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面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统计我科2002年3月~2006年2月收治的11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中9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患者面型、咬合功能恢复满意,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治疗应为全面部骨折的首选方法,手术应遵循从下到上,从外到内的骨折复位固定顺序,恢复、重建面部的框架、突度和口腔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全面部骨折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8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对致伤原因、伤情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致伤原因以交通伤为主,占全部骨折的86.8%,其中摩托车伤占交通伤比例的57.6%,骨折类型除上下颌骨骨折外,鼻骨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多成粉碎性,其次为颧骨。下颌骨多呈线形骨折,单处多见,上颌骨以双侧骨折、颧上颌缝分离、上颌窦前壁粉碎性骨折、双侧上颌骨中缝分离为主要的骨折类型。手术方法遵循从下到上,从外到内的骨折复位固定顺序,重建咬合关系和恢复面部外形,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目前全面部骨折以上颌骨、鼻骨、颧骨、下颌骨多发骨折为主,遵循建议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鼻和鼻窦外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外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5例鼻及鼻窦骨折病例资料,其中软组织切裂伤51例,鼻骨骨折103例,鼻窦骨折40例,面部中段联合性骨折21例,结果本组行鼻骨骨折复位术101例,56例行鼻窦骨折复位手术,其中11例同时手术治疗伴发的颌面、眼及颅脑损伤。结论鼻及鼻窦骨折主要根据X线摄片及CT检查作出明确诊断,对有骨折移位者均应手术复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利于骨折复位并获得满意效果。眼、颌面、颅脑等临近器官损伤的诊治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全面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全面部骨折及并发症的诊治要点,摸索适合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的生物学固定原则。方法 采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骨切开复位等技术,结合生物学固定的原则矫治48例全面部骨折所致牙颌面畸形和咬袷紊乱。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形态效果。结论 全面部骨折必须通过术前精确的设计,有组织、有步骤地达到功能与形态并举的治疗效果。同时,骨折治疗必须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如选择恰当的接骨板和螺钉系统以及正确的复位固定方法,坚强固定和弹性固定相结合,复位固定要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SCT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4例常规X线平片或临床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MPR、SSD和VR重建,对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的数量或骨折程度、胫骨平台受累情况、手术入路、骨质疏松程度及骨组织的缺损等做出评价。骨折的分型根据Swiss AO-ASIF法。结果:24例患者中有1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轴位MSCT和MPR、SSD及VR重建图像综合做出的诊断一致。结论:MSCT及其MPR、SSD、VR重建技术对于胫骨平台的骨折分型及术前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方玲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31-1332
目的:探讨眶-颧-上颌骨骨折手术切口、固定部位和骨折复位的时机。方法:22例眶-颧-上颌骨骨折,依据临床体征进行分析诊断并辅助三维重建CT检查,通过口内前庭沟切口、结合下睑下缘切口和眉弓外1/3切口暴露骨折线使其解剖复位,采用微型钛板在颧牙槽嵴、颧额缝及眶下缘处坚固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经半年随访骨折无移位、面部两侧对称或基本对称,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正常,无因手术导致的面部神经损伤,并且小型钛板无排异现象。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采用口内外联合切口复位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该类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及鼻窦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鼻及鼻窦骨折病例资料,其中鼻骨骨折39例,伴有鼻窦骨折7例;单纯鼻窦骨折3l例。手术治疗39例。结果 本组行鼻骨骨折复化术25例,22例随访半年,鼻外形满意,鼻腔通气无障碍;3例遗留鼻部畸形。14例行鼻窦骨折复位手术,其中11例同时手术治疗伴发的颌面、眼及颅脑损伤。结论 鼻及鼻窦骨折主要根据X线摄片及CT检查作出明确诊断,对有骨折移位者均应手术复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利于骨折复位片获得满意效果。眼、颌面、颅脑等临近器官损伤的诊治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9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及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三维重组(SSD),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19例患者中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9例;X线片诊断准确16例,CT均诊断正确。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型:Ⅰ型9例,Ⅱ型8例,Ⅲ型2例;X线片诊断正确15例,CT均诊断正确。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X线片与螺旋CT扫描尤其是其MPR和SSD图像相结合,更能显示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的细小骨折以及对其分型更为准确,为骨科医师提供了立体、直观的图像,有助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32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32例均获随访11~24个月,平均1.5年。全部骨性愈合。疗效按Merchant评分: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满意的疗效取决于解剖复位、骨缺损植骨、稳定的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发病率、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年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病例共386例,其中出现临床谵妄状态的有26例。分析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谵妄状态的分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 3年内围手术期谵妄患者发病率为6.7%。其中谵妄活跃型22例,占85%;谵妄安静型4例,占15%;入院后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前发生谵妄5例,占19%;术后第1~4天发生21例,占81%。经临床综合治疗后谵妄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椎体外系反应、低血压、Q-T间期延长等短暂反应,总体恢复良好。结论围手术期谵妄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有较高发病率,临床上应加强了解和认识,加强与相关科室如老年科及麻醉科等学科的合作,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