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监督评审是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日常监督方法之一。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一年来,认真执行《实验室认可准则》和中心的质量体系文件,不断增强建立优秀实验室的信心和机制;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加强纠正措施的落实,不断改善体系运行水平;作好检测质量控制,维持和提高检测能力;认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促进中心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本次监督评审,证明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获得认可后仍持续符合《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 ,市场经济的步伐日益加快。流通领域里对食品、化妆品等商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政府和社会需要卫生检测实验室出具准确、可靠、及时的检测数据。开展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已成为卫生检测实验室与国际接轨的手段。我站依据《实验室认可准则》CNA CL2 0 1 - 99制定的质量体系于今年 5月通过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评定 ,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本文谈谈我们在实施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中的几点体会。1 正确认识开展实验室国家认可工作的意义 ,克服满足现状心态 ,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后 ,我国卫生改革不…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适应卫生防疫机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99年3月深圳市站按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制定的CNACL201—99《实验室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导则2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改进质量体系。2000年1月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定,获得国家认可,成为我国卫生系统首家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卫生机构,使该站实验室检测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战略目标取得了实质的进展。下面介绍实施ISO/IEC导则25,规范实验室质量管理,改进和运作质量体系的情况。1 全员培训,学习导则,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4.
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 0 3年 8月青海省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通过了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复审工作 ,取得了在国内出具公正数据的合法地位 ,通过此项工作规范了实验室行为 ,建立和运行了良好的质量管理模式 ,为今后的实验室认可奠定了基础 ,现将实验室申请“计量认证”复审过程中的做法和体会交流如下 :1 充分认识建立实验室质量体系重要性随着疾控系统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改善 ,检测项目的增加 ,影响检验质量的诸多因素逐渐显现出来 ,建立实验室质量体系是实验室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计量认证一直作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依据和进入规范化、法制化体系的必要条件 ,本中心于 1996年 1月通过了计量认证 ,随着计量认证工作的深入发展 ,对计量认证后大中型仪器、计量器具、检验样品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质量体系十分迫切。 1996年开始 ,本中心以检验科为中心 ,各业务科室密切配合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卫生检验检测质量体系。这个质量体系为以后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1 逐步完善管理系统早在 7年前 ,中心领导充分认识了计…  相似文献   

6.
刊中刊     
我国的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正在按国际惯例稳步推进,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管理规则已经建立。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质量体系认证机构认可规则》和《质量体系认证实施程序规则》;2、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已经建立并已有效地开展工作;3、“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标志已经发布;4、我国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制度已经进入全面规范化实施阶段;5、中国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已经在国内外客户中建立信誉,在国际国内贸易中发挥了作  相似文献   

7.
将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的管理理念引入科研实验室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建立适用、科学、有效的“科研实验室质量体系”,应用于科研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使出具的数据真实、准确、可复现.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内部审核组织实施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认可,是高质量实验室的重要标志。我中心为迎接CNAS的评审认证,严格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以下简称《通用要求》)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以下简称《认可准则》)的要求,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体系并试运行。为了解体系试运行情况,我们采用内部审核的方式,对该体系建立实施后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疾病控制行业实验室国家认可工作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容  包建良 《职业与健康》2005,21(5):661-662
目的开展实验室认可,提高疾病控制行业实验室的综合能力,促进检测检验资源的开发和充分利用,建立良好信誉并不断提高在国际、国内检测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法按照ISO/IEC 17025:1999中组织、服务客户、文件控制等14个管理条款和人员、测量溯源性、设备、结果报告等10个技术条款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技术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所必需的组织结构和职责、程序、过程、资源等,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计划程序和指示适当文件化,并在实践中持续控制体系有效运作。结果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评审,实验室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服务的技术能力,可参与国际间实验室认可双边、多边合作。结论疾病预防控制行业要在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中有所作为,必须狠抓基础,逐步推进实验室国家认可,这是提高疾控行业实验室整体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石帮辉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37-1738
我国加入WTO后,包括实验室管理在内的各种管理行为正逐步与国际接轨,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等正是我国现行的对实验室管理方法逐步与世界接轨的具体体现。我中心自1998年3月通过计量认证以来,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备的质量体系,为实验室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室的检验行为,强化了实验室管理,全面提高了检测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保证了我中心实验室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检验。审视此次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并深入剖析,是新时代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内在要求。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机制不健全、抓好疫情防控中关键群体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技术融入国家应急治理体系不明显等问题极大削弱了国家在疫情防控中的治理效能。为此,必须牢牢把握三个“赋能”:良法善治赋能疫情防控,特定群体赋能疫情防控,科学技术赋能疫情防控,推动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重大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内部审核是建设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经常使用的手段,是检验质量体系有效性、适宜性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使审核过程不流于形式,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采用滚动式方式,对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Evaluation of patient management after the utilization of a specific diagnostic test has been difficult to interpret from retrospective studies. Specifically, the impact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agnostic study,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 test is performed, and the biases of the physician have been difficult to separate. In this study, agreement on first-choice management decisions by a national sample of obstetricians blinded to specific clin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interpretations of five nonstress tests, was low (kappa = 0.24 +/- 0.02). The response "evaluate for delivery"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reactive" and "nonreactive" interpretations. There was better management agreement among those respondents with more experience with nonstress testing; those from larger hospitals; and those who practiced at universities, HMOs, and military hospitals. The attitudes of individual respondents as measured by the first-choice goals of the test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overall management agreement. Reliability of management was less among physicians aged 50-59 years. There was no obvious national consensus regarding management following nonstress test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施甸县布朗族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影响因素,提高布朗族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方法运用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施甸县布朗族聚居的摆朗乡和木老元乡分娩的225名布朗族孕产妇和685名汉族孕产妇其孕产妇保健手册的记录结果。结果 2006年,施甸县布朗族孕妇建册率、早孕检查率、产前检查(≥5次)率、住院分娩率、产妇产后访视率(≥1次)分别为70.00%、66.67%、46.67%、48.33%、53.33%,到2010年分别提高到91.49%、89.36%、85.11%、82.97%、87.2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P<0.01),但与汉族相比,其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仍然较低(P=0.003)。结论施甸县布朗族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逐年提高,孕产妇的家庭经济、受教育程度、自我保健意识是影响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逐步实现布朗族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10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的强制规定,还是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全面预算管理都已经成为公立医院重要且必需的经济管理工具。文章首先对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明确了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特点,最后提出如何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以期更好地适应国家政策规定并促进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设两个主要任务的层面,研究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两个体系中的作用机制,旨在服务于医疗质量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 应用机制设计理论分析国家质控中心在两个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国家质控中心与其他质控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结果 国家质控中心的设置是中国特色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安排,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其满足了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结论 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国家质控中心发挥了参与主体的重要作用;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设中,国家质控中心应与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其他中心协同发展,将对医疗质量资源高效配置和均衡布局产生正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组成、任务、装备与管理.方法 根据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组建国家核辐射卫生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并对队伍进行装备,根据队伍面临的救援情景开展培训、演练等管理工作.结果 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由辐射防护与监测、医疗救治、内外污染处理、食品饮用水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生产企业的调试机房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个别点位剂量率水平较高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以提高调试机房的辐射防护水平。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对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医用X射线诊疗设备生产企业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调试机房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对调试工程师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掌握调试机房外辐射水平和调试工程师的辐射防护情况。结果:检测的企业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调试机房外辐射水平和调试工程师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加强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调试机房辐射防护的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可有效降低调试机房周围辐射水平,并为做好调试工程师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某火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防治的目标和重点。方法选择某火力发电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检测36个粉尘作业点,75%的STEL值达到国家卫生标准,11个岗位的TWA值中91%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检测74个噪声作业点,合格率77%;9种有毒物质的测试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由于检测时非高温季节,未对高温进行检测。结论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区域双向转诊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与流动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利用UML构建了双向转诊的业务流程,依托HL7国际标准对双向转诊业务进行了模型映射,实现对区域双向转诊的流程管理以及患者医疗信息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