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全科医学由来、产生的背景和其学科特点的阐述,以及对全科医学和家庭医学两个概念的分析比较,认为全科医学概念中的“全科”二字易给人造成误解,不能很好地表现全科医学的特点,应该改作社区医学才比较能体现该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在国家卫生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浙江省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开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设计。《浙江省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指标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指标为组织管理、培训基地规模、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29项。  相似文献   

3.
钟盂良 《全科医生》2001,10(4):148-149
中医药学是门类齐全的具有东方文化特点的生命科学,它的理论与技能,丰富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符合合方位,全程,全科为特点的全科医学内涵,适合社区全科医学服务功能的需求,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学术框架,仅仅照搬西方模式是不够的,必须发挥中医在我国全科医学中的优势与作用,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全科医学之路,是解决十三亿人口大国全科医学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全科医学近3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初级医疗保健领域内的新学科。《全科医学导论》是全科医学这门学科的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全科医生的作用、整体医学观、系统整体性方法,全科医生应该掌握的提供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预防为导向  相似文献   

5.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其核心是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全科医疗模式是以全科为基本,协调各专科,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和融合性的医疗的模式。中国的医疗模式原始来源于苏联的专科医学模式,缺乏基本医疗保健,医疗质量降低。中国政府认识到了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决定实行全科医学体制。全科医学模式要求理想的全科医生比例应占医生总数的50%左右,而目前中国的全科医生数只占医生总数的3%。中国的全科医生培训面临许多困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对推行全科医学体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甲医院必将充当全科医学发展的火车头才能使全科医学体制在中国实现。  相似文献   

6.
对全科医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科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中的一个新兴专业,也是初级卫生保健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全科医学的内涵、发展历程、形成因素和全科医学的特点,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顾性卫生服务[1],并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为范围,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全人群的预防、治指导。全科医学认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照的相对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病或不虚弱。全科医学是"医学以促进人类健康为目标"的最佳实现途径。我国全科医学人员配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至少有一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中  相似文献   

8.
结合西方国家全科医学发展史反思我国的全科医学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春燕  刘力戈  李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5):1253-1254,F0003
文章回顾了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全科医学发展史,揭示了全科医学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服务模式。中国现阶段医疗体系仍以专科化发展为主,全科医学的发展面临认识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全科医学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发展全科医学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和执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全科医学事业是保证中国全科医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科医学是国际上近40年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型医学专业方向,是八十年代末由世界全科医师/家庭医师学会(WONCA)的一些领导人引入我国。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21世纪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大力培养全  相似文献   

10.
全科医学是一个服务于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多专业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1],它既包含了其他学科在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共性,更具有自身学科专业体系和服务模式的特性。因此,在着眼于全科医学的学科发展,特别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时,应当注意兼顾学科的两大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