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有效手段,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伦理学问题日渐复杂起来。活体器官移植、脑死亡及心脏死亡供体器官移植、器官获取及合理分配等方面均面临着相关的伦理学问题。对器官移植相关伦理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及研究,并制定相关的伦理学准则及解决方案,是确保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移植供者及受者相关权益的关键性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
推荐理由: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器官短缺是制约器官移植工作开展的全球性问题。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等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对2016版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进行...  相似文献   

3.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制作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经肠道引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式;带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供者腹主动脉与受者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者门静脉与受者左肾静脉袖套法吻合,供者十二指肠与受者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结果:9例次手术中51例次手术成功,术后移植胰腺具有内分泌功能。结论:这种胰腺移植模型制作切实可行,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预防和治疗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移植事业正蓬勃地向健康可持续化、国际化的轨道上迈进,器官移植也为越来越多终末期器官疾病患者带来福音。在器官移植整个医疗过程体系中,可大体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供体器官的捐献过程,另一部分是受者的移植过程,因此整个过程中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捐献方(供者及其家属)、院方(医院及移植医生)、受方(受者及其家属)和两条关系:捐献方与院方、受方与院方,由于在教育程度、生活地域及文化背景上存在差别,有许多医学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伦理规定不易理解,捐献方与院方或受方与院方对此常常产生许多误解和纠纷,也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和财产的损失,不利于移植事业的发展。因此,为了加快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进程,推动器官移植的发展,防范和解决器官移植医疗过程中医疗纠纷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旧金山1999年4月讯一项新研究表明,在心脏和肺移植患者中输注同一供者的骨髓可以预防或减少器官排异反应。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心胸外科医生Kenneth Mccurry指出,心和肺一般比其它器官更容易发生排异反应。它们的细胞成分含有较少的供者免疫系统细胞,这些供者免疫细胞具有抵抗受者免疫系统攻击的作用;供者骨髓似乎能增强免疫能力和减少排异反应的可能性。控制排斥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大部分外科医生依靠抑制病人免疫反应的药物作为抵抗免疫攻击的主要防线。但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建设正不断完善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审查应遵循审慎原则,其具有及时性要求高,准备工作繁琐,活体器官移植需权衡供者、受者双方风险受益比等特点。根据中国当前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常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监管和指导,无统一标准操作规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权益被重视程度不够,脑死亡判定落实难,缺乏心理评估要求及程序,知情同意不到位等。可尝试从以下层面加以解决,包括确保独立的伦理审查,加强活体器官移植供者、受者双方的风险受益比评估,审查内容的标准化,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医学心理评估以降低双方风险,丰富审查方式确保时效性,加强器官捐献的伦理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目的:移植供肾短缺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获得肾移植机会的最主要障碍,而目前打破这种障碍的策略主要为扩大供肾来源和充分利用可获得的肾脏。全球肾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且影响了约10%的成年人,其中也包括移植肾供者。然而,目前关于利用患有肾结石的尸体器官供者肾进行移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尸体器官供者的结石供肾被用于移植的安全性及其对肾移植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至2020年期间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尸体器官捐献且年龄至少10岁的520名供者,以及在同一医院接受这些供者供肾移植且为单肾移植的945名成年受者。根据器官捐献前是否存在结石将供者分为无肾结石(D-)组和肾结石(D+)组;根据供者和供肾是否存在结石将受者分为供者/供肾无结石(D-K-)组、供肾无结石/供者肾结石(D+K-)组和供者结石/供肾结石(D+K+)组。回顾性分析这些供者和受者...  相似文献   

8.
器官移植是20世纪人类医学科学的重大进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以来,移植医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在肾脏、肝脏、心脏、胰腺和骨髓移植的领域的移植总数已超过70万例(次),存活最长的器官移植受者已近半个世纪。器官移植已经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任何临床器官移植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供体,这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作为器官移植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器官保存曾经为此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是器官移植学的基石。器官保存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缺血对离体器官造成的各种损伤,使离体器官保存有效的活力,以便完成运送、配型和手术,使移植器官在手术后迅速恢复功能。离体器官大都采用单纯冷却灌洗保存,而机器持续灌注和深低温保存主要应用于研究,本文将重点对于单纯冷却灌洗保存方面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受者对供者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无反应,而同时又保持对除移植物以外的非己抗原的正常免疫应答能力.毫无疑问,诱导受者产生针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是彻底解决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问题的理想措施.在诸多耐受诱导研究中,诱导受者建立嵌合体似乎是最接近临床可能的方法.嵌合体是指来源于供者的异基因背景的细胞在受者体内长期存在的状态.尽管在天然嵌合体是移植耐受的"因"还是"果"的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诱导受者建立嵌合体可以明显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因此,人们试图从嵌合体的研究中获得免疫耐受诱导的突破,本文就这方面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医学前沿器官供者心脏停搏对心脏移植后受者存活率并无不利影响据最新一期《欧洲心胸外科杂志》报道,器官供者的心脏停搏病史对心脏移植受者的存活率并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器官移植的快速发展,器官移植受者数量逐年增多,而当前供者缺乏的现实,使得对器官保存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器官保存方法很难适应新的要求。器官保存的最新进展主要为保存液及保存技术的改进,选择合适的保存液及保存技术以期提高器官保存时间,减少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器官移植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英《泰晤士报》最近报道:有可能防止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的一种方法是,从供者摘除出器官后移植至受者之前,将它们暴露于高浓度的氧中,这是一项研究的结论,说明移植器官的排斥分两步发生。由于存在排斥反应问题而阻碍了非亲属关系者之间的器官移植。迄今仍不明瞭如何发动受者体内的白细胞攻击和排斥移植的器官。丹  相似文献   

13.
心脏死亡供者肾移植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Ming Y  Ye Q  Shao M  She X  Liu H  Ye S  Cheng K  Zhao J  Wan Q  Ma Y  Zhao Y  Niu Y  Liu L  Zhang S  Zhu L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6):598-60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DCD)供者移植后的恢复情况及此类供体对受者及移植物术后的影响。方法:对4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捐献的肾脏后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对其术前和术后的诊疗及随访血肌酐、移植物及受者存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受者中无1例出现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NF),18例受者术后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其发生率为37.5%,DGF组与无DGF组受者及移植肾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98,P=0.447)。48例受者中有7例(14.6%)受者移植肾丢失,其他41例受者随访时间为0.5~23(中位数8)个月,39例(95.1%)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在1,3,6,12个月移植物的存活率分别为95.7%,93.0%,90.0%,87.5%,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100%,94.9%,90.0%,87.5%。结论:在我国尚无脑死亡法的环境下,DCD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界瓶颈的重要手段,是器官来源的重要部分,并且有着较好的短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人体有一个很复杂的机制——免疫系统,其作用是区别人体本身的组织和外来的组织并破坏外来的组织。只有在器官供者和受者完全相配合并且以后用药物抑制受者的免疫系统,器官移植才有可能。这种免疫抑制剂使病人更易感染,因此上述整个过程是危险的。在这方面脑却不同,而常被作为一“特别有利的部  相似文献   

15.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技术核心是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器官替换已经丧失功能的器官,从而继续发挥原器官生理功能,达到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因此,器官移植是活性移植,要想取得成功,从技术上来说需要突破3个难关:(1)移植器官一旦植入受者体内,必须立刻接通血管,以恢复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供应,使细胞存活。这需要完善的血管吻合方法。此难关已在20世纪上叶被攻克。(2)离体器官在常温下很快就会死亡,因此需要科学的保存方法,使供体器官在植入受体前能够保存24小时以上,目前的技术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3)移植器官植入受者体内后会产生排斥反应,如果排斥反应发生后没有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措施加以逆转,将意味着手术的努力前功尽弃,这是目前器官移植领域存在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虽然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但是全世界器官移植医师都面临着可供移植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除了不断开拓脑死亡供者、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以及扩大标准供者外,在特定的条件下活体供肾肾移植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肾移植供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对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94例受者和57例供者为研究对象。检测DCD供者器官获取手术当天的血肌酐(Scr)水平,根据供者总GFR将受体分为两组,A组为供肾总GFR <80 ml/min;B组GFR≥80 ml/min。比较两组受者术后1周,1、3、6个月及1、3年的Scr及GFR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受者术后各时间点Scr均较低,且术后1周、1年、3年S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受者术后各时间点eGFR均高于A组,且术后1周、3年e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受者的恢复受到供体GF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器官移植中脂肪源F1k1+CD31—CD34-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以CM—DiI荧光染料示踪脂肪源F1k1+CD31-CD34-细胞的体内分布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以进-步鉴定;以皮肤移植实验观察脂肪源F1k1+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对供者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结果脂肪源F1k1+CD31-CD34-细胞可进入并较长期(30d)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中可检测到供者来源T细胞,占受者脾细胞6.68%;脂肪源F1k1+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供者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90d,未处理组平均为10d。结论异基因脂肪源F1k1+CD31-CD34-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和体,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器官移植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当前临床同种异体肾脏移植的主要热点已经转移到低毒性免疫抑制药物及其方案的应用,以及诱导移植受者产生针对供者的特异性免疫低应答或无应答技术的研究。现阶段诱导免疫耐受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供者特异性输血和供者特异性骨髓移植。文章就这两种方法的研究背景、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免疫耐受状态是一种受者对提供器官的供者特异性免疫无反应性状态。因避免了使用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缺点,一直是器官移植界不懈努力的目标,为更好地研究免疫耐受状态,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价方法,这里对这些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