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形成固然与外在邪气侵袭人体有关,而人体正气不足更是疾病的发生的关键。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的思想首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虽距现代时间久远,但反映在治病、治国、治事、治人的方方面面,使人不得不佩服其永不衰退的思维科学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孙思邈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  相似文献   

3.
四大经典是博大而精深的中医学科学体系中的精华,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当前医学迅猛发展,中医这门传统的医学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的患病因素与中医未病先防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未病先防思想在乳腺癌防治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 0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患病因素调查,并针对患病因素设计有效的预防策略。结果导致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家族史(54.2%)、乳腺疾病史(57.8%)、未生育(51.3%)、行经时间大于40 a(56.1%)、绝经年龄>55岁(43.9%)、不良生活习惯(高脂饮食90.2%、饮酒63.4%、吸烟及长期被动吸烟61.1%、夜班族58.7%)、情绪压抑(87.3%)、流产史(76.2%)、口服避孕药大于6个月(63.5%)、胸衣穿戴过紧时间过长(88.2%)等。结论在中医未病先防的指导思想下,针对乳腺癌的发病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对应的未病先防策略有饮食有节、结构合理,劳逸结合、不妄劳作,修身养性、调畅情志,优生优育、母乳喂养,舒适着装、保护乳房,定时检查、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未病先防”是中医十分重要的防病措施,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由于人们对青光眼缺乏认识,社会对青光眼致盲关注度不够,医疗机构对青光眼的防治知识普及率太低,使许多青光眼患者失去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令人十分痛心。因此做好青光眼“未病先防”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首先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明确提出了防重于治的预防思想,对后世预防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医眼科之“治未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未病"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被提出,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述其源流,蓝毓营[1]认为中医治未病说奠基于战国时期<内经>、<难经>, 发展于东汉<伤寒杂病论>,成熟于清代<温热论>.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难经·七十七难>谓:"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土不受邪,即勿补之".<温热论>曰:"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可见"治未病"在历史上各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被提出,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述其源流,蓝毓营认为中医治未病说奠基于战国时期《内经》、《难经》,发展于东汉《伤寒杂病论》,成熟于清代《温热论》。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  相似文献   

9.
从肝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整理和临床总结,对肝与治未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肝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在中医文献中有多处记载,而且也得到现代临床的支持。因此,从肝未病先防和从肝既病防变的角度,提出了“从肝治未病”的观点,为临床治未病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小议治未病     
杜凯 《国医论坛》2006,21(4):47-48
"未病",是指没有发生疾病."治未病"的实质,是指导医生治病,最好是治病于其未病之先,也就是预防为主,具体表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和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临床采用未病先防、早治防变和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方法治疗肛裂可明显减少肛裂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降低手术比例,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文中记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指导思想,倡导无病先防,重在预防。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体检,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一直被认为是中医的至高理念和境界,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本文从外邪、七情及饮食的病因角度论述未病先防这一层面及相关的中医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文中记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指导思想,倡导无病先防,重在预防。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体检,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一直被认为是中医的至高理念和境界,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本文从外邪、七情及饮食的病因角度论述未病先防这一层面及相关的中医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在执行常规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将"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种理论体系,运用到血液透析的不同阶段。结果:通过"治未病"理论在血液透析中的运用,减少了并发症,保证了透析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治未病"理论经过两千多年的医学实践,不断得到总结和完善,仍然可以指导和运用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血液透析中,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各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肾脏疾病和外周血管病,其在我国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致残率都逐年增高,严重威胁国民健康,早期、综合防治已成为关键。中医治未病理论恰好与预防为主这一顺应时代发展的医学模式契合。本文就在未病先防理论指导下,详细阐述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中医辨证的思想下运用中西医“治未病”的预防理念,为“治未病”研究拓宽了思路。研讨中医古籍,联系临床运用,试从“治未病”核心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角度浅谈中医辨证思想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未病在临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痛风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治疗,必须引起医患双方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到目前为止,痛风尚无根治的方法,且此病有复发性倾向,故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痛风的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对预防痛风的发生、减少痛风的复发、控制痛风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痛风并发症的发生,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论痛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痛风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治疗,必须引起医患双方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到目前为止,痛风尚无根治的方法,且此病有复发性倾向,故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痛风的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对预防痛风的发生、减少痛风的复发、控制痛风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痛风并发症的发生,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