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局部技术,能直接刺激皮质神经元[1]。现综述经颅磁刺激的作用原理、不良反应、治疗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效应。1作用原理1.1物理特征按照法拉第法则,电场改变引起磁场改变,磁场改变引起附近导体产生电流[2]。经颅磁刺激是在头皮上放一小型绝缘电线圈,一组电容器向该线圈间歇性快速放电,线圈中电流转化为脉冲性磁场,磁场强度约为1.5特斯拉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首次发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60岁)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后随访1年时的大体评定量表(GAS)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预后不良组,GAS61分,n=71例)和B组(预后良好组,GAS≥61分,n=185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高血压、代谢综合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泌乳素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家庭经济收入偏低、合并高血压、代谢综合症、血清hs-CRP≥7 mg/L、D-二聚体≥400μg/L、泌乳素≥30μg/L是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60岁)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首次发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情况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庭经济收入偏低、合并高血压、代谢综合症、高水平血清hs-CRP、D-二聚体、泌乳素等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应当引起临床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疗效(住院治疗约70~90天)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阳性症状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问卷、大体功能评定量表等工具,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1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社会支持、注意障碍、意志减退、病前职业功能水平、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及起病的快慢。结论为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应加强心理社会干预措施的改进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矫正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工娱活动,观察组采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系统(CCRT)进行认知矫正治疗,评价两组疗效、认知缺陷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PANSS、WMS、WAIS-RC、WCST、PSP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随访6个月及随访1年两组患者PANSS评分都下降,WMS、WAISRC、WCST、PSP评分都提升,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同时段的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矫正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认知缺陷和社会功能,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5.
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3  
目的 系统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系列标准化评定工具对20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在出院后1年时进行随评估。结果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近期结局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随访期间的服药情况、家庭社会支持、注意障碍、意志减退、病前职业功能水平、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及起病形式(R^2=0.5526)。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结局受生物、心理及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可干预因素起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武汉市精神专科联盟机构入院的4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欧洲营养不良风险筛查2002标准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因素。结果 4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营养不良患者占19.11%(86/4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有无配偶、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症和是否拒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5.066、9.608、5.399、4.712、11.1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446,95%CI=1.148~1.823)和拒食(OR=4.306,95%CI=1.865~9.944)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而体重指数高(OR=0.871,95%CI=0.782~0.871)是患者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家庭教育,旨在了解家庭教育对其预后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了解初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阳必症状评定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DSM-Ⅲ轴Ⅴ病前社会适应功能水平评定、大体功能评定量表等工具,对符合CCMD-2诊断的184例连续就诊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评估。结果:初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时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病前社会功能水平、客观家庭社会支持、思维贫乏、愉快感缺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疗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入组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回顾性对其DUP进行评估,依据中位数约48周将其分为短DUP组103例和长DUP组90例;对两组出院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用药剂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长DUP组患者首次住院时间[(71.74±34.54)d]较短DUP组[(35.93±17.57)d]明显延长(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DUP组平均用药剂量明显高于短DUP组(P0.01)。对入院量表评分进行对比发现,短DUP组阳性症状评分大于长DUP组(P0.01),阴性症状评分小于长DUP组(P0.001);对出院PANSS评分进行对比发现,短DUP组总分小于长DUP组(P0.001),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症状评分短DUP组显著小于长DUP组(P0.001)。结论:尽早治疗可明显缩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用药剂量,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左杨随机抽取1980~1990年期间按CCMD—2—R重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317例,按病程和诊断分为三组:甲、乙两组为非偏执型患者,甲组186例,病程5~10年;乙组92例,病程10年以上。丙组39例,为病程5年以...  相似文献   

11.
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方法:对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期在3个月以内知的,在住院期间配合积极家庭干预及出院后继续干预(干预组)并与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期在3个月以上治疗条件相仿,无家庭干预(对照组)进行对照。对两组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干预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的家庭干预能促进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因素。方法:46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及1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分析影响患者自知力的因素。结果:首发组年龄、病程及本次住院时间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及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ITAQ总分首发组明显低于慢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ITAQ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ITAQ评分变化值为因变量,首发组PANSS中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分变化值、住院时间及治疗前的自知力进入回归模型(P0.05或P0.001);慢性组中患者治疗前的自知力及PANSS中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变化值进入回归模型(P均0.01)。结论:控制临床症状是改善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可能有助于首发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从多方面探讨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的相关因素,从而为我们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影响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影响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文对象为 1995年 3月~ 2 0 0 1年 3月住院的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均符合CCMD - 2 -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并为首次发病者 ,其发病年龄≥ 6 5岁。本文共 2 8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0例 ;平均年龄 (6 9± 4 )岁 ;病程 35天~ 3年 ;平均住院(43± 6 )天 ;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2 0例 ,未定型7例 ,紧张型 1例 ;病前性格为内倾型 18例 ,外倾型 6例 ,中间型 4例 ;经奋乃静 ,氟哌啶醇 ,利培酮等治疗。1 2 方法 采用BPRS ,T…  相似文献   

15.
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因素,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持续缓解的临床与认知预测因素。方法:4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1年,并在基线期采集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疾病症状以及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中文修订版(HVLT-R)、Stroop词色测验、彩色连线测验、词语流利测验中文版(VFT:VFL和VFC)评估认知功能;在治疗后4、8、12、24、36周和1年时随访,从第8周末至1年期间,历次访视PANSS量表8个核心条目评分均≤3分者被视为持续缓解(持续缓解组),其他患者视为病情波动(病情波动组)。结果:42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其中24例(57.1%)患者持续缓解;与病情波动组(18例)比较,持续缓解组具有未治疗精神病期(DUP)较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HVLT-R和VFC得分较高的特点(P0.05或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持续缓解的患者具有DUP短(OR:0.791,95%CI:0.629~0.995;P=0.003)、阴性症状分低(OR:0.775,95%CI:0.609~0.987;P=0.012)及阳性症状分高(OR:1.706,95%CI:1.040~2.800;P=0.004)是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DUP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102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与预后有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胎和独生子女,住院总时间长,病前个性内向,家庭和社会照料不当,病后的生活事件较多较重者均与病人不良的预后有关,文化程度较高者其病后的适应能力和个人生活料理能力较好,经济状况较差者其病后的适应能力恢复差,住院次数较多者其主动性恢复较差,首次住院前病程较长者其自知能力恢复差,较早医疗干预者自知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8.
遗传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并与血液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有关。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随机抽取1992年9月~1993年6月期间住院病人,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者150例,在未使用抗精神病药前检测血液GGT。所...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发展和逐渐趋向衰退的疾病。为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病程进展的有关因素,我们对目前已衰退的精神分裂症62例和缓解状态的精神分裂症58例,进行了临床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从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现已衰退的精神分裂症62例(衰退组)和总病程在五年以上住院治疗达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58例(缓解组)。对抽取的病例,以CCMD—2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分型标准重新核定。按固定表格逐例统计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个性特点、分型、病期、发病年龄、起病形式及诱因、住院治疗次数与疗效和现状检查等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全程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8例,其中脱落7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所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结束时,干预组的BPRS、NOSIE-30中的总消极因素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而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结论:全程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