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Sixty patients with secretary otitis media (SOM) and 50 control cases were studied for their cellular immunity and hypersensitivity. Most of patients revealed that total T or T cell subpopulations were below those of the control. Eighty percent of patients had high serum IgE level and 81.2% as Positive in intradermal skin tests on inhalant allergy, but only 51.7% of patients had clinical symptoms of allergy. It was found immunologically that SOM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allergic patients and most of them had abnormality of immunoregulation, and that there was a subclinical allergy for some of the patients. Allergy migh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tiology of this disease. Authors suggest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SOM to have some tests and treatment of immunology. 相似文献
2.
渗出性中耳炎治疗设计和效果重庆造船厂职工医院(631339)廖文福渗出性中耳炎位於人体孔穴深处,治疗不当或不彻底时轻者留下鼓膜标志不清、混浊、内陷、钙质沉着等鼓膜病理像;重者可成为化脓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原因;且听力均不同程度受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我院一例颅底沟通性肿瘤从2001年10月—2003年6月间的首次就诊、再次就诊、鼓膜切开置管、鼻咽部活检、头颅MR I及手术过程等。结果从首发症状到最后确诊历时1年半。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颅底沟通性肿瘤随发病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首发症状。对反复发作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应考虑颅底沟通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张顺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3)
渗出性中耳炎又称分泌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鼓室积水、卡他性中耳炎、胶耳等。临床以耳闷、耳鸣、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症。既往对本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效果,而造成日后长期听力减退。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有所进展,不少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与外邪乘机侵入,致体内气血津液失调有关,采用从脏腑辨证进行治疗,疗效比较满意,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渗出性中耳炎是临床上日趋常见的疾病。现将我科1994年至1996年期间对46例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46例,男31例,女15例。男女比例约2∶1。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63岁,发病的季节为:1~3月份22例,...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耳腔冲洗负压吸收或置管术,同时刮除增殖体,切除扁桃体肥大者45例,术后1~5年随访结果,听力提高≥30dB,声阻抗测试示鼓室压为峰型,认为刮除增殖体与肥大的扁桃体才能解除中耳及咽鼓管炎症水肿和堵塞的病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加咽鼓管、吹张,鼓膜切开硅胶小管留置并药物冲洗等方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261例(298耳).结果治愈280耳(93.96%)。疗效分析表明,α-糜蛋白酶加地塞米松,对急慢性渗出性中耳炎或初期粘连性中耳炎均有效,顽固性中耳炎加用复合抗生素中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渗出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对难治性患者 ,临床多采用鼓室置管 ,反复鼓膜穿刺抽液 ,激光打孔等方法治疗 ,我科近年试用鼓膜穿刺加负压吸引加鼓室封闭的方法治疗难治性中耳炎 2例 ,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例 1,男 ,31岁。左耳闷胀感伴听力下降反复发作 2年。曾在我科多次行鼓膜穿刺抽液 ,并口服抗生素、激素 ,1%氯麻液点鼻治疗 1周后症状消失。但每遇感冒或晨起用力擤鼻后复发。每年发作约 10次。于 1996年 8月检查见右耳正常 ;左耳鼓膜呈淡黄色 ,可见液平面。鼻腔通气好 ,双侧中… 相似文献
11.
12.
声阻抗检查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声阻抗检查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3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纯音测听结合声阻抗检查,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例30耳中有25耳呈B型曲线(占835%);4耳呈C型曲线(占133%);1耳呈As型曲线(占33%);22例患耳同侧及对侧声反射缺如;3例双耳同侧及对侧声反射可引出。结论:声阻抗检查是早期诊断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冯新华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4,(10):189-190
目的:观察门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耳鼻喉科2010年8月—2013年9月门诊68例(72耳)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结果:本组68例(72耳)平均治疗2.5次,其中30例仅治疗1次即治愈。单纯药物治疗、药物加鼓膜穿刺抽液注药治疗总有效率91.18%。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疾病漏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诊疗过程中常见相关疾病的漏诊原因、方法 对1999年6月~2002年6月间2次以上门诊治疗,疗效欠佳或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6例进行系统的病因探讨及其漏诊原因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存在相关疾病的漏诊,导致治疗方案欠妥。结论 重视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病因检查与分析,对防止漏诊,及时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新方法。方法 将 32 4例单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 ,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加用鼓膜穿刺冲洗及加用鼓膜置管引流 3种方法来治疗。结果 A组治愈率为4 5 .6 0 % ;B组治愈率为 70 .0 8% ;C组治愈率为 90 .0 6 %。结论 加用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 ,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76例(81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二组,用药组40例,用沐舒坦针剂鼓室内注射并口服沐舒坦;对照组36例,用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针剂混合液行鼓室内注射,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纯音测听和鼓室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3周随访,用药组中24例25耳显效,12例15耳有效,4例5耳无效,总有效率达88.9%。对照组中14例14耳显效,9例9耳有效,13例13耳无效,总有效率63.9%。结论:沐舒坦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化脓性中耳炎血清及耳分泌物总IgE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16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组),28例间歇性发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间歇性发作流脓组)及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流脓(长期流脓组)患者血清及耳分泌物的总IgE进行检测。测定分泌物中总IgE几何平均值±标准差,急性组为7.65±5.1iu/ml,间歇性发作流脓组为9.89±6.3iu/ml及长期流脓组为41.12±18.56iu/ml。长期流脓组分泌物中的总IgE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而三组血清的IgE无明显差异。本结果表明中耳局部存在IgE,并提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流脓与变态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52例,随机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常规行腺样体摘除术,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口服及减充血剂滴鼻等药物治疗.治疗后4周复查.结果:手术组痊愈21例(37耳),占72.4%;有效4例(7耳),占13.8%;无效4例(6耳),占13.8%.对照组痊愈10例(16耳),占43.5%;有效4例(6耳),占17.3%;无效9例(14耳),占39.1%.经卡方检验,两组治愈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6<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成形术的时机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0例(56耳),根据干耳时间,选择7个组段干耳时间,每组干耳时间选择8耳行鼓膜成形术,记录每例患者的听力水平,并随访观察3个月,分析治疗后听力水平与干耳时间的关系。结果通过拟合最佳方程Y^=12.5567+0.19671x-0.03221x2,发现鼓膜成形术选择在干耳时间2~4个月,听力水平提高最高。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成形术的最佳时机选择在干耳时间2~4个月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使听力阈值最大,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多频鼓室导纳测试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GSI—33Ⅱ型(美国)中耳分析仪对172例(236耳)中耳炎患,初诊和经治疗后分别行导抗、多频鼓室导纳测试,记录共振频率及相位角差,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共振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测试发现,治疗组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恢复期行多频鼓室导纳测试,对预后判断、指导治疗、预防复发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