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腹膜后高度分化寄生胎——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一例高度分化寄生胎,讨论寄生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告本院收治的一例的腹膜后寄生胎患者的临床资料,寄生胎的外观高度分化,类似畸形胎儿.结果 患儿男,三岁,出生前B超发现为腹膜后包块,生后三年无特殊不适,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腹膜后巨大畸胎瘤.行剖腹探查,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类似胎儿外观,术后病理诊断为寄生胎.结论 寄生胎少见,寄生胎高度分化者更为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常与畸胎瘤相鉴别,术前CT可见椎骨或长骨可鉴别,一旦确诊应行完整手术切除,该病预后较好,但仍有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结石伴积水合并肾盂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方法: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肾结石积水合并肾盂肿瘤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诊治经过.结果:5例患者在结石术前均未发现合并肾盂肿瘤.3例在肾结石术中行肾盂黏膜活检确诊肾盂癌;1例术后经影像学复查确诊;1例因感染症状行肾盂血肿清除术,通过肾盂黏膜活检确诊.5例患者中,肾盂癌根治术1例,肾盂肿瘤电灼术1例,肾动脉栓塞术2例,另1例因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而放弃治疗.行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术后随访至2014年3月,行肾盂癌根治术和肾盂肿瘤电灼术的2例患者未见肿瘤进展;行肾动脉栓塞术的2例患者,1例因出现新的肿物影再次行肾动脉栓塞术,另1例患者于栓塞术后2周复查发现肿瘤略增大.结论:肾结石积水合并肾盂肿瘤患者临床较为隐匿,容易漏诊;解除梗阻、肾脏血供改善后肾盂肿瘤往往进展迅速,对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积极干预和严密随访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畸胎瘤在术前及术中的处理原则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141例卵巢畸胎瘤住院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部病人均手术病理诊断证实,其中良性畸胎瘤(136/141)96.5%,恶性畸胎瘤(3/141)2.1%,单胚层畸胎瘤(2/141)1.4%。术前B超检查131例,102例提示良性肿瘤,提示畸胎瘤占(81/102)80%。术中对侧卵巢剖视48例,发现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2例,占27.08%(13/48)。结论:卵巢畸胎瘤术前辅助检查以B超适宜,术中对侧卵巢切开探查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纤维化五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纯  邵天松  过刚  骆宾 《北京医学》2001,23(1):54-54
腹膜后纤维化比较罕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腹膜后纤维化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见附表   讨 论   1.腹膜后纤维化是以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以腹膜后脏器受压为主要表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占总数的1/3,多因药物、肿瘤、外伤等引起,本组1例为恶性肿瘤所致。原发性占总数的2/3,病因不明,多认为是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本组4例无明确病因。腹膜后纤维化好发于中年,主要表现为腹部、胁部钝痛及厌食、少尿、发热、浮肿、体重减轻等。体征为腹部饱满或触及肿物。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7~51岁,均有腹部或腰部疼痛,3例可触及肿物,2例下肢及会阴部水肿,体重减轻4例。   2.腹膜后纤维化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比较困难。我们认为,如果患者出现腹膜后肿物和肾盂积水,除考虑肿瘤和结石外,还应想到腹膜后纤维化。B超和CT是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B超可显示肾盂积水和腹膜后肿物,CT可发现纤维化的板块病灶。本组5例B超均发现肾盂积水和腹膜后肿物,2例术前CT诊断为腹膜后纤维化。对B超和CT不能鉴别的腹膜后肿物常需依赖剖腹探查,本组5例均行剖腹探查,均见后腹壁大面积板块,且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纤维化。   3.腹膜后纤维化的治疗分为手术和激素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腹膜后脏器受压,其中主要是输尿管的压迫,因为纤维板块压迫双侧输尿管可致肾功能衰竭。常用的手术方法有:①输尿管松解术。②保护松解后的输尿管。例4行输尿管松解术,我们的体会是,分离出板块包裹的输尿管和血管十分困难,极易出血,效果不佳,患者出院后5个月死于肾功能衰竭。例5为直肠癌继发腹膜后纤维化,术中发现大部分肠管、输尿管均在板块中,双侧输尿管置导管,2周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于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行激素治疗,效果满意。本组前3例术中发现输尿管均在板块中,BUN高,用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第1周200mg/d,每周递减40mg,至第5周为40mg/d,然后转为口服强的松龙,第1个月4片/d,每月减少1片,至第4个月为1片/d,维持2个月。激素治疗的3例出院时CT复查均见板块明显变小变薄,肾盂积水缓解,肾功能改善。3例半年后随访,2例CT未见板块,无肾盂积水,BUN正常,另1例可见明显缩小变薄的板块,轻度肾盂积水,BUN 10.4mmol/L;2例2年后随访,CT未见板块,无肾盂积水,BUN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腹膜后神经源性巨大肿瘤的临床诊治状况,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22例巨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病例行临床分析.结果 腹膜后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1例仅做部分切除.肿瘤均以脊柱旁为主体,呈囊实性,有包膜,表面光滑,血管丰富,界清,包膜表面可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结果诊为神经鞘瘤19例, 神经纤维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术后随访2~5年,全切除病例仅复发1例.结论 来源于椎管的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少见,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前诊断、术前准备及手术处理原则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治疗。方法:1992年1月至2001年1月经手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3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手术中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2.6%。大部分病例有症状或肿块,11例有功能。术前B超、CT、MRI均能准确发现肿瘤。34例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恶性肿瘤8例(20.6%),良性26例(79.4%)。结论: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是混有胚胎性癌、绒毛膜癌、卵黄囊瘤、畸胎瘤、精原细胞瘤等两种或以上成分的睾丸肿瘤,临床较为少见且恶性度较高,本文将总结其临床特征并优化其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1994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22例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0.8±10.4)岁,隐睾率为13.6%。肿瘤最大径平均为(5.1±2.7 )cm。病理结果提示12例(54.5%)包含2种不同生殖细胞肿瘤成分,7例(31.8%)包含3种不同肿瘤成分,2例(9.2%)包含4种不同肿瘤成分,1例(4.5%)包含5种不同肿瘤成分。肿瘤成分分析包括卵黄囊瘤(16例,72.7%)、成熟畸胎瘤(7例,31.8%)、未成熟畸胎瘤(5例,22.7%)、胚胎性癌(17例,77.3%)、绒毛膜癌(4例,18.1%)、精原细胞瘤(6例,27.3%)。根据美国癌症学会肿瘤分期,19例为Ⅰa期肿瘤,2例为Ⅱa期肿瘤,1例为Ⅲa期肿瘤。术前与术后1年内血清肿瘤标志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的平均值分别为414.50 MIU/mL、 242.95 μg/L、196.95 U/L(术前)和17.20 MIU/mL、90.20 μg/L、183.70 U/L(术后),术前与术后1年内组间比较所得P值分别为0.079、0.043和0.624。14例患者术后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大部分患者长期生存(94.4%)。结论: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以及必要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并使大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畸胎瘤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郭宗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105-105
目的 通过1例腹膜后畸胎瘤误诊为卵巢肿瘤临床报道,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对腹膜后畸 胎瘤的认识,降低卵巢肿瘤的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1例腹膜后畸胎瘤误诊为卵巢肿瘤患者资料。结果 1 例腹膜后畸胎瘤误诊为卵巢肿瘤,由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腹膜后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结 论 对于盆腔占位,不仅要做内诊、肛诊,还要做完善的辅助检查,尤其是CT及MRI扫描定位。当术前定位 不准、诊断不清时,可以选择腹腔镜探查术,根据探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切口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术前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对预防输尿管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腹膜后肿瘤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未行输尿管置管患者53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5例(15.15%),其中输尿管完全横断2例,输尿管部分破损2例,输尿管误扎1例,术前行输尿管置管患者33例均未发生输尿管损伤。结论:腹膜后肿瘤术前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可明显提高术中输尿管的辨识率,减少输尿管的误伤,应作为腹膜后肿瘤的术前常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畸胎瘤并胸腔器管压迫的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有影像学数据并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巨大纵隔畸胎瘤5例。并对上述病例的诊治进行归纳总结。结果:5例均经手术治疗成功,其中一例术前行胸部CT检查过程中呼吸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后急诊手术成功存活(附典型病例介绍及影像资料)。结论:巨大纵隔畸胎瘤的诊治术前需反复仔细研判胸部影像学资料,仔细了解肿瘤结构及周围毗邻器官组织关系;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意义很大,该肿瘤发生部位多位于前纵隔,为囊实性瘤,压迫心脏大血管及突入胸腔致使肺不张,导致进行性呼吸功能不全。围术期应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1.
联体寄生胎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兵  孙传成 《疑难病杂志》2011,10(4):273-274
目的探讨联体寄生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介绍3例联体寄生胎的临床资料,其中内寄生胎2例和外寄生胎1例,均行手术治疗。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例外寄生胎明确诊断,2例内寄生胎术前均误诊畸胎瘤。3例均治愈,术后经1~3年随访小儿发育良好,1例合并脐膨出经保守治疗,逐渐缩小愈合。结论联体寄生胎临床罕见,外寄生胎容易识别,内寄生胎应与畸胎瘤鉴别,术前X线检查见椎骨、术中见成熟的器官系统即可确诊。内寄生胎常因腹部肿块剖腹探查,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小儿畸胎瘤多见,多位于卵巢、睾丸、后腹膜、纵隔、骶尾部、上腭、胃等,发生率因报告者不同而不同,但婴幼儿腹膜后肿瘤发病率高,就全部畸胎瘤来说,MO-HCUR等报告为4/81(5%),高木等报告为2/19 (10%).但在10岁以下儿童腹膜后肿瘤44例中畸胎瘤占25例(57%).我院近20年来,发现小儿15岁以下畸胎瘤53例,其中腹膜后10例(占1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左峻林 《当代医学》2010,16(3):94-9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随访16例,恶性肿瘤术后1年存活者4例,超过1.5年以上存活者0例;13例良性肿瘤患者至今健在。结论施行肿瘤全切除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关键,肿瘤包膜应尽可能切除,术前对联合脏器切除应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腹膜后肿瘤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膜后肿瘤患者41例,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肿瘤组(23例)和良性肿瘤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发病性别、年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不同性别及年龄发病率进行比较,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男孩高于女孩,发病年龄以2—10岁的患儿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腹膜后肿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肠管损伤、术中大出血、输尿管损伤、胰漏、肾衰等,所有患儿随访1年,恶性肿瘤组的复发率为39.13%(9/23),良性肿瘤组为2.5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860,P〈0.05);恶性肿瘤组的死亡率为30.43%(7/23),良性肿瘤组无死亡例数。结论:小儿腹膜后恶性肿瘤多见以2-10岁的男孩,其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积极提高手术技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姑息性穿刺置管引流梗阻性重度肾盂积水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4例因肿瘤、结石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重度肾盂积水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结果:14例均因梗阻性肾盂积水致肾功能急性衰竭为改善肾功能以备后续进一步治疗而就诊,2例后腹膜肿瘤积水引流术后肿瘤得以手术切除,5例宫颈占位引流术后进行放疗,7例结石梗阻引流术后体外碎石解除梗阻,有效率达100%。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梗阻性重度肾盂积水,对部分肿瘤性梗阻可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对结石性梗阻引起的病人可采用损伤性小的方式体外碎石彻底解除梗阻,从而避免创伤性大的手术取石。  相似文献   

16.
妇科晚期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l9例患者中宫颈癌14例,子宫内膜癌4例,卵巢癌l例;全部病例均采用经骸内动脉或子宫动脉选择性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其中单纯灌注化疗12例,灌注化疗加栓塞7例,16例治疗后Ⅱ期手术。结果 l9例患者行20次介入治疗。其中16例治疗后行Ⅱ期手术,术中见肿瘤缩小,中心坏死,肿块易剥离,术中出血明显减少。l例2次介入治疗,2例为手术后复发再行介入治疗。3例单纯介入治疗而未手术者,治疗后复查CT或B超显示肿瘤缩小,中心密度减低。随访期2~26个月,全部病例均存活,其中8例存活1年以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治疗可为晚期妇科恶性肿瘤Ⅱ期手术创造条件,能提高生存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124-126
回顾性分析1例内生性寄生胎的临床资料,本例病例为母亲孕期发现,超声及CT提示为腹膜后肿物,考虑寄生胎,经完善术前检查及化验、制定手术方案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右侧腹膜后寄生胎切除术。手术切除的肿物符合寄生胎病理改变。术后继续加强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患儿于术后第11天治愈出院;出院后长期随访,生长发育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认为寄生胎临床罕见,外生性寄生胎容易识别,内生性寄生胎应与畸胎瘤鉴别,多数于孕检时发现。手术切除是唯一治愈手段,术后加强护理及康复。出院后对患儿长期随访,能及时了解患儿有无恶变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fimary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PRN)的诊断与治疗,以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减少围手术期合并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年来19例PRN患者。结果 19例男女之比为2:8:1,中位年龄54.5岁,良性10例,恶性9例。术中探查后均先予以冰冻病理检查。10例良性肿瘤7例完整切除,3例大部人切除:9例恶性肿瘤中4例完整切除,3例部分切降,2例切取活检。结论 熟悉腹膜后解剖,了解肿瘤特别,术前精心准备;预料每个具体病例血管可能的移位:术后严观察,加强监护,即能保证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提高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抑肽酶在脓胸手术中的止血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3例慢性脓胸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例)和对照组(6例)。实验组为抑肽酶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抑肽酶278U,术后第1天和第2天持续滴注556U,对照组滴注等量5%葡萄糖溶液。记录两组病例术前和术后第1,2天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记录术后第1、2天出血量。结果 术后抑肽酶组第1、2天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抑肽酶组第1、2天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静脉滴注抑肽酶和术后第1、2天持续静脉滴注抑肽酶可明显减少慢性脓胸手术的出血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凝血-纤溶系统从而减少了脓胸术后的渗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方法 回顾分析1989年至2OO7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64例,完整切除肿瘤40例,姑息切除20例.探查活检8例,手术出血休克2例.结果 随诊68例,良性肿瘤6例存活,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53,5%、31.6%,姑息切除和探查活检者预后均差.结论 重视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术前诊断准备,术中处理是提高切除事,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