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卒中后失语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约1/3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损害[1]。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失语患者往往因无法交流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在25%~80%[2]。而失语患者更易发生抑郁,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对32例失语患者实施早期连贯性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比较,以观察其对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和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失语症(aphasia)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之一,据文献报道,脑卒中幸存者中大约有1/3的患者一开始就伴有失语症,而15%的患者长期伴有失语症~[1]。Broca失语是脑卒中失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言语障碍,但理解能力相对正常。抑郁是脑卒中Broca失语患者最常见心理特征之一,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障碍后迅速出现的社会交往困难及孤立感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心理,脑卒中失语患者抑郁情绪的出现频率高于不伴有失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家庭功能在日常生活能力与卒中后抑郁中的中介作用,为预防或缓解卒中后抑郁,提供以家庭功能为导向的干预策略。[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功能评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和一般资料问卷对方便抽取的40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及SPSS 17.0和AMOS 22.0软件构建以家庭功能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日常生活能力和家庭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密切相关,其中脑卒中病人的家庭功能是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家庭功能是日常生活能力对脑卒中后抑郁产生影响的主要路径,应以家庭功能为干预的着力点,挖掘家庭对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深层潜力,开发以家庭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方案,提高脑卒中病人的家庭功能水平,预防或降低脑卒中病人抑郁情绪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至少1/3脑卒中幸存者在卒中后或早或晚地都有抑郁的表现[1],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2]和神经功能恢复[3]和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并增加病死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PSD药物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多项临床试验肯定了此  相似文献   

5.
<正>失语症是由于大脑损伤引起的获得性沟通交流障碍,脑卒中是引发失语症的主要原因,首次卒中后约31%患者发生失语,并且在一年后仍有60%患者存在失语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3]。研究表明,脑卒中早期的语言功能表现是失语症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4—8];失语症早期干预的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9—12](目前早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本文早期指发病后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的1个月内[9,13]),所以尽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失语症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减轻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一种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不仅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还常伴有心理障碍,如卒中后抑郁。卒中后抑郁是指以情绪低落、心境悲观、愉快感丧失、兴趣减退、自我感觉不良为主的病症。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在30%~50%,它能影响脑卒中预后,已成为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一医院版对广东省内20家三级医院就诊的253名失语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评定,然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对其中出现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的157例患者测量生存质量,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为(59.76+14.40)分,处于较差水平。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各领域主要受其居住情况、病程、失语类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论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有待提高。影响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失语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病率高达21%~38%[1]。规范的语言康复是目前惟一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有效治疗措施[2]。近年来有报道认为:  相似文献   

9.
头针治疗预防卒中后抑郁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症状的扩大和加重[1].本研究通过对卒中患者的早期头针治疗,探讨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防及对患者的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0引言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 PSA)指脑卒中导致优势大脑半球语言功能区受损而引起的获得性语言障碍,出现自发讲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六个部分语言功能不同程度受损。PSA作为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首次卒中后发生率可达32%[1]。尽管急性期PSA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自发性恢复,多数仍会遗留一定程度言语功能障碍。PSA不仅严重影响患者交流,而且由于理解力下降、发音困难等使患者无法理解康复指令,难以配合其他康复训练,影响脑卒中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11.
李锋  张琰  马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71-2372
脑卒中患者除有各种功能障碍外,还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SD)最多见,是目前阻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相关因素,2008—05/2009—05笔者通过评估和治疗脑卒中的抑郁情绪,对出现卒中后抑郁患者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卒中单元收治的395例脑卒中患者为卒中单元组,上年485例脑卒中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临床指标,用卒中后抑郁发生率、INHS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QLI和BI指数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卒中单元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降低,INHSS指数低于对照组,QLI及BI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单元治疗可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卒中后抑郁(Post-Sstroke Depression, 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的情感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卒中症状以外的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其核心症状为大部分时间闷闷不乐,兴趣减退及精力或易疲劳感减退[1]。有研究指出,PSD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逐年上升,脑卒中后5年内PSD的综合发生率为31%,总体发病率高达40%~50%,其中轻中度抑郁约占PSD患者的90%[2]。PSD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4]。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的临床表现除有各种躯体症状,还伴有情感障碍,其中以抑郁较多见,如症状持续2周以上称为脑卒中后抑郁症(PDS),PDS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在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卒中发病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情趣减退、睡眠障碍为特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是一种继发性抑郁[1]。近年来,对PDS研究较多,其发病率各学者报道不一,最高达97%[2,3]。为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康复中的作用,我  相似文献   

15.
失语症是指缺乏或丧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听觉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书写障碍等等。语言是通过口语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它是人们进行思维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手段。现代临床康复治疗中发现,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抑郁情绪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脑卒中患者患病后由于失语症丧失了对语言的表达或理解能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使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加重了患者的预后,而且脑卒中后失  相似文献   

16.
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失读、视空间障碍等。据相关调查显示:脑卒中后有50%-70%的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是未发生卒中患者的6 ~ 9 倍[1]。据冀战一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近1/3发生痴呆,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发生痴呆的发生率相近,脑梗死的痴呆发生率约30.1%,而脑出血的痴呆发生率约为27.5%,尤其是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大,而且可能持续到数年之后[2]。因此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影响患者康复质量和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其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了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认知功能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卒中的全面康复[3]。早期进行认知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还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4]。因此,针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害性及国内外早期康复锻炼模式进行综述,为下一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据统计美国PSD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79%[1]。研究显示,PSD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非PSD患者高3.5倍以上[2]。PSD会导致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方面出现负面影响,继而增加患者复发神经血管事件及再次入院风险。我国卒中后3个月内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病率为56.6%[3]。研究表明,糖尿病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陪护人员特征及影响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5月—2013年7月对142例脑卒中病人随访1年。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Piper疲乏量表(PFS)、家庭功能评定(FAD)量表对脑卒中陪护人员进行评估;对病人进行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卒中影响量表(SIS 3.0)评估。[结果]基线陪护的高水平抑郁症状是独立预测卒中病人情感和情绪及社会参与度低评分的危险因素。男性卒中病人与心态和情绪、交流呈负相关。[结论]对合并抑郁的陪护人员进行早期干涉,改善卒中病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组较为复杂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和性格变化、睡眠不好、兴趣减退、身体不适、能力下降、悲观无价值感等,常在患病1年出现,持续2周以上,约有20%~50%的脑卒中患者病后会发生PSD[1]。PSD可增高患者病死率,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病死率较未出现抑郁患者高出2.4倍[2];心境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自杀等严重后果[3]。PS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病变造成调节情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卒中课堂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1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病区常规指导进行护理,干预组在病区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卒中课堂培训,两组病人在出院时、出院后的第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国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观察两组病人抑郁水平、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第3个月,干预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SDS、日常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出院后第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SDS、ADL评分均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课堂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人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