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急性动脉内血栓形成,易导致肢体局部缺血性坏死.传统的临床治疗手段有多种,治疗模式和适应证也各异.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是当前血管外科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因其微创,恢复快,适应证广等特点,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自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采用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局部溶栓,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性栓塞疾病63例,临床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脉血栓的介入性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例动脉血栓病人采用选择性血管内溶栓及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本组平均溶栓时间3.7 h,尿激酶平均用量45×10~5IU,溶栓治疗成功率94.74%(18/19),14例血管完全开通,4例部分开通,1例无效。4例PTA,2例明显改善。结论 动脉血栓的介入性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血栓闭塞性疾患优先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中有关问题。方法 对18例血管阻塞性病变进行新进性脉冲-喷射血管内局部溶栓治疗。尿激酶10000U/ML,剂量10000U/分钟,总量30~80万U,平均38万U。结果 阻塞血管完全开通14例(77.8%)部分开通2例(11.1%)无效2例(11.1%)平均溶栓时间2.8小时,结论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术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动脉吻合口急性血栓形成及动脉吻合口脱落微血栓造成移植组织及再植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技术。方法:在2例皮瓣,1例游离第2足趾移植术中及1例断腕,2例小腿离断再植术中,移植物或再植肢体通血后15min内再次丧失血供,显微镜下观察动脉吻合口栓塞或吻合口通畅而丧失血供,判断为吻合口远端栓塞。术中应用尿激酶10~15万^u局部动脉内注射溶栓。对于术中反复发生栓塞病例,术后加用尿激酶局部或全身用或合用肝素治疗。结果:成功解除动脉栓塞,移植组织、再植肢体成活。结论:术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解除动脉危象的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方法,可作为显微外科处理此类栓塞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17例,其中中央型血栓71例,混合型血栓46例。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对患者行经大腔导管取栓及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对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行支架成形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患肢肿胀、疼痛于术后当日即明显减轻,无肺栓塞发生。110例患者均成功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97.27%(103/110)。结论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动脉吻合口急性血栓形成及动脉吻合口脱落微血栓造成移植组织及再植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技术。方法:在2例皮瓣、1例游离第2足趾移植术中及1例断腕、2例小腿离断再植术中,移植物或再植肢体通血后15min内再次丧失血供,显微镜下观察动脉吻合口栓塞或吻合口通畅而丧失血供,判断为吻合口远端栓塞。术中应用尿激酶10~15万~u局部动脉内注射溶栓。对于术中反复发生栓塞病例,术后加用尿激酶局部或全身用或合用肝素治疗。结果:成功解除动脉栓塞,移植组织、再植肢体成活。结论:术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解除动脉危象的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方法,可作为显微外科处理此类栓塞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脉吻合口急性血栓形成及动脉吻合口脱落微血栓造成移植组织及再植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技术.方法:在2例皮瓣、1例游离第2足趾移植术中及1例断腕、2例小腿离断再植术中,移植物或再植肢体通血后15min内再次丧失血供,显微镜下观察动脉吻合口栓塞或吻合口通畅而丧失血供,判断为吻合口远端栓塞.术中应用尿激酶10~15万u局部动脉内注射溶栓.对于术中反复发生栓塞病例,术后加用尿激酶局部或全身用或合用肝素治疗.结果:成功解除动脉栓塞,移植组织、再植肢体成活.结论:术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解除动脉危象的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方法,可作为显微外科处理此类栓塞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介入技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性肺动脉栓塞患,实施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过器置入术和经皮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结果:滤器和导管均成功安全置入,未发生相应并发症;经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3例随访3-36月,无血管介入治疗的近远期并发症,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下肢深静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措施,双介入技术用于防治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55岁,以突发左侧腰腹部疼痛6h入院。临床表现:阵发性绞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肉眼血尿。既往史:于1995年因右输尿管结石、右肾无功能行右肾切除。查体:右腰腹部见斜行手术瘢痕,左肾区扣痛(+),双输尿管走行及膀胱区无压痛。入院前门诊查尿常规潜血(±);超声检查:左肾及左输尿管未见异常;肝肾功及乳酸脱氢酶正常。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5岁,因"无明显诱因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3天,加重伴右侧肢体乏力8h"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伸舌右偏,颈稍抵抗,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侧腱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头部CT示右枕部条索状高密度影,CT值74HU,考虑血管影(图1A);CTA见矢状窦不显影,考虑静脉窦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明显升高(5.02m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2.5s,凝血酶时间75s。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门静脉 (PV)和肠系膜上静脉 (SMV)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 6例诊断为PV和SMV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 (TIPS)介入治疗。经TIPS途径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 SMV造影 ,然后用 8F导管抽吸血栓 ,同时用“J”形导丝和猪尾形导管捣碎血栓 ,间断将尿激酶 (UK)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 ,保留多侧孔导管至SMV内持续溶栓 3~ 13d。结果 6例治疗均成功 ,1例术后 12d死于腹腔脓肿。随访 4个月至 3年 ,5例健在 ,Doppler超声波复查显示PV和SV血流通畅 ,无血栓复发。结论经TIPS途径介入技术 ,包括用导管抽吸、捣碎血栓和局部溶栓治疗 ,是治疗急性症状性PV和SMV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5月对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抽栓、溶栓治疗,其中12例术中应用球囊辅助碎栓,术后处理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率在2~3。结果术中即刻造影显示8例主干完全开通,11例部分开通。术中16例肺动脉压下降至16~37 mm Hg,3例肺动脉压升高至39~62 mm Hg,考虑末梢血管痉挛所致。基本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3例。19例随访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肺灌流量且相对于外科手术微创、简单,与全身静脉溶栓比较更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手术取栓加药物溶栓与单纯药物溶栓治疗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75例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取栓组与溶栓组;手术取栓组85例,其中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的46例,选择于术或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采取药物溶栓抗凝治疗90例,仪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肿胀程度及伴随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治疗后1个月,手术取栓组治愈率71.8%(61/85),双下肢周径差手术组由(4.6±1.6)cm下降为(0.8±0.5)cm;溶栓组治愈率38.9%(35/90);双下肢周径差由(4.0±1.9)cm下降为(1.8±1.3)cm.平均随访(28±11)个月,随访率64.6%,治疗后12个月,双下肢周径差手术组下降为(0.4±0.3)cm,溶栓组下降为(0.9±0.7)cm,手术组治愈率86.0%(49/57),溶栓组治愈率53.6%(30/56);手术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手术组的静脉瓣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 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加溶栓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与单纯抗凝治疗比较,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LEDVT患者资料,其中20例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单纯抗凝治疗组);23例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术后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组)。测量两组治疗前、后患肢腿围,统计临床见效时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腿围均有缩小(P均〈0.05),溶栓治疗组患肢腿围缩小程度较单纯抗凝治疗组明显(P〈0.05);且溶栓治疗组患者临床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单纯抗凝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急性LEDVT患者,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溶栓治疗能明显缩短临床见效时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吸栓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1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资料,其中60例先吸栓再导管溶栓治疗(吸栓后溶栓组),61例直接行导管溶栓治疗(单纯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单纯溶栓组比较,吸栓后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6.2 d vs. 10.5 d,P0.05),尿激酶平均用量明显减少(170万U vs. 290万U,P0.05);吸栓后溶栓组与单纯溶栓组术后1周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45.9%与91.67%、88.52%,术后2周分别为83.33%、62.3%与96.72%,91.81%,吸栓后溶栓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溶栓组(均P0.05),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膝下15 cm处健患肢周径差降低程度、静脉通畅率、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率以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导管溶栓相比较,吸栓后溶栓能明显缩短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提高治愈率,但中长期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健侧股静脉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大腔鞘管,50 mL注射器负压抽吸髂股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后给予肝素抗凝。结果:出院时膝上、下15 cm处健、患侧周径差分别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23.99,P均<0.05);随访36个月,随访率97.88%(231/236)。术后水肿、色素沉着和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12.99%(30/231)、8.23%(19/231)和0;随访疗效优92.21%(213/231)。支架植入患者随访均通畅。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DVT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采用不同灌注模式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进行CDT治疗,术前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采用脉冲注射;B组:22例,采用连续泵入;C组:22例,采用先脉冲注射再连续泵入。24 h内以相同剂量尿激酶连续溶栓72 h,期间采用血管造影监测血栓溶解情况,观察不同溶栓灌注模式对溶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63.64%和77.27%;肢体消肿率分别为(80.00±22.10)%、(67.50±16.40)%和(92.30±15.80)%;静脉通畅度分别为(57.80±18.70)%、(55.60±19.30)%和(70.20±19.80)%。C组溶栓总有效率、肢体消肿率和静脉通畅度均明显高于A、B两组(P均〈0.01),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先脉冲注射再连续泵入的溶栓灌注模式进行CDT可作为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首选灌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