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掌握青岛流亭机场口岸蚊类本底情况,为本口岸蚊虫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1年6月~2002年5月应用紫外诱蚊灯法,对青岛机场口岸蚊类进行了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共捕获蚊类803只,分2属6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蚊虫活动高峰期为8~10月。[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青岛流亭机场口岸的蚊类情况,应在蚊虫密度达到高峰前采取措施,控制蚊类密度,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青岛机场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对青岛机场口岸采用诱蝇笼捕集法,并不定期配合采用人工网捕法进行蝇类和其孳生地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蝇类46715只,其中采用诱蝇笼捕集法捕获44685只。经分类鉴定分别属于7科47属97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结论]本次调查全面掌握了青岛机场口岸蝇类的种类组成、季节消长情况和其孳生场所。加强机场周边环境整治,消灭蝇孳生地是今后灭蝇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珠江水域广州口岸蚊类的本底情况,为口岸开展蚊类防控、完善蚊媒传染病防控机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紫外灯诱蚊法调查成蚊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采用勺捞法、集卵器法调查蚊类幼虫的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结果共捕获成蚊7 008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4属6种;优势种为致倦库蚊;成蚊年平均密度为15.81只/人工·h(人工小时法)、0.20只/灯·h(紫外灯诱蚊法);季节消长呈单峰型,3~6月密度较高。蚊类幼虫年平均密度为0.03条/勺,季节消长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5-7月和11-12月;年平均诱卵指数为0.33,高峰期在8月。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珠江水域广州口岸蚊类的本底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皇岗口岸鼠类、蚊类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11月采用鼠笼法对皇岗口岸的鼠类进行了调查,采用灯诱法进行蚊类调查。[结果]共捕鼠104只,经鉴定为2目2科3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年平均鼠密度为8.76%。捕蚊249只,经鉴定为1亚科2属3科,致倦库蚊为优势种,蚊类平均密度为0.56只/h·灯。[结论]皇岗口岸鼠密度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强灭鼠工作,减低鼠害发生的风险。成蚊密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应继续开展口岸生物媒介本底调查,掌握其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灭鼠、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海门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蚊媒防制、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灯诱法,同时采集各种水体中的蚊幼,进行蚊种鉴定,统计各月蚊密度。[结果]捕获蚊类3属7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6~8月是蚊类活动的高峰期。[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海门口岸蚊类本底情况。  相似文献   

6.
横琴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横琴口岸蚊类的种群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蚊类防制、蚊媒传染病监测和口岸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诱蚊法,用吸蚊管进行定点、定人、定时人工诱捕,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横琴口岸的蚊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蚊类4属8种,分别是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骚扰阿蚊和巨型阿蚊.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成蚊总数的48.35%;其次为三带喙库蚊,占构成总数的32.6%.蚊类年平均密度0.61只/人工小时.横琴口岸全年均有蚊类活动,3~5月和10月分别出现1次密度高峰.[结论]虽然目前横琴口岸蚊类密度不高,但随着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周围居住人员的逐渐增多,蚊类密度可能相应升高,因此,应加强口岸卫生监督和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首都机场口岸鼠、蚊、蝇、蜚蠊4类医学媒介生物,掌握其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调查采用鼠夹(笼)法及粘鼠板法,蚊类采用CO2诱蚊灯收集法,蝇类采用诱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粘捕法,对捕获的鼠类、成蚊、蝇类和蜚蠊进行分类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0只,经鉴定隶属于1目1种2属2种,其中小家鼠17只、褐家鼠3只,平均鼠密度为0.28%;捕获成蚊11 457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2亚科3属5种,以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主,年均蚊密度为39.78只/灯·h;捕获成蝇2 993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6属33种,以麻蝇、大头金蝇为主,平均蝇密度为14.25只/笼·d;捕获蜚蠊51只,经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平均蜚蠊密度为0.02只/张·d。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首都机场医学媒介生物情况,为积极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在云南省的分布。方法 现场孳生地捕捞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分类鉴定计数;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3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边境口岸捕获蚊虫5属8种1896只,其中在瑞丽市姐告国家级口岸捕获埃及伊蚊170只,占当地捕蚊总数的49.56%;内地城乡捕获蚊虫8属32种8722只,未发现埃及伊蚊;CDC诱蚊灯诱捕蚊虫6属32种7987只,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人工捕获蚊虫6属22种11293只,优势蚊种亦为三带喙库蚊。结论 通过4年采用不同方法调查,基本查清了埃及伊蚊在云南省的分布。且该省蚊虫种类繁多,虫媒病毒性疾病媒介较多,危险因素大量存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青岛机场口岸鼠类、蜚蠊类等6种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掌握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情况和孳生场所,为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采用夹夜法进行鼠类调查,同时进行蚤、螨、蜱调查;蠓类调查随蚊类调查同时进行;采用诱蟑盒进行蜚蠊调查。[结果]经种类鉴定,共捕获鼠类2科4属4种;蚤类1科1属1种;螨类4科5属7种;蜱类1科3属4种;蠓类1科3属8种;蜚蠊1科1属1种。(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青岛机场医学媒介生物的自然本底情况,为指导机场当局积极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北京口岸地区蚊虫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北京口岸蚊虫的种类和季节消长,为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成虫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勺捞法。结果共捕获成蚊14270只,经鉴定为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共捕获蚊幼虫114条,为淡色库蚊和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为北京口岸的优势蚊种,活动高峰为9月。结论北京口岸蚊虫控制宜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和掌握滨州市蚊蝇密度、种群结构、生境分布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更好地为媒介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虫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蚊蝇监测于4-11月开展密度和种群调查。结果 2017-2018年滨州市共捕获蚊虫17645只,以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优势种,分别占77.69%和12.47%,不同生境中密度最高的为牛棚(71.79只/灯),蚊虫总平均密度为19.76[只/(灯·夜)],密度高峰期在8月;共捕蝇9867只,其中家蝇和市蝇为优势种,分别占62.2%和14.87%,不同生境中密度最高的为农贸市场(18.84 只/笼),蝇类总平均密度为9.38[只/(笼·d)],密度高峰期在6-8月。结论 较全面掌握了滨州市不同生境与季节蚊蝇密度及种类构成,以及优势种群所占的比例,监测工作可为蚊蝇的防治提供依据;部分生境蚊蝇密度较高,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蚊蝇密度。  相似文献   

12.
2种方法监测蚊虫密度消长和种群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南昌市蚊虫密度消长和种群构成。方法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结果共发现4属11种蚊种,库蚊属6种,按蚊属3种,伊蚊属1种,阿蚊属1种。优势种群为致倦库蚊。人工小时法,年平均密度为38.65只/11;诱蚊灯法,年平均密度为1.29只/h。人工小时法,全年蚊密度消长具有2个高峰期,其中以6月和11月为2个最高峰。诱蚊灯法,蚊虫全年密度消长呈单峰型变化,7月达最高峰。人工小时法,在不同的环境类型中均以致倦库蚊为主,3种不同的环境类型蚊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诱蚊灯法,不同的环境类型蚊种构成比不尽相同,居民区、公园和医院是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农户和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在5种不同的环境类型中,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场所。人工小时法捕捉的蚊虫种类多于诱蚊灯法。结论南昌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蚊虫的生长,6、7月是蚊虫生长高峰,致倦库蚊是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3.
CO2灯诱法与人帐诱捕法捕蚊效果现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现场调查CO2灯诱法与人帐诱捕法的捕蚊效果。方法采用CO2灯诱法与人帐诱捕法。结果捕获的1548只蚊虫中,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分别占87.86%、11.95%N0.19%;2种方法捕获的蚊虫种类相同,但CO2灯诱法捕获的蚊虫密度指数[21.8只/(灯·h)]显著低于人帐诱捕法[84.0只/(帐·h)。结论CO2灯诱法可作为蚊虫种群调查的一种手段,尤其在发生蚊媒传染病的地区,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沂蒙山区蚊类生态习性近20年生态学调查,掌握不同生境蚊类的本底资料,为除害灭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取样点,用人帐法、网捕法、灯诱法、人工小时法、动物诱捕法等5种采集方法分别在不同生境中采集蚊虫成虫,分类计数。结果共发现蚊类5属28种,其中环股按蚊、朝鲜伊蚊、背点伊蚊等7种为沂蒙山区新记录。蚊类的孳生地非常广泛,而不同蚊种在各种水质中又有不同的孳生特点。对11种常见蚊虫的嗜血习性进行了判断。结论在当前蚊媒传播疾病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必要继续加强对蚊类生态学的调查,以巩固除害灭病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宝鸡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所采蚊虫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计数。结果宝鸡市区采获蚊虫4属7种,按蚊属2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3种、阿蚊属1种;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7~9月调查期间,蚊幼平均容器指数为49.92,成蚊帐诱密度为11.5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01只/h,诱蚊诱卵器诱蚊指数为11.52%,白纹伊蚊密度高峰在8月,诱蚊指数为17.16%。成蚊密度山地林地最高,其次为特殊场所,养殖耕种区高于休闲活动区;城市居民区白纹伊蚊居多,农村居民区淡色库蚊居多。结论初步摸清了宝鸡市蚊类的种群构成和生态分布,为开展蚊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西走廊地区蚊媒传染病传播媒介分布情况,进一步确认河西走廊地区为无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及其他蚊媒传染病地区.方法 采用灯诱法和人工小时法.灯诱法:用功夫小帅牌吸入式诱蚊灯悬挂于每个调查点离地面0.8~1.5 m处,每次开灯诱捕12h;人工小时法:采集者手持电动吸蚊器或口吸吸蚊管在人房、居民区楼道、猪圈、牛棚捕获蚊虫,捕蚊时间一般为30~40 min.结果 共采集蚊虫23 584只,通过初步鉴定,发现该地区蚊虫4属18种.在所捕获蚊虫中,数量最多的生境为畜舍,占捕获总数的76.39%,农户次之,占14.23%,居民区最少,占4.49%.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5.87%和23.04%,几乎分布整个河西5市.未捕获到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病毒检测未检出乙脑病毒,但在该地区首次发现蚊传黄病毒和辽宁病毒,且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 河西走廊地区蚊虫种群分布较为广泛,部分水系分布较为丰富的区域种群密度较高;今后应加强该地区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河西地区蚊虫携带病毒的研究不可懈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对济南国际机场蚊虫种群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蚊虫多样性的分析。方法 运用丰富度、相对稀有种类数(%)、相对极低种类数(%)、种间相遇几率(PIE)、均匀度、最优势种、种群密度等7个指标,对采集的蚊虫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共采集成蚊2018只,3个采集点分别采集1086、362、570只,生活区以淡色库蚊为多,候机厅数量较少,机场宾馆的蚊虫数量及种类介于前两者之间。不同生境处的蚊虫群落其多样性亦不同。结论 对于蚊虫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在浦东机场的分布与活动规律。方法帐诱法、灯诱法、人诱法、捞勺法和人工小时法。结果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是浦东国际机场的优势蚊种,4-11月均有危害;灯诱法调查,季节消长呈坡型,蚊虫于4月出现,5-6月达到高峰,10-11月逐渐减少至消失;蚊虫活动(帐诱法)主要在晚上,黄昏时有群舞习性,活动高峰为日落后1~4h,白天基本不活动;刺叮(人诱法)高峰时间为21:00,叮人频率最高为42次/15min;入室蚊虫以19:00-22:00为多,入室率最高为9只/15min;幼虫主要孳生于池塘、水坑、洼地、下水道和容器等污染或干净的静止水体中。结论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是浦东国际机场危害人类的常见蚊种,其活动规律的研究对媒介控制和虫媒病的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阴市蚊虫种群及密度,为防治蚊虫及蚊媒病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采用诱蚊灯法对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中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到5种蚊虫,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其中淡色库蚊占比例最高,为96.01%。2008、2009、2010最高蚊密度分别在9月、8月、7月,分别为3.31、5.14、6.86只/(灯.h)。蚊密度(y)与气温(x)的回归关系为y=0.000 4 x3-0.014 9 x2+0.201 6 x-0.946 9。结论淡色库蚊是江阴市最主要的防治对象,5-10月是蚊虫防治的主要时期,当日均温大于11.0℃时应开始注意蚊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人帐诱法和CO2灯诱法的现场捕蚊效果。〔方法〕采用人帐诱法和CO2灯诱法进行蚊类调查。〔结果〕两种方法共捕获1307只蚊虫,经鉴定分别为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eniorhynchus)、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分别占各种类的比例为85.16%、9.49%、4.82%和0.53%,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2种方法捕获的蚊虫种类相同,但CO2灯诱法捕获的蚊虫密度指数129.0只/灯·h显著低于人帐诱法266.5只/帐·h。〔结论〕CO2灯诱法可作为蚊虫种群调查的一种手段,尤其在发生蚊媒传染病的地区,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