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很多病人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低血糖反应,特别是高龄症状就可能不典型,本文分析224例(289次)低血糖反应之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特点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低血糖反应特点的认识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低血糖持续时间长、恢复慢等特点,其诱因主要与饮食不规律有关,医源性因素也是另一重要原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对其血糖的控制要相对放宽标准。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程中常见急症之一,本文分析糖尿病患者治程中发生的低血糖反应26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6例患者均符合1985年WHO制定的标准诊断为11型糖尿病,男性9例,女性17例;40岁以下1例,40~59岁6例,60~刀岁14例,70岁以上5例。病程<1年2例,卫~4年3例,5~10年12例,10年以上9例。老年或病程长者治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并发症情况:并发心血管疾病13例次,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9例次,感染9例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例次,脑梗塞2例次,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1…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研究2型DM(糖尿病)病人在降血糖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的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降血糖治疗的患有2型DM病人80例,把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的病人作为实验组,没有出现低血糖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等相关指标,对发生低血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在年龄、血清肌酐、体重指数以及病程方面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引发低血糖的危险原因有体重指数以及年龄,当中体重指数是2型DM出现低血糖的保护性原因,和低血糖的出现呈负相关,而年龄原因呈正相关。结论2型DM在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避免出现低血糖的重点在于降低危险原因和及时对治疗模式进行调整,同时病人要明确了解其特点以及处理措施,进而使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引起低血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 1996~ 2 0 0 0年共收治 2型糖尿病患者 30 6例 ,其中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 12 7例 ,发生低血糖 4 6人次 ,现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强化治疗发生低血糖 2 6例 ,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4 0~ 75岁 ,其中 4 0~ 5 0岁 6例 ,~ 6 0岁 6例 ,>6 0岁14例。病程 2~ 2 0年 ,其中 <5年 10例 ,6~ 9年 5例 ,≥ 10年 11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者 8例 ,并发冠心病 9例 ,并发眼病 5例 ,并发肾病 16例 ,肾功能不全 10例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9例 ,并发感染 9例 ,并发酮症酸中毒 6例 ,并发脑梗死3例 ,并发肝炎肝硬化 3例 ,同时并发肾病、神经病…  相似文献   

7.
8.
为了揭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探讨护理对策。以便更好地预防严重低血糖地发生,我们总结了65例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患者的有关资料,并对其发生低血糖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有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低血糖反应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并就其原因以及护理措施加以介绍。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采取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而有效对这一症状加以缓解和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38例很快恢复,其中有4例经过1~2 d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服用的药物、饮食习惯、饮酒习惯以及运动习惯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时评估、指导用药、以及合理饮食等措施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和低血糖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优泌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周。观察期限为2周,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采用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分析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为(3.56±1.54)d,平均胰岛素用量为(33.67±7.89)U/d。患者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细胞功能指数为5.42±2.09,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22±1.28(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从(2.0±1.02)下降至(1.17±0.61)(P0.05)。低血糖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关系,70岁以上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意识障碍或无自觉症状为主,70岁以下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心悸、出汗为主。低血糖发生率与并发症数量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高龄患者及具并发症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10例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治疗钱后血糖水平以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治疗后FBG、2 h PG以及Hb Alc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7.27%(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的初级预防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药物干预的作用倍受重视。文章系统回顾了近40年来药物预防T2DM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磺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抗氧化剂、微量元素、降血压药和调脂药物等,其中一些有益的结果将为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选取了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析了造成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办法.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的研究样本是选择来我院采取治疗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患者,样本量抽取100例,然后将这些样本量分两组,其中一个组设定成常规组,该组中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患者(50例)采取常规护理,另外一个组则设定为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2至8月于天津市三家三级医院内分泌科就医的T1DM(21例)和T2DM(2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6例(53.8%),女134例(46.2%),年龄(55.12±9.54)岁。...  相似文献   

15.
选自2000年9月~2003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症状者共39例,根据病人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症状、合并症、治疗情况、发作时的血糖高低等情况分为两组,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住的T2DM 患者病例,对收集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T2DM低血糖发生有差异的变量分别为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腹围、空腹血糖、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和治疗方式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因素与T2DM低血糖发生有关系.而腹围是T2DM低血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T2DM患者是否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腹围、空腹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有关,T2DM低血糖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自我护理意识以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找出其病发的原因。结果经比较分析显示,患者在治疗后自我护理意识及体重指数依次为(47.54±3.16)、(26.47±1.92),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随时监测血糖值变化,合理使用降糖药,正确控制饮食以及合理安排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力。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发生严重低血糖将患者分为非低血糖组(138例)和低血糖组(6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药物应用及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顾方法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体重指数(BMI)、住院时间以及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心脑血管疾病药物联用率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二甲双胍应用率显著低于非低血糖组,胰岛素应用率以及口服降糖药(OAD)和胰岛素的联合应用率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肾功能有关的指标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低血糖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病程超过10年、胰岛素应用以及和OAD联用、果糖胺低于2.5 mmol/L、白细胞升高、肾功能受损均和严重低血糖发生具有相关关系。结论病程超过10年、胰岛素应用以及和OAD联用、白细胞升高、果糖胺低于2.5 mmol/L、肾功能受损均和严重低血糖发生有关,在行降糖治疗时应该谨慎评估上述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诊断及规范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患者,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生化检测,对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进行记录.结果 通过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治疗后生化治疗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的检测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0周可见患者在降糖的过程中,血糖波动较小,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临床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披动小,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率,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