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院前急救中遇到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并按输液方式的不同等分为常规静脉输液组和骨髓腔穿刺输液组。观察两组患者建立有效输液通道的时间、输液速度、血压回升所需时间、抢救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建立有效输液通道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常规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静脉输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可有效缩短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提高抢救有效率,临床应用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2.
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急诊抢救输液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268例,随机分为经骨髓输液和经静脉输液两组。静脉穿刺困难的立即行经骨髓穿刺输液,对照组经静脉常规穿刺置管输液。结果两组输液后在血压回升的时间和输液的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建立输液通道所用的时间上,经骨髓输液组较静脉输液组明显缩短。结论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经骨髓输液是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替代方法,不但安全、迅速、有效,而且便于在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头皮静脉穿刺术,在婴幼儿穿刺术中比较常用,在临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特别在儿科危重病抢救中,穿刺能否成功,及时建立输液通道是抢救成败的关键。因此,熟练掌握此项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在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确保病人治疗乃至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充盈度差的浅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对静脉血管充盈度差者采用常规止血带结扎法,静脉血管充盈度往往不理想。因此,我们自2003年6月始对600例次输液者  相似文献   

5.
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抢救失血性休克,紧急液体复苏是救治关键。为了提高留置针在休克患者抢救中的穿刺成功率,2002年2月~2003年7月,我们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尝试用序贯法进行浅静脉留置。即先在肢体远端静脉用普通输液针穿刺成功后加压输液,使  相似文献   

6.
骨内输液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急救中 ,常遇呼吸心跳骤停、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重度脱水、婴幼儿患者 ,由于静脉塌陷而无法常规建立急救通道 ,不能及时应用抢救药物 ,贻误抢救时机 ,导致抢救失败。如何及时有效地建立急救输液通道 ,是临床急救工作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自 2 0 0 1- 10~ 2 0 0 3- 10应用骨内输液技术抢救危重病患者 34例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呼吸心跳骤停、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重度脱水 ,急救时静脉塌陷 ,无法及时建立常规静脉通道 ,又需紧急输液及应用抢救药物患者。1 2 排除条件 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葛志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9):940-940,949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性操作。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尤其是对老年人、婴幼儿、休克和脱水病人的静脉输液穿刺,因穿刺后无回血导致不能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而拔出针头反复穿刺。这样既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又增加了护患、家属之间的矛盾,还会造成血管的破坏。给长期住院患者以后的穿刺带来困难,甚至因此失去抢救的有利时机。为此,我们对住院病人640例近6440次静脉输液中的回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反复临床观察,得出以下有利于静脉输液回血的结论。1利用负压原理,有利于静脉输液回血1.1输…  相似文献   

8.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是保证抢救病人快速用药和输液的首要措施.创伤休克的病人常躁动不安、四肢皮肤湿冷、周围血管收缩、四肢静脉不显露、静脉穿刺困难.颈外静脉离心脏近,管径粗,位置表浅、易充盈及可用胸锁乳突肌作穿刺定位标志,穿刺容易成功.开放颈外静脉输液,有利于迅速增加回心血容量和抢救药物快速发挥疗效,对抢救危重病人有利.近年来,我院骨一科对创伤休克的病人,采用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髓输液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迅速建立输液通道,快速补液扩容,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由于休克状态下周围循环衰竭,末梢静脉塌陷常常无法建立输液通道而延误抢救时机。自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我科应用经骨髓输液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输液法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医疗设备不断更新 ,在我院静脉输液中已经应用静脉套管针 ,特别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快速输血、输液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由于失血性休克病人 ,血容量不足 ,静脉充盈不好 ,塌陷 ,给静脉套管针静脉穿刺置管带来困难 ,失去了抢救病人的宝贵时间。我院近期对 1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采用切开皮肤 ,显露大隐静脉 ,直视下 ,用静脉套管针大隐静脉穿刺置管快速输血、输液 ,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16例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4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18岁 ,均为失…  相似文献   

11.
输液后大肠埃希菌医院严重感染2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医院内易感患皮肤上寄生的条件致病菌的致病特点及规律。方法:对输液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败血症休克的两侧患输液过程中各相关因素在2h内分别进行了微生物学监测。结果:两例患静脉穿刺部位皮肤均培养出大肠埃希氏菌且菌数超标。结论:加强对易感患皮肤上条件致病菌的管理和监测,做好患穿刺部位皮肤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与输液相关的医院感染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病人,由于微循环严重障碍,血液浓缩,血流管口径小,静脉穿刺难度较大,加之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如果得不道及时的静脉给血、给液、给药等抢救,很快危机病人的生命,所以,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关系重大。自己在几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对休克病人的静脉穿刺与输液有些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常用的临床操作和重要的给药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急救患者中更为突出,如大出血休克,消耗性疾病患者的抢救时,由于静脉失去了原有的充盈和弹性,在静脉穿刺时不易成功。医生为此着急,护士更是心急如焚。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快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给抢救赢得时问,减少患者的痛苦,现将几种静脉穿刺的处理方法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术是每位临床护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它在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患无论是输血输液,还是抽血化验都离不开它,尤其是在重危患抢救的关键时刻,穿朝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笔在临床护理工作10余年,通过实践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静脉穿刺失误的原因,提出减少或避免静脉穿刺失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春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62-5762
传统的静脉穿刺等操作只扎一根止血带,临床上常因患者肥胖、明显水肿、外周静脉循环不良以及上消化道失血性休克致循环血量不足、静脉压力低、局部血管充盈不佳时,导致静脉穿刺困难,常常影响抢救效果,而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则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应用于特殊条件下静脉输液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静脉输液是儿科各种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不仅为疾病的治疗和抢救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还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基础。现对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再改良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中静脉输液、营养支持及用药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在抢救各种休克、长期用药、化疗及全肠胃外营养(TPN)中占重要地位[1~3]。颈外静脉的穿刺部位、患者体位的选择和置管技术,是保证输液畅通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技巧,进行有效的输液,本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虹吸法在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虹吸法组71例和传统法组65例,虹吸法组采用虹吸负压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而传统法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2组患者在抢救时均选择手背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1次穿刺即见回血判定为穿刺成功。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虹吸法组穿刺成功率为64.79%,而传统法组穿刺成功率为32.31%,2组比较,X^2=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虹吸法可明显地提高休克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常规技术操作,是完成各项治疗、抢救、诊断的前提,成功的静脉穿刺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综合护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现将影响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兰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4):2960-2961
静脉输液技术是临床抢救、治疗新生儿的重要手段之一。自静脉留置针技术推广使用以来,临床上多数患儿采用头皮、上肢、下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而很多新生儿由于皮肤薄、嫩,血管细,脆性大等原因,给留置针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即使穿刺成功了,在输液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局部渗出、肿胀等现象,很难达到理想的留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