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过程中诱发药物性肝损害状况.方法搜集近7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资料,总结归纳分析.结果发现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以抗结核药物、抗癌类药物、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及镇静催眠药较多见.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是普遍存在的,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品很多,引起的原因也较复杂,如何合理用药防范药物性肝损害以及治疗过程中及早发现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医生应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药物性肝病的掌握和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8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脏生化学指标以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果:引起药肝脏损害的药物中,抗结核类药物占28.21%,抗生素类药物占23.08%,解热镇痛类药物占15.38%,中草药类占12.82%,肿瘤化疗类药物占10.25%,抗甲状腺类药物占3.85%,神经精神类药物占3.85%,其它药物占2.56%。临床分型:急性药物性肝病70例,慢性药物性肝病8例。不同药物的临床表现,因作用机制不同而表现各异,患者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异常升高和黄疸。所有患者立即停药,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后痊愈。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药物是抗结核类药物,最常见的类型是肝细胞损害型。作为临床医生,应该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对15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多因子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结果多药物可致肝损害,西药较中药多,居前几位的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化疗药和抗菌素等。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和老年易致病,最常见肝细胞损害型。结论药物性肝病是多因子损害,应该以预防为主,切忌乱用药,早期诊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4.
姚碧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28-12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表现及发生时间、肝功能检查与分型、治疗及转归;比较不同年龄段、药物应用种类与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抗结核药物、中成药等;随着应用药物种类的增加,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P〈0.05);肝损害出现时间平均(6.92±1.98)周;肝细胞型肝损害78例、淤胆型32例、混合型10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均治愈。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比较常见,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尤其要警惕中草药的肝毒性;对存在基础肝功能异常患者,权衡利弊后决定用药方案;定期检测肝功能;对老年患者药物的使用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5.
袁炳康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2):111-111,118
目的探讨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和防治。方法将有肝功能损害、有病前明显服药史、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8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5例药物性肝损害以抗结核病药物和中草药最为多见,分别占41%和26%;经停用引起损肝的药物,护肝解毒对症支持治疗,84例痊愈或好转,1例死亡。结论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应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损害病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更合理的用药。方法:对36例药物性肝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有14种,其中以抗结核药最多见,其次为中草药,解热镇痛药。潜伏期以1~8周为主。36例药物性肝病中,急性肝损害35例,慢性肝损害1例。临床表型:肝细胞损害型19例,胆汁淤积型4例,混合型12例。经治疗,21例好转,14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药物性肝病是临床中较常见和易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0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以利临床医生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避免延误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60例药物性肝病住院病人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以抗生素、抗肿瘤药物为主。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检查与病毒性肝炎无明显差异,但合并有慢性肝炎的病人其病情较重。结论①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以抗生素、抗肿瘤药多见,但中草药也不容忽视。②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为黄疸与转氨酶升高,与普通病毒性肝炎无明显特异性。经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也可引起重症肝炎而死亡。③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用药情况,提高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内收治的108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结果 本组病例中,中药致肝损害66例(51.8%),西药致肝损害42例(48.2%);年龄与药物性肝病的关系呈正相关(r=0.986,y=36);其临床表现以肝功能及胆汁淤滞为主.结论 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特别是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 IL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间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6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接受抗结核治疗306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29例,其中12例出现肝损害,占41.4%,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P<0.01);306例患者中,68例肝功能异常,占22.2%,其中19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同时予护肝治疗,未再次出现肝损害,不必停抗结核药。有42例(占61.8%)病人更改方案,停抗结核药5例(占7.4%)。结论:多种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出现肝损害;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应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早期停用可疑药物及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药物性肝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急性药物性肝病发生的类型、药物年龄分布概况。方法对6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及致损害药物进行分析和归类。结果肝炎型39例,淤胆型8例,混合型13例;致损害药物有12类计26种。中药损害占第1位,其次是抗癫痫药、抗结核药、抗癌药等。结论急性药物性肝病常见,临床用药时注意肝损害的发生,特别是中药制剂应用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