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术后声带运动正常而发音障碍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摘除术后发音障碍70例中,58例为声带麻痹;12例声带运动正常,但有声音嘶哑。用肌电图检查了12例声带运动正常的喉内肌电位,发现一侧或双侧喉上神经轻度或完全麻痹者4例;一侧或双侧喉上和喉返神经轻度或完全麻痹者5例;一侧或双侧喉返神经麻痹者3例。以上三种类型麻痹是声带运动正常但嘶哑的原因,尤其是喉上神经麻痹是甲状腺术后发音障碍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环杓后肌作用为外展单侧声带,它由喉返神经支配,当此神经完全切断后导致声带旁正中位置固定。有多种恢复环杓后肌神经再支配的手术设计,尽管在临床上长期麻痹病人成功报道不少,但用神经肌肉蒂移植后失败也有一定数量报道,本文作者认为这与环杓后肌萎缩或疤痕组织替代有关。研究对象为三只成年狗,切断其一侧喉返神经后1月、6月、12月分别将狗处死,并作环杓后肌组织学检查,第一个狗的对侧声带作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喉返神经切断一月后,切断侧环杓后肌的Ⅰ型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种神经修复术式治疗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的远期疗效。方法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带麻痹患者153例,单侧138例、双侧15例,病程从损伤即刻至3年不等。行喉返神经减压术3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102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9例、膈神经移植及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神经肌蒂植入术11例。手术前后以喉镜、嗓音评估及声学分析、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①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病程3个月内19例、3月以上1例经喉返神经减压术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3个月以内3例、3个月以上4例患者经喉返神经减压及喉返神经端端吻合后均未恢复声带运动;颈袢喉返神经吻合组78例发声时声带突有明显内收运动,24例无明显内收运动;但上述3种术式除喉返神经端端吻合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3例外,其余患者发声时声带均处于正中位,声门闭合良好,后联合裂隙不明显,97%(134/138)嗓音恢复正常。②双侧声带麻痹患者:行神经减压4例7侧,有4例5侧恢复运动,均拔除气管套管;行膈神经移植术的11例中,恢复明显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6例6侧,幅度达2~8mm;轻度外展2例2侧,幅度1~2mm,但声门裂隙达6~12mm,此8例均顺利拔管,发声时声带均有一定幅度的内收。2例2侧膈神经移植术后声带仍固定,1例1侧吸气性声带内收,未能拔管。一侧膈神经移植而另一侧肌蒂埋植的4例中,肌蒂埋植侧仅1例声带轻微外展。总拔管率80%(12/15)。膈神经移植手术前后发声无明显变化,神经减压术后发声明显好转。③各种神经修复术的神经再支配得到神经肌电图检查的证实,随访一年以上各项指标无明显退步。结论①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膈神经移植术能很好地恢复喉的生理功能;②喉神经修复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及侧别而定。  相似文献   

4.
双侧声带外展麻痹时,声带常处于旁正中位,每因呼吸量不足而需气管切开,否则有气道突然阻塞的危险。1973年来治疗喉返神麻痹应用神经移植或改道吻合(膈神经、迷走神经、对侧喉返神经及颈神经袢),但其效果各家报导不一;总的来说,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累及喉返神经的处理方法。方法根据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情况分为包绕、黏连、压迫3组,术中根据喉返神经与肿瘤的关系结合术前声带运动情况综合考虑是否保留喉返神经。包绕组无论声带活动情况如何,喉返神经均予切除。黏连组如伴完全声带麻痹,切除喉返神经;否则喉返神经予以保留。压迫组喉返神经均予保留。观察所有患者声带术后活动情况、评估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甲状腺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术19例,随访1年术后均未复发。包绕组患者均行喉返神经切除,术后声带完全麻痹;粘连组中,3例声带完全麻痹者切除喉返神经、术后声带完全麻痹,9例术前不完全声带麻痹均予以保留喉返神经,2例术后出现声带完全麻痹,3例声带不完全麻痹,4例声带运动恢复正常;压迫组无声带完全麻痹,完整保留喉返神经,术后声带运动均恢复正常。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的处理,应结合术前声带运动情况及术中喉返神经与肿瘤关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双侧声带麻痹常见于甲状腺手术损伤双侧喉返神经和颈部外伤,声带固定于正中位或旁正中位,可引起呼吸困难.以吸气时为重.常需要手术改善呼吸。CO2激光应用于临床后.学者们已将其用于杓状软骨切除术或声带切除术,术中基本不出血,手术操作大大简化。支撑喉镜下CO2激光辅助一侧声带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开展了喉肌麻痹的电刺激疗法。本文在一侧喉返神经麻痹的动物,探讨用起动装置的电刺激使残存的喉内肌引起声门关闭的可能性。用5只狗作实验,切断一侧喉返神经造成声带麻痹,在患侧甲状软骨板开窗,将电极植入甲杓肌和环杓后肌,用单极刺激,经检测得知最适肌收缩的频率为30~50Hz以上,持续时间5msec以上,电压3V以上。作者用对  相似文献   

8.
环甲肌(CT)由喉上神经支配,认为喉麻痹时可影响声带位置。据此单一喉返神经麻痹(RLNP)假定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PM),而喉上神经和RLNP则预期声带固定于更外侧位置(中间位一IM或尸位一LP)。在近期实验与临床研究中对此持有不同观点。该作者用纤维喉镜(TFL)和喉肌肌电图(LEMG)检查研究声带位置和神经损害部位之间的关系。26例单侧声带麻痹病例,男女各半,病程12例wtl年,14例>l年。TFL对麻痹声带位置判定:PM8例,串门裂wtl.smm,两侧声带突接触,后连合紧闭;IM7例,声门裂1.5~2.smm,后连合开放或闭合;L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一种能同时恢复麻痹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狗一侧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运动支联合麻痹的喉内肌,采用颈袢胸骨甲状肌肌蒂移植于麻痹环杓后肌,颈袢甲状舌骨肌肌蒂移植于麻痹侧环杓侧肌作为实验组,并仅用颈袢胸骨甲状肌肌蒂移植于麻痹侧环杓后肌作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4个月行声带录像、喉肌电图检测、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个月所有动物均不同程度地恢复了麻痹声带的生物功能。实验组术侧声带内运动明显  相似文献   

10.
双侧声带麻痹常见于甲状腺手术损伤双侧喉返神经和颈部外伤 ,声带固定于正中位或旁正中位 ,可引起呼吸困难 ,以吸气时为重 ,常需要手术改善呼吸。CO2 激光应用于临床后 ,学者们已将其用于杓状软骨切除术或声带切除术 ,术中基本不出血 ,手术操作大大简化[1] 。支撑喉镜下CO2 激光辅助一侧声带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已取得了良好效果[2 ] 。1.手术方法 :一侧声带黏膜下切除术一般在气管切开处插入麻醉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置入支撑喉镜暴露声门 ,显微镜下用CO2 激光 (15W ,连续波 ,连续工作模式 )将一侧声带自声带突处完全离断 ,由…  相似文献   

11.
膈神经替代喉返神经修复治疗双侧声带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和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 (膈神经手术 )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 1999年 8月~2 0 0 1年 7月治疗外伤性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 6例。病程 1周~ 18个月 ,一侧作膈神经手术 ,而另一侧作颈袢肌蒂环杓后肌植入术。手术前后电子喉镜、频闪喉镜观察声门大小、声带运动、振动情况 ,嗓音声学参数分析 ,喉肌电图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 2~ 3周检查发现 4例声门较术前增大 2~ 3mm ,但声带固定不动 ,2例无明显改善。术后 6个月 5例膈神经修复侧均恢复了较大幅度的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 ,外展幅度可达 3~ 5mm ,而肌蒂植入侧仅轻微外展或固定不动 ,幅度均在 1mm以内。此 5例均顺利拔管 ,并能承受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 ,1例仍在随访中。术后 4个月 6例肌电图检查显示膈神经修复侧自发、诱发电位均明显大于肌蒂植入侧 ,自发电活动与肋间肌基本同步 ,而较肌蒂植入侧延迟 10 0~ 2 0 0ms。声音估价显示 3例声嘶术后较术前好转 ,2例无变化。术后半年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安全可行 ,较颈袢肌蒂植入术更能有效地恢复声带吸气性外展运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道20例喉固定(喉返神经麻痹)患者的喉肌电图检查结果,5例甲状腺切除术后喉固定,15例自发性喉固定。局麻下用RaciaMS7型肌电记录仪及双极电极记录,针极经皮穿刺插入环甲肌,经皮和环甲膜穿刺插入声带肌(甲杓肌),经鼻纤维镜插入环杓后肌或侧肌,或在无箭毒中毒的神经安定药作用下经直接喉镜插入环杓后肌,以保存声带自主活动。20例喉固定患者肌电定位诊断结果有6种表现:①喉肌电正常,环杓关节强直或脱位;②  相似文献   

13.
颈袢主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内收肌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7例。结果表明,声音恢复满意。术后声学三参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标化噪音能量均明显减小,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喉镜检查发现术侧声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移,其中3例恢复至正中位;喉肌电图显示,发音及喉括约活动时术侧喉内收肌恢复与健侧基本同步的密集型强放电,证明术侧喉内收肌获得颈袢主支有效的神经再支配。提示该术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声带麻痹(附15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声带麻痹病因及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了1989~1998年间155例声带麻痹的病因、症状、体征及电视频闪动态喉镜表现。随访3个月~10年。结果以原因不明63例(43.65%),有感冒史29例(18.71%)及甲状腺手术史27例(17.42%)为最常见。双侧声带麻痹6例,其中双声带位于旁正中位3例、2例位于中间位及1例左声带位于中间位而右侧位于旁正中位;单侧声带麻痹149例,其中左侧95例及右侧54例。声带完全性麻痹147例,不完全麻痹8例。仅46例得以随访。其中4例死于原发恶性肿瘤;7例声音恢复正常;5例声带中间位固定者声音略有改善;27例声带旁正中位固定者,有24例健侧声带代偿性过中线与3例患侧声带形成代偿性鼻肉样变而使声门闭合不全得以改善;及3例双侧声带旁正中位固定而行气管切开术。结论声带麻痹有多种原因,麻痹声带的位置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膈神经替代喉返神经修复治疗双侧声带麻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和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膈神经手术)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1999年8月-2001年7月治疗外伤性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6例。病程1周-18个月,一侧作膈神经手术,而另一侧作颈袢肌蒂环杓后肌植入术。手术前后电子喉镜、频闪喉镜观察声门大小、声珲运动、振动情况,噪音声学参数分析,喉肌电力产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2-3周检查发现4例声门较术前增大2-3mm,但声带固定不动,2例无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5例膈神经修复侧均恢复了较大幅度的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外展幅度可达3-5mm,而肌蒂植入侧仅轻微外展或固定不动,幅度均在1mm以内。此5例均顺利拔管,并能承受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1例仍在随访中。术后4个月6例肌电图检查显示膈神经修复侧自发、诱发电位均明显大于肌蒂植入侧,自发电活动与肋间肌基本同步,而较肌蒂植入侧延迟100-200ms。声音估价显示3例声嘶术后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术后半年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安全可行,较颈袢肌蒂植入术更能有效地恢复声带吸气性外展运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喉返神经麻痹的粘膜波动及杓状软骨活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应用德国产Wolf-5012型喉动态镜、Wolf-5370型彩色摄像机、日本产NV-633盒带式录像机、KV-19FX.IMT彩色监示器及丹麦产DISA-1500型肌电图仪,对46例间接喉镜下单侧声带固定于某一位置的患者进行粘膜波动、杓状软骨活动及喉内肌电位检查。结果发现:46例均为单侧喉返神经麻痹,其中完全麻痹12例占26.09%,部分麻痹34例占73.91%。12例完全麻痹中粘膜波动消失者5例占41.67%;34例部分麻痹中粘膜波动消失者3例占8.82%。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单侧喉返神经麻痹的粘膜波动消失与麻痹程度有一定关系,完全麻痹中粘膜波动消失者多,部分麻痹中粘顺波动消失者少,但完全麻痹中也有粘膜波动存在者。12例喉返神经完全麻痹中构状软骨固定者2例占16.67%,34例部分麻痹中构软骨固定6例占17.65%,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此,单侧喉返神经完全麻痹和部分麻痹均可致杓状软骨固定。  相似文献   

17.
几丁质管桥接喉返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在恢复神经再支配手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所致的喉麻痹中,探索一种新的可避免神经误向支配的方法,采用非神经生物材料几了质管,桥接狗喉返神经干的缺损,并用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术后5个月,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生理等检测,显示两组动物的喉内肌皆获得神经再支配.实验组术侧声带较明显恢复了和健侧一致的内收和外展运动,甲杓肌(Thyroarytenoid,TAM)和环杓后肌(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des,PCAM)也分别出现了相应的生理性自发肌电;对照组的术侧声带无明显的运动,TAM和PCAM则在呼气期和吸气期均出现不规则的持续密集自发肌电.提示几丁质桥接喉返神经干缺损可使其定向性再生,选择性支配喉内肌.  相似文献   

18.
声带运动不良的喉肌电图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声带运动不良的喉肌电及诱发肌电变化特征。方法对108例声带活动不良患者临床表现、喉肌电图(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及募集电位等)及神经诱发电位特征(潜伏期、时程、波幅)进行分析。结果喉返神经麻痹者患侧甲杓肌、环杓后肌可检测到失神经电位如纤颤波和正锐波及再生电位。完全麻痹者肌电为电静息,相应喉内肌诱发电位消失。神经不完全损伤者患侧相应喉肌正常运动单位电位中夹杂失神经电位或再生电位,募集电位为单纯相或混合相,神经诱发电位较弱,其中患侧甲杓肌(2.2±1.0)ms(±s,以下同)、环杓后肌(2.4±1.0)ms 诱发电位平均潜伏期均大于正常受试者(P<0.05);诱发电位波幅离散程度较大,患侧甲杓肌(0.9±0.7)mV、环杓后肌(1.2±1.0)mV 平均诱发电位波幅均明显小于正常受试者(P<0.05)。环杓关节运动障碍者喉肌电正常或稍活跃,神经诱发电位参数与正常无统计学差异。肿瘤侵犯喉肌患者肌电减弱,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正常,波幅减小。结论声带活动不良可以通过常规喉肌电图进行初步定性筛查,后经喉神经诱发电位进一步进行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颈袢主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内收肌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7例。结果表明,声音恢复满意,术后声学三参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标化嗓音能量均明显减小,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喉镜检查发现术侧声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移,其中3例恢复至正中位;喉肌电图显示,发育及喉括约活动时术侧喉内收肌恢复与健侧基本同步的密集型强放电,证明术侧喉内收肌获得颈袢主支有效的神经再支配。提示该术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969/70流感后之9例两侧声带麻痹。根据病史推测病毒为其病因。女6、男3;年龄29至55岁;出现麻痹时间为病后二周至二个月,多见于病后四周。双侧麻痹声带最初固定在中间位,伴有声嘶,后来变为正中旁位,渐有呼吸困难。颅喉神经(N.laryngicus cranialis)再生的可能是声带位置改变的原因。该神经再生痊愈过程中左侧喉返神经比右侧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