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专案三维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进行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专案三维管理,三维管理实施前(2015年1~12月)由我院进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三维管理实施后(2016年1~12月)由我院进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比较实施前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三个维度的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组院前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院前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专案三维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有利于护理人员相关急救能力的提升,从而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为患者及时获得进一步有效院内急救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患者转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经过院前急救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MEWS评分评估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院前急救成功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对其进行急救护理;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新模式开展前的3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救治效果,同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急救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83.33%,与对照组的60.00%比较有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3%,与对照组的76.00%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到危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可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引入品管圈活动,按品管圈的十大步骤,遵循PDCA循环来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积极开展活动,使老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由活动前的79.39%提高到活动后的95.24%。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老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还提升了科室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和配合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平均出车反应时间、平均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出车反应时间、平均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沟通技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服务质量、入院安排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改善妇科急腹症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危重症病人急诊就诊连续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急诊科自2015年4月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急危重病人急诊就诊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比较连续性护理模式构建及应用前(2015年1月—2015年3月)和应用后(2015年7月—2015年9月)两组病人的焦虑(SAS)得分、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应用后病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应用前,抢救成功率和急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急危重病人急诊就诊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有利于降低急危重急诊就诊病人及其家属的焦虑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急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救治的AM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无间隙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同时记录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诊断率等。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水平,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且试验组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AMI应用无间隙护理模式,可提高出诊效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组(设为对照组),2012年4~9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组(设为研究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按常规急救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进行急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出车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出车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单元系统在院前急救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3月我院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均采用重症监护单元系统进行院前急救转运;另选取2011年1~7月院前急救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转运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单元系统能够提高院前急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志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781-3783
现代医学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急危重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同时衡量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往往也是看其危重患者的处理结果。国际上先进国家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24 h救治形成一个完整体系[1]。这是急救医学的一大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院前急救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序贯评估法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本科序贯评估法实施前接收的4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9月实施后接收的4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序贯组。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急救护理满意度与急救护士综合素质评分。结果实施序贯评估法后,序贯组的院前等候救援时间与入院至诊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序贯组的死亡率与残疾率分别为2.17%、6.5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9%、21.74%(P0.05);序贯组的急救护理满意度与急救护士综合素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序贯评估法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中,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死亡率与残疾率,提高急救护理满意度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汪绪伦  欧兵  林锎 《临床急诊杂志》2012,(5):335-336,339
目的:探讨标准化院前急救程序在呼救"晕厥"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提高院前急救效率,规避院前急救风险。方法:对256例呼救"晕厥"的院前急救患者随机采取不同的院前急救程序急救,其中130例采取非标准化院前急救,126例进行标准化的院前急救。统计病种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院前急救满意度调查。结果:呼救"晕厥"患者病种复杂,心跳骤停占7.0%,昏迷占14.8%,晕厥占19.1%,癫痫状态占17.6%,死亡占23.8%,其他占17.6%。出车响应时间满意度评分非标准化组45.8%,标准化组87.3%;现场急救满意度非标准化组76.3%,标准化组85.1%;安全转运满意度非标准化组85.2%,标准化组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救"晕厥"患者采取标准化的院前急救程序可以缩短出车响应时间,提高现场急救和转运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改良流程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11月改良流程管理以前的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优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12月急诊科接收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常规急救护理,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1-12月接收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予以院前急救,纳入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急救干预时间、开始接受专业治疗时间、溶栓时间以及总体缺血时间更短;试验组病情稳定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情不稳定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对其所接受的护理措施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急救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后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治疗等所需时间,比较两组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总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环一体"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急诊科收治的104例患者按病历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三环一体"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急救效率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三环一体"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急救模式。方法:将原先相互独立的院前急救中心、急诊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合并,成为一个统一指挥、紧密联系的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急救中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运转程序、中西医结合急救规范及计算机管理系统。观察三位一体急救中心成立前后各2年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呼救关键抢救间期、急诊患者综合满意度、年急诊抢救患者的数量及经济收入增长情况。结果:三位一体急救较传统模式急救心肺复苏初步成功率从9.0 %提高到35 .0 % ;患者存活率从0 .2 %提高到2 .2 % ;呼救关键抢救间期从平均5 5 m in缩短到平均2 8min;患者综合满意度从85 %提高到95 % ;年急诊患者数量提高了10 3% ,抢救患者数提高了4 4 0 % ,直接经济收入增长了5 4 %。结论: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急救中心能提高危重患者的急救速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综合满意度,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时间管理+环节控制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4年7月起将时间管理+环节控制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之中,选择应用前(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和应用后(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由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多发伤病例各4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前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应用后多发伤病例组的院前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应用前,院前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应用前,应用后医师、护士、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将时间管理+环节控制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之中,可显著缩短该类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该模式是一种可获得医护患三方高度认可的护理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严重创伤26例急救护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护理急救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处理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总结。结果:院前急救中的快速判断伤情及随后的急救处理措施在对危重创伤患者的抢救中尤其重要。结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措施得当能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