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以肢体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及姿势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晚期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脑黑质、苍白球和纹状体等锥体外系变性、多巴胺不足及神经递质平衡失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汗证包括自汗和盗汗,醒后汗出为自汗,因汗出而醒为盗汗。历代医家多从气虚、营卫不和、阴虚、实热论治,但临床常有不效。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今根据王氏所论,结合笔者近年来临床实践,就血瘀型汗证谈谈辨治体会。1病因病机汗证有虚实之分,病机总由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所致。王氏谈病论医多从气血立论,认为百病皆伤气血,宜从气虚血瘀论治。就血瘀型汗证而言,血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谈郭维琴教授辨治心衰经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4.
杨思进教授从心、肺、脾着手辨治病毒性心肌炎,分层治疗,早期注重祛邪,益气养阴贯穿始终,重视调理肺脾、疏肝理气,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用药,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年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治疗多种血瘀证,颇有心得。今举数案如下:1厥证(癔病)苏某,女,21岁,工人,1979年3月10日就诊。家属代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10min。既往曾有类似病史。某院诊为癔病,适时与他人吵架后则作此症。辰下:神...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还是混合性中风,其病变关键均为血瘀,故临床只有把握好血瘀证之类别、属性、发生、发展机理和传变演化规律,并以客观证候为依据,方可对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笔者效仿祖国医学临床诊疗精萃 ,在原来所用酒大黄粉(血瘀 号 )的基础上 ,加用西药 6 5 4-2 ,命名为血瘀 号 ,用于治疗血瘀证 2 0 6例。现将 2 0 6例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从门诊中随机选出。男 12 1例 ,女85例 ;年龄 38~ 74岁 ,其中 5 0~ 74岁 183例 ,占 88.83% ;病程 1a以内 6 2例 ,1~ 3a131例 ,3a以上 13例。1.2 诊断标准 :血瘀证诊断标准以第 2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为依据。1.2 .1 主要依据 :1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 ,舌下静脉曲张瘀血 ;2固定性疼痛 ,或绞痛 ,或腹痛拒按 ;3病…  相似文献   

8.
总结朱文宗主任参合腹诊辨治血瘀证的心得:(1)腹大满痛、少腹急结者,治以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等;(2)胸胁苦满、压痛抵抗者,治以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温胆汤为主;(3)腹色黯淡、痛如针刺的气滞者,治以血府逐瘀汤等;(4)腹胀如鼓或有压痛的气逆者,治以越鞠丸,伍以活血化瘀药为主;(5)腹缓松弛、绵软喜按的气虚者,治以“双补汤”为主;(6)小腹冷痛、少腹里急的血亏气弱虚寒者,治以温经汤等。  相似文献   

9.
聂娅 《中医研究》2008,21(2):55-56
介绍熊继柏教授辨治汗证的经验,总结了对自汗、盗汗、阴汗、手足心汗、黑汗及红汗的辨证及治疗方法,并附验案。  相似文献   

10.
11.
熊家平  刘青 《陕西中医》1999,20(6):264-265
<正> 田玉美老中医系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学识渊博,临证经验丰富,每起沉疴。现仅田老辨证治疗疑难杂证学术经验浅介如下。 1 脏腑失调,气血阴阳虚实交错为基本病机 田老认为,人体患病,因病因、体质、性格、性别、年龄、生活环境、职业、季节等不同,以及治疗时间、方法等诸因素影响,病证表现复杂,不少疾病往往寒热错杂,虚实同现,似热非热,似寒非寒,似实而虚,似虚而实,构成了人们常说的疑难病证。疑难病证的病机错综复杂,多端变化,但基本病机是脏腑失调,气血阴阳虚实交错。  相似文献   

12.
宫伟星 《山西中医》1990,6(4):48-50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胶原病研究的归纳、整理,总结出这类疾病在临床上均有许多主客观血瘀见证,与免疫代谢紊乱及免疫调节紊乱有明显关系,活血化瘀是其治疗的关键。活血化瘀药物对调整免疫功能紊乱,改善血液循环、微循环能发挥一定作用。同时,恰当配伍补气、养阴、清热解毒等法,可使病情获得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浅析王清任辨治血瘀证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平  王浩中 《河北中医》2004,26(12):959-960
王清任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在其著作《医林改错》中花了大量篇幅来论述对血瘀证的辨治,提出“诸病之因,皆由血瘀”的学术观点。兹就其辨治血瘀证的特色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4.
孙彬栩  贾英杰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0-992
贾英杰教授认为,恶性肿瘤多“毒瘀并存”,且“毒”“瘀”贯穿于疾病病程始终.“毒”有外侵之毒邪及体内有毒之邪2种,耗伤人体之气血,使人体正虚而邪实;“瘀”是血行不畅,毒邪瘀积,久则恶变成癌的病理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贾英杰教授注重理气药物的配伍及不同类型活血化瘀药物辨证应用,同时重视与现代医学研究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强调活血化瘀中药的应用贵在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5.
刘国安教授运用风药治疗血瘀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 ,亦是许多疾病的病理产物。其形成的因素很多 ,病机复杂 ,而且许多疑难杂病亦每见血瘀。其治疗临床上多单纯应用活血化瘀药 ,但疗效不十分理想。导师刘国安教授系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30余年 ,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张 :在治疗血瘀证中酌情配伍风药可加强活血化瘀之功 ,不仅为血瘀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同时也扩展了风药的应用范围。所谓风药 ,一则取义于《内经》中“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的说法 ,二则因辛散药可起醒脾散滞、疏肝解郁之效 ,而肝为风木…  相似文献   

16.
肝病血瘀证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血瘀的含义血瘀是指血流不畅或血不归经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伤寒论》将瘀血称之为“蓄血”,《寿世保元》称之为“宿血”。古代中医文献还有干血、死血、恶血、毒血、败血等名称。血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大凡气滞血瘀,或瘀滞不畅之血为狭义的血瘀;《证治准绳·蓄血篇》曰:“百病多由污血者生”,故污秽有毒之血称为广义的血瘀。2血瘀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肝为风木之脏。《素问·脏气法时论》;“合春生之气,主生发”。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使调达舒畅。《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  相似文献   

17.
高尚璞 《新中医》2001,33(10):10-11
唐汉钧教授以辩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主张正本清源以治疗中医外科血瘀证。外伤染毒之蛇头疗,治以解毒化瘀并举;气滞血瘀之乳癖,则理气与散瘀兼顾;乳腺癌术后水肿,多以气虚为本、血瘀湿阻为标,治当补气化瘀;对于肝阳上亢、血随气逆之眼病,则治以潜阳降逆、化瘀导下。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对妇科血瘀证证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绵  宋红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27-1727,1775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活血化瘀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才 《河北中医》2003,25(8):592-593
近年来 ,运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各科有血瘀表现的病证相当广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实践证明 ,活血化瘀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内经》中对血瘀证有着相当丰富的总结。提出了气血通畅对保持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意义。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指出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腠理以密。”对血瘀证 ,又有“恶血”、“血”、“脉不通”等多种病名 ,在病因方面 ,其与“损伤”、“寒凝”、“大怒”、“久病”等因素有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各有关篇章中也阐述了血瘀证的辨证规律 ,提出了温寒化瘀和泻热化瘀两大类治法。…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虚血瘀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型之一,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有独特的优势,医家运用补阳还五汤或补气活血类方或中成药、静脉制剂或联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治法,取得显著疗效。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