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内溶栓、血栓碎吸、经皮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 angioplasty,PTA)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tumin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联合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bliterans disease,P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94年5月至200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85例PAOD患者,其中63例急性动脉血栓性闭塞行血栓碎吸+腔内溶栓,61例动脉狭窄合并急性血栓闭塞行腔内溶栓+PTA,161例慢性动脉狭窄阻塞行腔内溶栓+PTA+PTAS。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为98.25%(280/285)。腔内溶栓+血栓碎吸成功率为96.83%(61/63),血管完全开通者达88.89%(56/63),部分开通者占7.94%(5/63),无效者占3.17%(2/63);腔内溶栓+PTA成功率为85.25%(52/61),9例辅以内支架置入治疗均获得成功;PTA+PTAS成功率为98.14%(158/161)。并发症发生率为7.02%(20/285),其中腔内溶栓+血栓碎吸5例,腔内溶栓+PTA9例,PTA+PTAS6例。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周围动脉急、慢性闭塞疾病,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有效的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37例LEDVT患者接受下肢静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其中102例植入永久下腔静脉滤器(IVCF),11例植入临时IVCF;151例血管内留置导管溶栓;86例导管血栓碎吸基础上导管溶栓;26例股、髂静脉单纯PTA,37例并支架植入。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97.89%,肺栓塞(PE)13例,经介入溶栓均抢救成功。结论经皮经腔介入治疗LEDVT疗效较好。使用插管溶栓、机械性血栓碎吸等个体化组合应用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脉血栓的介入性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例动脉血栓病人采用选择性血管内溶栓及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本组平均溶栓时间3.7 h,尿激酶平均用量45×10~5IU,溶栓治疗成功率94.74%(18/19),14例血管完全开通,4例部分开通,1例无效。4例PTA,2例明显改善。结论 动脉血栓的介入性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血栓闭塞性疾患优先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性动脉内血栓形成,易导致肢体局部缺血性坏死.传统的临床治疗手段有多种,治疗模式和适应证也各异.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是当前血管外科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因其微创,恢复快,适应证广等特点,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自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采用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局部溶栓,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性栓塞疾病63例,临床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中有关问题。方法 对18例血管阻塞性病变进行新进性脉冲-喷射血管内局部溶栓治疗。尿激酶10000U/ML,剂量10000U/分钟,总量30~80万U,平均38万U。结果 阻塞血管完全开通14例(77.8%)部分开通2例(11.1%)无效2例(11.1%)平均溶栓时间2.8小时,结论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AngioJet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10例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急性下肢动脉栓塞3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5例,原发性血栓形成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10例(平均年龄61.60岁)手术均通过单独使用AngioJet或AngioJet联合其他方法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其中2例AngioJet抽吸后狭窄消失,6例患者使用AngioJet抽吸后有残余狭窄结合球囊扩张,2例抽吸后有残余狭窄结合球囊扩张+支架成形。由于抽吸后有残余血栓存在,3例行AngioJet吸栓+球囊扩张者和1例AngioJet吸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者辅以喷药溶栓,1例行AngioJet吸栓+球囊扩张者和1例AngioJet吸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者辅以置管溶栓(CDT)。术后平均住院(3.9±2.33)d,患者术后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提高(0.84 vs.0.37,P0.05)。术后1例出现血尿,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疗效评估结果为痊愈6例,良好4例。目前7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随访,无肢体缺血加重情况。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使用AngioJet导管抽吸血栓安全、有效、创伤小。较为适合于股腘段血栓栓塞性病变,吸栓后残余狭窄明显可结合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抽吸血栓效果不佳的可辅以CDT。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身肝素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10例患者,与血管内治疗方法即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的方法治疗14例硬脑膜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血管内治疗组平均住院16天,其中11例痊愈(颅内压转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3例好转(颅内压仍高,但较前有降低);全身肝素化常规治疗组平均住院28天,5例临床症状改善,3例无变化,1例加重后转本院行血管内溶栓,死亡2例。结论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治疗急性-亚急性股腘动脉支架内血栓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对21例因急性-亚急性股腘动脉支架内血栓行PMT(16例选择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5例选择AngioJet机械血栓切除系统),17例辅助动脉置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支架成形术。结果病变长度(15.5±4.9) cm。技术成功率Angiojet组100%(5/5);Rotarex组68.8%(11/16),5例联合CDT后成功率100%。辅助CDT 5例,残余病变行单纯PTA 12例,PTA辅助支架成形2例。临床成功率90.5%(19/21)。术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中位数0.72(0.40~1.20),明显高于术前中位数0.26(0.00~0.76)(Z=-3.640,P=0.001)。远端动脉栓塞发生率28.6%(6/21),穿刺点出血3例(14.3%),无穿孔、夹层、支架移位和肾功能衰竭并发症。21例随访(13.5±6.1)月,6个月一期通畅率81.1%(17/21),二期通畅率100.0%(21/21),无死亡,1例(4.8%)术后2个月患足因坏疽合并感染行足部截肢。结论机械血栓清除术适用于急性-亚急性股腘动脉支架内血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经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的50例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腘动脉破裂4例,技术成功率为92%。7例辅以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39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手术前后...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远期后遗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多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腔内导管溶栓术(CDT)以及专用静脉支架置入术等多种腔内治疗方法防治PTS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PTS的发病机制、腔内预防方法、腔内治疗手术指征和禁忌证以及腔内治疗操作技巧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和经皮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和/或溶栓联合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MV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北大三院经介入诊治的9例MVT。9例患者均行血管造影检查和超声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2例行MR检查。患者从就诊到明确诊断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5~168小时。明确诊断MVT后即经外周静脉给予肝素抗凝治疗;9例MVT均行经肠系膜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其中8例同时行经皮经肝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取栓和溶栓治疗。2例怀疑肠坏死介入治疗后行外科肠切除术。结果本组9例MVT中2例血栓局限在肠系膜上静脉内;7例血栓延及门静脉或脾静脉。9例患者7例治愈;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因门脉高压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肝功衰竭死亡。结论经肠系膜动脉灌注罂粟碱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取栓和/或溶栓是治疗M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综合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采用综合介入治疗的488例急性或亚急性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再行机械性血栓碎吸、导管溶栓、抗凝等治疗;如合并症状性肺栓塞,则行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如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同时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或支架植入治疗.结果:症状性肺栓塞发生率为7.58% (37/488),2例(2/37)抢救无效死亡.综合介入治疗中血管损伤发生率为9.22% (45/488),滤器拦截大块血栓的发生率为16.60% (81/488).术后抗凝过程中发生异常出血率5.53% (27/488),2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451例患者获随访4~94(平均41)个月,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11.53% (52/451);PTA后出现静脉再堵塞发生率为40.19% (43/107);支架植入后静脉再堵塞发生率为6.6% (7/106).结论:综合介入疗法治疗混合型下LEDVT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导管抽吸血栓联合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中-高危与高危肺血栓栓塞(PTE)的效果。方法 对28例急性中-高危或高危PTE患者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行经导管抽吸血栓及CDT;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无改善,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动脉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血常规、肺动脉压(PAP)及右心室直径/左心室直径(RV/LV)等,记录治疗相关并发症。随访观察治疗后1、3、6个月及1年PAP及肺动脉血栓清除效果。结果 治疗后26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死于呼吸衰竭。4例穿刺点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相比治疗前,治疗后72 h,26例存活者血pH、动脉氧分压、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而心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PAP及RV/LV均下降(P均<0.05)。治疗后1、3、6个月及1年PAP均较治疗前降低,肺血栓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未见活动性出血及PTE复发。结论 经导管抽吸血栓联合CDT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急性中-高危与高危PT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临床观察,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100%(8/8例)、多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80%(16/20例),总血管再通率为85.71%(24/28例)。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was infused at a rate of 10 mg/h into 50 thrombosed femoral and popliteal arteries. Patency was restored in 43 but a secondary angioplasty led to 2 reocclusions and in 3 patients early rethrombosis occurred. A favourable clinical result was thus obtained in 38 patients (76%). Thirteen bleeding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10 patients, mainly haematomas at puncture sites. One patient required blood transfusion fo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a previously unknown ulcer. The angiographic recanalisation rate in 16 patients who received a slower infusion of rt-PA (5 or 3 mg/h) was 94% and the clinical success rate in this series was 81%.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as not decreased by the slower infusion rate. The data obtained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rt-PA thrombolysis in peripheral arterial thrombosis and warrant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streptokin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急性周围动脉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3月诊治的10例急性周围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总动脉损伤5例,股浅动脉上段损伤3例,股深动脉分支损伤1例,腋动脉损伤1例。治疗首先采取腔内介入方法,低压维持球囊充盈状态控制动脉破口出血。静脉复合麻醉下立即行血管探查手术,其中6例直接缝合破损血管,3例以自体大隐静脉修补损伤血管,1例股深动脉分支损伤者以弹簧圈栓塞后行患侧血肿清除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1.0±17.9)min,平均失血(200.1±44.6)ml,术后2~3 d拔出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但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未行筋膜切开减压术。本组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1例患者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杂交手术是治疗周围动脉损伤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暂时性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在Amplatz血栓消融器(Amplatzthrombectomydevice,ATD)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中的作用。方法76例急性DVT患者采取ATD血栓消融术治疗,其中50例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暂时性AVF。结果1例术后第1天死于肺栓塞。72例术后第1天患肢肿胀明显消退、疼痛缓解。2例术后第7天对侧肢体继发DVT。暂时性AVF通畅率86%(43/50)。术后随访10~42个月,随访率90.7%(68/75)。59例肿胀消失,6例轻度下肢肿胀,1例继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暂时性AVF可提高取栓后静脉的血流量和加快其血流速度,提高静脉通畅率,是ATD的一个有益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顺行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下肢DVT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接受超声引导下Angiojet血栓抽吸及置管溶栓术,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63例中,54例置入可回收滤器,9例置入永久性滤器;可回收滤器回收率为88.89%(48/54),平均回收时间(5.48±2.10)天。超声引导下顺行穿刺静脉成功率100%(66/66),无穿刺并发症;治疗DVT效果优良率为84.13%(53/63)。抽吸血栓后9例出现血红蛋白尿,溶栓过程中7例出现黏膜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40%(16/6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2.74±6.21)个月,7例失访,1例死于恶性肿瘤,6例(6/55,10.91%)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超声引导下顺行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