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慢性咳嗽患儿逐渐增多。我们对126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肺炎衣原体抗体(Cp-IgM)检测,以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32-133
目的分析本地区儿童慢性咳嗽患者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2005年3月~2008年9月诊治的慢性咳嗽患儿98例及对照组儿童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P-IgM及CP-IgM。结果慢性咳嗽MP-IgM阳性42例,阳性率42.9%;CP—IgM阳性17例,阳性率17.3%;MP-IgM及CP-IgM均为阳性5例(5.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常规进行MP—IgM及CP—IgM抗体筛查,以便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玲  刘丽平  戴宝泉 《医学综述》2009,15(19):F0002-F0002,F0003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的98例小儿慢性咳嗽和6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MP、CP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MP感染45例(45.9%)、CP感染12例(12.2%);对照组MP感染4例(6.7%)、CP感染2例(3.3%),研究组混合感染5例(5.1%),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小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CP-IgM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技术检测65例冠心病患者与6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pn IgG和IgM抗体。结果:患者组IgG抗体阳性率为63.1%,对照组为24.6%;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0%和6.1%,两组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0.025>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泽民  施红  樊均  丁维俊 《四川医学》2006,27(5):533-535
目的 分析本地区小儿慢性咳嗽患者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呼吸门诊2003年12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慢性咳嗽121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5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微滴板技术检测MP、CP之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慢性咳嗽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49例,阳性率40.5%;C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18例,阳性率14.9%;MP-IsM和CP-IsM均为阳性6例(4.96%);而健康对照组仅1例(1.79%)MP-IgM阳性;两组间阳性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同时,应首先常规进行MP、CP抗体筛查,以便提供诊断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延误治疗及增加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及56例不伴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疾病患儿,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MP-IgM、CP-IgM);并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及对照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与对照组的MP-IgM、CP-IgM阳性率。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为20.98%,CP-IgM阳性率为12.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8.95%,CP-IgM阳性率为7.1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率(P〈0.05);而两组CP~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但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及可能的病因和机制。方法对78例咳嗽时间〉4周的慢性咳嗽患儿(慢性咳嗽组)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测定,同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结果慢性咳嗽组MP抗体阳性率为32.05%,对照组MP抗体阳性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抗体阳性的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慢性咳嗽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有密切相关性,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反应性,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的关系。方法CVA患儿97例为研究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CVA患儿血清总IgE。结果CVA组MP—IgM阳性率46.39%,对照组MP—IgM阳性率10.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MP—IgM阳性的CVA患儿血清总t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CVA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 (Mp)、肺炎衣原体 (Cp)的感染情况。方法 Mp检测采用培养法 ,Cp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对 2 0 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检测 ,并以同期体检的 3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从感染率、感染年龄、感染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率、Mp、Cp单项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岁组Mp、Mp +Cp及总感染显著高于≤ 3岁组 (P <0 .0 5 ,P <0 .0 1) ,Cp感染率和各病原感染部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者有相当高的Mp和Cp感染率 ,Mp感染和Mp +Cp混合感染以 >3岁儿童为主 ,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突发性耳聋(SSHL)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SSHL患者120例(SSHL组),另选1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及PCR分别检测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Cpn-Ag)和Cpn-DNA的表达;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抗Cpn抗体IgA、IgG和IgM。结果 DIF法与PCR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代表急性感染的Cpn-Ag和Cpn-IgM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代表慢性感染的Cpn-IgA和Cpn-IgG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HL患者Cpn感染的检出率显著升高,Cpn可能是引起SSHL的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儿童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报道,呼吸道感染的Cpn-IgM阳性率推测达到30%以上,易致咳嗽迁延,部分患儿出现喘息。现就我院儿科自20(O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的1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衣原体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08年6月一2010年5月232例住院肺炎衣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重症组(72例)和普通组(16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年龄、肺CT(或胸片)大叶性肺部病变的部位、红细胞沉降率(ESR)、急性期Cpn—Ab≥1:1280,对各项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结果7—9岁的儿童(P〈0.05),ESR异常增快(P〈0.05),急性期Cpn—Ab≥1:1280,大叶性肺部病变的部位发生在左肺下叶或右肺下叶(P〈0.05)等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结论重症肺炎衣原体肺炎患儿多见于年长儿,普通肺炎衣原体肺炎多见于年幼儿,两组相比4-6岁年龄组发病率无区别,ESR异常增快,急性期内Cpn—Ab≥1:1280,大叶性肺部病变的病变部位发生在左肺下叶或右肺下叶预示着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丽娜  张英芝 《西部医学》2012,24(5):956-957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状况。方法对60例哮喘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和CP-IgM抗体,按照阳性标准判断结果。从感染年龄、性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无差异。哮喘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明显差异(P〈0.01),衣原体感染亦有差异(P〈0.05)。结论对哮喘急性期发作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和CP-IgM抗体检测,对明确病因,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nia,M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颗粒凝集法对本院收治的11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M)测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的总阳性率为38.98%(46/118),肺炎支原体感染率-3a和-6a组较高,分别为45.45%和46.67%。在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伴喘息者13例,占28.26%。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且是引起儿童喘息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庆海  孙涛 《吉林医学》2008,29(5):395-39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yx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感染肺炎的检测及临床特性。方法:测定7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co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血清中特异性的Mp—IgM、Cp—IgM及分析临床表现特征。结果:750例CAP患儿中,Mp—IgM阳性137例(18.3%)。Cp—IgM阻性46例(6.1%),Mp和Cp混合感染67例(8.9%)。Mp及Cp相关CAP共计250例(33.3%)。CAP≥3岁患儿中。Mp及Cp相关CAP发生率(39.4%)显著高于〈3岁患儿(27.7%)(X^2=11.635。P<〈0.01)。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干或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其中以喘息(76.4%)和发热症状(74.4%)为主;胸部X线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节段性实变阴影及肺门结构紊乱。全部Mp及Cp相关CAP病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痊愈。结论:Mp及Cp感染是CAP患儿不可忽视的病原体。检测CAP患儿血清特异性的Mp-IgM、Cp—IgM,能够及早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CVA病例93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104例,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测定,对CVA病例中MP—IgM阳性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组吸入同时给予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观察日夜咳嗽和睡眠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11.52%,而CVA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达32.25%,两组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MP—IgM阳性CVA患儿经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吸人+抗菌素治疗后,咳嗽及睡眠情况明显改善,咳嗽发作间期明显延K(P〈0.01)。结论CVA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并与CVA的发作有密切关系。应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索治疗可改善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CVA患儿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肺炎衣原体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升 《中原医刊》2007,34(4):90-91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与肺炎衣原体(Cpn)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联免疫荧光方法对10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及60例正常体检者分别进行Cpn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 10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检出Cp。阳性41例(38%)血清学滴度IgG≥1:512或IgM≥1:16判断为阳性,提示Cpn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60例正常对照IgG血清学滴度均小于1:512。结论 Cpn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儿童哮喘中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微量免疫荧光(MIF)测定法检测95例(年龄≤3岁26例,>3岁69例)哮喘发作期儿童及40例(年龄≤3岁11例,>3岁29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中的Cpn特异性IgG、IgM抗体。结果: ①95例哮喘发作期儿童中,血清学检测符合Cpn急性感染诊断标准者13例(13.68%,13/95),其中≤3岁者3例(11.54%,3/26),>3岁者10例(14.49%,10/69),而对照组无一例为Cpn急性感染。哮喘组与对照组Cpn急性感染水平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3岁者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②哮喘组IgG抗体阳性率为52.63%(50/95),其中≤3岁者和>3岁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13/26)和53.62%(37/69);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为22.5%(9/40),其中≤3岁者和>3岁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18%(2/11)和24.14%(7/29)。哮喘组Cpn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升高(IgG≥1∶16)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22.5%,P<0.01),>3岁者中哮喘组与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IgG≥1∶16)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pn感染与小儿哮喘密切相关;哮喘的发作与Cpn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Cpn特异性IgG抗体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C-反应蛋白(CRP)同时检测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1061例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其中,对肺炎支原体阳性(支原体肺炎组)121例、肺炎支原体阴性(细菌性肺炎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测定CRP。结果:1061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286例,阳性率为26.96%。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35例,阳性率为28.93%,细菌性肺炎组CRP阳性47例,阳性率为94.00%.对照组CRP无一例阳性,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CRP稍高但没有细菌性肺炎增高明显。肺炎支原体、CRP同时检测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结果,为临床儿童呼吸道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中,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抗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21%、44%,而同期100例非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抗RSV抗体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明显不同,其中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中新生儿阳性率为0。主要以6岁以上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高。结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有利于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