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院自1993年1月~1997年3月经治的通过临床和CT确诊的混合性中风,高血压脑出血及脑梗塞3组病历,对其在起病后1周内血压下降程度及3种类型脑卒中患者心率减慢程度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混合性中风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55~86岁.其中21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7例有眼底动脉硬化表现,16例胸片及超声心动检查有主动脉硬化表现,7例合并糖尿病.入院时查心电图.起病后4小时至1周做头颅CT检查,均表现为新鲜出血灶与梗塞并存,互不相联.出血均为1侧单发,其中丘脑出血5例,基底节出血13例,脑叶出血6例,脑干出血1例.24例中伴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梗塞灶单发18例,多发6例,其中基底节区梗塞24例,脑叶区梗塞6例,合并脑萎缩6例.在同期住院用人中随机选择经临床和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24例,男15例,女9例.脑梗塞24例,男16例,女8例.2 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CT和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仅发现脑外伤后各种出血灶、脑挫裂伤灶,还发现有一部分为梗塞灶,尤其多为腔隙性梗塞,有的甚至与出血灶并存。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8~65岁,平均31.6岁。其中儿童3例,50岁以上2例。车祸伤8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2例。伤后一过性意识丧失8例,浅昏迷3例,中度昏迷1例。轻偏瘫9例,单瘫2例,面瘫2例,偏身感觉障碍2例,癫痫发作1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脑血管意外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 988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7月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95例 ,其中并发脑血管意外 1 2例 ,占 1 2 .6%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重症胰腺炎并脑血管意外者 1 2例 ,男 7例 ,女5例 ;年龄 2 2~ 76岁 ,平均 52 .7岁。本组 1 2例均为符合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脑血管意外均为住院期间并发 ,且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基底节区腔梗 4例 ,出血 3例 ,顶枕部梗塞 3例 ,颞部出血 2例。1 .2 临床表现 :1 2例均有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 ,B超或 CT提示胰腺出血坏死。 1例并发急性肺损伤 ,1例并发休克 ,1例并发急性…  相似文献   

4.
颅内高压可引起胞移位,脑疲是脑移位进一步发展的结局,必须及时抢救。本文用传统药物甘露醇、地塞米松及速尿抢救24例早期胞癌患者,现总结如下。1.一殁增况:男18例,女6例;年龄42岁~76岁,平均59岁。全部病例均经过颅脑C下检查,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大面积梗塞2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多发性脑脓肿1例,脑部肿瘤1例。全组病人均有意识障碍,其中嗜睡3例,浅昏迷16例,中度昏迷5例。呼吸加深加快15例,节律轻度不规则9例,心率缓慢16例,双侧瞳孔缩小17俐,单侧瞳孔缩小7例,而瞳孔对光反应均…  相似文献   

5.
1997年 6月~ 1999年 6月 ,笔者对本院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 2 4例 ,用国产精纯抗栓酶给予治疗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中男 14例 ,女 10例 ,就诊年龄45~ 71岁 ,就诊时间在发病后 1~ 7天内。初次发病 2 1例 ,再次发病 3例 ,所有患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其中18例已有糖尿病史 5~ 10年 ,6例出现脑梗塞后发现血糖高 ,追踪观察血糖持续在高水平。发病诱因 :劳累 5例 ,精神因素 10例 ,原因不明 9例。脑梗塞均经CT确诊 ,其中基底节区梗塞 13例 ,腔隙性梗塞 5例 ,脑叶梗塞 4例 ,较大面…  相似文献   

6.
百奥蚓激酶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8月至2001年6月应用百奥蚓激酶治疗脑梗塞30例,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较好,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所选60例脑梗塞患者均符合脑梗塞形成的病史、症状、体征,并经头颅CT证实有脑梗塞病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1~78岁,平均63.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40天,平均16天;既往有高血压病22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1例;脑叶梗塞6例,基底节区梗塞18例,脑干梗塞3例,小脑梗塞3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9~80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48天,平均19天;既往有高血压病24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2例;脑叶梗塞8例,基底节区梗塞17例,脑干梗塞3例,小脑梗塞2例,基底节区梗塞17例,脑干梗塞3例,小脑梗塞2例.两组均为清醒患者,能进食.  相似文献   

7.
年龄与性别:本组20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81岁,40~49岁4例,50~59岁7例,60~69岁4例,70岁以上5例,女性3例,男性17例,男女之比为5.8∶1。心律失常与梗塞部位:本组20例,发生心律失常为17例,其发生率为85%,其中前壁梗塞1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65%,前间壁梗塞占30.76%,下壁梗塞5例,发生心律失常4例占20%,说明前壁梗塞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其前间壁梗塞多见。心律失常性质与梗塞部位:本组发生窦性心动过速2例,心动过缓2例,均发生于下壁梗塞。室性期前收缩7例,发生于前壁梗塞6例,占85.7%,交界性心律1例,左  相似文献   

8.
院自1997年2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急性缺血性脑中风100例,其中采用传统的低分子右旋糖研加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治疗52例与东菱克栓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48例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首次发作,头部CT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供应区梗塞,发病后72h内就诊,无颅内出血,无血液病或活动性出血。10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入选,双盲,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年龄46~86岁,其中男32例,年龄65.1±3.5,女20例,年龄69.3±4。脑梗塞23例,脑腔隙梗塞12例,多发性脑梗塞17例。对照组48例,年龄47~80岁,其中男25例,年龄68.8±3.3,女23例,年龄7…  相似文献   

9.
本院从1996年~2003年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27例,随访2~8年,发生再出血者62例,占19 %。因再出血死亡28例,占再出血病人的45 2 % ,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2岁。再出血发生时间:首次出血后两周内22例,占35 5 % ;2周~3月14例,占22 6 % ,3月~1年12例,占19 4 % ,1年后再出血者14例,占22 6 %。1 2再出血诱因:有明显诱因者42例,占67 7 %。其中用力排便18例,精神紧张12例,情绪波动10例,劳累过度10例,用力咳嗽5例,低头拾物3例,输液反应2例,饮酒2例。1 3诊断标准:有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0.
尾状核卒中一般说来生命体征平稳,预后良好,多数迅速恢复。CT检查前易和缺血性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混淆。现将我院神经内科1989—01~1989—11底。经CT扫苗证实尾状核卒中,血量不足10ml,5例进行分析如下。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0~57岁,有高血压病史5年以上的3例,无高血压病史的2例。病后30h入院3例,72h住院的2例。CT前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例,考虑脑梗塞的1例,TiA的1例。本组均急性起病。活动或情绪激动者发病4例,其中二例梗塞无原因。这5例特点是,神志清楚,无意识障碍,剧烈头痛的3例,并能说与出血相一致的头痛部位,呕吐3例,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烦躁1例。其中2例轻头痛,  相似文献   

11.
碟脉灵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碟脉灵是一种新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山西省人民医院自1999年12月~2000年8月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30例,年龄38~79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男64例,女36例;其中大面积梗塞(梗塞灶>3cm2)7例,中小梗塞(梗塞灶≤3cm2)40例,腔隙梗塞23例,多发梗塞11例,脑干梗塞3例,椎动脉供血不全16例;对照组共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其中大面积梗塞3例,中小梗塞12例,腔隙梗塞8例,多发梗塞3例,脑干梗塞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3例。所有病例均经CT和/或MRI证实,符合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入院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平均为(20.14±5.35)分,对照组为(20.28±5.16)分,2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我院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150例,其中并发脑梗塞52例.现就梗塞的临床特征及其防治问题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1995年1月~1997年10月住院的150例糖尿病患者,均按1985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确诊为NIDDM.参照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发现梗塞病灶,筛选出并发梗塞者52例,其中发生2次以上者6例.1.2 一般资料:150例中男56例,女94例,并发脑梗塞52例中男18例,年龄52~85岁,平均67.11岁,女34例,年龄51~90岁,平均68.64岁.1.3 脑梗塞的类型(按头颅CT扫描发现梗塞灶分类):双侧基底节腔梗塞33例,其中4例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及定位  相似文献   

13.
<正>本组7例均为本院2003~2006-02收治伤性脑梗塞患者:男性,年龄最小12岁,最大59岁。致伤原因:打击伤4例,交通伤3例。受伤部位:额面部伤3例,额顶部伤3例,颞部伤1例。7例患者均述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呈持续昏迷1例,短暂昏迷2例(其中伴偏瘫及眼球外展受限1例),嗜睡1例,感觉性失语1例,无精神症状2例。颅脑CT扫描发现2例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均为少年患者),脑于梗塞2例,大面积脑梗塞1例,颞叶梗塞1例,枕叶梗塞1例。7例患者均给予扩血管及改善循环药物治疗。2周复查CT结果显示发生于脑干及基底节区的梗塞灶均无明显变化,颞叶及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们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12例,其中并眼内出血者28例,无眼内出血者84例。现对比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均经腰穿或头颅CT扫描确诊,并除外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眼内出血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为38~61岁,平均52.1岁。其中复发性SAH6例。无眼内出血组:男46例,女38例,年龄为40~65岁,平均54.3岁。其中复发性SAH5例。1.2 眼底检查所见 28例中双眼出血10例,单眼出血18例;视网膜出血者17例,玻璃体膜下及玻璃体出血11例,其中合并球结膜出血1例;大面积出血(指出血面积超过视乳头面积的25%)者21例,小面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96年1月至1998年3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选择性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9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50~69岁,平均54.8岁。其中大脑前动脉梗塞11例,大脑中动脉梗塞6例,大脑后动脉梗塞1例,基底动脉梗塞1例。2 用药对象 发病6小时以内。年龄小于70岁。发病6~12小时,脑CT检查无异常,病情进行性加重。除外有活动性出血倾向,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本文报道表现为单纯性中枢性面瘫的腔隙性脑梗塞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56~78岁,平均64.5岁。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3例,1例常有头痛头晕史。就诊时血压18.7~22/12~14kpa。均为突然发病,出现言语含糊、流涎、单眼闭合不全,双侧额纹等深,口角歪斜及咽反射消失。无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经CT或MRI检查为腔隙性梗塞。经抗凝、扩血管及控制血压等治疗,均在2~3周内痊愈。 2 讨论 2.1 腔隙性梗塞并非少见,国外有报道占一组脑血管病的18%,占脑部尸检的10%。国内有报道占一  相似文献   

17.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卒中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礼明  杨康女 《河北医药》1992,14(4):208-209
本文报告经CT确诊,临床主要首发症状为精神障碍的脑卒中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0~85岁,平均64.9岁。其中躁动不安、乱喊乱叫者9例,表情淡漠、寡言不语者5例,拒食拒服药者2例。16例中仅4例有轻度局限体征。CT诊断:左颞叶梗塞4例,右颞叶梗塞及右额叶梗塞各2例,左顶叶及右颞叶血肿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卒中应引起临床重视。如能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18.
<正>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又称腔隙卒中或微梗塞,为脑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腔隙梗塞的报告愈来愈多,现将我院近几年来经CT证实的60例腔隙梗塞—纯运动性偏瘫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4~40岁2例,41~50岁8例,51~60岁23例,61~70岁24例,>70岁3例。50岁以上占83.3%。既往病史:高血压史43例(71.6%),冠心病史7例(11.6%),动脉硬化史46例(76.6%),糖尿病史8例(13.3%)。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近期并发症中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常被人们所忽视。而对其如何护理更值得探讨,现将我们自1990年1月以来的23例SAH继发AOH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1~64岁,平均41岁。发病时间均在SAH后1周内,其中同时或24h内4例,2~3天12例,4~7天7例。临床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云英  韩兰堂 《河北医药》2001,23(3):218-218
老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因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而延误诊治。我科自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老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0 0例 ,其中初诊时误诊 2 3例 (2 3% )。本文重点讨论老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和诊治中的经验教训 ,以提高对老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人 10 0例 ,男 56例 ,女 4 4例 ,年龄 55~ 81岁。其中 55~ 6 5岁 72例 ,6 6~ 75岁 2 0例 ,79岁以上 8例。既往有SAH病史 8例。1.2 发病诱因 劳累时发病 4 8例 ,排便时发病 13例 ,情绪激动时发病 2 7例 ,静态下发病 1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