀鼠剂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中的一块瑰宝,贵在其毒,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中毒性最强的药物之一,民间很早有用雷公藤防治各种虫害、灭鼠、毒蛆等的记载。雷公藤,作为植物源杀鼠剂,其毒理学与毒代动力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尚显薄弱,大量的有关雷公藤的毒副作用,其毒性成分、中毒机理以及预防与减毒措施等的研究均是以人用药物为目标进行开展的。本文对雷公藤作为植物源杀鼠剂类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莠去津(atrazine)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大量用于玉米、高粱、咖啡、小麦、甘蔗等田地及针叶林地和草坪,而且每年的使用量不断递增。本文以现有的毒理学资料为依据,对莠去津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毒代动力学、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人群研究等作简要综述,拟为制订我国的莠去津职业卫生标准和保护接触者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化学物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加便利、舒适的同时,也给大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带来了隐患.如何预测化合物的毒性,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和防治化学物质的危害,是直接关系到我国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建立和谐社会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因此,对越来越多的新化合物的毒性进行方便、快捷和准确的预测就显得十分必要,化合物预测模型的构建在毒理学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化合物的毒性效应、模型构建的种类以及定量构效关系在毒理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8.
第四届国际毒理学大会于1986年7月21至7月2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由日本国家科委和日本毒理科学协会受国际毒理学协会(IUTOX)委托而举办。来自38个国家的九百五十余名各国学者参加了这次世界毒理学盛会。在这次大会上宣读的专题论文有36篇。专题包括:1.生殖与发育毒理学:鉴定危害物和危险性评价。2.营养因素对化学物毒性的影响。3.皮肤:靶器官和接触途径。4.一种毒理学研究工具——霉菌毒素。5.大量使用的化学物(Bulk Chemicals)的多方面毒性的评价。6.临床毒  相似文献   

9.
1毒性与毒理学研究化学物毒性(Toxicity)是化学物内在固有的特性,是指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衡量毒性的大小可以是指测量该化学物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通常可用剂量-反应(效应)关系表示。引起某种效应所需的化学物剂量越小,则表明该化学物毒性越大。研究化学物的毒性和毒作用机理是毒理学的重要任务,涉及毒物在体内过程、对机体的各种可能效应与机制、效应修饰因素、作用阈限等诸多内容。不同毒物的毒性、靶器官及毒作用方式相差较大。通过常规毒性研究,可以提供与之有关的资料,这在安全性评价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四氯化碳对大鼠肝毒性的时间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氯化碳对大鼠肝毒性的时间毒理学研究姜允申,洗海林,肖杭,宋玲时间毒理学(chronotoxicology)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由时间生物学与毒理学结合而成,研究毒物的时间性毒性、机体的时间感受性、毒物的时间动力学以及各种时间-剂量-...  相似文献   

11.
化学物毒理学特性向其理化特性一样,是化学物的基本属性之一。化学物毒理学资料的应用可以贯穿于职业中毒预防的各个层面中,如化学物的一般管理、劳动卫生调查研究、化学物现场检测、接毒人员的职业性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断、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建设项目的卫生评价及评定化学物毒性、职业卫生科研、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等。在职业卫生工作中,了解化学物的主要毒理学数据和毒作用特征,对其中毒预防管理必不可少,对中毒防治工作得以有成效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文中还简单介绍了化学物毒性资料的获取方法,并对化学物的毒性鉴定与化学品安全性评价的意义作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全氟辛烷磺酸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所造成的全球生态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的毒理学研究资料为依据,综述其对实验动物及人类可能造成的肝脏毒性、神经毒性、心血管系统毒性、胚胎毒性、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与致癌性、联合毒效应等,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的传说,对有毒生物毒性描述多散布于中医药典籍中,这也是先民对自然认识的真实反映。现代毒理学对有毒生物的关注相对较少,鲜有关于有毒生物物种分布、形态识别特征、毒性特征、中毒表现及救治等的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4.
阿维菌素混配农药的毒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阿维菌素混配农药的毒性进行分析 , 为中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室的毒性鉴定农药样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阿维菌素混配制剂与相应单剂比较,毒性发生改变.阿维菌素与其它农药混配后有增毒现象.结论应慎重选择混配成分.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发生中毒,应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动态与简讯     
1980年7月6~1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毒理学会议。会议收集了论文498篇。根据这些论文,可以看出国际上毒理学研究当前进展动向和一些新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神经毒理学的研究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毒物对于靶细胞或细胞器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神经毒物的作用机理。研究神经细胞轴浆流动与毒物毒性的关系,例如在β,β′-亚氨基二丙腈所引起的神经病变中,慢的轴浆流动有所改变。经过研究,认为某些有机磷化合物对母鸡的迟发神经毒性,是由于毒物抑制了神经毒酯酶  相似文献   

16.
免疫毒理学常用方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有关化学物质免疫毒性的研究受到了毒理学家和免疫学家的共同关注。由于免疫系统对环境化学物质的毒作用甚为敏感,以及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变化能够在体外很好地复制,因此免疫毒理学得以迅速发展。随着免疫毒理学的发展,免疫学检测手段在毒理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鉴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参与免疫应答的器官不是单一的,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想对一个化学物质的免疫毒性作出全面评价,决非是用一个实验就能说明的;需要选择一组实验来研究其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巨噬细胞功能等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发展的免疫毒理学研究常用方法及其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镍化合物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接触的工业物质,其中氧化镍、硫酸镍和羰基镍等是一类多器官毒物,可累及机体多种重要器官,导致各种毒效应[1].国内外关于镍毒性机制研究相对滞后,影响了对其预防及治疗工作的开展.酶学研究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对于深入了解镍化合物毒性机制和揭示镍化合物引起的细胞毒性、器官损害和致癌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氟有机化合物,尤其是其代表性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以及它们的盐类作为持久性有机环境污染物新成员,其所造成的全球性生态系统污染已成事实。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FOS和PFOA毒理学研究资料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PFOS和PFOA在实验动物和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和毒物代谢动力学,以及它们对实验动物及人类可能造成的一般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胚胎发育与生殖毒性、遗传毒性与致癌性、免疫毒性等。同时指出,由于种属差异以及一些研究资料的尚不确定性,根据现有资料对PFOA和PFOS进行安全性评价的科学性值得商榷,进一步深入对PFOA和PFOS毒作用敏感指标及毒作用机制的探讨与研究,将成为今后环境科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对医疗器械进行化学表征的研究过程中,往往会有未知毒性的化合物出现.在无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毒性进行一一测定的情况下,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对预测该类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类似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或活性基团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QSAR可以预测该类目标化合物的毒性,降低医疗器械毒理学...  相似文献   

20.
生殖毒性及其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殖毒理学(reproductive toxicology)作为研究环境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对人类生殖影响特点和机制的毒理学分支.在过去30多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领域已从早期以致崎性观察为主.发展到生殖毒性的分子机制,生殖毒性危险度评价与管理的全面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