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院施行巩膜缩短术和巩膜环扎或外加压伴电凝术治疗 3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 ,有 2例发生术后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因冷冻封闭视网膜裂孔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曾有报道 ,应用电凝封闭裂孔后发生渗出性网脱报道极少 ,现将我院发现的 2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性 ,2 9岁 ,1996 - 0 5 - 2 9入院 ,以右眼前黑影 10d就诊 ,双眼高度近视史 ,右眼 :指数 / 5 0cm ,玻璃体混浊 ,有色素颗粒 ,视网膜鼻上、鼻下及颞下三个象限脱离 ,鼻上方二点方位 6 5°处 ,1/ 4RD圆形 ,于 6月 13日在局麻下施右眼巩膜环扎 ,12点 - …  相似文献   

2.
孔缘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 ,如高眼压、低眼压、眼缺血症、感染、脉络膜脱离等 ,已有过报道 ,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这一并发症却少有报道。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了 5例该并发症患者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治疗的病例 ,发现 5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男 3例 ,女 2例 ,平均4 4岁。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3例 ,锯齿缘离断性视网膜脱离 1例 ,巨大裂孔怀视网膜脱离 1例 ,4眼为首次手术 ,1眼为 2次手术。分别在局麻下行硅胶加压 ,环扎或不加环扎 ,外放液 ,冷冻 ,眼内充气 2眼 (17%C3F8) ,术后充气眼为附卧位 ,余无特殊…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凝、冷凝、单纯条带(包括巩缩、加压、环扎)玻璃体切割术和玻璃体内注气术。治疗视网膜脱离34例,初次手术网复位20例,失败4例,再次手术11例,治愈例,治愈率由实次手术的58.8%提高到82.3%。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对第次手术失败者,应寻找原因,争取在2周内再次手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报告98例98眼不放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脱离手术结果。仅电凝封孔,巩膜外加压。一次手术成功89例,占91%,2次手术复位5例,占5%、一次手术复位后又发现新孔2例,失败2例。不放液简化了手术,避免了放液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正确选择适应证,可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徐格致  陈荣家 《上海医学》2001,24(12):714-716
目的:了解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时感光细胞变性死亡机制。方法:8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眼球被选作病理组织学和TDT mediated biotin-dUTP Nick End Labelling(TUNEL)技术研究。结果:其中4眼,观察到有散在分布的感光细胞凋亡特征性-DNA的片断化,视网膜组织中缺乏炎症细胞反应,结论:凋亡是脉络膜黑色素瘤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中感光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信息针定位对491例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达91.4%,并对临床上裂孔原性视网脱离常见病因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手术是迄今为止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最为有效的手段。对于一些严重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单纯采用传统的巩膜扣带技术难以达到治疗目的,选择玻璃体手术不但能使患者保留眼球,还能使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有用视功能。我院近年来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8.
9.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是位于眼底后极部的错构性血管瘤,常合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而使视力下降.我院于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运用巩膜外冷凝排出视网膜下液术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合并有球形视网膜脱离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电凝、冷穿刺视网膜下放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65例67眼,均行“巩膜外填压+环扎+冷凝+视网膜下放液”,其中38眼行电凝放液,29眼行穿刺放液。结果:电凝放液组35眼成功解剖复位,冷凝放液组27眼成功,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凝放液和冷穿刺放液均是可靠的视网膜下放液方法。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评价用切环切除大型脑膜瘤的方法和优点。②方法用切环为58例脑膜瘤病人行手术切除。③结果49例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者。④结论用切环切除大型脑膜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抗痨化疗加抽水并用消炎痛和并用激素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经对比观察:体温恢复正常前者为4.25天,后者为11天;胸痛消失前者为9.4天,后者为22天;胸闷消失两者相仿;胸水消失前者为11.3天,后者为22天。观察结果证明,并用消炎痛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无论从改善症状,胸水吸收方面均优于激素,且副作用少,无严格禁忌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格子样变性致视网膜脱离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对390例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患者行特定检测和治疗观察并长期进行了随访,系统地总结了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临床恃点及预后,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研究发现对高度近视眼主诉有细尘状漂浮物感者,或ERGb波严重受损者,以及检测发现眼赤道直径扩张、玻璃体容积增大者提示为格子样变性裂孔的最早信息,以期监护,并及早治疗;还确认了格子样变性的好发部位,特别是危害最大的牵引性裂孔,好发在变性区的后缘及两端部,这一特征为重新评价和使用光凝技术做预防性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作者改变以往对病灶区做全封闭式光凝的模式,采用针对裂孔好发部位在病灶周围做半环绕式激光光凝术,面积小,密度低,并发症少,从而提高了防治效果,长期随访仅有1.3%发生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4.
孟旭霞  梁涛  崔从先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3):189-190,193
目的 观察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双眼遮盖、激光光凝及手术治疗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43例(43眼)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双眼遮盖治疗1~14d(平均4.6d),眼底可视度增加。其中24眼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4眼行局部巩膜外垫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裂孔封闭,无再出血。15眼行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1例。结论 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时,双眼遮盖并及时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以及早期手术是争取较好视力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用家兔造成实验性视网膜缺血,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家兔视网膜对缺血的耐受时间是60分钟,主要病理改变是变性、溶解和增生。  相似文献   

16.
二硫化碳毒性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接触 CS-5年以上并经眼底检查无明显病变者143例(226眼)和非接触者35例(70眼)进行视力、视野及 ERG 检查,并根据接触的不同方式及浓度分组研究,结果表明:接触 CS_2各组视力下降者平均患病率为36.28%,而非接触组为28.57%,其间无明显差异(P>0.05)。接触CS_2各组视野明显缩小者平均患病率为36.73%,高于非接触组的15.71%(P<0.05)。视网膜电流图(ERG)的检查显示持续性接触 CS_2者异常 ERG 的患病率为28.57%,38.18%,明显高于非接触组的11.43%(P<0.01)。接触 CS_2组与非接触组之间视野缩小与 ERG改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30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结果。治愈27例(90%),好转2例(有效率96.7%),未愈1例(3.3%).疗效与玻璃膜分级有关,Ⅲ级膜治愈率低(50%),Ⅱ级膜及Ⅰ级膜治愈率分别为87.5%及90%,有效率100%(P<0.05)此外,脱离范围及异物伤口均影响手术效果(P<0.05).针对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成功关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孔卫平 《九江医学》2006,21(2):57-58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裂孔定位,冷凝,硅海绵外加压及环扎带。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C3F8。结果: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一次性复位19眼(占90.5%),未复位2眼(占9.5%),经二次手术复位,术后视力均提高。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较高的照明度,较宽较清晰的立体视野,直视下进行裂孔冷凝封闭,提高了裂孔检查及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报道36例(38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病例,占同期视网膜脱离住院病例的14.8%,术后复发原因为原裂孔漏液,出现新裂孔,PVR形成,术式选择不当等。新裂孔和PVR形成是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治愈率为70.3%。应根据膜形成状态及裂孔情况正确选择术式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无选择性地应用阔筋膜和硅胶带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对比分析,通过近期、远期疗效观察,硅胶组均优于阔筋膜组(94.94%,35.03%,80.85%,62.06%),因此,本组说明硅胶带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环扎带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