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方法依据Gruen法将股骨假体柄侧分为7个兴趣区,并运用双能X线BMD仪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术后1 w、术后3、6个月、1年股骨假体周围BMD监测。并将各时间段、各区BMD值与术后1 w各区BMD值进行比较。结果本组80髋获得术后1年的随访,手术植入假体后的3个月假体周围BMD值开始下降,6个月内平均值可降至91.02%,其中以股骨柄近端周围松质骨(即R1、R7区)BMD下降最为明显,随着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时间的延长,功能训练的增加,术后1年时人工假体周围BMD平均值又升至92.56%。结论双能X线BMD仪原理(DEX)是THA后假体周围BMD变化的有效检查方法。股骨侧假体近端松质骨的骨吸收及骨丢失最为明显,但是远端密质骨的失骨量相对较少,近端松质骨区骨吸收程度与假体松动是否呈正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髋关节疾病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也在逐年增多,临床医师在面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并发症时,不仅治疗中存在诸多困难,且治疗失败率也相对较高,本文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发病率、危险因素,介绍基本分型及各类分型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孟利斌 《山东医药》2010,50(4):99-10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异体皮质骨板在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结合前侧异体皮质骨板钢丝捆绑固定治疗,术后Harris评分进行术后效果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Harris评分90分,术后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6周,股骨柄假体经X线检查无松动。结论锁定钢板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能够达到机械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有机结合,能够提高骨折愈合率,是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B2、Vancouver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关节翻修手术时的假体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ancouver分型及股骨峡部皮质骨完整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14例Vancouver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以及2例VancouverB3型假体周围骨折,而且两种类型假体周围骨折16例患者其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均≥4 cm,应用生物型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翻修+钢丝或捆绑带环扎固定;13例Vancouver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和2例骨缺损虽然不严重但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 cm的VancouverB2型患者,应用生物型组配式锥柄假体翻修,其中8例同时应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1例VancouverB 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长柄假体+钢丝或捆绑带环扎固定。随访时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通过骨折部位的疼痛情况及X线片来判断骨折是否愈合。结果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5±0.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0.5)个月,8例使用异体骨板的患者中,均与宿主骨发生骨性愈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0±1.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8.6±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8)。并发症:双下肢不等长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12.5%(4/32)。随访期间未出现大腿疼痛、假体周围感染、无菌性松动及再骨折病例。结论根据Vancouver分型,综合考量股骨峡部骨质条件,对于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cm的假体周围骨折老年患者,应用生物型组配式假体柄可以取得良好的早中期临床疗效;而对于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 cm的假体周围骨折老年患者,在行翻修手术治疗时,应用一体化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甚至骨水泥假体,术中操作简单、省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较生物型组配式锥柄更具有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金勇  陈丹 《山东医药》2012,52(18):72-73
目的探讨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方法。方法本组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9例,其中B1型(5例)单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B2型骨折(3例)行生物型股骨加长柄翻修2例、骨水泥型加长柄翻修1例,B3型骨折(1例)行生物型加长柄翻修。结果 8例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1例B1型骨折术后8个月未愈合,骨折断端骨吸收并假体松动,给予更换内固定,断端髂骨植骨并行生物型股骨长柄假体翻修术后治愈。结论根据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或翻修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方法 2005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7例75岁及以上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男11例,女16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距初次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为7~83个月,平均63个月;Vanconver分类,A型5例,采用“8”字钢丝捆绑技术;B型19例,选择加长柄技术,锁定钢板技术,环抱器技术;C型3例,采用植骨及钢板固定技术;患者均获得随访9~25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X线片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 22例患者骨折愈合;5例患者骨折愈合欠佳,经再次植骨固定,其中3例骨折处愈合,2例能保持假体和肢体结构稳定。14例患者能自由行走;9例需用助行器;4例能在床上自如活动。末次随访Harris评分52~93分,平均76分。 结论老年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骨折不同类型,以实用可靠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50例患者,采用了AO钢板内固定联合钢丝捆扎,必要时进行加长股骨柄假体返修。术后对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双侧下肢长度和髋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6~28月,平均(12.6±8.43)月。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无不愈合、再次骨折及内固定断裂等情况发生。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3.21±8.24)分,术后1周平均(69.75±9.42)分,术后6月平均为(85.24±7.25)分,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肢短缩(1.7±0.8)cm,术后6月短缩(0.6±0.5)cm,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髋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包括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角度均比术前得到改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钢丝捆扎结合钢板固定的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非手术治疗,3例使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1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3例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结果 2例非手术治疗骨折者1例未愈合,1例愈合,7例手术治疗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B2型骨折使用非骨水泥柄假体,B1型和C型骨折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THA治疗57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与既往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A)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等,同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THA髋关节功能的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预后优良率71.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如假体松动、假体中心性脱位、异位骨化、髋臼塌陷及假体端骨折的总发生率为10.5% (6/57),显著低于FHA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髋关节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52例,平均年龄78.2岁,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为两组,28例采用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24例采用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生物型假体组较骨水泥型假体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P0.05),两组术中血压波动范围生物型假体组明显小于骨水泥型假体组(P0.01),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内均未发现假体移位和松动,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远端稳定的生物型假体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避免了发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风险,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且为可能的翻修手术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1.
采用股骨锁定钢板对1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股骨干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关节活动良好,均未再发生骨折。认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股骨干骨折,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少,骨折愈合快,不易引起继发性假体松动。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髋关节置换(THA)能够有效地改善髋关节功能,目前已经成为股骨头坏死、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JI)是THA最严重致命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常常给患者造成灾难性后果,往往造成手术的失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老年股骨上段转移瘤患者手术中应用肿瘤性假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3例老年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行肿瘤大段骨切除和肿瘤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患肢的术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对髋部功能恢复满意。23例均获随访,时间230个月。随访期内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行手术治疗,1例发生脱位,予闭合复位,后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在老年股骨上段转移瘤的患者,肿瘤性假体的应用能尽快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也为护理及综合治疗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4.
治疗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THA 79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切口平均长度较短,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均少,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快;术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认为改良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患者实施带股骨距假体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带股骨距假体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Harris量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维度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实施带股骨距假体置换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创伤,还可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关节置换术的较为罕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处理方式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近年来,它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该文就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分类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侧股骨远端LCP锁定钢板翻转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对侧股骨远端LCP锁定钢板翻转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144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5-20个月,平均切口长度6.42 cm,平均手术时间57.34 min,平均出血量212.39 ml。伤口一期愈合140例,浅表感染4例(经换药于术后2-6周均愈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股骨转子间骨折10.4周,股骨转子下骨折13.6周;无钢板松动、断裂及骨折再移位,无继发髋内翻畸形发生。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平均96分。结论对侧股骨远端LCP锁定钢板翻转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法骨化醇胶丸、维生素D、阿伦膦酸钠等治疗10周;术后6个月行Har-ri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3.7%,对照组为81.8%,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 ~ 36个月,观察组无假体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及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折均愈合;对照组发生假体松动2例,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对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全身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的定量测定与分析,探讨假体周围和全身BMD变化的规律以及假体松动、不稳的相关因素。方法于术后1w、1、2、3、6、9个月、1、2、3年通过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对37例年龄在65~80岁、因新鲜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全身BMD与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进行3年的连续动态测量,其中股骨柄假体周围BMD按Gruen法分为7个兴趣区(R1-7)进行测量。然后将测得的各时相BMD值与术后1w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年内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较术后1w下降6.63%(P0.05),而1~3年则下降速度减缓,但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与全身BMD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术后1年内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主要在Gruen1、7区最明显,其中术后9月内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术后1~6个月内,Gruen1区术后3月与6月分别较术后1w下降18.88%和21.02%,Gruen7区术后3月与6月BMD分别较术后1w下降22.79%和25.29%。而Gruen4区BMD术后3个月BMD回升,1年后恢复正常(P0.05)。结论 DEXA仍是目前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简单有效的方法。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质丢失主要发生在术后3~6个月内,且以Gruen1、7区最明显,其变化规律不但提示了术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以及早期防治股骨近端骨丢失、骨溶解的重要性,而且为术后早期假体松动或不稳定的评估、预测及进一步临床预防性治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Gamma钉治疗80岁以上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安全性,评价Gamma钉治疗这种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1例80岁以上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拍X线平片、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调查患者的活动状态。结果31例患者平均年龄82.9岁,有并存症的患者占74.2%,均使用Gamma钉固定。平均随访22.5个月(6~33个月),所有骨折临床和影像学上均达到愈合;平均手术时间92.6min,平均失血量205ml,平均输血量387ml。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69分,1例因髋部疼痛较重在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无股骨头坏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内固定物断裂及假体周围再骨折,术后只有10例患者恢复到骨折前的活动水平。随访期间共有5例患者死亡,死因均为内科疾病。结论Gamma钉对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较好,可部分恢复其骨折前生活质量,经过术前精细准备是一种相对安全、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但老年人术后活动量仍趋减少,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